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身边那些真正的高智商们 -- dreamflyer

共:💬320 🌺167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太对了,国内教育确实是一种淘汰机制,或者叫选拔机制。

        但为什么教育机制会变为淘汰机制或者选拔机制呢?是不是和资源和历史有关?

        历史上,江山是皇帝的,一方面要选择人才为他所用,另一方面,官位有限,不可能录用所有学者,用各级考试淘汰人,剩下的就是精英,被选拔上了。而且,有能力的人都把时间、精力花在抠书本上,皇帝的江山也就保险了,一举两得。

        现在是人多资源少,怎么分配资源,淘汰-选拔机制!90年代以前,大学学生少,只要录取了就有工作,是精英式教育,所以,高考竞争激烈。后来大学扩招,上大学很容易,可是好像竞争激烈度一点儿也没下降,反而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了,目标不光是上大学了,大家争的是好大学的好专业、热门专业。其实就是社会资源平均到人头上较少,抢的是资源分配上的优势。

        对比看北美或澳洲的情况,就没有国内那样的竞争激烈度,他们人少资源多,大家能让的开,都有饭吃,没必要学那么狠。其实学了那么多内容是今后工作中用不上的,考试的很多部分是为了拉开分数,为了淘汰而做的,比如小学的算式1+2,写为2+1就是错的,这样教出来的,方向上看一定是向工匠上去了,很难出大师级人物的。

        • 家园 综合看了一下,有感于大圆和积善的观点

          其实您两位说的观点并不冲突,说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美国实行的就是这种差异化教育,因为美国国力雄厚,所以这种差异化的教育起点很高,这就造成了大圆兄说的平平的学生轻松进前200学校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就没有选拔,如果要进更好的学校,我得到的信息和积善兄是相同的,选拔都是很严苛的,基本上选的都是各方面素质平衡的精英或者某一方面的天才,这种竞争在高中就达到了白热化,进入大学也没有放松.

          说白了,教育的两大作用就是培养公民,培养基本生存技能和选拔精英,推动社会进步这两块,在这两点上中外的教育在本质上没有不同.

          • 家园 谢谢smartsmann兄,

            可能我周围这类选拔很严苛的很少,不太了解这种情况。

            国力雄厚、资源丰富使得大多数人能有良好的职业教育,而给肯刻苦学习的尖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现代科技大部份发现和发明都是西方人实现的。

        • 家园 看看美国中学教育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外链出处

          都说中国的学校魔鬼。都说美国的孩子游手好闲。其实美国孩子的幸福生活只到初中毕业为止。如果有重点高中要考的地区,只到小学毕业为止。美国考学,不以一考定终生,要全面考察。查GPA,查社会活动,查体育,查获奖,还要教师推荐信。基本从一入学就要开始变着法儿攒RP。个个都削尖了脑袋要在某个方向出人头地。那个辛苦,真是一言难尽。

          女儿10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上数学分析,也就是升级版的高数,她班上一个同学更凶,才9年级。昨天帮她选课,叹了一下,她说她的课业不算啥。她有个同学同时上了两门文科的AP,另外还要参加课外活动和运动队为将来申请大学攒RP,一天只有4个钟头好睡觉。整个悬梁刺股。相比之下。中国孩子还是比较幸福。

          重点中学更了不得。现在正是各学校注册下学年的课程的季节。看了一下小二的选课表,厚厚地150页。不告诉你,还真看不出来是高中选课表。数学那块,高数,线代不用说了。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概率统计,都赫然在目。偏门的还有量子物理,计算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人工智能,三维动画,自动化和机器人,神经生物学。科技课需要4门才可以毕业。平均每个孩子修8.5门。最多的修到12门。从前在中国上学,称苦学的孩子牲口。米国高中,整个就是牲口棚。

          晒一晒150页纸的选课表:

          http://www.tjhsst.edu/curriculum/dss/docs/csg-2010-11.pdf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要辛苦,也得这样辛苦才有意义

            中国的高中生,成天训练做解题机器,毫无新意,浪费青春,损害健康,败坏胃口。

          • 家园 应该是顶尖高中

            没有代表性

            很难说这种竞争是不是比中国严苛,因为绝大多数人早就自己放弃了,竞争人数其实很少。这么搞的好处比较明显:1.大多数人不用功,真正的天才不怎么用功也能脱颖而出,得到特殊的培养。2.精英家庭的小孩不会自己放弃,即使不是天才,勤能补拙也一样容易出人头地。

            类似高端的竞争在国内的顶尖高中也有,水平不比这个差。

          • 家园 不知道积善兄是否在北美,有没有子女在上高中?

