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面对格子组巨大浮亏的第三步---责任感 -- 脖子

共:💬36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意思不是从实盘上赚钱,

        而是操作过程中的理念,让大家找到一种可以操作的方式。毕竟专业的人是少数,并且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跟着学到了东西,确实实盘亏损,大家可以就此讨论,但不要是那些讽刺型的语言。 我只是觉得,旁观的人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辛苦。 如果你也操作一个盘, 每周给大家更新一下,应该就能感觉压力了。 以08年来说, 整体是熊市, 但如果你操作时,一直空仓,且证明对的, 但你连续写8*4=32周空仓报告时,为了解释一直空仓的原因的文字也能把你压死。

      • 家园 我觉得可能不像脖子兄想的这么严重。

        首先,大家加入格子组是为了验证投资理念;其次,每人投入1~3k(不知道有没有超过3k)的,肯定不是为了发大财而来,投入肯定不是急钱(试想,不会有人把仅有的千元这个数量级的钱去投一个1年多才能赎回的格子),而且至今也没有人提出要退款;第三,这次大跌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实验的目的嘛,do right thing,只不过现在没有do thing right而已。根据pdca原则,现在是check,改正之后还要继续action才行。

      • 家园 当初

        第二期格子组集资时,说好一年的.所以要退款也要明年三月才行.

      • 家园 非常好

        首先这种看法与我非常符合。

        另外,我深深的质疑,是否存在所谓投资之道。如果并不存在,那么探索也是无稽之谈的。

        格子组充其量能获得巴菲特那样的成功,可是如果把巴菲特的交割清单明示出来,就能供其他人作为投资之道的指引么?是不是巴菲特把自己的交割清单和投资理念教会给自己的儿子,就能使小巴菲特延续辉煌呢?如果真如此,那么让巴菲特家族世代就职美国财长算了。

        在投资方面,顶多可以总结出一些类似孙子兵法这样的模糊理论,而抱着这样的理论去实战,则反而容易被理论所误。

    • 家园 呼唤摘要,呵呵

      我也在说态度,我说的是你的态度。

      陈经是评论宏观经济的,就算不炒股,他也会认为政府的应对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炒股亏了就骂政府那一类。

      就象参将他们说的,投资中信没错,只是介入价位高了些。就象张家兄弟说的,只是没有控制仓位,为自己的判断失误留下余地。

      如果说他一样的买入中信,只是向下不断买入,现在还没满仓,你现在会说什么呢?

    • 家园 同意有退出机制

      按比例按净值,加手续费,费率比照基金公司!

      的确现在金额不是小数目,建议管理上能和基金靠拢

      毕竟买格子的人很多是冲着赚钱来的

      增发我的建议是可以搞,一样按净值来增发,一切比照基金公司!

    • 家园 你这人有点过分

      首先陈经的实盘是20万,别说得100多万都由他操作一样。 第二,3000以上原数退还,你这是相当于保本基金。看看市面上跌破净值无数的基金,那些基金经理有对基民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写过周报么?你可能资格较老,但想想来这的许多新手,因为这几个实盘带来的讨论,收获应该不小。如果当初定下来是保本实盘,那是另外一回事,那就不是探索了。 第三,你对未来趋势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拍板说肯定会到1000点,那没问题大家讨论通过就割掉。如果卖掉后弹回4000点呢?以你“赚钱是硬道理”的理论,少赚也是失败,那到时候你就知道现在政委的感受了。

      声明:我跟政委不熟也不认识,觉得谁有道理就顶谁。

    • 家园 疑问:"资金额超过3000的尽快原数退还",怎么个

      退还法?若是按卖入格子时的价格退还,损失由谁承担?

    • 家园 论坛来了脖子是大家的福分(转贴)

      敬佩您的思维水平和人品!

    • 家园 支持脖子的态度,但部分存疑!

      我是格子组第一期的成员,那3000本就是老拙帮忙挣的,也就是实验。二期我就是坚决反对,并且也没参与,现在的增发也是坚决反对。二期还可以说是趋势派的实验,现在的增发算什么呢?老河友都记得当时成立格子组时,河里学法律,做法律的朋友都提出过很多建议,但是随着数额的增大,确实对几位操作的朋友会有较大的风险,而过多的金额会对部分参与者的心态产生很大变化,最终影响操作。现在河里最坚定的就是第一期格子组,本来就是试验用的,如脖子所言,证实证伪都是成功。

      脖子兄提到的以赚钱为目的,没人否认,但是像股权投资这类,如果你不设定一个较长的期限,对操作者是很不公平的。如果短期内每笔,甚至大多数操作都是盈利的,那就是股神了,不知哪位河友敢出来承诺做这事。三月的时候,nettman和孤舟都很厉害,但是现在的实盘又如何呢?大家可以看看国外成熟的投资基金对这类投资锁定的投资期限,巴菲特的是多长?我之前在另外的贴里说过,2006年年底老拙推荐的豫光金铅是6块钱,恒源煤电是10块钱,现在经过牛熊市了变成了多少,大家可以算算,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定期的是多少收益。用不到半年的盈利来证明失败是否太急了。

      大家都在说戒贪,过分关注短期内损益,是否也是一种贪婪呢?莫让浮云遮望眼,我个人愿意给陈大、孤舟、nettman更多的时间,两年来印证我们是否成功。

      • 家园 以赚钱为目的,是针对投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操作策略而言.

