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共:💬479 🌺3902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谭方对比,关键是谭之前做了什么,方做了什么?

          谭还安排了些事情,方除了自己等死和让十族陪自己同死还做了什么?

          为正义不怕死是令人敬佩的事情,但不等于说谭和方就是同一级数的英雄,否则,明末很多自杀的士大夫都能跟谭嗣同并列了,公平么?

          • 家园 朱棣要杀人,方能做什么?

            朱棣生性残暴,这是还有其他很多实例的。

            方除非给他写诏书,才能幸免。一面感叹

            士大夫失去了气概,一面耻笑最有气概的

            士大夫之一,未免荒唐。

            把朱棣杀人的原因搞到方的头上,未免不公。

            方不过跟谭一样是失败者罢了。。。能力

            是一回事,气节是另一回事。留下面对屠

            刀的勇气还是大于自杀的。

            • 家园 能力是一回事,气节是另一回事

              要放在各自合适的地方才对。原帖的确有点过于苛责方孝孺,建文做人最终拍板的人,无疑才是最大责任人。

              单是气节强的人,其实最适合的角色是炮灰。单是能力强的人,最适合做具体执行。谭之所以可惜就在于,他相当程度上是兼有二者。至少,他有太祖这个徒孙。

      • 家园 这一篇写得极其好

        明末的东林党人也可做一例。满口的心性,道德。遇到大事,急事,关键事,则束手无策。

        船山先生退居湘西,‘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时,无疑是大大的反思。三百年后终在湖南开花结果。

        知易行难。年轻人读一点论语就够了。要多做实事。

      • 家园 既然“临危一死报君王”,那方孝儒为啥不殉君呢

        他要是早死了,也就没后面这些事了。明成祖说不定还厚葬并抚恤其家人呢。

      • 家园 花!

        毛公当年支援亚非拉,60年代自家民众反要饿着肚子,领导层亦有很多不理解的——1971年非洲兄弟抬我们入了联合国,胡哥开丐帮大会,众人渐夸前手之妙。
        我总是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然而,我们在乘凉的同时,也要想着给后人栽树才是。我们栽树了吗?

      • 家园 所谓腐儒误国啊。

        设若朱棣不找方来写劳什子诏书,说不定方也就那样活下去了。

      • 家园 要我说,这就是人好逸恶劳的表现

        真正做事,才能还在其次,要得是诚心动性的认真去做。政治上的见解高明,难道真是看星象看出来的么?得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有足够了解,得去和三教九流交往,得去做一件一件具体的事,不然才如诸葛,却是累死的呢。这些太累了,儒生们是不喜欢干的,喜欢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毕竟要碰上“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时候还是不太容易的。谁知明末,真格到了这种时候,才知道要死也是不容易的。所幸新的封建王朝也是离不开自己的,便又心安理得的开始谈心性了。他们其实是知道做事的不易,便要说“小人莫不有才”,先从道德高度站住了。

        大约我是理工出身,总觉得凡事没有竞争总不免走向没落。儒生们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生活得可是太安逸了,规矩都是他们订的,青史是他们写的,不需要做事只需要动动嘴皮摆摆姿势,不幸中国的政权都被他们把持,好像换谁来都只能用他们。从这一点说,五四的“打倒孔家店”我是绝对赞成。其实真正的政治生活,和儒家的教导有什么关系?西方人认为儒家是中国的宗教,也有它的道理。可叹是文艺复兴时西方人就认识到了教士的腐败,中国要等到五四才来探讨儒生的误国。

      • 家园 送花,叙述干净漂亮,议论公平有深味
      • 家园 突然想起“多余的话”来了。秋白好就好在认清了自己不是

        当领导干政治的料。能自省自知真是不易。

    • 家园 【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3)

      机制:

      唐太宗关于科举:天下油菜花的,能造反的,尽入彀中矣!

      然而孔子也给了他准备了一个游戏:春秋青史。

      此人自我刚冒头,大臣们就开始折磨他的耳朵了,尤其是魏征——

      杨广如何如何……

      李世民身世、排行太似杨广;别人怕,他自己也怕。杨广有天分,可下场如何,初唐大臣及李世民均是见证人。

      李世民纵有羞恼之时,然而大体上这个游戏玩得很乐,亦和魏征,贤君良臣,声名两相成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真是一位超级玩家的感触。关于科举,关于青史,这哥们明白话都说了。

      基本上,皇帝均有爱子孙之心,亦有爱江山之心。

      当然,有爱自己超过爱子孙的,——但鬼知道自己能不能平安到死?

      皇帝确有缓和矛盾、江山稳定的压力和动力。

      可皇帝无退休。

      一日漫过一日,再勤快再有定力亦会生出享乐和偷懒之念,难道我建个园子就能亡了国?专宠某人就会亡了国?

      所谓青史,——此刻就被大臣们派上用场。皇上……你不能做某某啊……下场你是知道的。青史此刻亦是皇帝、士大夫之间博弈的利器。

      再讲一个萨特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

      萨特得知炸药奖落到自己身上,如五雷轰顶,怅然若失。

      波伏娃当然是高兴他拿奖的,这是天大的荣誉啊……口水ing

      萨特心中另有一种历史: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往往不能得到当世的承认。他们属于未来者。如梵高。他一心想成为一个未来的同盟者,从未来者那里收获长久的荣名。

      ……

      而现在,他居然被现实承认了……那岂不是说,他并不像梵高那样伟大,属于未来?

      我不知萨特心情起伏,晕了几天。到底他也没有去领奖。除去左翼,这也许亦是原因之一。

      萨特比作家波伏娃,也比常人想深了一层。

      当然,萨特也不是梵高。梵高为妓女割掉耳朵,生前几乎卖不出一幅画,——他哪里知道自己是未来的“选民”,明天的面包他得头疼;他爱画;他对艺术谦卑而坚持。

      ——这便是历史的图景,耐人寻味。

      然而萨特这个故事,却真正说出了一个问题:个人和青史的互动博弈。历史经验产生未来场景,每人均会有假设——“我选择青史主持正义的一方”——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然而旧体系产生旧理念,体系崩塌呢?

      尤其还有押宝派的,押青史的庄,未来属于我,正义属于我——诶,青史本记载“问题和方法 道路和人物”,这时青史却盖过了“现实”锋头——人不是根据问题作出判断或选择,而是根据惯有青史理念做出选择——第二层的选择,已非直面问题本身。

      这就要出大问题了。不管是现实,还是青史系统。

      (要出门 待续)其实每节是递进关系。没写完,还望不要遽下论断。耐心点。——说句实话,这系列不看到底,河里几乎无人知道我真正要说什么。

      从这节,慢慢靠近核心了。不过刚到外层而已。

      我标明向“焚书”致敬——自有大用意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