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由陈毅调往中野谈起1 -- 老老狐狸

共:💬95 🌺62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跃进作战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根据地

        而不是为跃进而跃进,也不是指望跃进的部队大批量消灭敌人。毛泽东战略的重心,还是根据地。

        跃进大别山的背景,就是国军两路重点进攻后,华东和陕北根据地受摧残,经济、财政、兵员都难以坚持。

        要粟部跃进江南的背景,是中原战场难以坚持。

        内线作战固然可以多歼敌,但国军反复而来,根据地不可持久。华野从苏中七战七捷一直到退入山东,其实就是这么个过程。

        只有打到外线去,摧破国军的基础,同时减轻己方的压力,才能持久。

        当然在蒋雄奇的指导下,国军舍不得那点地盘,被跃进的共军反复调动,又额外创造了不少歼敌机会。

        • 家园 记得好像当时邓小平给中央的报告中说过

          晋冀鲁豫解放军的根据地因为连年战争,物资消耗巨大,物产已经下降到日本投降时的1/3。不打到外线去,被消耗殆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家园 花,

            根据地经济困难,难以支撑是做出外线出击决策的重要原因,但外线出击是否就能有效减轻根据地的负担,值得商榷:

            一方面,如果国军随TG外线出击转进,离开根据地,对根据地恢复大有好处。但实际情况不完全如此,主力转出后内线实力下降,国军依然能对根据地发动攻势,以山东为例,陈粟转外线,内线留下谭许,国军大部随陈粟转出,但仍能拼凑范汉杰兵团对胶东发动进攻,拿下沂蒙山区和包括烟台、高密、平度等胶东大部,切断了山东和大连的海上联系。

            另一方面,TG外线转进后,不一定能能减轻对根据地依赖,以刘邓兵进大别山后为例,其兵员补充和财政全靠晋冀鲁豫老根据地。

            根据毛泽东指示,晋冀鲁豫根据地及时增调了第10、12两个纵队到大别山来,还派第11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的10纵队护送来一批新战士和伤愈病痊归队的指战员,带来大批弹药、药品和银元。

            48年2月,刘邓鉴于中原广大地区的财政经济问题严重,如豫皖苏地区,“至今毫无建树,也没有干部,对今后大军供应已无办法。而沙河北岸已有灾民200余万。”“法币”不断贬值,而解放区发行的钞票与“法币”的比值还不断下降,农民损失惨重。部队的供给纷乱,浪费严重。如不迅速纠正,“则军队供应与人民生活均将产生严重危机。”因此,刘邓希望中共中央调一位对土地改革与财经工作富有经验的大员到中原:“建议邓子恢同志统一主持中原各区、首先是3部分野战军的财经事宜。”

            • 花,
              家园 又翻了一遍您前面的资料,

              感觉286似有一种不愿干(干不了,嫌琐碎)行政工作的倾向,所以后勤转运,根据地建设才要调人主持,而在政委兼书记的任上的其他人,如高岗,饶漱石,甚至聂荣臻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猜测而已,请您斟酌。

            • 花,
              家园 外线出击的确极大的减轻了根据地负担

              解放战争时期,养活一个战士每年需要价值4000斤小米的物资,晋冀鲁豫根据地南下的部队,包括刘邓集团13万,陈谢集团8万,后续10纵、12纵4万,共计25万部队,不算骡马,不算随军民工(平时三兵一夫,战时一兵一夫),单养活这些部队,根据地一年就要提供10亿斤小米。

              与之对比的是,晋冀鲁豫根据地48年军工的总预算,在竭尽全力的情况下,是3亿斤小米。

              山东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孟良崮战役前后,两军在鲁中山区对峙,我方80万党政人员涌入渤海,当年的秋征就占到了群众收入的35%,直接导致了1948年初的经济危机,这还是在走了6个纵队,十几万人马的情况下,不难想象,如果继续在山东战场缠斗,根据地经济会是何等窘迫。

              山东战场还有另外的困难,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除了动用10余个整编师做为攻击集团寻求我军决战外,还用很大一部分力量来摧毁根据地,在鲁南,国民党的正规军最多时达到50余个团,最终迫使我军地方部队全部撤离,根据地被完全破坏。外线出击时,叶飞、陶勇在鲁南遭到的损失,就是根据地被破坏的直接结果。

              外线出击把这些国民党军牵走了,这就使得虽然他们表面上占领了鲁中,我军仍保持了鲁中根据地,胶东保卫战以后,山东兵团即从胶东跳出国民党军的封锁,转到鲁中地区休整。

              如果没有外线出击,原先在鲁南的国民党军势必压入鲁中,继续摧毁鲁中根据地,这样走一路毁一路,山东战场结局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通宝推:庄汀,
            • 花,
              家园 “减轻”是相对的而不能绝对化

