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 忘情

共:💬107 🌺9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盒子炮这玩艺儿,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内香。遍观舶来的影视剧,难觅芳踪,记忆之中仿佛只有苏俄史诗片《第一骑兵军》中出现较多,然那片子中红毛子装备杂乱,骑兵英雄手里盒子炮、纳干转轮斑驳不一。红毛子起家之初,装备之困顿,亦不比TG强到哪儿去。

    然则到了本国,盒子炮却受到各阶层,各派别一致拥戴,据说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盒子炮最终流入本国,虽小小盒子炮卖价却比步枪还贵得多,但各方仍青睐有加。非但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国内各派亦大加仿制,就连TG也在铁匠作坊里打造仿其外形的撅把子。

    就连称呼,各地五花八门,亦有中国特色。细细数来有长苗盒子,大眼盒子,插梭盒子,头把盒子,二把盒子,三把盒子,大肚匣子,马匣子,大镜面匣子,金鸡(机)圆眼盒子, 二十响长苗大镜面,七钉盒子,旁开门盒子,二把长八分盒子,小镜面盒子,二把短八分盒子,快慢机,自来德,西班牙大腰鼓,连枪等等。

    反映到国产影视剧中,从北伐到解放,几几部部不缺。

    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是《平原游击队》开场中的李向阳冲破封锁线那段,英雄跃然马上,拔出腰间双枪,左手一支短管毛瑟,右手一支长苗盒子,左右开弓,弹无虚发。杀开一条血路,扬尘而去,怎一个英雄了得。

    再看《林海雪原》,杨子荣上威虎山,在大厅中一甩大肚匣子,枪响灯灭,更是让儿时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到八十年代前期,在港片《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赫然发现了一把怪怪的盒子炮,枪管足有普通盒子炮的三倍长,枪管靠近机匣处有一处明显隆起的护垫,握把上罕见地有一固定枪托。此枪在剧中出现时间不长,记得是老爷准备和仇家摊牌,亲自做决战准备时有一个特写镜头,当年的印象特深刻。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看某期《轻兵器》介绍毛瑟的各种衍生品,方才知道那是当年大沽兵工厂造的卡宾型,又俗称马匣子,当年制造数量极少,不知如何居然出现在一部港片中。后看影视剧无数,卡宾型盒子炮却仅此一例。

    讲到影视剧中的盒子炮,就不得不佩服老一辈影人的严谨,细微之处考证严密。瞧瞧,无论是杨子荣打灭灯火,李向阳在马上左右开弓,甚至是吴琼花伏击南霸天,青一色枪身倾斜约四十五度角,概率瞄准,全凭枪感。在那战乱频仍,文盲遍地的年代,可没有几个人能弄懂复杂的弹道学,也不可能用大量子弹喂出神枪手(尤其是TG,弹药金贵着呢),居然能出无数枪感极佳的“枪感子”。

    扯到盒子炮,就不能不扯连发功能。早期影视剧中,盒子炮连发极罕见,我记忆中仿佛只有《南岛风云》中有一场,先是给盒子炮装上枪盒,再将枪身放平横扫。而到了如今,影视剧的导演们动不动让演员狂扫一气。新版的《飞虎队》中,甭管正邪,甭管啥子场合,都不装枪盒,不放平枪身,就那么直立着横扫一气,甚至有几个镜头那大、小机头都没张开,真不知道这子弹是如何打出来的。可现在的导演牛逼呀,不但子弹源源而出,那弹匣永不空亏,而且直立枪身连射,居然还能把控得住,没有扫到天上去,当真是佩服之至。

    讲到弹匣空亏,想想,印象中好象影视剧中装填弹匣的镜头无多,《平原游击队》中结尾时,李向阳们将鬼子队长堵在屋中,掏出小孩临死前手中紧握的一个桥夹,将桥夹上唯一一颗子弹压进弹仓,然后举枪毙敌,为孩子报仇。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装填镜头出现在《乌龙山剿匪记》中,当田大膀被包围在屋中准备困兽之斗时,一手拉开枪机,一手一颗颗地往弹仓中压弹。

    讲到装填,就想起了弹匣袋。印象中有些盒子炮枪套外有两个弹匣袋,而有些则没有。倒是影视剧中许多警卫员腰里扎着“九条龙”,那一排皮质的弹匣袋煞是威风。不过有一点,如果配的是二十响,由于弹匣过长,将枪放回枪盒中时必须将弹匣取下,取出要用,则必须重新有一个插上弹匣的动作。很可惜,这一点被中国导演们给疏漏了。

