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翻译原创】松岛号巡洋舰沉没之谜 -- 海风微澜

共:💬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翻译原创】松岛号巡洋舰沉没之谜

    松岛号巡洋舰是日本著名的“三景舰”之一,曾在中日黄海海战中担任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908年该舰因为弹药库爆炸沉没,关于它沉没的细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明治41年(1908年),松岛号与其姊妹舰桥立、严岛号组成练习舰队,于同年1月25日,搭载着海军兵学校第35期少尉候补生共176人,从横须贺启航参加远洋航海训练。4月27日在归途中靠泊台湾马公港。舰队预定在马公短暂停留后经旅顺、大连一线于7月31日返回横须贺。

    在经过了3个月在炎热海区的远航训练后马上就要返回故土,舰上的乘员此刻显得特别兴奋。在预定出发驶往吴淞口的前夜,即4月29日,舰上举行了为表彰在此次远航中因表现突出而获得晋升的下士的庆祝活动,很多本应在舰上各处巡逻的士兵也加入了庆祝的行列,晋升者被庆祝的人群团团围住,人人举杯相庆,气氛好不热烈!据当时某个下士回忆:“当天夜里,下甲板一片静寂”,可见当时舰上的舰员住舱内多已空空荡荡了,而本应巡更的人员也不知了去向,当晚舰上松弛的纪律可见一斑。

    翌日,天还没亮,在下甲板吊床中睡觉的折茂恒治中军医突然发觉通道里弥漫着一股薄薄的烟雾,气味很像燃烧橡胶而发出的臭气。此时,躺在320mm炮弹药库附近的士兵也被惊起,值更军官命令士兵取水准备扑火,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大难即将临头。折茂军医慌忙离开了住舱,在经过士官次室时,他无意中瞥了一下时钟,当时是凌晨4点刚过。当他跑到舰员住舱顶端时,弹药库入口附近传来了“弹药库要爆炸啦!”的凄厉的喊叫声,他立即赶到大事不妙,赶忙穿过病房来到上甲板,当他往上甲板前部冲去的一瞬间,他的后方发生了大爆炸,当时是4点08分。

    爆炸是由后部320mm炮的弹药库引起的,剧烈的爆炸把松岛舰后部舷侧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瞬时涌入,右舷顿时倾斜了5度,舰尾下沉,插入了海底的泥土中。其时松岛舰上共有451名乘员,其中包括舰长矢代由德大佐在内的223名舰员罹难,而搭乘该舰的海军少尉候补生中也有33人陨命,这次事故成为日本远洋航海史上最大的悲剧。

    日本立刻组织了调查委员会来查清爆炸事故的原因。经调查发现弹药库中贮存的装载320mm发射药的53个装药缸全部破损,而装药缸内所装褐色六??火药却有着极高的安全性,火药自燃的可能性很小,而弹药库的钥匙在舰长室的钥匙箱中被找到,由此便排除了有人侵入弹药库引爆火药的可能性。爆炸前由于在补给室的升降口发现了白烟,而补给室与弹药库仅一墙之隔。补给室储物架上存放着供候补生使用的57床被褥和24个衣囊,由此调查委员会得出了补给室火灾引起弹药库爆炸的推论,并进一步对补给室火灾原因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所知,补给室里候补生被褥的取用存放,在远航中要事先由士官向炮术长申请,得到允许方可取用,而且带入带出的被褥及其他物品有严格的规定,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补给室里似乎不应当有火源存在。但某候补生供述曾在储物柜中藏有蜡烛,但在现场调查中却没有发现。现场还找到一个没有瓶塞的酒瓶,显然是有人偷偷藏在柜中并伺机饮用,但决不是爆炸前夜庆祝宴会上提供的那种酒,况且爆炸之前,补给室的升降口出现的白烟仅相当于烟草燃烧所产生烟雾的2-3倍,不太像被褥等物燃烧会产生较大的烟雾,由此,又产生了是否是弹药库内壁3英寸厚的木板自燃而引起爆炸的疑问。最后,调查委员会也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而只是把几种推论上报了事。直到今日,松岛舰弹药库为何爆炸依然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未解之谜。

    本人第一次发贴,各位老大拍砖时手下多多留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怎么舍得拍砖

      好东东,不敢动问,原文是不是《世界的舰船》上一篇的部分?看着有点儿眼熟,可是吃不准。

      • 家园 萨兄好眼力!

