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虎眼看人:刘伯承 -- 京虎子

共:💬80 🌺15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虎眼看人:刘伯承

    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有句名言:“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悄悄地隐去” 。古今多少名将,真正作到这一点的几数人而已。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建国以后宦海沉浮,各人下场不同。唯刘伯承挟盖世之功,甘于寂寞,无形中也少了许多磨难。其他九大元帅,除早亡的罗荣桓外,其余在文革中多少受到冲击,脸上都让人打过叉叉。刘伯承以伤残之躯,享年94,算是幸运之致。

    国共两党,其实源于一家。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纷飞的战火中培养出一批能征惯战的优秀军人。或为党国效力,或为一方枭雄,或成共产匪徒。以十大元帅而言,若不从共,林彪只是蒋介石帐下一小校,彭德怀贺龙充其量地方军阀,徐向前走运的话或能比肩傅作义,朱德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则必碌碌无为。唯刘伯承,叶剑英二人必成大器。在共产党的环境中,此二人才能或许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为蒋所用,成就可能更大。蒋介石得叶剑英,则能使部属精诚团结,得刘伯承,则中枢得运筹帷幄之人。

    刘伯承早年是以凶悍闻名的川中名将,中年以后能化悍为勇,以儒将著称,非大智若愚者不能为也。刘伯承是中国少数真正的职业军人之一,具有超越信仰的对军队的忠诚。这种非政治的忠诚使他在战争年代得以为任何上司而用,也使他在和平年代长期闲置。其对军队建设的远见卓识终难实现,使新中国的军队正规化成为泡影。现在军中的种种弊端,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体制上还是当年拉杆子的套路,武器更新了,军官上过军校了,但根本体制没有触动,愈发外强中干。

    红军时期,都是敌众我寡,但此众乃乌合之众,老蒋忙于驱冯击桂,江西只是小恙,所以才有几次反围剿的胜利。等到老蒋腾出了手,全力以赴,彼众为成城之众,只有流窜一途。乌江之战,是刘伯承在红军时期指挥的关键战役,又一次表现出强悍本色,使红军免于灭顶。抗日时期,八路军避实就虚,没有刘伯承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解放战争,国共两党逐鹿中原,才有英雄用武之地。

    挺进大别山,从战役部署,战机选择,临阵指挥上,未必是最佳,但从战略角度绝对是不世佳作。在大局敌强我弱的时刻,于敌人意想不到处,确实起到改变整个战局的效果。开国名将中,林彪狡猾如狐,此等风险之举万万不会做。彭德怀过於粗悍,即便冲到大别山,帐下也剩不了几个人了。粟裕又过於谨慎,到头来冲不过去。只有刘伯承智勇双全,而且眼光如炬,才能担当此重任并且坚持到底。白崇禧因此称刘伯承乃共军第一悍将,绝非网上讲的自抬身价。刘帅讲的两军相逢勇者胜,不是义和团那种口念咒语刀枪不入,是讲战事胶着时全军上下必胜信念,和主将在千钧一发时的果断。蒋介石事后痛斥顾祝同等,长叹手下无一人堪比刘伯承。

    网上评开国将帅的文章大多扬林彪粟裕而抑刘伯承,尤其谓淮海战役全是粟裕的功劳。殊不知现代战争,不似古代两军对垒,兵对兵将对将的。大兵团作战,除了主将临阵发挥外,各级将佐的素质及表现,战士的训练和斗志,后勤保障思想工作以至情报,无一不影响整个战局。即便在个人因素很大的古代,名将都有一支追随多年,生死与共,信心十足的部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不可能临时请来个诸葛亮似的人物,鹅毛扇一挥,大获全胜的。真正的名将,才能主要体现在带兵练兵上。首先要兵知将,将知兵,然后才能调动自如,此获胜之道也。当年林彪初到东北,麾下五湖四海,指挥起来力不从心,才有一败再败,差点退到苏联。等练好了兵,了解了将,方能大展宏图。

    三大战役中,辽沈的悬念仅塔山一战,纵然失利,以林彪之机警,东北迟早我手。平津只不过傅作义能否南逃到问题,即便傅军南奔,败军之将,精锐尽失,不足为患。四野进关后,只是收官的问题了。独独淮海战役,没有刘邓陈粟的精诚合作,全军将士必胜的信心,部队的军事素养,胜负难料。古人讲中原逐鹿,淮海战役才是国共定鼎之役。

    刘伯承气质上接近美国内战南军统帅李将军,际会与南昌起义,而后无怨无悔。这种纯军人的气质在建国后政治挂帅的大气候中无可作为,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只是逢年过节天安门上那位坐在轮椅上待墨镜的消瘦老者。

    六二年中印之战是共和国历史上以战止战的漂亮战役。当时情形并非所流传的伟大领袖高瞻远瞩,大军一出势如破竹。大跃进大饥荒后,全国上下饿个半死不活。抗美帝反苏修,举世没几个朋友。部队多年未经战事,加上这一折腾,战斗力下降,信心不足。中印边境,从地形,兵力,准备上我方无一战上风。

