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日志随笔短平快-by 老马丁 -- 老马丁

共:💬988 🌺353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 家园 04-07-2009 和同事辩论:感恩报恩是进化的要求

      看了一些感恩报恩的新闻,今天下午竟然无聊的和同事辩论了两个小时关于感恩报恩的事,最后总算说服他了。为了不让这两个小时打水漂,特意录入随笔。

      我的开篇是进化合作博弈论(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wiki的解释在这里)。我引用的是里面很广为人所知的一个结果: tit for tat(以牙还牙)的优势做法。简单的说,说是某系统环境里生活着某种生物,大伙儿不时的碰上两两合作求生存某发展。如果碰上后大家都合作,双赢。如果大家都背叛,双输。如果一方合作一方背叛,合作一方倒大霉,背叛的一方占大便宜。每个生物如果倒霉n次(比如说十次),就玩完。对于合作和背叛, 生物们有三种做法,一种是完全无私的“老好人”做法,永远合作,被背叛也认了,以德报怨。第二种是绝对自私的“坏蛋型”做法,永远是假合作,真背叛,总是让合作伙伴倒大霉,自己占大便宜。还有一种是以牙还牙型做法。以牙还牙型做法的是对新碰上的合作伙伴第一次总是合作,第二次的做法取决于合作伙伴第一次的做法。所以呢,以牙还牙型的生物如果碰上老好人型的和以牙还牙型的,以后都是合作,大家都活得很好。如果碰上某个坏蛋型的生物,第一回交易上个当,吃个亏,第二次再碰上就和丫同归于尽,永远是背叛,哪怕丫有悔改之心也不放过。当然,真实的模型对于死亡的要求比这更复杂,而且允许遗传和生殖,不过这个简单的模型足够帮助理解了。

      几代研究者通过做计算机模拟都发现采用第三种做法以牙还牙型的生物生存机会最高。如果只有老好人和坏蛋,那么这个系统很快就只剩下坏蛋,然后全部死绝。如果只有坏蛋和以牙还牙型,那么坏蛋会通过欺负以牙还牙型先会占据大部分地盘,可是以牙还牙型的会通过和自己类型的人进行合作而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而坏蛋们会被以牙还牙型抵制,最后直到一个很小的比例(不能完全消灭坏蛋。假设只有一个坏蛋,他总是可以找到陌生的以牙还牙型背叛一把,如果这些以牙还牙型不互通消息的话)。如果三种类型都有,坏蛋们占的比例会更大,因为他们有老好人可以欺负。

      理论放在这里,那么再说感恩和报恩的事儿。我说人其实也分三种。老好人,坏蛋和以牙还牙型。施恩,感恩和报恩这事儿说的就是判断人的类型。除了别有用心借慈善事业出名的,绝大部分施恩的人只能出自于老好人型和以牙还牙型。施恩这个行为就是发自于老好人型和以牙还牙型给受帮助者的一个单方面合作行为。老好人做法就是施恩不忘报,单方面行为也不影响他以后的做法,姑且不提。而以牙还牙型为啥对感恩和报恩很敏感呢?完整的合作要求受帮助的人能够回报给施恩的人,从而完成合作,达到双赢。但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受帮助的人很少能够有能力有机会报恩给施恩的人,因此这个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当个人间合作不能完成,就只能寄希望于整体社会的施恩报恩合作(一个被人帮助的人后来发达了又帮助了别人,这样的故事永远是各朝各代,古今中外流传的佳话,盖不例外)。所以,以牙还牙型就用接受帮助的人感恩与否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坏蛋型:不感恩,肯定不会报恩(感恩不一定就会报恩,还有个能力问题),不报恩,就是背叛,就是上文里定义的坏蛋。所以以牙还牙型以后必然不会再进行施恩型的合作,而且为了尽可能压缩坏蛋型的生存空间,防止他们遗传出下一代坏蛋让其他以牙还牙型或老好人,或者自己的后代上当,他们必然要尽可能的广为告知。Make a big deal out of it.

      大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

      (点击这里获取全部“日志随笔短平快”文章)

      关键词(Tags): #日志随笔短平快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说的这个恐怕只是慈善事业的一小部分

        我觉得慈善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关系。一个人被救助是社会对他的救助,一个人救助别人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社会更好,而不是施恩图报。

        所以捐款慈善之后社会应该对慈善家给予回报,被救助者的回报也应该回报给社会。这需要制度设计,例如完善免税,社区捐助等制度。

        单纯个人对个人的施恩图报第一是做不大,第二对被救助者的自尊是破坏,社会效益很可能是负的,第三万一养出来个豫让之类的不和谐

      • 家园 这种纯理论,探讨还好,放在生活中要有麻烦的。比如:

        对于个体来讲,都是有寿命限制的。

        再比如:

        那个实验里,每个个体的行为模式第一是固定的,第二是被其它个体知道的。这在真实世界里可能吗?