        萨兄果然好眼力!该文是出自《世界的舰船》,具体哪一期我也说不清了,反正是一个专题,讲日本海军历次事故的,包括松岛、陆奥爆沉、潜艇事故、驱逐舰相撞以及第四舰队事件等等。

        另外,偶是萨兄忠实“粉丝”,初来贵宝地,望萨兄多多提点!

        • 家园 不敢当,不敢当

          松岛号作为甲午海战日军旗舰,和中国海军有着一段切齿之缘,这是一级设计不成功,但是颇为有特色的战舰。下面这篇文章对它有所介绍,特转来大家欣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松岛号海防舰

          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转自甲午魂网站

          1886年(光绪十二年,明治十九年)8月初,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命率领甫自德建成来华的"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和原先已有的"威远"、"超勇"、"扬威,赴朝鲜沿岸巡防,并远至海参崴。回程时,"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驶往长崎入坞(8月9日到达),因而导发史称"长崎兵捕互斗案"的意外事件。且不说漫长的谈判使"定远"诸舰羁留长崎港,让日人评头品足,事件苟不发生,危害还要更甚。舰只进入外国船坞维修,一切明露,连舰底都展示出来,还有什么秘密可言!对早以征韩、征清为兴国途径,并采扩展海军去实施此方策的日本来说,长崎事件无异是天赐的宣传良机。只要国民留意中国拥有两艘新的铁甲巨舰和同意日海军并无力足一拼的舰只,增添新舰和推售海军公债便易于进行。"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建造得慢,建成后又延期来华,早给日人充裕的时间去谋求应付之策。到了1886年夏,经过几次建舰和筹款方案的争议,日海军已领到建舰专款。"定远"等四舰就在这段时间开抵长崎,且又闹出事件,岂非送给日本大肆宣传的机会和谋建特种舰只的借口?!这就是日人建造三景舰这组特殊舰只的近因。纵使"定远"诸舰不去长崎,日人也早已打算建造专为对付"定远"、"镇远"的舰只,因为连那时日本最强的舰只"扶桑"、"金刚"、"比睿"都无法用主炮射穿"定远"、"镇远"的护甲。这是日人不能容忍的威胁。

          1877-1879年间(明治十至十二年),日本海军省的横须贺造船所先后派遣三批生徒,凡六人,去法国修习造舰课程,老师之中以当时为造舰官的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1840-1924)最受他们的爱戴。正当盛年的白劳易是继承法国造舰泰斗龙美(Stanis-Ias-Charles-Henri Dupy de Lome)的后起之秀,以通风、防火、锅炉诸学独步于时。留学生返日后为老师宣传一番,终使海军卿川村纯义觉得白劳易就是替他们建造"定远"、"镇远"煞星的最佳人选。1885年(明治十八年)8月26日,身为萨摩藩派海军龙头老大的川村纯义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提出高薪聘请白劳易的建议。旋即获准。

          10月2日,法国海军部收到日本政府以聘请一般外国专家高出二十倍的厚薪礼聘白劳易用海军省顾问、海军工厂总监督官、舰政本部特任少将等头衔往日本工作三年的要求,立刻批准。聘书虽列明任务多项,但日人期望于白劳易,而其本人亦明白者,则为建造足以克制"定远"、"镇远"的舰只。白劳易对此工作十分兴奋,于1886年2月2日率妻子和三个孩子抵横须贺,一直工作了四年(续约一年),至1890年2月才返法国。白劳易除携带的助手外,主要是和曾往法留学的日本技师(包括他在法国教过的学生)合作。四年间,白劳易替日海军设计了六艘舰只,其中专为击毁"定远"、"镇远"而筹策的三艘就是合称为三景舰的"严岛"、"松岛"、"桥立"。

