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话人与鼠 -- 青方

共:💬33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话人与鼠

    近日读从县图书馆旧书义卖买回来的“中国文选”,这本类似“读者”的杂志是台湾出版的,孙如陵主编,共买到两期,都是民国六十六年(1977年)的杂志,纸已经发黄发脆了。其中一篇是阮毅成写的“忆民国三十四年”,记录了作者作为国民代表在抗战期间从浙江辗转到重庆开全国代表大会的经历。其中在福建长汀逗留期间,描述了福建长汀的三大和三干,所谓三大是妇人的发髻大,用如匕首大小的簪子,二是酒壶大,可以装十几斤酒,三是灯笼大,如水缸大小,上面写着姓氏挂在大门前。所谓三干,是豆腐干,红薯干和老鼠干,其中老鼠干,如作者所写“老鼠肉性温补,制成干,可治疟疾”。很惊讶原来吃老鼠之说真有其事。

    于是在网上补习了一下吃老鼠的问题,发现在现在广东福建一带的超市里也有老鼠干卖,还找到一位老外写了其在广东吃老鼠的文章,图文并茂,描述的很是详尽。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和老鼠打交道,称体重,剪尾巴,测定血糖,分离胰岛等等,做了很多事情,杀了不下几千只老鼠,可就是没有想到要吃老鼠。但的确老鼠是可以变成人类餐桌上的美味的。记得看一个电视片,记录了2位现代人,到亚马逊原始人部落生活的经历,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寻找食物,如果能有幸抓到一只老鼠,那就是很大的收获了,所以人吃老鼠并不只是中国才有,应该是说哪里有饥饿,哪里就有人吃老鼠,如果不饥饿就不吃老鼠了,那是记性或是厨艺比较差的表现。记得林语堂曾经探讨过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实在是几千年来饥荒逼迫的。但是,尽管那位老外的老鼠烹饪照片很是有诱惑力,但还是不能勾起我要吃老鼠的欲望。

    人和老鼠从数量上来讲算是自然界的两大主要力量,老鼠不想别的,就是吃饭和生孩子,吃的很多生的更多,人当然除了吃饭生孩子还干些例如政治之类比较显示智商的事情,老鼠吃人是极其少见的事情,人吃老鼠也被大多数人看不上眼。我等所谓科学家们也是自己养老鼠再自己杀,属于功过各半,对老鼠的种群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毒性很强的老鼠药,则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不应该提倡的,因为人过人的生活,老鼠过老鼠的日子,谁也不干谁的事情是最和谐的体现。

    人过分的杀老鼠是有很多副作用的,首先老鼠是很多动物的主要食物,老鼠少了,这些动物也会少,自然的平衡就被破坏了,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那个时候先杀蛇,主席一声令下,全国扑杀蛇,一位教授进言说来年必有鼠患,果然是这样,于是来年再接着杀老鼠。

    记得看一本记录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流行病的书,书上说,虱子跳蚤之类主要生活在老鼠身上,很多疾病就没有机会传播到人类了,但当老鼠数量大量减少的时候,这些嗜血的家伙们就要跳到其他动物也包括人的身上了,于是很多虱子跳蚤携带的病菌就传播到人类了,中世纪使得欧洲人口大量减少的黑死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者说,老鼠对医学研究有着极其突出的贡献,如果说没有老鼠就没有现代医学,怕是不会有很多人反对的。

    这些天实验室搬家,从故纸堆里翻出来一本1963年出版的“老鼠解剖学”,算是很大的收获,这样图文并茂的老鼠详解是很难得到的,非常珍贵。

    看来以后还会在很长时间里和老鼠继续打交道,但我相信我永远不会去吃老鼠。

    关键词(Tags): #老鼠(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应该也吃过竹鼠肉。医学实验的小白鼠更干净更可以吃。

