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共:💬127 🌺5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您才开始写这样的东西,也是晚了!
    • 家园 国企

      就国企而言,除技术外,管理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很多非科技性的项目,需要的是管理与资金,央企这些年在国内打的底子来说不缺钱,缺的是管理,走出去的企业,很多都是因管理不当失败。

    • 家园 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三)

      机会错过了,也没办法。过去30年,其实有很多机会。例如韩国,虽然它的发展模式有种种问题,1998年还出了大问题,现在日益面对中国的竞争,韩国人的作派也很令人讨厌,我还是认为,韩国是抓住机会做大的典型国家。在金砖四国概念大兴之前的2005年,韩国的GDP达到了7876亿美元,一度超过了印度与俄罗斯。虽然说有汇率和GDP统计口径的因素,但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2007年,韩国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总营收4900亿美元。一个发展程度过得去的经济体中,总会有几家石油石化、电力电信、银行保险之类的大企业处于实质的垄断地位,总量有了一定规模,这些企业就能冲入世界500强。我把这些企业称之为“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只要搞起垄断,做大比较容易,所以,一定不能让给外国资本来做。这样的韩国企业包括(后面数字是2006年营收):

      鲜京SK(炼油) 590亿美圆

      韩国电力 287.08

      三星生命(保险) 286.39

      韩国国民银行 202.24

      韩华集团(化工) 190.8

      韩国电信KT 185.98

      三星物产(贸易) 167.78

      SK Networks(贸易) 167.33

      双龙炼油 152.46美元

      不难明白,这些和中国央企类似的韩国企业,并不是韩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韩国为大众所熟知的世界500强企业是这五个:

      三星电子 894.76亿美圆

      LG集团 687.54

      现代汽车 666.66

      埔项制铁POSCO 270.67

      现代重工(造船) 172.98

      可以说,韩国经济靠的就是三星、LG、现代等三四家核心企业。还有一些小一些的也有些名气,但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这样几家大企业,可以支持约4900万人的韩国成为发达国家。正好对应人均一万美元的500强企业营收。

      作一个粗糙的对比,中国的央企集团2008年营业收入估计可达2万亿美元,能够支持2亿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生活水平来说,确实可能有2亿人和发达国家可以类比。这些人可能会觉得,国外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看上去也不比自己好太多,至少是各有好处。许多吃喝不错的中国人嘲笑韩国人吃不起牛肉,就是这样的现象。这些人中再富一些的,规模也非常大,出国旅游人数已经可以奔着世界第一而去了。所以,中国已经具备了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的某些特征。这次奥运会,世界人民应该会觉得,中国不是想象中发展中国家的样子。

      但是要注意的是,韩国后面一项中五个世界级企业的营收总额是2690亿美元,前面那些“央企”之和是2230亿美元,靠国际竞争力的营收是大头。而中国的500强企业如果作这样一个划分,会发现,是不成比例的倒过来,靠垄断扶持的企业营收占了绝对大头。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混不下去,中国的小企业集群不会在榜单中出现,但是出口竞争力不错,顺差挣过头了。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加起来,让几十个央企风光,可以说中国是“以小养大”的战略。而韩国是集中发展几个大企业,带动其余企业,是“以大养小”战略。

      表面上这很奇怪,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玩起了小企业战术,小得多的韩国却往大里搞。我认为这是历史因素。韩国地方小,人比较偏执,容易决定集中力量全力发展几个产业。台湾人就比韩国人中庸一些,所以也不是大企业战术,中小企业比较有名。中国是各省分治,从大跃进时代就开始搞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各地区是“小而全”,与前苏联的大企业模式已经不同。改革开放后,自然要从这个格局开始考虑如何改革,地区之间难于整合,自然就是分头发展的小企业思维。后来朱镕基要搞大企业战术,自然就容易从那些中央能直接控制的“现代企业”开始着手,就出现了央企集团。到现在还在搞央企的整合,数量一直在减,但也不容易了。归各省管的不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直到现在,要整合还是基本不可能。

