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与科大胡不归河友谈经济(一)范畴 -- 鼎革

共:💬81 🌺1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来请教几个具体问题

        谢谢鼎革女士的讲解,如果能形成平和问答的交流氛围,善莫大焉。

        杨小凯在他的《民国经济史》中提到了所谓1928-1938的黄金时期,但是史学家们基本同意,1912-1949年间,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且,在193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你指出这一段历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提到黄金十年的原因是,有人认为在蒋介石统治下中国发展得也挺好,中国不应该搞什么共产革命,让老蒋干下去的话早就像台湾一样的发达了。你对此怎么看?

        3)如何评价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 这到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这次林毅夫到剑桥大学做马歇尔讲座开始就介绍这个优先发展重工业业战略。他也写了好几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我看了林毅夫的《中国经济的奇迹》,他说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为此制订了相应的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等。不知此书是否能代表他的学术观点?你认为他的观点怎么样?

        9)关于**帝国主义 这是你先指出鼎革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我才拉出老马丁来作挡箭牌。你也知道这样不好,受不得这些刺激语言,为何要先说我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呢?

        奇怪,你干吗这么喜欢对人不对事。我是说用经济学研究尽可能多的社会现象的这种思维方式叫做“经济学帝国主义”,而且对此表示尊敬。我既没有说这是个贬义词,也没有说你搞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不好,你怎么会理解为对你的“刺激语言”呢?

        2)如何评价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你应该去问温相,他是党史军史的专家。

        你似乎认为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党史军史的事情就交给相应的专家好了。我觉得世界是一张大网,要理解其一部分,就难免需要先对整体有个把握。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卷入了数十亿人,直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对于当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最大的一个理论问题;拥共还是反共,是最大的一个立场问题。如果相信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是最好的,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罪大恶极,他做的事情越多,只是越把中国拖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方向。如果相信可以存在比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更好的社会形态,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的所有错误都不过是局部的弯路,主流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截然对立而影响重大的判断,基础却是许多道德人士(如萨哈罗夫、新儒家)所不屑谈或不了解的经济学: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佩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与其在历史人物的“人品问题”上打转,不如直接寻找历史大潮底下的经济潜流。我很希望经济学专业人士能够在这些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帮助我们。

        最后再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宏观经济学书里讲,增加投资或政府购买可以拉动GDP,而且由于乘数效应会产出会比投入更多。这里讲的是不是从外部投入的投资或政府购买,如“招商引资”或借外债?在实践中,办法是增加政府开支或者减税,号称这就能够拉动GDP。这一点让我有些糊涂:如果没有来自其它经济体的投入,在本经济体内再怎么搞,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增加的政府开支不是收税收上来的吗,这些税如果让国民自己不花也同样也有乘数效应?同样,减税有什么好处,这钱让国民自己花和让政府花,有什么区别?谢谢解答!

        • 家园

          支持

        • 家园 尝试回答以下:

          投资包括你说的两者,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乐于招商引资,因为自身(内部)的资本积累有限(包括时间纬度上的)。同时,你也问得很好,“这钱让国民自己花和让政府花”都是扩大再生产,只不过投资主体不同而已。信奉自由经济的同学通常认为国民自己花的效率要高于政府来玩(私人投资的乘数高于政府投资的乘数),但是如果经济萧条的时候,私人不愿意玩,政府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只有自己玩了,这是没办法。不过,中国情况特殊,政府通常认为自己会玩得更好,同时手上资源也多,这方面的分析很多,不赘述。

          另外,说明一下,国民自己花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途径,所产生的乘数也不同。

        • 家园 别斗嘴啦,都是同道中人

          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国家消费的边际消费率为1,居民的边际消费率小于1,所以国家消费的乘数大。

          所谓拉动GDP属于短期行为,能否保持还要看总的生产能力。所以呢,短期GDP,长期生产力

      • 家园 所有的社会学都是历史的,包括经济学。
      • 家园 这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让人读起来很不舒服。