        强调这个,是不建议人为的先划分好一些标签,把最后的成果搞成是"价值投资"好,或者'趋势投资更强.经过长时间反复实践之后,能够有效赢利的成形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都可以给大家接受和学习运用.那时候再贴标签不迟,我看就叫老拙投资法或者一飘投资法就挺好,这也是对他们长时间无私奉献的一种纪念.这样的话,就能给操作者更大的修正自己理论的空间.

        但赚钱这个目的却仅对检验理论和操作策略而言.对操作者而言,并不需要有实质上的约束力.比如老拙的实盘,如果他觉的自己的理论需要修正或者完善,那么大家应该允许他可以重新制定自己的操作计划和新的理论体系,放下历史包袱,把盈亏清零,从头再来.用新一轮的盈亏情况来检验修正过的理论是否长时间有效.他们做实盘的目的不是要求这个实盘本身总体上赢利,按格子组最初的宗旨,最后的成果应该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普遍适用的操作策略,有这个就达到目的了,到那一天,实盘剩下多少钱反而无所谓了.对一飘也是如此.

        而老兄所指的时间跨度,我觉得也无需人为的定多长多久,一切以操作者的理论全面完善成熟或者被证明此路不通为结束即可.换句话说是格子组的资金不做任何承诺何时退还,一切以操作者的进度为原则,实验结束了.到时候有多少退多少.

        当然,上述这一切都要需要格子组走回原来的道路之后,才有可能.

        • 家园 脖子兄这样说法是很难说服人的。

          一个理论是否好,是否能实现我们赚钱的目的是必须要有限定的,最关键就是时间。脖子兄的理论很难有个便于操作的流程,什么时候该清仓,是由亏损比确定的吗?什么时候该结算来看成功失败?是由大盘点数来决定的吗?

          我也曾代朋友理财,两个月10%收益,去年4月大着胆子做了一单,买夏钨和恒源煤电,不到一个月赚了就跑,侥幸躲过了530。今年4月反弹又做了一单,买的联通,也是一样,侥幸躲过了5月底6月初大跌。那是因为非常好的朋友,我帮他保本保收益。我朋友当时非常崇拜我,问我,一个月收益10%,一年岂不是120%算上复利,还更高。我说你梦吧,这是刀口舔血的营生,即是长期泡在里面的感觉,也有运气,下次还不知道怎样呢。

          但是老拙的理论给了我一个明确的预期,让我找到了一条股票可以和基本面结合的道路,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考验。如果老拙的试验时间段是1年,那老拙赢了一场(2006.10-2007.10)而且非常辉煌,也输了一场(2007.10-2008.10),如果时间段是两年,老拙的初始实盘是盈利的,而且跑过大盘、高过银行同期理财。如果时间是三年或是五年,则未为可知,我希望是成功。如果老拙的时间段是半年或是三个月,我看还是算了,他的理论不适合。我们不如学我,玩跑得快,一年找到一次机会10%的收益已高过不少理财产品了,但是你放心吗?

          • 家园 具体的时间是没必要人为定的,一个完整的牛熊循环也可以

            1.作为一个探索,或者说科学实验.最基本是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可以象老拙那样,先提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实践之,完善之.也可以象一飘那样,先没有明确的理论框架,实践之,完善之,最后把成功的经验整理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配套的操作策略.我有一个隐约的预感,他们如果能够把这个探索坚持下去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完善,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二者殊途同归.陈经在操作上没他们老道,但人的确很聪明,不看他在说什么,只看他做的,至少在思路上他其实是在走一条企图把二者融合的道路.

            2.炒股究其根本,是一门实战的手艺.理论首先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敲,然后要有配套的普遍适用的操作策略,在实践中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能够经的起考验,这样我们就基本可以认为是一套成熟有效的东西.

            如果说老拙的东西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我觉得至少有两点:第一.理论体系本身有些逻辑上的问题.随便举个小例子:"被市场错杀时买进""基本面发生负面变化时卖出",这两条其实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不是基本面有负面变化的倾向,又何来市场的错杀.陈经买万科就是吃了这个亏.一般来说,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问题,其实不一定需要实践就能修正的.第二.逻辑上完全没问题的理论,还会存在有能否有效指导实践的问题.比如说,"基本面发生负面变化时卖出".理论上看似不错,实际操作中,对散户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于信息滞后的散户来说,等你发现基本面发生负面变化的时候,这个负面变化其实已经发生很久了,你已经深套其中了.更何况,用什么指标衡量基本面是否变化,或者怎样量化基本面负面变化对股价的影响程度,这两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并不低于预测三日后大盘的点数.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说就完全否定老拙的理论.但至少有相当多的东西是需要完善的.