        • 家园 可以考虑进去

          对于有限寿命,可以用birth-death process,保持种群数量均衡,死亡机率由Poisson分布决定。

          行为模式的演化也很有意思,所以引入Learning,比如最简单的就是imitation,看周围谁过得比较舒坦就学谁的样。

          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会写在脸上,所以不能假定其他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模式,至多知道好人坏人的相对比例和分布(或者在什么环境里碰见好人的机会更高,比如好的neighborhood)。于是model变得更加复杂,什么Bayesian updating,Endogenous interaction, Network effect,统统一道上。

      • 家园 花,有意思的模型,合理,希望更多喜欢占人便宜的人看到
      • 家园 纯粹以牙还牙也是种比较危险的手段

        最糟糕的就是中东这样的局面。“第二次再碰上就和丫同归于尽,永远是背叛,哪怕丫有悔改之心也不放过。”

        而且人不仅有不吃亏,还有赚一点的心态,相互报复很可能逐步升级。

        理性的人能够将报复水平克制在1:1,不过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保持在0.9:1的水平上,至少在前几次维持这个水平。

      • 家园 好文!

        如果只有坏蛋和以牙还牙型,那么坏蛋会通过欺负以牙还牙型先会占据大部分地盘,可是以牙还牙型的会通过和自己类型的人进行合作而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而坏蛋们会被以牙还牙型抵制,最后直到一个很小的比例(不能完全消灭坏蛋。假设只有一个坏蛋,他总是可以找到陌生的以牙还牙型背叛一把,如果这些以牙还牙型不互通消息的话)。如果三种类型都有,坏蛋们占的比例会更大,因为他们有老好人可以欺负。

        这个过程不知道有没有 analytical 解,还是只能模拟?

        • 家园 再贡献综述一篇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r: Individual and Group Selection

          Theodore C. Bergstro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6, No. 2. (Spring, 2002), pp. 67-88.

          如果不是已经看过的话,Robert Axelrod的1984年老书"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很详细地讲了Tit-for-Tat策略及其改进。

          • 家园 文章已下载,要好好研读,多谢!

            那本书也是如雷贯耳,并未读过,有机会也要读。

        • 家园 模拟比较容易做,允许的变化也多

          自然出产的结论多。解析解要是有,更能点出问题的实质,不过一般需要一些环境的假设,比如存在必要的社会关系网。

          这里有一个,不过不是和以牙还牙型的,而是

          Altruists, Egoists, and Hooligans in a Local Interaction Model

          Ilan Eshel, Larry Samuelson and Avner Shaked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8, No. 1 (Mar., 1998), pp. 157-179

          • 家园 胡丹青

            能否推荐两篇比较新的使用模拟解的A journal的微观文章?任何题目都行,只要有趣。监考时用来打发时间。

            • 家园 不多

              说实话,纯simulation在微观理论里要上journal比较难。要是想上top journal,一般也不是经济,而是去比如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nature上发。或者更普遍的做法是,证明一堆定理,然后想拓展到更普遍更复杂的条件时,证明已经力不从心了,通过simulation支持结论,比例不会高于三七开,甚至八二。

              虽然不是journal article,要说有意思的,我首推

              http://www.ssc.wisc.edu/~whs/dynamo/index.html

              其中的Chaos in Rock-Paper-Scissor(就是猜拳),还有Logit dynamics in Coordination Game, 我可以入迷地看上五分钟。但是,Sandholm发的文章大部分还是理论分析的,但把这些小东西放在presentation里效果不是一般地好。

              类似的Game theory toolkit还有 http://gambit.sourceforge.net/shots.html

              接下来的东西笼统和微观有点关系吧

              Group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ltruism. Ben Cooper, Chris Wallac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New Series, Vol. 56, No. 2 (Apr., 2004), pp. 307-330

              Commuters route choice behaviour R. Selten, T. Chmura, T. Pitz, S. Kube, M. Schreckenberg.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Volume 58, Issue 2, February 2007, Pages 394-40

              Active linking in evolutionary games. Jorge M. Pacheco, Arne Traulsen, Martin A. Nowak.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Volume 243, Issue 3, 7 December 2006, Pages 437-443

              Evolution of indirect reciprocity. Martin A. Nowak & Karl Sigmund. Nature 437, 1291-1298 (27 October 2005)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37/n7063/full/nature04131.html

              Punishment and Reputation in Spatial Public Goods Games

              Hannelore Brandt; Christoph Hauert; Karl Sigmund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Vol. 270, No. 1519. (May 22, 2003), pp. 1099-1104.