      因此,过去30年,中国没有发展出真正的世界级大企业,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错过了机会。无论是错是对,“以小养大”的格局是很自然的发展。同时,那些企业自身也有眼界问题,社会上普遍觉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生存下来都不容易,很少敢往大里想,眼光长远真的把世界级大企业当目标认真准备的人很少,骗子到是经常敢往500强里吹。如果没有这种目标,就不会有认真扎实搞技朮的动力。口头上当然任何时候都会声称重视技朮,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自主创新。为什么实际没有去认真系统地提高技朮?公平地说,也是搞了些技朮的,但就层次不高。目标不高,除了吹牛,不会去制定可行的500强路线图,自然想不到去搞“长远”的底层技朮。社会上象任正非这样的狠人很少很少,就不说那些国企官僚了。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讨论】不靠谱阿

        看到这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靠谱。陈经讲了三个观察:韩国经过危机,或了过来,并且逐步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看韩国500强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规模,得出韩国的企业战略;第三个是中国的战略是以小养大。陈经自己看重的,作为经济研究的要点是能从实践中观察。对此,我十万分同意,没有先天的理论,除了数学,都是观察多了,大伙总结总结,牛人提高提高,上个层次,抽个象,弄个理论出来。所以观察很重要。

        另外,有了出色的观察,仅仅如此还不行。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以便能把观察的要点串起来,成为一个可靠,牢固的体系。逻辑也很重要。

        有了这两点,我来说说为啥觉得陈经这篇东西不靠谱。第一,没有看见一点逻辑在里面。韩国有大企业,小企业没有看到数据,陈经变从500强几个最干巴巴的数据里面得到一个战略,就是以大养小。我猜陈经的意思就是韩国靠这个战略渡过难关。那真是天方夜谭,这样的观察到结论也未免“直觉”加“粗糙”了些。韩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我没有研究。但是看看他们工程师的队伍和质量,我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其他可能还有很多,比如紧抱大哥的腿,锐意进取开拓市场以及这个过程里相对弱小的阻力。但绝不是什么以大养小就能概括的。如果我猜错了陈经的逻辑,那我不知道谈论这些韩国企业的甘巴数据的用意何在。至于后来得出结论,从1998-2008这十年,是韩国抓住了机会,而中国错过了。那么到底中国错过了什么?总不能屁股决定脑袋地说,中国没搞好,所以错过了。关键是为什么?到底是我们缺了什么东西。这里没讲,而且,这十年,我看祖国发展的挺好了呀。韩国人偏执所以就发展几个产业?这如果也是理论或者道理的话,那偏执的波兰人还不得成中欧明珠?而且世界上还真不少偏执的民族。

        第二,中国的战略是以小养大。首先,我注意到哪里说这个是条战略了。我估计陈经想说的是,据观察,中国的企业组成是中小企业为主。这个不能说是战略。重复建设难道还是战略不成?况且,政策里面,除了碰到困难了,没有见到什么是刻意扶植中小企业的。

        第三,收尾又来了机会错过了。然后再说一次,是因为大家的眼界有问题。然后又杂七杂八的扯一通,大家没有诚意搞技术。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要摆了事实才能讲的,这牛头不对马嘴的突然又跳出来说这些,前面的几段都在干吗?眼界的问题,我上篇说过了,绝对不是那么回事。高技术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不是瞎扯的。没钱没实力哪能攻克壁垒,小企业国内昏昏边角地带可以,让他搞底层技术?要讲个风险回报把。把全部剩余资金砸了也不一定能搞出来,要他们自杀啊?所以,这段总结实在是莫名其妙的跳出来,没有基础,没有前奏,而且结论本身内容也非常不靠谱。

        我的看法还是,这东西不靠谱。不过也不一定,陈经有可能接下来会有上面问题的回答。那我继续等待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归各省管的不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直到现在,要整合还是基本不可能。

        社会上象任正非这样的狠人很少很少,就不说那些国企官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