          在未设计三景舰以前,白劳易先替日人建造两艘钢壳无护甲巡洋舰"高雄"号和"八重山"号。因为"八重山号"速度颇高,日人定之为通报舰。"高雄"是日本自制的第一艘钢壳军舰。此两舰把主炮放在舷台是法式巡洋舰的格式。它们之以速射炮为主要武器(甚至连主炮也不用口径较大者)和把护甲的需要看得很轻,跟日本一般新置的巡洋舰配合得很有规律。经过这次和日本技师的合作后,白劳易的注意力便集中在如何设计一组力足击毁"定远"、"镇远"的舰只。

          建舰经费的紧缩大大局限了白劳易的设计自由。他建议选用法国第一艘加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同时也是他设计的"施佛克施"号(Sfsx),作为舰体结构的模型,去制造三艘排水量仅稍过4000吨的钢壳二等巡洋舰。这些舰只的防御措施减低,而务求在火力及速度上胜过"定远"和"镇远"。此三舰首两艘在法国订造,最后一艘则舰身全用本地工料在日本建造("高雄"和"八重山''都用法国运来的组件拼合)。关于三舰要目的资料,还算齐备,可以表列如下:(表略)

          这些舰只虽有不少速射炮和机关炮,舰的主要功能其实仅在为一门超型主炮提供一个速度不算低的机动浮台。削足适履,在所难免。从设计者的立场去看,这是不易完成的任务。选择这门主炮非易事。白劳易认为"定远"、"镇远"的主炮既是30.5厘米(12英寸)/25的德制克虏伯炮,选用者就应有更大的口径和身倍。他选取承造"严岛"、"松岛"两舰造船厂的附属炮厂所制、依其炮械总监贾纳(Gustave Canet)命名的一系列火炮中之32厘米炮。该系列虽然还有更大口径者,但生产至那时者以此口径为最大。此三炮之制则委托沙隆(Chalon-sur-Saone)的施耐德厂(Schneider & Cie)按贾纳的定规去造(炮之内管英制,五层外管法制)。从性能去看,这种炮的确威力惊人:

          口径 32厘米(12.6英寸)

          身倍 38(按来福线长12.16米计)

          炮身重量 65.7吨

          尾栓 间断螺旋式

          来福线 90条,深1.6毫米

          仰角 10度

          俯角 -4度

          旋回角度 285度

          穿甲弹 重450公斤(炸药10.17公斤).长112厘米(身倍3.5)

          通常弹 重350公斤

          抛射火药 慢燃褐色六棱火药,常装药220公斤,弱装药160公斤

          初速 穿甲弹650米/秒,通常弹610米/秒

          炮口能量 9690米/吨

          穿彻熟铁力 炮口1111毫米、8000米334毫米

          有效射程 8000米

          最大射程 12000米

          此炮的威力远超过"定远"、"镇远"所用的30.5厘米/25克虏伯炮--炮重31.5吨;来复线72条,深2毫米;穿甲弹和通常弹均重329公斤,抛射火药91.99公斤;初速500米/秒;炮口能量4192米/吨;炮口穿彻熟铁力520.7毫米。

          日人在不同的讨论阶段时,本来还要用口径虽仍为32厘米,火力却更强,运作亦较易的款式--身倍42;仰角30度;穿甲弹重540公斤,初速700米/秒;炮口能量11250米/吨等等。虽然最后选定的款式(即上表所示者)没有这样极端,立场还是基于一大误解。