    总参谋部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大家心里没底。徵求各位老帅的意见,无奈老帅们政务繁忙,疏于战阵,对战争的感觉已经迟钝了,所提建议方略都差强人意。总参抱一线希望请老参谋长刘帅指点。那时刘伯承已几乎目不视物,让人搀到沙盘前听汇报。参谋们所涉及地形和部队位置,刘帅以手在沙盘上摸之,居然分毫不差,满座震惊。可见藏边一草一木,早在元帅心中。所授作战方案,大家拍手叫好。於是方略制定,大军西行,这才有那摧枯拉朽的一战,令阿三至今,四十年来不复言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中十万甲兵,莫过于此。

    盖世名将是为战争而生,幸运者如汉灭匈奴的霍去病,和二战名将巴顿,能在功成后旋即辞世。和平年代对名将来说只是忍受孤独寂寞的痛苦,和消磨老骥伏砺的万丈雄心。而今台海兵戈凶猛,我们是寄希望于“但用南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还是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 ?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职业军人是个奇怪的概念

      战争不止是下棋,所以能算的人不一定能打仗。

    • 家园 花!也献给刘院长伯伯
    • 家园 实名投草,用历史的天空中的话来赠刘帅

      把我切成八块,每一块都姓共。即使烧成灰,也是共产党。刘帅和老总都是经历过风雨,在旧军队里有高官厚禄的,他们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钻山沟吃野菜,证明他们的信仰是无比坚定的。这篇帖子是在往刘帅身上泼脏水。

    • 家园 老帖实名丢草

      里面夹的私货实在太多了。

      • 家园 京虎子

        虽然老早就不在西西河混了。

        但是这样的帖子不给他投个草,实在对不起他。

    • 家园 此言何结?有谁能帮忙解惑?

      蒋介石得叶剑英,则能使部属精诚团结,

    • 家园 邓的气量实在令我汗颜

      三起三落啊

      • 家园 开个玩笑,老兄对自己要求很高呀

        需要与邓公比较气度?您莫非也有类似经历吗?在下真是无限敬仰

        呵呵,只是开个玩笑,吹毛求疵了一把。对前辈(在下也是转业军人)在下确实是非常敬佩的。

        不过我以为邓公的气度固然值得敬佩,也是与身份、志向相关的,所谓居其位,养其气。而且邓公的三起三落谁知不是毛老对他的栽培?

    • 家园 刘帅指挥作风绝对可称悍将而非儒将

      我国开国十大元帅,我个人最佩服刘帅,无论指挥艺术、军事学术乃至人品,均可谓首屈一指。

      此人虽然因为身体欠佳,又只有一只眼,所以似乎缺少大将军八面威风不像彭某那样动辄骂娘,后来建军校反复强调正规化,所以给人一副儒将面孔,实际上指挥作战向来强调势险节短,绝对是悍将勇将。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反围剿、突破湘江封锁线、抢夺乌江渡口、解放战争中的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恶战黄维十二兵团、渡江追击,都是胜负一线之机,以绝大勇气毅然坚持到底。后来十八军入藏,虽未经大战,但艰苦卓绝与战争中最险恶的战役未徨多让。二野最能吃苦成为定论,与刘帅的指挥作风不无关系。

      不过京虎所言对印自卫反击战独询刘帅倒也未必是其他人不行,只不过经略大西南和入藏既然为刘帅所部所谓,刘帅自然对保卫边疆胸有成竹,其他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事属寻常。

      至于刘帅战后的慎言慎行作风和埋头军事教育不问政治的行为。小时候原来非常静养刘帅的人品和纯粹军人观念,现在看来,固然有刘帅的高尚有关,但恐怕也另有缘由:

      首先,任何新朝定鼎后,都有功臣身后之忧,古今中外皆然。犹以杰出将帅为甚。如美国之麦克阿瑟、苏联之朱可夫、我国之林、彭,凡不知收敛进退之人,虽然未必功高震主,但由于人气极旺,若登高一呼,当为今上大敌,故为所忌,若再有小人辈谗言,却也难免。若言刘帅与太祖相互知心,作一表率与众人瞧也非不可信。而后来刘帅挨批,固然有彭大将军任性使气之说,也未必不是太祖一则对刘不够放心(毕竟南京高等军事学院也可与黄埔比肩)二则敲山震虎,对其他跋扈之将帅立一榜样,三则刘帅挨过批也就过关,今后平安可保。

      其次,有小道消息说刘邓原非一体,内幕甚多云云。我本不以为然,后来读了读本熊一位先人的日记,本熊此位先人曾于129师任参议,在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工作多年,日记中对刘帅多溢美之辞,对另一位则只字不提,而写到文革后也提到曾于平反后去探望过病重之刘帅,却不提那一位。本熊也怀疑莫非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