            3.老兄说到"我们不如学我,玩跑得快,一年找到一次机会10%的收益已高过不少理财产品了,但是你放心吗?",我不知道老兄既然能那么轻易的把老拙的理论肯定了,又为什么要那么轻易的把自己给否定了呢?谁说玩跑的快就不行?看看我原来介绍过的这个明天依然

            外链出处

            他这套东西可是真正经过了牛熊的完整考验,只可惜对上班族不大适用而已.跑的快不是问题,拿着不动也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在这些决策的背后是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配套的操作策略去支撑它.这也正是格子组的探索所要做的事情.

            想到哪写到哪,上述意见供你参考

            • 家园 让讨论继续下去!

              不是和脖子抬杠,只是让我们的讨论继续下去!脖子兄的回文很好,对事不对人,但无法说服我。几个问题请教!

              一、脖子兄文中提到“老兄说到"我们不如学我,玩跑得快,一年找到一次机会10%的收益已高过不少理财产品了,但是你放心吗?",我不知道老兄既然能那么轻易的把老拙的理论肯定了,又为什么要那么轻易的把自己给否定了呢?谁说玩跑的快就不行?看看我原来介绍过的这个明天依然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756497

              链接出处

              他这套东西可是真正经过了牛熊的完整考验,只可惜对上班族不大适用而已.跑的快不是问题,拿着不动也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在这些决策的背后是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配套的操作策略去支撑它.这也正是格子组的探索所要做的事情.”

              格子组成立探讨的理论就是适合上班族的操作,你老兄也说了跑得快的理论并不适合这里的大多数人。我认识的真实朋友有一个就是去年翻了14倍,不过他资金量比较小,又是专职,但是可大规模复制吗?我认识一个朋友从2000年开始跟踪000565渝三峡、000792盐湖钾肥、至今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他每季度现场去这两个公司一次,和公司的员工一起吃食堂,打牌,了解公司情况,八年如一日,就只做这两只股。他的做法做不到,退而求其次,才用的老拙的办法。

              二、我自认并非盲从的人,对一般的股评和推荐还是很有免疫力,格子组成立以前老拙的实盘就已经运作了半年了,效果非常不错,主要是老拙抽丝拨茧的分析方法,让人觉得放心。但确实有点闷,才自己拿点银子玩玩跑得快和消息股。

              三、如果不确定具体时间,而以一轮完整牛熊市来分,就是老拙推荐的几只股票,倒推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一直持股不动,收益也是惊人的!这对上班族而言非常诱惑。

              四、说个具体操作的,万科的买卖,陈经的判断并没有大错,他的问题在于操作太急,他自己也承认了,这是操作经验的问题。我自己在一家大型地产做投融资,房地产板块真正的基本面变坏是在2007年上半年,我自己的股票在2007年春节后卖掉万科就没有进地产板块了(当然也错过了很大一波地产上涨)。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该跑的人早跑了,业内认为房地产的危机被夸大了,而万科是这轮危机中最大的受益人。去年成功融资,手拿巨额现金,优良的品牌,成熟的管理模式,三五年后回头就可以看到万科现在再做什么。万科率先降价,被业内骂死了,这被人解读为万科缺钱,我更愿意解读为fire the first gun,以万科的品牌,只要他愿意,私募融资障碍不大,而房地产刚性需求还在,王石真的是相当厉害。所以三月份我的地产朋友、银行做地产融资的朋友都认为万科被错杀,开始买万科。但是半年内,甚至一年内这是否是最低点,取决于很多因素(情绪、政策、意外),所以实盘买万科我没有阻止也没有支持。但是我坚决反对了老拙的“珠江实业”,因为那不是“万科”http://www.ccthere.com/thread/1494892/8,房地产危机的机遇仅仅及于几家龙头,其他的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希望总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是不现实的。

              • 家园 刚性需求不代表刚性购买力,中国地产界背景要重于品牌.

                现在是有购买能力的没购房需求不是好几套了就是有各种资源搞到廉价房.有购房需求的没购买能力.看看中国的各地人均年收入和房价的差距就知道了不用拿美国去比较.再一个中国收入结构跟西方国家不一样咱们穷人多富人少中产阶级不占主力.背负教育医疗养老三座大山能买得起房子又还没有房子的人估计数量堪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至于增长么肯定没需求的人收入增长的快有需求的增长的慢,再说有需求不代表有能力去实现农村那些老光棍对女人也是刚性需求可不照样打一辈子光棍,所以刚性需求不靠谱.至于泡沫算算租售比吧,每平米售价除每平方月租金,这玩意有点像股票的市盈率.

                关于品牌么我倒觉得在国内对一个地产商而言背景要远重于品牌.一个没有背景的地产商做大作强了不是喜讯是噩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