          这种炮比"定远"、"镇远"所用者威猛,这点不成问题。当时各国海军的主要铁甲舰还很少用这样大口径的主炮(三景舰为较正规铁甲舰差了一截的巡洋舰),这点同样不成问题。忽略的是,一般的铁甲舰不会只有孤零零的一门主炮,火力就不能单按一门来计算。以"定远"、"镇远"而言,四门主炮分成两对。四门均及的射界(arc of firing)很有限(或者根本没有),可以不论。但一炮能射及者,在一般情形之下,当亦在旁边一炮的射界之内。倘每艘三景舰仅有一门单座的32厘米贾纳炮,它的威力就应和两门双联的30.5厘米克虏伯炮的总威力比较,才合实情。不然,单一门较大较长的贾纳就仅占了射程较远的便宜(当时的日海军并不喜用远程射击)。稍过四千吨的舰只既难装上双联的32厘米巨炮,日方的论调就不无自我陶醉的意味。这门费尽思量去选定的主炮能否发挥其预期的功效有赖于舰只设计的相应。三景舰的外型和构造均异常,得先说明,然后才易讲清楚炮的装置和舰的设计之关系。

          白劳易虽然是鼎鼎大名的英国舰只工程师槐德(WilliamHenry White)的学生,他设计的三景舰采的却是道地的法式外型:线条明显的舰壳内倾(tumblehome)、副炮和辅助炮械分置两舷、舷窗(scuttle)又大又方、近水线处设吊杆以备张挂防鱼雷网。决定于主炮体积和位置的舰面部署却有别于同等吨位的法国舰只(即使作为其舰体模型的"施佛克施"号也和它有很大的分别)。这些都使三景舰的外貌与众不同。至于舰首配长度相当的冲角(ram),令人或以为异,当时却是各国海军对较大舰只的共同要求,不必视为特征。

          这些舰只之所以被称为加护巡洋舰,因为它们的主要御弹设备为覆盖舰身的防护甲板(protective deck)。此甲板与上甲板(舰面)之间的四米空间用隔壁(bulkhead)分隔为数目相当的防水舱(煤即存放于此,以收御弹之效)。沿整个舰身的长度还有分为无数隔间的复壳带,内衬遇水膨胀的麦篙纤维。这是法人的间接御弹法,与英人所采增加护甲厚度的直接御弹法不同。就三景舰而言,此法可御从长距离射来的12厘米(4.7英寸)以下口径炮弹。换言之,这并不是很有效的御弹法。

          上面说过,三景舰采用最为法制舰特色的舰壳内倾("桥立"的中段尤为明显)。因为这三舰仅各得主炮一门,又不是中央炮台(central battery)式的舰只,没有利用舰壳内倾去把主炮横伸出舷边以求可以直射(end-on firing)的必要,所以采此法是为了减低舰壳上段的重量,助增速度,和增加外海航行的平稳。然而得不偿失,转向时会令舰身极度倾斜。这点下文再说。

          因为舰面给主炮占去不少位置,反觉得布置简单。主炮和舷边炮械外,主要的舰面设备就是司令台、三脚桅,和烟囱。高高的三脚桅其实是一个用来通风的钢质大圆柱和它的两个支柱。桅上设两战盘(military top);下战盘置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最少四门,上战盘留给来福枪枪手之用。桅前为大烟囱,又前为横宽的司令台。司令台左右两翼各装探射灯一盏,另两盏一在舰尾,一在上层建筑的后端。舰的内部全用电力照明。

          讲完这些,就可以续谈主炮和其他要项。

          三景舰的御弹设备虽不强,给主炮的保护仍不算差。主炮装在有盖(40毫米厚)的露炮塔(barbette,305毫米厚)内。除了开关尾栓还需人力外,炮的其他运作全用水压力。保护亦不限于舰面。输弹管在舰面和防护甲板中间的一段用260毫米厚的钢板来保护。这一切是否表示炮选对了,舰配对了。答案是出乎意料的。

          炮之选对与否并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应与舰之是否相配并合讨论。这种威力猛,运作相当自动化的炮,发射率却很低。在理想情形下,一发也得费时十分钟。如果主炮是双联的,就可以用一门发射、一门装弹之法去缩短危险的真空时段。三景舰配一门主炮已把放的性能推到极限,自然不能如此调济。舰小炮巨的先决原则显然使设计者陷于画地自限、自相矛盾的困境。

