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续) -- 晨枫

共:💬74 🌺1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续)

    Nikon是“摄影师主导设计”,而Canon是“工程师主导设计”。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那相机当然是摄影师主导设计的好。这又对又不对,要看时候。在技术急剧变化的时候,摄影师或许缺乏对技术前沿的敏感,依赖老经验可能导致固守成规,工程师主导的设计路线可能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在技术发展趋于稳定的时候,工程师还惦记着莫须有的技术突破,于是在无关紧要的方向上浪费很多时间,这时摄影师的直觉和经验就对相机的改进有更直接的效果。现在说不定就是这样一个转折点,所以Nikon的卷土重来也就不奇怪了。

    都说业余军人谈战术,职业军人谈后勤。相机世界中也有一个说法,业余人士聚在一起时,喜欢大谈镜头的光学质量;专业人士聚在一起时,谈的却是相机的操控。镜头的绝对质量只有在所谓bench test中才能体现出来,但在“实战”中,优秀的操控使摄影者更容易在最好的时机捕捉住最好的画面,而操控不便的相机这时还在不同的按钮和菜单中折腾呢。回到军人的例子也是一样,AK47的射击精度为很多人所不齿,但在实战中,皮实、可靠的AK47却是士兵的最爱,因为在什么时候都打得出去的枪才是好枪。

    在80年代中后期,世界照相机还是传统的手动对焦单反为主体,因为微电子技术尚未到位,傻瓜相机远没有后来那么兴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老式”相机,扁平方正的金属盒子前突出一个镜头,黑色覆皮机身,银色顶盖。机顶上左面有一个拨盘,用于设定快门速度或其它参数,右面是过片的拨杆和快门按钮。从50年代单反出现后,这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样子,没人想到过对单反的款式挑战。Canon开了头一炮,在86年推出革命性的T90。这依然是手动对焦的单反,但T90废除了“天经地义”的过片手柄,改用电动过片。在此之前,电动过片通常是作为附件加在相机下,只供专业人士使用的。全电动过片在技术上很简单,但消除了一个手动过片常见的问题:过片不足,导致画面重叠,或者快门发条没有上足。这对很多专业人士没有太大吸引力,一天要拍百十张照片,动作早已习惯了,但对很多业余人士是一个大问题,在微电机普及化的80年代,没有理由不电动化了。由于耗电增加,T90在机底有一个固定的电池舱。T90在机身款式上也突破常规,采用全黑的聚合物机身(镜匣依然是金属的,以确保光路的平直)以减轻重量,聚合物机身也改善抗冲击力,不像金属机身,一碰一个坑,至少刮掉漆。不仅如此,T90的机顶不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像融化的冰淇淋一样,是圆滑的流线形,非常具有时代感。这不光是一个时尚,T90在操控上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放弃传统的拨盘,而是用按钮和拨轮的组合调整参数。这是电脑时代的必然,也打开了增加可调参数的大门,以前那样一个参数一个拨盘的做法不再现实,机顶、机背上根本没有这个地方。T90还是第一个使用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右手柄的。在此之前,相机的右半就是平坦的,T90的手柄在人机工程上很科学,使右手容易抓握,这也为相机设计提供了额外的设备空间。机身的软胶面不光手感好,也使握持更加稳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anon T90,这是1986年的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时代的Nikon F3,绝对是好机器,要不阿波罗宇航员也不会带它上天了,但明显属于另一个时代

    T90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尽管其全电子化的操控和对电池的依赖引起很多老资格摄影师的反对,这个基本形制日后成为87年开始的Canon EOS家族相机的基础,也为所有其它现代相机所采纳。今天,除了“古典”版以外,已经很难找到像当年“天经地义”单反那样的相机了。这不光是时尚的因素,有其技术上的必然性。

    时光流转,今天的EOS DSLR依然和T90一脉相承,这不是坏事,但Nikon的“摄影师主导设计”的传统开始显现威力了。

    相比于Canon,Nikon保留了较多的机械拨盘,而不需要事事都用组合按钮和峰回路转的菜单。Nikon还具有一些摄影师在胶卷时代就习以为常但在DSLR时代被Canon奇怪地忽略的功能,比如反光镜锁定(mirror lock up,简称MLU)、多次曝光、定时多次曝光(intervalometer)。MLU对长焦和微距摄影很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光镜引起的震动。Canon不是没有MLU,但只能和2秒自拍联用,而没有单独的MLU。不过Nikon也有点奇怪,MLU不能和自拍联用。两家莫不是拧着干不成?

