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魔》书故事之骗中骗之芝加哥中小学老师(上) -- 老马丁

共:💬42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魔》书故事之骗中骗之芝加哥中小学老师(上)

    《魔》的故事之骗中骗 (上)

    这里有背景和开贴介绍

    此章的标题是芝加哥中小学老师和日本相扑选手乃一丘之貉。

    先说说芝加哥中小学老师的事儿。

    话说2002年一月八日,乔治布什总统签署了大名鼎鼎的《俺们美国没差生》法案(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目标直指美国的中小学校。该法案拟永久性的解决美国为人诟病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低质量”的问题。手段是把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各校(主要是公立学校)的资助和标准化考试成绩联系起来,倾斜,不,倾倒大笔教育资金给两类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的学校和学生考试成绩提高快的学校。这样让学校比过去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来提高教育质量。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法案通过的那年该笔资金是174亿美元,而去年的拨款额已经上升到244亿美元,看来在中小学教育上美国人玩真格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什总统签署该法案的一刻-干嘛挑个黑人小孩在场?】

    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以及相应的 资助/考试/评估 政策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这政策在美国很多地方实行多年,比如《魔》提及的芝加哥公立学校管委会96年就施行这套政策了。联邦政府的《俺们美国没差生》法案只是将这套资助/考试/评估政策推广到全国而已。

    结合前面讨论的动机论,布什总统是甲方,各州教育官员和各校校长是乙方;甲方通过向乙方提供经济动机来促进乙方努力提高美国中学生的素质,评估标准就是可测可见的考试分数。(题外问题,为啥私立学校不需要联邦政府的经济动机来促进教学质量呢?)

    又谈到考试了(咦,为啥又说“”呢?)这个考试各州可以不一致,但是一州之内必须相同。考试分三门:阅读(大致相当于咱们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物、化、生、地)。其中阅读和数学是从三年极到八年级(大致相当于咱们的初二),每年至少一次,科学的考试跨越三年级到十一年级(致相当于高二),差不多隔年或隔两年一次。考试费用各州出。评分标准使用绝对制,即过分数线即行。

    咱们绕一大圈回到芝加哥。从96开始,芝加哥公立学校管委会规定,在评估考试中分数低的学校会被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会被关掉,校长下课,老师下岗。此外,中小学生升留级的规定也做了调整。为了升级,三年级,六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依阿华基本能力考试”。此考试不是ETS出的,而是依阿华大学教育学院那帮人琢磨出来的综合考试,覆盖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地理等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要想升级,必须在依阿华基本能力考试取得或超过最低分。不管你多聪明,要想升级此要求必须达到,无人例外。

    这套资助/考试/评估的政策下又出现了第二元动机关系。校长是甲方;各科老师们是乙方。甲方通过向乙方提供经济动机来促进乙方努力提高自己班上同学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意味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老师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可是班上要是出了几个脑袋不太灵光,咋开小灶都开不了窍的,那么几年内老师也甭指望调工资/提待遇/涨级别了。老师们也不傻,作弊的动机就这样披着经济动机的羊皮落到了他们身上,于是俺们看到了一个美国版本的“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达标是很难的,学习是痛苦的,学生们总是想作弊的。作弊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但肯定不是笨学生。因为他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与否,至少他努力过了,所谓“亦余心之所Pass兮,虽九擒其犹未悔”。但骗中自有骗中手,和学生的作弊相比,老师的作弊显然更细腻和华丽。

    下接(中)

    关键词(Tags): #魔鬼经济学#作弊#教育元宝推荐:橡树村,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骗中骗之芝加哥中小学老师(下)

      上接骗中骗之芝加哥中小学老师(中)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读一下这个作弊方法。

      1.发现难。除了有心人如河里的区欠、有来有去和墨酥等,这个作弊基本上很难被发现,即时被发现,一无笔迹对证二无旁人佐证。班上2/3的学生连续答对5到6题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并不是零,也许就是这么一丁点小概率,老好人老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呢?美国可是个无罪推定的国家。

      2.效率高。老师可以一口气记住一个或两个块(block),连续6-10道题的正确答案(取决于个人记性好坏),最好是靠在试卷边上的那个block,也不用管原来的答案是否做对做错,橡皮上下一擦,全给擦干净了。然后一口气给填对。这个简单重复劳动是越干越快,一个小时内一个班改个一半到三分之二毫无问题。

      3.效果好。美国人的考试和咱中国人的差不多,都是越到后面越难。反过来说,学生在后面的题目里更容易丢分。这种作弊方法可以让老师选择靠后面的片来改,这样强的针对性更能有效的提高分数。