          当时各国海军讲究舰只直射的能力,又视用舰首撞击敌舰为理想战术,唯一的主炮就只有沿中央线装在舰的前端,而置副炮于后端。"严岛''和"桥立"确是如此安排,"松岛"却把主炮朝后装在舰尾,而让副炮前置,弄到该舰看似首尾难分!主事者虽未留下书面解释,这种匪夷所思的部署还是目标明显的。

          日人显然计划三景舰组成一作战单位。追击时,可用两主炮;被追时,尚有一主炮可用。倘能品字形把"定远"、"镇远"困在当中,岂不更妙?要如此,得具备速度够快的先决条件。三景舰的设计时速为17.5海里,比"定远"、"镇远"建成之初的15.3时速要快。但三景舰从来没有一艘曾达到设计的速度。初建时,他们的最佳速度为时速16.5海里,与"定远"、"镇远相较,快不了多少,很难要求它们依靠速度去控制局面。到黄海之战时,三景舰能达到的最佳时速为14海里,而"定远"、"镇远"已迟到12海里,差别较大,也就增加三景舰操纵战局的机会。但这不是设计时能预见的便宜。三景舰从未达到设计的速度,就等于说炮位的预定效能一开始便没有了凭借。

          速度之不理想与锅炉之不济深有关系。自首制舰"严岛"建成东航赴日开始,三舰都不断为锅炉毛病(漏气和腐蚀)所困。"桥立"虽是最后造的一艘,有了经验,建造期间还是免不了一连串的锅炉祸患:到最后勉强克服,可以交货时,距丰岛海战仅一个月。舰员训练,舰与舰之间的操演都谈不上。到必须在较大的舰只当中选择联合舰队的旗舰时,只好选主炮朝后摆的"松岛"了,因为它刚完成锅炉大修,较能保证提供足够动力。

          三景舰悉数长期受锅炉之困,说来简直莫名其妙,因为白劳易是西方顶尖儿的锅炉专家!他不单经验丰富;而且还是推进新知的前锋性研究者,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的三四十年间,它写过好几本深具影响力的锅炉专书,薄者四百多页,厚者七百多页,其中 Chandieres marines:Cours de machines a vapeur professe a i'Ecole d'application du Genie machine(Paris:E.Bernard,1896)一书为法国海军技术应用学校的教本,西方造船造舰界奉之为圭胖,甫面世即有英德文译本。三景舰锅炉之频出漏子,殆为天公见怜,暗助中国人一臂之力者欤?即果真是,烂泥扶不上壁的北洋海军也无法领情。

          国人论甲午海战,恒把日方写成胸有成竹地有备而来。其实日海军是在主要作战工具所存严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时,便仓皇上阵的。

          主炮过重以致影响舰身重量的分布不均亦是速度不如理想之一因。更严重的是,炮的重量逼使其装得特别低,以图减少舰身的不平衡,结果却是舰的低乾舷(freeboard)使舰的适航性大打折扣,而炮的低发射位置又增加炮之运作困难。

          如果这些还不够糟,可以再看上面讲过的舰壳内倾。这种形状的舰壳本已可使舰在转向时倾斜,倘若舰向左转时,主炮亦向左转,以图左射,炮管位置一改,重量随移,两个因素合起来,足令舰左倾好几度(右转情形亦同)。那时炮手要瞄准,根本就不可能。这样一连串地打折扣,原已不快的发射率就变成慢得惊人。黄海之战时,风微浪息,环境影响少之又少,每艘三景舰竞弄到一小时多才能发射主炮一次!