    多次曝光在数码时代不是特别重要,在Photoshop里合成并不费事。但定时多次曝光就不是Photoshop能干得了的。Canon也能做定时多次曝光,但需要一个昂贵的附件。

    Nikon有一个自动ISO功能,可以在自动曝光模式中,制定快门速度的上下限,一旦速度超过上下限,相机会随自动增减ISO。在光线急剧变化的场合,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比如在建筑物的门厅,在门外的庭院和门内的室内景色之间频繁转换,就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Nikon还有一个机内水平液泡,帮助维持水平。另外一个有用的功能是在取景器里投影格子线,帮助构图横平竖直,这在拍建筑的时候特别有用。Nikon D3用两个CF卡,可以一个卡满了自动溢出到第二个卡。Canon的1D系列也有两个卡,但一个是CF卡,一个是SD卡,同时用两种规格的卡就不如两个一样的卡了。

    在全电子化的DSLR上,上述很多功能都是很容易整合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拧,天知道Canon在作什么怪。

    Nikon在推出D3之前,一直信誓旦旦要“永保”减幅的DSLR,还推出了一些减幅镜头,包括专业级镜头。为了不被拥有这些镜头的用户骂娘,D3可以使用减幅镜头,不过自动缩小成像面积,降级为减幅DSLR。相比之下,Canon的全幅DSLR就不能用减幅的EF-S镜头。不过这倒不能怪Canon,EF-S出现的时候,1Ds已经面世了,Canon从一开始就说明了EF-S不能用于全幅DSLR,倒也算早早打过招呼了。

    还有一个是使用习惯问题,不好说谁好谁不好。Canon的镜头是顺时针方向上紧,逆时针松开。和水龙头的方向一致;对焦和变焦也是顺时针往外,逆时针往里,也和通常习惯一致。Nikon正好相反。据说这是Leica和Contax当年留下的,Nikon和Leica一致,Canon和Contax一致。用惯了两者都没有问题,但在两个系统之间来回换的话,会非常别扭。

    这些比较比较能引起摄影迷的注意,但数字更能引起Canon和Nikon的注意。2007年里,Nikon DSLR在日本市场的份额超过了Canon,分别为43.3%和39.9%。丐帮的Pentax只有6.3%,剩下的应该在Sony、Olympus、Panasonic等之间瓜分。这说明Nikon的价值开始得到消费者的认同,Canon的独霸被结结实实地打破了。日本的DSLR市场占世界DSLR市场的14%,经常是世界市场的一个风向标。2007年日本DSLR销售量增长达50%,销售额则增长了35%,也就是说,平均价格有所下降。

    不过算进所有数码相机的话,Canon还是领先一点,Canon占21.2%,老二Panasonic占14.9%。这个数字也是很重要的。即使在胶卷时代,Canon和Nikon在单反市场上也是叫好不叫座,主要进帐还是靠傻瓜相机。这也是为什么Olympus、Pentax、Minolta当年大力进军傻瓜相机而差不多放弃单反市场的道理。Canon在数码傻瓜相机市场依然比Nikon要成功很多,如果Canon用这里的收益来养DSLR,还是有能力和Nikon恶斗一场的。

    最要紧的是,Nikon出了重拳,Canon应该被打醒了,DSLR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就要开幕了。竞争是好事,竞争才能产生进步。相机市场不需要Microsoft或者Sony那样的“恶霸”。第三次世界大战要开打了,胜利者只能是消费者。战争万岁!

    关键词(Tags): #Canon(大圆)#Nikon(大圆)#DSLR(大圆)#摄影小札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喝点红茶上会网,
    • 家园 希望晨大可以点评一下近年来崛起的微单

      微单与单反、数码相机的竞争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厂商之争了,而是路线之争了。

      • 家园 扯扯外行对微单的看法

        先声明

        1. 我除了在店里摸机和偶尔摸摸别人的微单之外没有仔细用过很多微单相机

        2. 单反我只有一台D5100跟几个入门变焦镜,还没有进入烧镜头的阶段。不过5100入手后已经拍了至少七八千照片了吧。

        ===================混个线========================

        微单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操控一个是电池

        对于操控,微单用菜单化操作的确是大量减少了机器上的按键数量,隐藏细节的同时对普通用户提升了易用度,这是好事,但是相伴而来的就是参数调节的麻烦程度。 我的5100每次调参数的时候需要先按info键然后用四向箭头移动到参数位置然后再调节我已经都有点受不了了,何况微单的LCD屏幕大多数反应不够及时,各个厂商又喜欢加点酷炫效果,又是滚轮又是阻尼又是橡皮筋的,很多需要照相的时候相当着急,经常会浪费感情。

        比如某次我出门自助游,有时候在室内有时候在室外,天气阴晴不定,这时候调个ISO白平衡啥的还是挺频繁的,室内开个闪补光,或者时不时调个对焦点啥的。我用5100的菜单系统已经有点嫌麻烦了。要是用微单我估计就要自暴自弃,直接一路自动模式拍下去了。

        我把玩过几个微单,印象比较深的一个nikon的1J1还是啥的,有几个参数比如点测光跟对焦点设定啥的,翻遍了菜单就是找不到

        另外电池一定是个大问题。 我是属于见啥照啥的,有意思的没意思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都照,碰到感兴趣的东西更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的照,在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照一个有意思展品的同时一定要再照一下讲解牌。D5100的标称续航力是500张照片左右,实际我用的时候基本都可以照到800张以上,以我暴走游每天三四百张的标准可以支持两天没压力。

