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人吃西餐 -- 燕人

共:💬457 🌺1764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能吧,我记得炒菜是宋朝出现的

        包括在烹调里加酱料出现的也很晚,之前都是弄熟了之后在抹酱料吃的

        另外,我没查到马王堆菜谱的信息,能否给个出处?

        • 家园 大家都忘了炒菜的关键要素--油

          我也记得直到宋代,农业的发展才实现菜籽油的大量、稳定的供应。由此“炒”的烹饪方式才正式普及。

        • 家园 汉朝出现炒这种烹调方法的可能性很低

          炒要求炊具传热快,所以必须很薄,但同时又要够结实,否则没法搅动食材,铁锅就符合这个要求,更早的青铜只能造傻大粗笨的东西.汉朝时的冶金技术打口锅相当于现在造枚中程导弹了.

          • 家园 按照你的观点,那勾践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只能是外星人传授

            一句话:民族虚无主义在很多人的脑子里顽固地存在。实际上中国2000多年前的汉代所达到的技术高峰今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如马王堆出土的重量不到50克的“素纱禅衣”,今天都做不出来。至于当年的烹调技术,百度“湘菜历史”可知一二。

            • 家园 挑个刺,素纱禅衣这个例子 不妥

              看过一篇文章,那个素纱禅衣轻主要是因为用的蚕丝细。而现代的蚕粗粗胖胖,体积和吐丝量比古代的蚕要大得多。后来有专家试着培育瘦小的蚕种试图复制素纱禅衣,吐出的蚕丝确实细了,但是还是差一点。并不是说现代的技术做不到复制素纱禅衣,而是不划算而已。

              • 家园 那就还是用勾践剑的表面处理技术这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吧。啊啊
                • 家园 嗯。。。那个那个。。。这个例子更惨

                  勾践剑表面上的硫化物,其实是墓室中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产生的。

                  越王勾践剑出土至今仅做过一次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剑表面黑色花纹处的含硫量只有0.5%、剑格表面的含硫量比较高,达0.9%-5.9%,在剑身的其它部位都未检测出有硫存在。这就说明该剑锈蚀程度的轻重与硫的存在没有关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无法在青铜器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现代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从来也未采用过硫或硫化物。

                  古代工匠们是否在越王勾践剑的表面采用过硫化处理的工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在用剑时,人的手指会经常摸到剑格,从而很快就将该处的硫化铜抹去。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们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陪葬品,情况十分复杂。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硫化物,这就是越王勾践剑上硫的来源。

                  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这已为现代科学分析所证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表面装饰有多种,采用锡是其中之一,青铜的亮黄色与锡的亮白色相互衬托,耀眼美观。但锡有两点不足,一是硬度低,容易出现划痕,所以只能填在剑身的花纹内;二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使光泽暗淡,失去了装饰的意义,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较广泛的使用,考古发掘中出土这类文物比较少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湖北鄂州市博物馆青铜镜研究所就已经仿制出这种花纹,采用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毫不神秘。

            • 家园 百度了,除了马王堆,没找到2000年前的湘菜历史

              要不您给讲讲?洗耳恭听。

              • 家园 看看这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gQOhCX1eM03-iHUjkJ8ZdL8d3VpOdrD1BmwXzNkIwIlHM-qzteECuust3-tgwre

                • 家园 提示一下,百度百科可以编辑的,赶紧去把炒加进去

                  秦汉两代时期

                  秦汉两代,湖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盛,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1972 年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的软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遗策中可以看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湖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仅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用纯肉烧的叫太羹,是羹中最好的,有9种,均为浓汤;用清炖方法煮的清汤叫白羹,有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鲜鳜藕鲍白羹等7种;加芹菜烧的肉羹叫中羹,有狗巾羹、雁巾羹、鲫藕中羹3种;用蒿烧的肉羹叫逢羹,有牛逢羹、羊逢羹、豕逢羹;用苦菜烧的肉羹叫苦羹,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另外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是从生鱼腹上割取的肉;“牛脍”、“鹿脍”等是把生肉切成细丝制成的食物;“熬兔”、“熬阴鹑”是干煎兔或鹌鹑等。

                  西汉时期

                  从出土的西汉遗策中可以看出,汉代湖南饮食生活中的烹调方法比战国时代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到羹、炙、煎、熬、蒸、濯、脍、脯、腊、炮、醢、苴等多种。烹调用的调料就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由于湖南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以自唐、宋以来,尤其在明、清之际湖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湘菜系。

                  你给我找出炒字来

                  通宝推:青岛大虾,
    • 家园 西餐馆特点是装潢情调各异但食品都一个味,中餐相反

      国外的西餐馆往往装潢各异,情调不同,越是高档次的餐厅越是很有幽雅的情调和个性的装潢,再加上搞个乐队伴奏伴奏。但可惜西餐的食物种类都差不多,而味道更是大同小异。美其明曰:大家吃是一个情调,属于高级乐趣;而吃本身是为了裹腹,太低级趣味。而中餐馆正好相反,装修和装潢都是类似中国特色,但风味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有千秋。有传说邓文迪请同学吃午饭一顿午饭就是两千刀。但要是吃西餐,你们应该再问问邓文迪的同学,他那一顿两千刀的西餐都吃出什么味道来了?

      论中华文化,别的不敢说,论到'吃',中国人是西人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加国几个城市里的很多(至少一半)西人把周末去吃中餐当成一件喜庆大事,有钱人去高档中餐厅,没钱人去吃中餐排档,平时我周围的西人同事一到中午就讨论到那家中餐去搓饭。

      要比较其实很简单,随机问一百个吃过中餐的西人,再问一百个吃过西餐的中国人,就知道哪个更受欢迎了。至于,营养和健康,我以在国外十多年的观察敢断定,西人的衰落有西餐的一大'功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养得西人又胖又蠢,男人刚过三十就长得跟黑毛狗熊一样,女人刚过三十就胖得跟母狗熊一样,创造力、生殖力、养育力和进取心全面衰退,就靠好莱坞电影骗中国人,以为西方遍地是靓男美女,这本身要是有道理也是到中学生为止,因为吃垃圾西餐的缘故,平均地讲,一过青年时代,多数的西人靓男美女就都被西餐慢慢揣成大狗熊了,倒真是胸襟大、肚量大。

      至于说到底是拿杀人砍肉的刀叉吃饭文明,还是拿幽雅的筷子和勺子吃饭文明,这就是一个被洗脑还是反洗脑的问题,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通宝推:邻家拂士,未知如之何,
      • 家园 有些偏颇了,感觉你没有搞清楚西餐和快餐的区别

        西餐虽然叫西餐但种类也很多,法国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俄国菜,德国菜等等特点味道都不相同,何来大同小异的感觉?个人感觉,法国菜,意大利菜这些比中餐毫不逊色。

        至于

        西人的衰落有西餐的一大'功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养得西人又胖又蠢,男人刚过三十就长得跟黑毛狗熊一样,女人刚过三十就胖得跟母狗熊一样
        ,我怀疑你在说快餐还是西餐,你看看法国菜,意大利菜,包括西班牙,希腊的菜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相反倒是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是这样,你可以做个统计看看吃正常西餐的人群里胖子有多少,吃快餐多的人群里胖子有多少?至于男女身材问题,建议你到西欧,北欧,甚至南欧走一圈看看狗熊男女的比例有多少??美国和加拿大的胖子里面很多都是低收入人群因为收入原因只能去吃垃圾快餐所以肥胖,收入高的人群里的胖子少的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