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铸剑之旅之一:升火 -- 票姚校尉

共:💬254 🌺1923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铸剑之旅之四:乘风

      从第三年开始,文化课逐步结束,各项军事课全面铺开,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几乎是一下子,就把我们由水波不兴的课堂带到了波澜壮阔的训练场。一次次摸爬滚打,掉皮掉肉,把我重新投入军人的世界。其中的一些课目,如射击、战术,在开学时也学过,由于现在又有了新的标准,就使得一切感觉又都截然不同。

      先说射击。对于射击,大多数人的印象只不过是趴在地上,用步枪向100米外的胸环靶开火,然后跑去数环数。其实那只是所有射击训练中最简单的一种。这一时期的射击训练,仅步枪就要包括对隐显目标射击、夜间射击、进攻射击、对抗射击,还要有轻重机枪、火箭筒、高射机枪、迫击炮、无坐力炮、手枪、狙击步枪等不同武器、不同姿式、不同条件的射击练习,总之,要你把步兵营属武器全打上一遍,以保证在战场上你捡到哪个都会用。

      对于射击训练,有很多外行经常嗤之以鼻——不就是趴在那儿吗?又不热又不累,还可以偷懒睡觉。我的一位同事就曾经不无羡慕地说:“教射击好呵,趴一个小时就算上了一节课”。气得我当时直想把他那副文职的肩章撕下去扔到地上——不过后来想想,他肯定不会知道这是一种污辱,还是算了。且不说一连几个小时用眼球聚焦三点一线那种头晕眼花的感觉,也不说反复练习一个装弹动作的枯燥,更不必提端着枪一跪半个小时后脚趾扳成九十度难以收回的麻木,单是一个趴便叫人哭笑不得。

      趴,在射击术语中称为卧姿。其要领表述为:“卧倒,身体右侧与枪身略成一线,肘部尽量里合前撑,两肘保持稳固,胸部挺起,身体前跟,上体自然下蹋,两手保持稳固,使枪托确实抵于肩窝”。听起来多简单,是个人都会做。那当然,你只用趴着,不用射击,趴成什么样都成,可我们不行,我们还要把子弹送到100米、200米,甚至更远的靶心上去,那就不是随便趴就成的。这里面最头疼的就是三句话十四个字——胸部挺起,身体前跟,上体自然下蹋。因为只有这样,身体才能最为紧密地与地面结合,从而获得最大的射击稳定性。可是你只要真正按这个要领试一下就会发现,一旦你做到了,你的某个部位就已经死死地挤在地面上了(当然,这里说的仅限于男性,因为我们那儿也没有女学员),一分钟两分钟没啥事,没准还挺爽,可你这样一动不动的趴上一节课试试?等你爬起来时,那玩意儿早已被挤进了腹腔里,让你感觉已经有了去练《葵花宝典》的资格。特别是练轻机枪射击时,由于必须保证散布弹的命中,更是半天半天地趴在地上,令人叫苦不已。后来弟兄们实在受不了了,偷偷的拿小锹在那个位置挖个小坑,把那玩意放进去,结果下课时一声“起立”,但见地上一排小坑,跟站队列一样齐。结果教员又说我们作风不过硬,于是以后连小坑也不能挖了。

      不但如此,由于轻武器射击是我们桂林陆军学院的看家科目,享誉全军,射击教员们也都是些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要讲起他们的传奇,可以装满一箩筐),在他们看来,要是教出一群只能打及格水平的学员,那可就太没面子了。所以在训练中,对我们真是恶招用尽,就差在射击地线上架个断头台,打不到优秀的当场“咔嚓”了。当然人家也很够意思,子弹给的也足,三天两头的体验射击,打得你耳朵嗡嗡响。就这样,我从一个5发子弹才打27环的笨蛋,打成了一名“一级神枪手” ,也明白了“好枪手要用子弹喂”和“光靠子弹喂不出好枪手”的道理。两年后,当我用2发步枪子弹将400米外的半身靶和250米外的头靶放倒时,心里充满着对那些教员的感激——尽管他们在训练场上很少给我们好脸色。