        经济学没什么神秘的,至少到不了楼主所描述的那么高不可攀的地步。搞经济更是没有一定之规,一切皆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如果非要给自己套上个套,那不死才怪。我不觉得科大胡不归所体现出来的理解经济的方向有什么错误,相反却是很务实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知识肯定比你少,但这不妨碍他把握国家的经济走向。无他,盖因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务实得咚咚。现在中国金融全面开放了,许多人抛出了诸多经济学的分析,担心我们的经济成果被他人偷走了,我最初也被这种论调迷惑了,直至看了万虎的“一叶知秋”才明白过味来--敢情是我们在搞经济,不是经济搞我们--万虎说,“老子大不了不玩了,把电源插销一拔,谁都别玩了。游资想跑,上哪跑啊”(大意是这样,原话机不得了)。自此,更对陈经的官办经济深信不疑。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理论,这是一定的,创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是普通大众,不是经济学家,后者充其量也就事后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知识来源于实践,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希望能以此与你共勉。

        • 家园 很认同你的说法

          完全是口气问题。有很浓的怒意。科大hunoback语气尚好,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希望mm也能平心静气的,把标题改改,我一进这个版就看到一个大字报式的贴,希望我的回答没有激化他们。

          slowly .....slowly .............s....l....o...w....l......................................................

          都睡吧~

    • 家园 这种讨论方式不可取

      说几个建议吧

      1.不要设立高门槛,例如1000本经济学著作。这话讲出来,西西河就干了。

      2.态度要平和,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人声称了解从《资本论》到现代的经济学。科大胡不归河友有此雄心,可喜可贺。
      这样的讽刺也是要不得的

      • 家园 这话说的公道

        西西河不是专门学术论坛,讨论的河友也大都不是学术泰斗,没有必要设计那么高的门槛,讨论中有什么逻辑或者论据错误,平心静气指出就是了,嘲笑是不好的。再说,能够把专业化的术语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也是大拿,文科也好,理工科也一样,村长的人类系列和密码兄的密码系列都是这方面的精品。

        • 家园 你说的是没错,

          但是如果村长在写他的人类系列时,突然说”经我研究,人类是从蝙蝠进化而来的,所以有吸血鬼的传说”。

          你会怎么说?

          • 家园 你真以为自己是JY啊?

            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劳驾,别老盯着书本,抬眼看看世界吧。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被砖家叫兽所垄断。靠几个专业术语忽悠,人家放狗一搜,理解得很可能比你还深刻。

          • 家园 这点您不用担心

            一方面河里很少有那种标新立异的精英或专家,另一方面河友的鉴赏能力也不低,除非他能拿出可靠的和被公认的人从蝙蝠进化而来进化论证据以及吸血鬼存在的生物依据能够说服大家,否则这不过是一个笑话。

    • 家园 这种倾向可不好

      不过张五常当年在CHICAGO当博士生的时候,读了1000本(篇)经济学著作打底,你准备好了吗?

      很多时候,不是书读的越多越好,更不代表比别人更懂。相反,我见过因出国看到了一点东西而一叶障目的比例也不小。因此而封杀别人的话语权更是大谬。即使有人把世界上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全部看完了,也不见得能说明水平有多高。就好像研究马克思的人研究的再透,也不能说明比马克思的水平更高,更不能替代马克思的思想和历史地位。更何况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地方,不是经济学专家们的论坛,我们斗升小民(而且还是读过一些书的)就不能对经济学发表一点看法吗?难道坐井观天一切静等“专家们”的安排?我们虽然不能代替专家们的见识和作用,但平民与精英是需要交流的,有这样一种良性互动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灾难正是源于这一点。

      胡不归的帖子颇长,并且深入浅出,客观的说在一般的网友里已经相当有水平了。至少帮我搞清了几个重要的分析(小子我每天上网看文章也很多年了)。

      最后有一点更重要,历史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研究的,这是我读那么多年书最大的感受。而且这一点恰恰就是土共的伟大之处,也是它能取得许多成就的根源。我相信朱总理的那么多有胆有识有魄力的举措在于他几十年对经济运行的观察和亲身体会,而并不在于读多少书。

      最后有一点比较搞笑,何新在数年前就直指张五常是美国间谍,用来影响中国最高层的经济决策(当然是企图加以不良影响)。如果你上网很多年,那么早就应该知道这个事情。

      • 家园 好文,杨帆也说过张五常是美谍。

        不过,到现在张五常还经常在大陆行走,而且也没有听到被捕的消息。这个美谍是够厉害的。

      • 家园 支持您的意见,送花!

        至于张五常么,我也记得他的一点好处,当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上他的连载,提起了我的兴趣,让我也看了好几本经济学的书,算是扫了一点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