      芝加哥中小学教委也不是傻子,他们对此事也有所察觉,他们对社会公开了97-00年间70万套考试答案,总计一亿张的答题卡,征集闲人来查看。《魔》书作者Levitt身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tenured的教授,天时地利人和,加上他本身也是个爱凑热闹的,就接了这活。(中)里提的问题里的两张答题卡编码就是这么来的。

      (中)里提的问题里的答案是:二班的老师更有可能是那位老好人。从那张答题卡编码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作弊的心路历程。他一开始填的答案是acd24 a3a 12dadbcb4。心是雄心,意是好意,不过这个干法的工作量太大,于是慢慢缩水到a3a 12dadbcb4,最后进一步缩水到12dadbcb4。他老人家的劳动成果在22份试卷里一共出现了15次。为啥这个老师代填的答案也有错误,Levitt认为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用来向校长说明为啥一个作弊的老师会把学生的答案擦掉然后填个错的?肯定不可能。以此来撇清自己。第二个解释是他自己也不会!

      这种方式作弊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被老师偷改答案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想像老好人班上有这么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每天偶尔听个几分钟的课,考试时以为自己大限来了吓的到处找后悔药:我要是每天都来上课就好了,我要是平时自己做作业就好了。一发榜,自己竟然过了,小孩子马上对自己加以总结:看来自己还是很聪明的嘛,看来自己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死玩的“学习”方法很有成效的嘛…家长也受到鼓舞:俺家小野马原来是千里驹,每天在外面瞎跑,成绩还行。性急的可能马上开始存钱给千里驹准备哈佛的学费了...

      我们以数字来说明这个影响。美国的这个无差生法案对应的考试标准是:5年级要考5.8分才算合格,6年级的合格标准是6.8分,7年级(相当于初一)是7.8分,依此类推,这意味着每个学生的正常进度是每年要提高一分。那么前面提过,两类学校或班级会被奖励:成绩好的和进步大的。上面的二班同学们在五年级时的评估考试的平均分是4.1分,低于合格分5.8,很惨。老好人老师的“教育”下,他的班在六年极的评估考试(即上贴里那张答题纸对应的考试)取得了5.8分的成绩。虽然还是低于合格分,可是全班进步了1.7分(从4.1到5.8),这可是大大的超过了每年提高一分的任务,属于进步大的典型,老好人老师肯定得到了奖励。好景不长,这个班在7年级时原形毕露(换了老师),考出了5.5分的成绩,不仅低于合格分2.3分,比他们在六年级的得分还低。这对所有受影响的学生和家长都是非常残忍的打击。老好人自以为他帮了他的学生,却不知学生们都给他害死。

      据《魔》书作者Levitt分析,芝加哥公立中小学每年大约有200多个班级用这种改答案的办法作弊,大约是总数的5%。而实际上算上前面介绍的各种作弊办法,作弊率不会低于35%。2002年,新上任芝加哥教委主任决定刹一刹这个作弊的歪风邪气。他的办法很简单,重考。不过他手里只能安排120个教室用于重考,所以他根据Levitt的算法来决定这120个重考的班级。这里又有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般人会认为,这120个重考的班应该全部来自那些可疑的老好人的班级。不过首先重考成绩不计入正式成绩,这一点会在一开始告知参加重考的学生。重考班肯定实现更严格的监考制度,老师自始自终不能接触答题卡,自然也无法作弊。但是重考的成绩不好除了作弊这个解释,还会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学生因为重考不算数就不重视这次考试,因此放松要求。这样老好人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借口。那么偏低的重考分数到底以哪个解释为主呢?

      这里就需要引入实验设计机制。这120个班不能全部选老好人,还得留部分指标给优秀老师,即班上学生分数高 而且没有可疑的连续答案的,和平庸老师(班上学生分数低,但是没有可疑的连续答案)。这些老师班上的学生也一样知道因为重考不算数。这样,如果重考不算数是主导原因,那么各班的成绩都会同等程度的下滑;如果老师作弊是主导原因,那么会有这么一个结果,老好人们的班级的分数会比优秀老师和平庸老师班级下滑得更厉害。

      重考结果和Levitt关于答题卡编码的分析一致。优秀老师和平庸老师班上的成绩稳定并有上升(重考不算数这个原因根本不成立),而老好人们的分数下滑至少一分。据此芝加哥教委炒掉了几个太过分的老师,其他有作弊嫌疑的被严重警告。这次杀鸡行动取得了成功,莅年有些胆小的猴儿不敢再骗了,作弊率下降了30%。

      骗中骗之芝加哥中小学老师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了,有请日本的相扑胖子出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