      \\ 战术更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课目。其实战术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从单个士兵的摸爬滚打到师团长们的运筹帷幄,都在其中。而对于我们来说,战术首先意味着摸爬滚打。这种生活开始于6月的一天。南国的烈日把整个5800亩的战术训练场晒得如同煎锅一般。这是一片非常典型的南方丘陵地,一个又一个小山包绵延着穿过训练场,山脚下是一片平坦地,一片一共数不出三棵小树的平坦地,我们就在这块平坦地上站着。练习的内容非常简单——卧倒、起立。动作要领我直到今天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但背出来和做出来显然是两回事。如果去具体叙述第一天的训练过程,恐怕过于枯燥和冗长,反正到那天傍晚收队返营时,班长的嗓子已经完全沙哑了,80%的人都已经在草地上磨破了皮肉,左手掌的“肉厚部分”(即掌根前那一块)或是流着血,或是流着黄水,有的一瘸一拐地走着,那是卧倒时要领不对扭到了膝盖的,还有两个是被抬回来的(仅仅只是因为卧倒起立)。除了班长之外(因为他组织训练,站在那里喊口令就是了),所有人的上衣全部湿透了,很多人的裤子也没保住——我就是湿透了膝盖以上的所有部分。回到宿舍,只一仰脖,一升水就全下了肚,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第二天是一天的匍匐前进,副班长嗓子也哑了,剩下那20%的人也都掉皮掉肉了,而前一天的那80%则又在草地上把昨晚刚长好的伤口重新磨破。收队前,教员组织我们统一进行了一次三种姿式交替进行的20米匍匐前进。20米,仅仅是20米,却象两万五千里一样漫长。到最后的几米,早已经顾不上什么动作要领,就见整整一个班的步兵,向乌龟一样缓缓地,无声无息地向前爬着,所不同的是乌龟的爬行是那么惬意,而我们却是那么的艰难。听到“起立”的口令时,已经没有人能够按照要领做动作了,只能是凭借着一点残存的意识,无比艰难地拄着枪站起,双目无神地望着前方,保持着东倒西歪的立正姿式,连将那条自动步枪挎上肩的力量都没有了……。

      集合,整队,报告。教员那一声“带回”刚刚出口,阿朱,这个可以在双杠上前后连贯曲臂摆浪的大力士,喊了一声“报告”,便软软地坐在了地上……。

      那一天,又放倒了三个。

      当然,战术课并不仅仅只是摸爬滚打,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我们越来越多的时候是坐在那里,面向对面的高地,激烈地争吵着如何用一个步兵连把它打下来;或者是围在沙盘前,轮流阐述自己的防御计划。甚至要花不少时间,站在高地上排成一列,高声背诵自己拟写的战斗命令。教员告诉我们,这是为了锻炼我们作为指挥员的气质(这里要解释一下,桂林陆军学院是很讲究“气质”的,并且将“气质”作为学员四大素质之一,但这里说的“气质”却并不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现在想来,其实应该是指精神面貌这一类的东西)。可我始终认为,这一职能应该由语文教员来完成,用宝贵的战术训练时间练背课文实在是不值得,虽然我认为这种训练的确是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

      就训练的趣味性而言,当推《军事地形学》。除了少数的理论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给你一张地图,让你按照相应的路线在崇山峻岭间行进,称为按图行进;或是把你拉到一个你从没到过的地方,指着远处的方位物要你把它们标在图上,称为现地定点;还会用汽车把你拉出几十公里,放到大山的另一边,让你翻越没有道路的丛林,回到大山这边的营地,称之为穿林。更刺激的还有在月黑风高下雨夜,把你扔到荒郊野外,要你凭着一个指北针,穿过坟地,找到教员标示好的N个坟头,把它的碑文抄回来,这是按方位角行进……