            据我所知,不否认有例子中的这种狠人,但这种例子是个别的现象,主要是他们自己愿意。其实即使他们不这么努力,也能进很好的大学(世界排名前200)。

            我这里的省排名前三的高中,早上9点上课,下午4点不到就下课,具体到某个毕业班的学生,这个时间一周还不一定能全排满,可能有几节课是空的。

            12年级的同学,不少还有时间打工,其中很多还是比较难的IB program学生,平时打球和娱乐时间比国内高三不知道要多多少。而其中很多最后是会入很不错的大学的,如果说在世界上的排名,这些大学会比北大、清华要高。国内那样的学法,对他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即使对学习成绩均分90分以上的,可能花费精力也未见得有国内同年级学生的一半。那些课外活动,看上去很多,但做起来肯定比课堂学习轻松,也有趣。

      • 家园 关于智商,天才和教育的澄清

        本来懒得打字,但是不吐不快.

        天才和聪明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就是聪明的程度不同,天才是"大聪明",我们普通人用的聪明这个词,则是"小聪明".从思维的深度来看,天才则是有着能够快速越过语言外壳,抓住事物本质联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这些本质联系中举一反三,创造更新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扩展和升华.普通的聪明人则是能快速地,相对机械地记忆理解事物的表面联系,给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反应快,灵敏,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这种人的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孩子很聪明,你看做xx事,反应很快,就是读书不用功",其实,说到本质,还是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上不到更高的层次.

        从这个标准来讲,天才真的是凤毛麟角,而聪明人则大有人在.这也是很多天才表面上看"大智若愚"的原因,他们太沉浸在对事物的深层理解中不能自拔,以至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很多普通聪明人那么灵敏.而普通的聪明人则意识不到天才深邃想法,往往会对天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有所嘲笑.

        关于智商,其实智商是有很多层面的,比如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机械记忆能力,语言能力等等.某一方面突出的当然可以算作聪明,乃至天才.但是目前来看,尤其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是人类智力的基石.目前所有人类的学科,都是以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适应不了学校的选拔制度,从而被淘汰,他们也许别的能力突出,但是做研究分析时最基本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不行,所以以后培养的潜能并不大,考虑到现有的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所以不能不忍痛割爱.其实人的智商,大致在童年少年时就已经定型.以后逐渐积累和改进的,无非是经验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所谓"在过了某个年龄突然智商高了"的情况,其实是因为积累的经验多了,所以量变引起质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处理信息的方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结果.与自己的基本智商无关.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连中考都考不过的人,其抽象思维能力实在堪忧(仅仅这一个侧面堪忧,放到社会里,成才还是大有可能的),因为学过大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学的那些概念和基础知识,相对于大学而言,实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大都是用几年的时间反复地滚一些固定的简单知识点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如果连这点能力都达不到,那么应对大学里不断快速构建新知识体系的挑战是很成问题的.

        由此说到教育的"识字明理和安神立命",本人在国内时对此也有一些误解,后来到了美国才发现一些事实.那就是,教育的识字明理和安身立命这一原则是有其应用的范围和限制的.在低层次的基本教育中,这是首要目标;但是一旦到了中高层次,竞争和选拔就成了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对低层次和中高层次教育的定义全然不同.在美国,低层次教育甚至包括了一大部分的高等教育,而在中国,却往往还仅限于小学.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还要说的,就是要考察一个人的智商,要看其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知识的质和量,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很多年纪大的人,很有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智商很高,只能说明他比较聪明,至少不笨.他的这种知识结构不是临时快速建立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一点点积累的,很多的打牌高手,麻将高手都是如此,所以这并不值得稀奇.至于说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结果就会好,这是一个谬误.因为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那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新事物深入理解分析抽象,达到一定认识水平的能力,与打麻将和打扑克之中利用已经固定的分析方法来反复实践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兴趣这个东西,不是强行转移的,而是操作者本身游刃有余获得乐趣,就会自然产生兴趣.如果硬要强行转移兴趣和精力,那么恰好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个思维能力方面的弱势.

        上面这些,都源自我对社会现象多年的观察和总结,希望抛砖引玉,能够给某些困惑的家长以启发,也不枉我手酸臂痛了.

        关键词(Tags): #教育(说了就走)#学习 智慧 能力(辉汉如雨)通宝推:Rusher,辉汉如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