    不过这仅是小小BUG,更乌龙的是在《飞虎队》中,李九大闹火车站台那场戏,草莽英雄李九身着鬼子军服,斜背着王八盒子,而最后掏出的却是二十响大镜面匣子,感情这草莽英雄平日里没准以变戏法掩护身份哟,佩服。

    另,平生唯一一次见到盒子炮实物,是在本市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中。起因是听父辈讲,当年文革,某贷场革命群众抓获一鬼头鬼脑之人,革命群众警惕性高,抓来一搜,居然搜出一支短管盒子炮,固定弹仓上居然刻有朱德用字样。一审,供日是从八一起义纪念馆中顺来,准备去搞武斗之用。呜呼,俺记得那纪念馆中还有两挺马克沁和几杆汉阳造,咋没一并顺来?那些玩意儿可比这盒子炮威风得紧。事后,枪交还革委会,日后俺慕名进馆参观,却瞧那枪质地咋看都不象真货,疑似仿制品。

      再细细思量,朱总从27年至49年,艰苦转战,失败困顿之时亦多,及至后来官居总司令之职,似不再需要盒子炮防身,岁月流逝,当年亲用之物没准早转赠警卫人员之用。所谓馆中藏品,兴许另找枪代替。毕竟展示的只是历史和一段精神传承,枪械本身,并非重要。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电影人的工作态度非现在的可比。

      平原游击队中对细节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且不说李向阳双枪一把没有准星。其他很多不重要的场景,比如松井住的屋子的布置,靠墙桌上供的是几个骨灰盒,包裹的样式也和二战时期纪录片中一模一样。反观现在拍的亮剑,里面的鬼子打扮的莫明其妙,还拿把美国枪。

      • 家园 现在的影视剧在细节方面没法看,都懒得挑BUG了,到处是,太多了
      • 家园 盒子炮在中国的流行是因为武器禁运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盒子炮在中国流行是因为中日战争之后,国联对双方进行了武器禁运,而盒子炮作为一种手枪不在禁运范围内,而它的威力却类似于冲锋枪因此而受到中国人的亲睐。

        而在其它国家,这种枪的四不象特性让正规部队无法装备它,警察部队则威力又大了,所以没有普及。

    • 家园 壳枪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 已物化为一种精神

      驳壳枪已物化为一种精神

      驳壳枪已物化为一种精神,其经典性镜头是跳出战壕时我军指挥员举枪一挥:“同志们冲啊!”驳壳枪极具掠过空气时沉甸甸的分量感,如果换成小巧的勃郎宁会让人哑然失笑。

      而李向阳干脆锉掉驳壳枪准星以便于在腰间的武装带里抽插,一旦出枪必是潇洒地甩手一挥,也成为经典镜头。而现代影视作品中双手握枪的程式化动作让人感到机械和笨拙。

      (转自搜狐网)

    • 家园 田大榜没有往弹仓里压蛋,是往弹匣里

      左手握弹匣,右手压弹。

      当时看到这个镜头时,家父说:这样很累,五六式冲锋枪弹匣压到二十发的时候就很费劲了。

      印象里田大榜的弹匣就是长的。

      • 家园 田大榜是往弹仓直接压弹,当时这个镜头看过N遍,特别深刻

        还有,《乌龙山剿匪记》全剧基本上没出现过长弹匣20响,只是在田大榜最后时刻,导演给他的连发太多,打起来接近机枪的水平。原来榜爷说:“让你们见识见识榜爷的功夫!……爷跟导演铁,你们小辈不行滴!”哈哈!不过田大榜的功夫的确厉害,一个是这次单打连,还有一个镜头是追狗!

        回头再说一次,榜爷的确是往弹仓压弹,当时背景是夜里,画面很黑,但压弹动作特写有个细节就是,在装填口上看不到压进去的子弹。一般如果是弹匣装弹,最后装填的子弹都顶在装填口。毛瑟手枪的弹匣在电视剧中也单独出现过,就是剧初时何山追击田大榜失败,失落的枪被刘玉堂一行捡到,有一个拔出弹匣的后检查枪的镜头。

        看过N遍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驳壳枪有N种装弹方式

      • 家园 乖乖,莫非我记错了?

        有机会再重温一下乌龙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