      然而,只要是桂林陆军学院的课,不管是风趣的还是枯燥的,多变的还是呆板的,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艰辛,即使是最有趣味的军事地形学,也一样少不了冷水刺骨,热饭暖身。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进行八公里定向越野考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找到上级设置的五个点,可以说是《军事地形学》训练中最难的一个课目,因为它既需要你有识图用图的技能去寻找点位,决定路线,又要求你有充沛的体力去跋山涉水,如果你想迈着方步去找点,即使一点不出错,也肯定不及格。然而天公不做美,原本的阴天在考核时却暴雨倾盆,尽管已是五月,晴天时的温度已达到三十度,然而当雨点落下之时,夹杂着水气的山风一下子就变得森寒刺骨,雨点打在裸露的部位,竟如同针扎一样疼痛不已。为了保证速度,我们都自觉地将雨衣留在了起点,无遮无挡地冲入了森森地雨幕中……。奔跑,不停地奔跑着,迎着刺骨的风雨,在南国的山岳丛林中跋涉,时而为节省时间而趟过小河,时而因失足而落入泥坑,一身的泥水很快就被暴雨洗的干干净净……。等到了终点,所有的人都如同神仙一样,身上蒸着白汽。过了一阵,雨停了,风又大了起来,因狂奔而产生的热量很快就被吹散,只剩下透心的寒意化作瑟缩遍布全身,以至于考核结束全队集合时,竟可以清晰地听到一片牙齿磕碰的“咔咔”声。而教员说的话则更让我们心寒:“我知道你们很辛苦,一会儿你们从集镇穿过的时候,会有很多老百姓说你们不容易,但是让我们看着根本不算什么,你们是军人,就必须承受这些!!”带着这份心寒,我们瑟瑟发抖地裹着雨衣,踏上归途。诚如我们的教员所言,当我们这支一路打着哆嗦,发出阵阵“咔咔”之声的队伍穿过集镇时,的确引来了大量的目光,有同情、有钦佩、有羡慕,也有不解……。穿行在这形形色色的目光中,我们突然都不约而同的咬紧了牙,挺起了胸,强忍着从骨头里透出的寒意,正经八板地齐步行进着,仿佛我们不是刚遭了番罪,而是享了趟福。是的,这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是军人,选择军人的岗位,就等于选择了承受这一切,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誉。正如一代战将巴顿所言:“军人是民族的骄子,他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灭,作为一名优秀而称职的军人,是一种无尚的光荣,因为他的意志需要比常人坚强,他需要超人的智慧和忍受巨大牺牲之痛苦,在一名优秀的军人身上凝聚着人类最优秀的品德和力量。”

      就这样,我们就象一群展翅的雏鹰,在南国的风雨中砥砺长空,一次次地被无情地吹翻在地,又一次次地重新起飞,在风雨中一天天长大;又仿佛一块铁料,在桂林陆军学院这所熔炉中先被彻底地熔铸,再反复的煅打、塑形,最终成为国之利刃。

      关键词(Tags): #桂林陆军学院(嘉英)#桂林步校(嘉英)#铸剑之旅(嘉英)通宝推:mezhan,dfindy,廖石,老树,流云天下,daharry,
      • 家园 射击那段,感同身受

        哈哈大笑

      • 家园 不当兵真的是遗憾一辈子啊
      • 家园 写的太好了。花。。。。。。
      • 家园 俺邪恶一下。。。。

        那玩意儿早已被挤进了腹腔里,

        为什么不提前在地上挖个洞呢?

      • 家园 桂林陆院的这种气质或许可以称作军人的精英感

        这十分重要,精英感。希望军官们能把这种精英感带来部队,把所有部队都培养成精锐部队。精锐部队的关键不在装备,而在精神面貌。“在我这行里,我就是最好的”。

      • 家园 啥事也扛不住太多。

          娶媳妇高兴,让你天天娶时时娶绝对高兴不起来。

          俺这个业余爱好者喜欢打枪,但看看部队整天就练那几个姿式,想想就受不了。

          射击训练到后来要练目测距吧?靶场上距离是给你定好的,战场上差个几十米就要脱靶了。

        • 家园 我二年前写的民兵训练的帖子已经太监 了

          于必须保证散布弹的命中,更是半天半天地趴在地上,令人叫苦不已。后来弟兄们实在受不了了,偷偷的拿小锹在那个位置挖个小坑,把那玩意放进去,结果下课时一声“起立”,但见地上一排小坑,跟站队列一样齐。

          哈哈

          握手

          继续!

        • 家园 直射距离内可以不测距

          只要在手中武器的直射距离以内,可以不用精确测距,瞄下沿打就是了。相对于炮兵,步兵的目测训练比较少。

          • 家园 好象一百米左右还可以,胸靶应该能上身。

              要是光露个头,或者三百米左右,距离不准误差就大了。

              俺当年玩汽枪,打靶还可以,打鸟就难了。

          • 家园 敬佩

            没啥说的了,敬佩。

            问一下,中国现在还有没有类似的陆军学院了?

            现在战争确实是高科技,真到了真身肉搏的时候,也是

            人类毁灭的时刻。

            • 敬佩
              家园 还是有的

              目前还有西安陆院和南昌陆院,石家庄陆院改名为机械化步兵学院。

              我一直不认为高技术战争能改变人对人的杀戮这一本质特点,即使是美军这么高技术的部队现在在伊拉克仍然要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所谓的远程打击,永远只会有一方具有距离优势的时候才能实现,弓弩、火枪、火炮、飞机、导弹无不是在重复这种远近的循环而已。所以军人的体魄、坚韧、顽强和忠诚永远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就是我为什么怀念我的桂林陆院的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