      我以前在湖南吃过当地农民捉到的动物,看上去像个大号的鼠,可能就是下面有人提到的竹鼠吧。

      医学实验的小白鼠更干净,我也见过有人把实验剩余的小白鼠拿回家做了吃。

      更久以前见过食品仓库整理卫生时,捉到的老鼠都是吃营养品长大的,有常规的兔子那么大,见到过人拿回去红烧了下酒。

    • 家园 插队时见过牧民吃老鼠。

        只吃草原上的黄鼠,其他老鼠不吃,而且吃老鼠的那位是陕北移民来的汉人,不知是陕北的习惯还是内蒙的习惯。

        我们这一位医学院的老师,大白鼠做过实验她就把没打药的带回家烧了吃,还给我家送过,俺女儿和邻居的小女孩吃了以后都说好吃。

        关于鼠疫,是先在老鼠中流行再传给人的。如果老鼠很多,全到处串门先在老鼠中传播,老鼠被带有鼠疫病菌的跳蚤咬了以后也要得鼠疫。得了鼠疫的老鼠也要死,老鼠大批死了跳蚤没地方生活就来咬人。如果鼠口控制在一定数量以下鼠疫就传不开。

    • 家园 说到吃老鼠,波利尼西亚人

      或者说古代太平洋岛民,基本就是现在的太平洋小岛岛民和新西兰毛利人的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饲养和食用一种叫Rattus exulans的老鼠,这种老鼠大概原产于新几内亚岛,随着太平洋岛民的扩散足迹遍布整个太平洋,所以考古上会使用这种老鼠的情况来追踪古太平洋岛民的迁徙历史...

      因为老鼠是很强悍的动物,所以老鼠所到之处,基本都会导致严重生态灾难,同时,带它们到处走的人类,也通常会带来严重生态灾难.到与生态系统又脆弱,所以波利尼西亚人所到之处,这个这个,忒可怕咧.

      举例子,著名的复活节岛,本来是满岛富饶的原始森林,波利尼西亚人到达之后,大量砍树造大石像(摩艾),而老鼠则因为食物丰富而没有人类以外的天敌而疯狂繁殖.几百年后,因为森林的消失,水土流失严重,复活节岛基本就变成秃岛了,一直到现在还是秃岛.在这个过程中,老鼠的破坏作用很可能大于人类...然后就是生态危机,岛上的人类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停战争,大量的摩艾被遗弃在采石场和运输的道路上,社会崩溃,文明退化严重.后来欧洲人来了,带来了外来疾病,先后贩走了上千居民做奴隶...到了19世纪下半叶,岛上居民剩下的也就100个左右,文化极度落后,以至于外人无论如何难以相信那巨大的摩艾会是岛民所建以至于附会外星人...当然老鼠也运气不好,环境被迫坏以后,鼠口大量下降,然后欧洲人的船又带来了欧洲老鼠,本地老鼠在竞争有限资源的生存斗争中输给了欧洲老鼠,灭绝了...

      另一个例子是新西兰.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在大约1200年前后到达新西兰的时候,带来了老鼠...那时候新西兰几乎完全被原始森林覆盖,没有大型地面捕食者,有十几种巨大的毛阿(当然中文正式译名不叫毛阿,但是在河里一定要叫毛阿...),十几种类似于几维的小型无翼地行鸟类,还有一种史上最大的猛禽.后来涅,和上面差不多,毛利人吃光了其实在他们到达的时候种群已经开始衰落了的十几种毛阿,老鼠(当然还有好像已经灭绝了的波利尼西亚狗)灭掉了除了几维外那十几种无翼鸟类,两家一起毁灭森林.然后就是烧荒,战争,人口和文明的衰落.到欧洲人到达的时候,森林已经没剩下多少了,于是欧洲人在这里建立了牧场,大规模放羊,南北岛变成了今天的新西兰...

      可见,楼主说

      人和老鼠从数量上来讲算是自然界的两大主要力量

      完全可以加两个字,人和老鼠从数量上来讲算是自然界的两大主要破坏力量.

      • 家园 的确,朱罗纪公园系列里那些恐龙霸占个小岛牛得不得了

        俺当时就想,你们横啥呀,人类只要运一船老鼠上岛,几个月就能把你们的蛋全吃光

      • 家园 如此详细,谢谢

        一直有一个问题不太清楚,为什么老鼠没有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人以前是吃老鼠的,尽管现在有些地方还吃,但绝大多数地方后来为什么就不吃了?仅仅是因为老鼠能传播疾病吗?研究人类学的应该好好探讨一下。

        • 家园 俺觉得可以这么说

          动物蛋白是人类所必需摄取的营养,所以人要吃肉.最早人是靠捕猎获得动物蛋白,但是捕猎这个东西得靠运气,有一顿没一顿的,而且需要面积巨大的猎场.所以后来人类就开始养殖家畜供肉用...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能量来抵偿散热所消耗的热量,保持体温.