              范汉杰的所谓胶东“九月攻势”只支持了三个月而已。如果没有中原出击,那国军就不是像范汉杰对胶东那样窜犯而已,鲁西南的局势可能更加危险。

              因此相对来说,跃进中原前后,老根据地的状况还是改善的,当然你不能指望国军一点都不动,何况胶东沿海地区,本来就适合国军的海军优势发挥。

              另外,晋冀鲁豫能够发挥整补中野的作用,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根据地在恢复中。

          • 家园 所以邓政委还是领会毛泽东心意的

            邓小平对中野干部说的第一句就是中央很困难,还有一句是中野打残了也值。

            这就显示了邓是大领导观全局的水平。汲汲于中野本身的得失自然有局限性。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原创】由陈毅调往中野谈起7 背景编年6

      5月14日 陈粟联名致电华东局、中原局及陈(士榘)唐(亮)兵团,传达中共中央的决定:“陈(毅)邓(子恢)粟(裕)参加中原局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陈在华野党政军职务由粟代理”。并且说,太祖指出:中原局所面临的困难是中国革命最后最大的困难,要加紧解决。

      5月14日 1兵团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欢迎总司令,501作《向朱总司令学习》的讲话。

      5月14日 501在向华野干部传达太祖对时局与工作方针的报告时曾阐明:毛泽东的战略先是内线歼敌,再就是转入外线作战。毛泽东认为“转入外线又有两个方式,一为北伐军方式,背靠后方,逐步前进;一为跃进方式的前进,超越敌人。有阵地的前进是很合理想的,但依据我军性格,应采取跃进式的。这是由于我军依靠农村,装备不如敌,攻坚条件不好,与有帝国主义援助的敌人作战等条件决定的。应承认跃进是主要办法,要避开自己短处,发挥自己长处。”

      5月18日 总司令离开濮阳。

      5月20日 陈粟报中央军委,提出三个纵队夏季作战预案。5月21日和22日,太祖为中央起草给陈、粟复电和给刘邓的电报,明确作战任务、参战部队和指挥关系。电报指出:“以歼灭五军(按:即整编第五师。)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1、3、4、6、8及11纵之作战,并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望本此方针,部署一切”。(《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10—311页。)

      5月21日 中央军委电促501尽可能迅速和邓子恢及大批干部去中原。但军委随即又来电告陈毅:军委后勤部长杨立三要来濮阳协助精简整顿华野庞大的后方机构,要陈毅、邓子恢等杨立三到达,共同研究好处理方案后,再行西去。

      5月21日 石帅电太祖,对全军各战场的作战提出建议,其中指出:从目前情况看,粟裕部按原计划渡江问题值得考虑。不如先不渡江,而集中五六个纵队出中原作战以求打开豫鄂皖局面。【陈毅传】

      5月25日 中央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1948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向全党明确了新解放区先不搞土地改革而先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5月25日 杨立三抵达濮阳。501、邓子恢和杨立三研究了整顿精简方案,建议杨立三同502到朝城去具体安排。

      5月26日—6月1日 在洛川土基镇召开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石帅作《春季攻势总结》报告。

      5月28日 华野指挥机关和5个纵队由濮阳出发,31日渡过黄河,向鲁西南城武地区挺进。【粟裕年表】

      5月28日至6月3日 刘邓指挥部队进行了宛东战役,歼敌万余人,策应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南下加入中原作战。

      5月29日 501将亲自起草的《对第1兵团部队工作开展反军阀主义倾向的决议》交由前委扩大会议(1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审议通过。

      5月29日 501临行前托杨立三把缴获的交直流电两用的收音机一架带去中央送给“恩来、小超”,并附一信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品,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两夫妇可以在屋内跳舞。”也就是在这信内,写着:“明日即西去,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陈毅传 此信是胖帅5月29日亲笔,“临行清理”在华野的“行李”,铝合金桌椅给了朱德,收音机送与恩来,这轻装“西去”的调子颇有某种抒情意味。此信周阅后,特意亲笔批转毛、刘、朱、任传阅。他们都圈阅了,不知是谁还在“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这一句的旁边用毛笔划粗杠一道以示值得重视。】

      5月30日 501与邓子恢带领4700名干部离开濮阳,经馆陶渡黄河,过邯郸,越太行,经晋城,再过黄河到洛阳,抵达中原。

      5月30日 中央军委任命502“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同日,指导组建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

      5月31日 何应钦接替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部长。

      6月 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总司令。

      6月 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改组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徐州剿总)。刘峙为总司令。