          在这场接近五小时的海战中,三景舰的三门主炮共发射13次,绝大多数都是射向"定远"、"镇远"的,计为:"严岛"五发,"松岛"四发,"桥立"四发。在经常无法左右上下瞄准,发炮程序又耗时的困难外,连制退装置也频出故障的情形下,命中率自然不可能高。实际上竟是悉数落空,完全没有击中任何中方舰只!"松岛"倒吃了"镇远"两枚巨弹。

          除了"松岛"在大半场海战中负起指挥之责外,三景舰之参加黄海之战可说作用微乎其微。不起作用的舰只在战场穿梭,岂不成了活靶!但三景舰各艘均中弹不多(来自各种来源的炮弹合计,"松岛"中弹13发,"桥立"11发,"严岛"8发。中方诸舰,除"济远"中弹奇少外,都中弹一两百发),和中方诸舰的发炮数远远不成比例("定远'的四门主炮发射120次,"镇远"者77次,平均每门24.62发,即三景舰平均每门4.33发的5.68倍)。这是三景舰的侥幸,也是北洋海军射击本领低劣之证。

          近人论甲午海战,喜表列中日参战舰只的数目、吨位、舰龄、各组口径炮数等项数据,以为即足说明双方的实力。这种机械式的排列,且不说数据是否准确(绝大多数准确性都很成问题),导致误解比足够讲明实力差别的可能性还要大。在任何比对表中,三景舰都会显得很威猛,够突出。如不追查实情,谁会想到它们是匆匆上阵的崭新废舰?!

          黄海海战后,"松岛"迅即修复,与"严岛"、"桥立"均参加甲午战争余下来的威海卫和澎湖两海役。1898年3月21日,三景舰的种别改为二等巡洋舰。"严岛"、"松岛"先后因义和团事件出师华北。随后三舰都更换锅炉,希望能够根治祸源。日俄战争期间,三舰担承护航和支援工作。1908年4月30日,"松岛"在澎湖马公港因弹药库爆炸而沉没。1912年8月28日,"严岛"和"桥立"又被改列为二等海防舰。1919年4月1日,"严岛"被编为潜水艇母舰"严岛丸"号;自1920年9月20口至1924年7月31日又充作潜艇学校水上校舍。1926年3月12日,"严岛报废,在吴军港解体。"桥立"在1920年4月1日除役,改编为杂役船以供练习之用。1925年12月23日,"桥立"报废;次年5月1日抛售,随后在横须贺解体。

          在三景舰不算短的历史里,日海军确实做到物尽其用。然而若从击毁"定远"、"镇远"的造船目标去看,三景舰无疑是失败的尝试。这失败与其说是误于设计,无宁说是舰小炮巨策略之错。白劳易虽然不能推卸没有向日人讲明造舰要求违反逻辑的责任,但毕竞他是循指示办事,尽一己之力而为。

          白劳易在三景舰的设计工作完结后,还另替日人设计一艘吨位不大的钢壳无护甲巡洋舰"千岛"号才离日。

          统计起来,白劳易在四年间设计了可以分为两组的日舰六艘,同时还把横须贺造船所的运作方式整顿一番。成绩是不错的。应说明的是,此六舰仅"高雄"一艘是他在日本任职期内全部完工的。到他离日返法时,其他五舰尚在不同的工程阶段中。在日建造的"八重山"和"桥立",前者已下水而末竣工,后者还有一年多才下水。在法建造的"严岛"、"松岛"和"千岛",前两艘已下水而末完成,后一艘更迟,才刚装上龙骨。白劳易返法后谅仍负责监督在法未成诸舰余下来的工程,这种琐事已不必追查。白劳易设计的六艘日舰,论事功,只能说成绩平平。三景舰之雷声大,雨点小,不用再说。"高雄"、"八重山"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参加黄海海战后的海军行动,但行动的性质已不容它们有独特的表现。"千岛"甫入编列,便投龙宫去了,更不必提。但日人对白劳易至今仍只有感激的话。这种主导选材,虚心任用,领情而不推赖的处事态度是日海军能够在日俄战争以前不断招募到西方海军界高手替他们在明确的职守范围下服务的主因之一。比之清廷之坐候西方的散兵游勇来敲门求职,即不分青红皂白地委以重任,然后又试钳制以防彼等坐大,成效自是不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