          可以粗略的认为,散热量基本跟体表面积成正比,而体表面积跟体长的二次方成正比,体积则和体长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时体积和重量或者说产肉量成正比.参考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gulliver.txt

          上面的这一套比例应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动物越小,摄入的能量用于保持体温的就越多,同时用于长肉的就越少,反之亦然.所以理论上,饲养用来吃肉的动物越大越经济.

          当然还要考虑到动物易取得性,饲料的易取得性和饲养所需空间,繁殖能力等.显然太大的动物在饲养上和宰杀难度上都比较麻烦,而且往往繁殖太慢,因此需要在大小和这些问题上取得平衡.这样猪牛羊就脱颖而出了.世界各地基本都饲养并食用这三类肉食应该不是偶然的.

          至于老鼠,它的优势是什么都吃,但是体积太小长得肉比吃的少太多,跟同样什么都吃的猪一比就完全没优势了.只有像古太平洋岛民所处的这样的环境,得不到猪牛羊,得到了小岛上也未必养得起,才会考虑养殖更小的动物,例如老鼠,还有同样(至少部分)共肉用的波利尼西亚狗...

          • 家园 老鼠会打洞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本来养圈里的, 到中午一看, 好嘛, 都去厨房了。

          • 家园 据科学家研究

            从饲料转化率来说,灰熊是最好的肉类生产者……问题是如果养灰熊,就只能吃小熊,一旦长大就不定谁吃谁了……

            • 家园 什么科学家说的?

              我咋不信呢???

              • 家园 米国鬼子家里·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得过普利策奖滴,河里也有大大提过的。

                下面摘自第九章《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灰熊。熊肉是昂贵的美食,灰熊体重可达1700磅,它们主要吃素(虽然也是可怕的猎手),它们素食的范围很广,它们靠吃人的食物下脚而茁壮生长(从而在黄石公园和冰川国家公园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它们生长的速度也比较快。如果灰熊能在圈养中表现良好,它们就会成为绝妙的产肉动物。日本的阿伊努人做过试验,习惯上把饲养灰熊的幼仔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部分。然而,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阿伊努人觉得还是小心为妙,在灰熊的幼崽长到一岁大时便把它们杀来吃掉。较长时间地饲养灰熊可能是自杀行为;我不知道有谁驯养过成年灰熊。”

          • 家园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再加上老鼠的行为和容貌以及对其传播疾病的恐惧,“文明”的人自然就不再吃老鼠了。

    • 家园 鼠肉确实不错

      我没有吃过,我父母吃过,我父亲认出是老鼠,但我母亲事先并不知道。那是1980年代他们在武夷山开会期间,会间聚餐的主菜是老鼠和穿山甲,老鼠是武夷山区的一种野生大个鼠类,当地人称之“竹鼠”,据说多栖息在山地竹林中,个头有半只兔子那么大,我父母都说味极鲜美而且细嫩,不带通常野味的腥臊,比穿山甲肉好吃的多,还便宜,结果开会的诸位吃过以后天天嚷着要吃“老鼠”。

      虽说竹鼠是鼠类,但毕竟不是常见的家鼠,心理上的排斥应不是问题,野味而已,至于广东人食鼠就是另一回事了。1992年初我到韶关电厂出差,在我到之前一台控制机柜短路烧毁,热工班的人一查,原来机柜下面竟是个鼠窝,冬天天冷,机柜下面的地槽里暖和,于是一窝老鼠在那安家过年,结果咬坏电缆导致事故。热工班的人一通围追堵截将“案犯”全部拿下,大小七八只,大的据说头尾有一尺来长,于是有人就流口水了,拿回家去烧了满满一盆,等我到时只听到他们在传说老鼠的美味了,我只有修设备的份。事后段长去弄了只狗,连我十来个人风卷残云也算解了把馋。

      • 家园 竹鼠的靓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