              How should we define goodness?—reputation dynamics in

              indirect reciprocity. Hisashi Ohtsuki, Yoh Iwasa.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31 (2004) 107–120.

              另外,就是留心“agent based model“,可能以后会多一点,但是要上top journal还是很难。

              • 不多
                家园 非常感谢!

                再请教一下,有没有构筑理论模型后用simulation来求解的?

                [QUOTE]说实话,纯simulation在微观理论里要上journal比较难。要是想上top journal,一般也不是经济,而是去比如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nature上发。或者更普遍的做法是,证明一堆定理,然后想拓展到更普遍更复杂的条件时,证明已经力不从心了,通过simulation支持结论,比例不会高于三七开,甚至八二。

                虽然不是journal article,要说有意思的,我首推

                链接出处

                其中的Chaos in Rock-Paper-Scissors(就是猜拳),还有Logit dynamics in Coordination Game, 我可以入迷地看上五分钟。但是,Sandholm发的文章大部分还是理论分析的,但把这些小东西放在presentation里效果不是一般地好。

                类似的Game theory toolkit还有链接出处

                接下来的东西笼统和微观有点关系吧

                Group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ltruism. Ben Cooper, Chris Wallac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New Series, Vol. 56, No. 2 (Apr., 2004), pp. 307-330

                Commuters route choice behaviour R. Selten, T. Chmura, T. Pitz, S. Kube, M. Schreckenberg.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Volume 58, Issue 2, February 2007, Pages 394-40

                Active linking in evolutionary games. Jorge M. Pacheco, Arne Traulsen, Martin A. Nowak.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Volume 243, Issue 3, 7 December 2006, Pages 437-443

                Evolution of indirect reciprocity. Martin A. Nowak & Karl Sigmund. Nature 437, 1291-1298 (27 October 2005)

                链接出处

                Punishment and Reputation in Spatial Public Goods Games

                Hannelore Brandt; Christoph Hauert; Karl Sigmund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Vol. 270, No. 1519. (May 22, 2003), pp. 1099-1104.

                How should we define goodness?—reputation dynamics in

                indirect reciprocity. Hisashi Ohtsuki, Yoh Iwasa.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31 (2004) 107–120.

                另外,就是留心“agent based model“,可能以后会多一点,但是要上top journal还是很难。/QUOTE]

                • 家园 我看到过的

                  基本上不依赖于simulation得到结论,多是support或者extend解析解。因为在构建model的时候,就是打算尽量适于开展分析,而不是像biology或者computer science一样直接以模拟结果为结论。好像一篇paper连个theorem都没出现就很没分量似的。一般说来,做micro theory的人数学的分析能力远强于写程序做simulation。这一点我也只能随大流。如果是做experimental,那倒也好。我觉得假设牵强的理论的贡献不如好的模拟或者实验结果来得实在。

                  不一定合你的胃口,只是这两篇跟我做的比较接近

                  A Rational Route to Randomness. William A. Brock and Cars H. Hommes. Econometrica, Vol. 65, No. 5 (Sep., 1997), pp. 1059-1095

                  A behavioral model for participation games with negative feedback. P Dindo, J Tuinstra (2006 memo, use google scholar to get the pdf)

                  还有这篇,Nature收的文章就是只要idea有启发,单靠simulation也可以成论。

                  Evolution ofcooperation without reciprocity. Riolo, RL, Michael D. Cohen, and Robert Axelrod. 2001. Nature 414:441-443

                  • 家园 再次表示感谢。

                    基本上不依赖于simulation得到结论,多是support或者extend解析解。因为在构建model的时候,就是打算尽量适于开展分析,而不是像biology或者computer science一样直接以模拟结果为结论。好像一篇paper连个theorem都没出现就很没分量似的。一般说来,做micro theory的人数学的分析能力远强于写程序做simulation。这一点我也只能随大流。如果是做experimental,那倒也好。我觉得假设牵强的理论的贡献不如好的模拟或者实验结果来得实在。

                    不一定合你的胃口,只是这两篇跟我做的比较接近

                    A Rational Route to Randomness. William A. Brock and Cars H. Hommes. Econometrica, Vol. 65, No. 5 (Sep., 1997), pp. 1059-1095

                    A behavioral model for participation games with negative feedback. P Dindo, J Tuinstra (2006 memo, use google scholar to get the pdf)

                    还有这篇,Nature收的文章就是只要idea有启发,单靠simulation也可以成论。

                    Evolution ofcooperation without reciprocity. Riolo, RL, Michael D. Cohen, and Robert Axelrod. 2001. Nature 414:441-4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