        微单一般都是标称350到400张续航力,实际用微单的人群大多数都特别喜欢照完一张马上看照得怎么样,液晶屏的长时间点亮显然会非常影响相机的续航力。(比如我原先有一台casio 长焦机,用老旧的五号充电电池,用EVF取景器照可以支撑300多张,用液晶屏取景就只能支撑100多了)

        ================总结===================

        就冲这两点,微单的小电池会限制我的拍摄欲,参数调节的复杂性又限制了相机的玩法,所以微单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适合留到此一游照还有自拍的设备。

        多数时候能做出很好的作品那是的确,但是要投入的时间会比用单反多很多,这个我是受不了的。

        关键词(Tags): #比较#微单#单反
        • 家园 微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镜头群还不够完善

          须知摄影的大前提是要能拍到,而相机的重量和体积直接决定着出勤率。和微单系统小而轻带来的优点比起来,操作和续航上的不便都是小问题或者可以忽略的问题,而且有些不便是厂商故意为之。没有产品线包袱的奥林巴斯和松下的机身操控就比佳能尼康索尼宾得之类厚道得多。

          我经手的相机快有10台了,目前的双机流主力机是Nex加若干手动头,辅机是DP1/DP2。以后柜子里留下的将只会是一台全幅加若干微单/类微单(如sony rx, sigma dp)。预计几年内低端DC将被手机彻底取代,高端DC必须加大芯片面积走向类微单的道路才能活下来。入门apsc这样的鸡肋机型则会基本退出舞台。

        • 家园 为什么啊?我买了四五个数码相机

          都是顺手多买一个电池。如果国产兼容的,好象也只要几十元钱。我不可能买苹果手机,就是因为它是机电一体的,没有第二个电池。

          • 家园 俺在法国,一个电池要79欧啊啊啊啊啊~~~~~~~~

            淘宝有品胜飞毛腿的兼容电池只要100人刀。

            有人做国内代购的,就是我给他钱,然后他从中国淘宝上面买东西给我寄到法国的。

            但是邮局政策2010年后有变,不能寄电池,就断了我对电池的念想了。

            ======================================

            法国ebay也有卖,一个20多欧,但是卖家在德国的一个山沟里,产品介绍也都是德语少有英文,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 家园 我没有用过微单啊

        要评也只能纸上谈兵了。个人觉得微单可能会是一阵时髦。最大的问题在于:

        1、对焦很难达到单反的速度

        2、电子取景无法消除本质滞后

        3、鼓起来的镜头抵消了体积小的好处

        Sony RX100那样的高端DC可能会挤占微单的市场,全幅DSLR的白菜化则从上面往下挤,微单的前景不是一片光明。

        通宝推:猪头大将,
        • 家园 还记得乔布斯传里面说过的一个情节么?

          话说老乔回到苹果,着手整理混乱的产品线,找了块白板花了两个坐标轴框出四个象限,横轴是消费到专业,纵轴是台式到便携。

          试着给相机标记一下:

          _______专业______

          |全幅____|________|

          |__APS-C_|________|便携

          |____微单|___DC___|

          |________|___手机_|

          ———消费

          呵呵,前景堪忧的是DC和APS-C单反。。。

          这哥俩分别都有个杀手级的竞争对手

          DC面对的是更方便携带,画质差不到那里去,共享更方便,价格还便宜的手机,全面劣势,基本判了死缓了。

          APS-C面对的是画质差不多(都是aps-c),操控差不多(都不怎么样,跟全幅专业单反都没的比),价格差不多(3K-6K价位),而且更方便的微单,不过竞争结果还要看看将来的发展,毕竟单反和微单比起来,在老百姓眼睛里还有个“专业”的面纱没揭掉,一样的价格,很多人还是愿意弄个“傻大黑粗带炮筒”的玩意体会一下“摄影而不是照相”的感觉。

          另外,象限图中,微单还有个对手是DC,要和手机抢市场,四面树敌,战争刚刚开始。

          (老铁啊老铁,想偷个懒用asc字符拼个象限图都不行,各位老哥凑合看吧,反正就那个意思。。。

        • 家园 微单发展势头很猛的

          1 关于对焦,看过有人用V1在尼泊尔傍晚乘车扫街的实测片,抓得真是快狠准。在同样的地方,同样光线下,我用D700抓拍的成功率远不如该老兄的v1。

          2 高端点的微单也带光学取景的附件,不是问题。

          3 镜头确实是个问题,但比长枪短炮好多了。

          微单的优势是凭借其小巧轻便,增加拍片的频率。比如徒步十来天回来看照片,很多有趣的场景是卡片机出来的,但是质量实在不能恭维。但在当时,累得都快吐白沫了,根本没有心情拿出大家伙,如果是微单,掏出来咔两下,费不了什么事儿。

          所以瞎预测一下,以后微单会取代当前单反的用法,而单反,就如当前用数码后背一般,只有大场景才掏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