      6月12日 陈(毅)、邓(子恢)向中央军委发出《支前与生产结合经验介绍》的电报。(6月24日中央军委复电称,办法甚好,准备研究在全军推广。)

      6月14日下午 陈(毅)、邓(子恢)抵宝丰县皂角树村同邓(小平)、刘(伯承)等会合,次日即参与研究作战问题。

      6月15日 502分析中原地区敌我态势,认为在鲁西南歼灭五军的条件尚未成熟,拟“先打开封,后歼援敌”,502与张震于6月15日联名报告中央军委、刘邓(小平)、陈邓(子恢)、华东局。16日午时,再报中央军委,说明“因情况急迫,请示不及,已令各部执行”。中央军委于17日复电指示:“完全同意铣午电部署。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刘、陈、邓也于同日复电,同意第一步以打开封为主,第二步打谁看情况再定,并决定调5个纵队全力阻击胡琏兵团北援,要攻打开封的部队对南面敌人“可勿顾虑”。

      6月16日—22日 豫东战役第一阶段(又称开封战役),攻克开封,全歼守城及部分增援国军共4万余人。

      6月17日至7月5日 为保障华东野战军进行豫东战役,刘邓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上蔡、西平地区连续组织了三次阻击战,使华中敌军未能实现增援豫东战场的目的。

      6月20日 刘、陈、邓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在攻克开封以后,集中陈赓、谢富治、陈锡联、粟裕等主力部队,以攻击郑州的国民党第四十七军为主要作战目标。

      6月21日 刘、陈、邓再电中央军委,提出因敌军兵力集中,攻郑打援可能打成僵局,拟先休整一短时期,待机歼敌。

      6月22日 太祖为中央军委起草复刘、陈、邓并告粟、陈(士榘)、唐的电报,同意“放弃攻郑计划”,并指示:“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要求刘陈邓、粟陈唐两大集团分开行动时“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集中行动时“一次歼敌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89页。)

      6月23日 中原局报中央军委,请中央批准豫皖苏分局名单。中央军委于24日电示同意,并令“粟裕兼军区司令员”。

      6月24日 华野前指内部对是否进行第二阶段作战意见分歧,502起草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预案,首先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意的同志签名,电报于19时发出。【粟裕传 在强敌多路进逼的形势下,作出这样的决策,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胆略。对于这一点,中原野战军几位领导人有过评论。陈毅说:“粟裕同志浑身是胆!”】

      6月25日 军委复电同意,认为“部署甚好”。

      6月26日 军委针对“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在此情形下粟(裕)陈(士榘)张(震)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92页。)

      【粟裕传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关键在于,既要迅速歼灭区寿年兵团残部,又要争取歼灭援敌黄百韬兵团,还要准备对付可能来援的邱清泉、胡琏、孙元良3个兵团。中央军委电示刘、陈、邓:“为保粟军胜利,你们行动有二方案:(一)全军(1、2、3、4纵)尾敌北进,直达睢杞地区;(二)以4纵尾18军北进直达睢杞,以1、2、3纵歼吴绍周。以上方案择一而行。如不取第一案,则必须取第二案,务使十八军于午灰(7月10日)前不超过睢杞”。后又电示:“望粟(裕)陈(士榘)唐(亮)以一部进至淮阳地区,协同匡斌四个团阻击十八军,如无正规军可派,可派地方军”。502当即电令冀鲁豫独立旅向南急进,并要他们伪装主力番号,以阻止国民党第18军北援。】

      6月27日—7月6日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又称睢杞战役),歼灭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整编第75师师部和第6旅1个团。接着,又给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以歼灭性打击。共歼敌5万余人。

      7月5日 刘、陈、邓致电中央军委和粟、陈等,提请粟裕等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原订部署是按粟、陈要求,使胡琏在7日前不能超过太康,此着仍属可能。惟全部拉回胡琏,恐已困难,当尽全力争取之。”“粟部已全部使用,无预备队,且颇疲劳,我们认为须保持锐气,才可避免在新情况下陷入被动。此点请军委考虑。”

      7月6日 中央军委复电刘陈邓、粟陈唐张、许谭并华东局指出:“邱兵团九天前进仅十里,陈留、兰封被我占领,形成被包围形势,进退维谷,要求刘汝明来解围,七十二师弹尽粮绝。师长哭险,部队动摇。在此种情况下,只要十八军被我拖回不能北援,则我粟军于歼灭二十五师之后仍有可能续歼七十二师。因此务望刘陈邓……决心不失时机寻歼吴绍周,借以拖回十八军,保障粟陈唐张取得完全胜利。粟陈唐张是否继续歼击七十二师,应由粟陈唐张于歼灭二十五师之后按当前具体情况决定。”

      7月6日 7月6日17时,胡琏兵团(18军)的先头部队已突破豫皖苏军区两个团的阻击,到达距离睢杞战场只有几十华里的太康地区,502下令部队撤出战斗,分别向睢杞以北及鲁西南转移。

      7月6日 502致电军委和刘、陈、邓:“我们原拟全歼黄百韬兵团,估计要八日晨始能解决战斗。歼灭该敌,均具有信心,惟势将被迫与援敌作战对我不利,故决定放弃歼黄计划,本晚就现态势抢运伤员(伤亡近万,因无担架,堆集一线仍多)与胜利品,七日晚向北转移,争取调整组织与补充弹药,待机。”

      7月7日 502又致电中央军委说,因国民党军各路援军迫近,“加上我军连续作战,已很疲劳,为应付敌人乘我疲劳后进攻,决放弃对敌人二十五师等部之作战,即北撤民权、考城、菏泽、富县、定陶地区,争取休整。如敌继进,则相机予以歼击。”

      7月8日 军委复电502:“在来电所述各种情况下,你们的撤退是正确的。”

      【粟裕传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一个战役歼敌9万以上的第一个,达到了中央军委提出的4至8个月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10万人的基本要求,改变了中原战局,并且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豫东战役以后,太祖在西柏坡接见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和晋察冀军区炮兵旅长高存信:““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你回去代我问粟裕同志好,告诉他,我把黄百韬、邱清泉记在他名下了。”】

      7月2日至16日 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桐柏、陕南军区部队进行了襄樊战役,攻克汉水中游重镇襄阳,歼灭国军1.1万余人,俘15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等高级将领。

      7月13日 太祖为军委起草致中原局并告粟裕和陈士榘、唐亮的电报,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21页。)

      7月25日 中原全军休整1、2个月。同日邓小平赴中央开会,中原局工作暂由501主持。

      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8页。)太祖在会议结论中说:“明年不能渡江,而不是不需要渡江。那么就得在长江以北打。因为蒋的力量百分之八十在江北地区,消灭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所谓蒋政权,也就是表现在他的军队上。”

      关键词(Tags): #粟裕#陈毅通宝推:mezhan,
      • 家园 豫东真是神仙仗!

        几十万人拿得下,守得住,撤得稳,不拖泥带水,比孟良崮和淮海还要经典。感觉是土共军事组织从优秀到卓越,从普通运动战到战略会战到转折点,也是502良将到名将到关键一步。老蒋基本以后就一路下坡了。

        • 家园 神仙仗是褒义词贬义词?

          历史上很多名将的事迹更像是个扑克高手,高明在研究对手,赌对手会怎么做而不会怎么做。赌对了自己神机妙算,赌错了呢,成就对手的神机妙算,比如萨尔浒。

          真正的军事家应该是桥牌高手吧,有多少分的牌就叫多少分。

          • 家园 当然是褒义。

            你说的不错,有些胜利是冒了不必要的大风险侥幸取得的,所以投资上有所谓风险调节后的收益率一说。但实际上风险很难客观衡量,所以最终还是以实践和结果为准。实践次数多了,单纯冒险就没法保证结果。

            土共那些将领身经千战很正常,502是其中佼佼者,靠冒险早栽了。另外,我感觉豫东战役的思路有比较明显的发展脉络。从孟良崮,豫东,淮海,规模一步步扩大,内核其实是一致的。豫东并不是想一口就吃个胖子,而是一步步试错试到这个阶段才干的。从其他几位战略区老大的评价来说,502可能是最早意识到土工军事力量这个质变的人,而且应该比老毛还早。如果老毛意识到自己力量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他想得恐怕也是在中原决战而非跃进。

            而当前方指挥员反对自己构想并提出非常大胆的方案,老毛有这个量去仔细衡量,也有这个胆去跟他干一票,体现的是老毛不输502的魄力,类似在锦州,老毛这次坚持己见,体现了他的高明。说啥呢?只能说将帅都是牛人。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渡江和挺进大别山是一个思路

        突入敌人后方,以少数部队牵制多数敌人,减轻正面的压力。

        现在,中原的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有实力一口吞一大坨了,也就没有必要先渡江了,集中力量打就是了。就象中国足球,能够中路突破,何必两翼齐飞?

        而且,也只有经过了长期游击战锤炼的TG有这个思路和能力。皮定钧反向突围,刘邓千里跃进。12万人马啊,还挺过了一个冬天,这打食的本事,我是想不通的。

        如果一将带两个纵队先过江,相信也可以纵横两千里,上下大半年。

        要是换了国军?74师不过稍微走快了一步就被拉出来砍了。

        再赞一个,从上到下,都是神人。

      • 家园 狐狸得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