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佛家“哼哈”二将的精义 -- 京城马国兴

共:💬2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佛家“哼哈”二将的精义

    或问曰:照您的认识理解,佛家的“哼哈”二将的意义何在呢?是否亦与内功心法修炼有关连呢?

    答曰:是的,这些都是“类物比象”的内容,也就都与内功心法修炼有一些内在关联的。首先看一看诸寺院之“哼哈”二将的形象:

    哼哈二将塑像图

    哼哈二将塑像图

    灵光寺哼哈二将浮雕图

    唐朝哼哈二将

    然后再看一看佛家“哼哈”二将之由来!

    佛家“哼哈”二将说法之由来

    提起哼哈二将,他们的来历是这样的: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金刚杵:是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他们原来都是有名有姓的: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摄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摄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佛教界还有一种说法,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你看他们两个,一个站在左边,一个站在右边,手拿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

    碧云寺的“哼哈”二将说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碧云寺山门前有石桥一座,紧靠山门是一对石狮子,蹲坐于须弥座上,身躯瘦长,威武如生。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殿坐西趄东,面阔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饰有斗拱。泥质彩塑二将像,分别站立大殿两侧,高约4.8米,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体态刚劲,是一对价值极高的雕塑艺术品(因不能摄影,故而不能展示其魁武形象)。哼哈二将殿两侧分列钟楼和鼓楼,形成第一进院落。这座院落的正殿是弥勒佛殿,原有四大天王像,现殿内只剩弥勒佛像。殿前设有月台,台上矗立八棱经幢二座,上面遍刻经咒。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

    佛家的“哼哈”二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门神”的说法,有着共同的特点。先看一看“门神”的说法,就知道哼哈二将与门神的说法,乃是同一个意思。

    中国的“门神”说

    门神来历

    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重视,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刻两坐神像置于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除灾难。后来就画两位神像于门上。逐渐就成为门神了,在后来就成为文字写成的“对联”了。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拿怪的神茶、郁垒。

    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茶和郁垒。至唐太宗时,命画工画秦叔宝、尉迟恭二形象于宫掖左右,永为门神,而民间取为镇邪之用。见《谈征引风俗通》。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更是变化的多得不可胜数。其中较为流传有秦叔宝和尉迟恭,温硚,岳飞,赵云,孙矉,庞涓等古代忠臣名将为代表。武将战绩显赫,更能镇鬼驱邪,无法越过门栏,家户更加安全。也有天官、号喜神,刘海、号小财神等。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茶、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茶,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魏征梦斩小白龙》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了: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言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侍。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门神图)

    哼哈二将门神二将的精义解析

    这样,我们就来分析“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真实寓意为何?

    不管是佛家的哼哈二将,还是中华民族的门神,都是《易经》天人合一学说中“类物比象”的说法之产物。正如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认识论、方法论的“类物比象”的说法。

    如哼哈二将,皆是寺院庙门两侧设置,一门内者,太极也;哼哈二将者,两仪也。门神者,一家子,太极也;两门神,两仪者也。哼哈二将与门神两者之“类物比象”的方法是一样的。

    正如一个普通的人,必须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的活动一样,“呼吸”对于一个人来说,须臾不可离者也。此“呼吸”二字才是“哼哈二将”的出处之本意。以一个人来说,一个人,太极也;内气、外形,两仪者也。再以修炼内功心法的内容来看,一气者,太极也;往来运行者,两仪也。凡两仪之体现者,都是“哼哈二将”的寓意,这是最基本的认识内容。如拳诀云:“哼哈二气妙无穷,一嘿喝倒众精英”的说法,就是说明内气功能这方面意思的。

    如果以攻防之道来认识,不外“攻防”二字也。攻防之道,太极也;攻防者,两仪也。攻与防者,哼哈二将也。如以有形的武术器械和国家武器装备来理解, 则是“矛与盾”的系列,既能攻击敌人,又能防备敌人攻击的系列武器装备,就都是“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深刻寓意。以家国来说,武器装备就是守护国家门户的“二将、门神”之意思。

    这一说法、认识的根源,皆出自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易经》天人合一学说中的“类物比象”的说法中而形成的。所以说“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都是佛学文化和道学文化融合积淀的产物。

    所以,“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都是存在守护个人、家族、帮国、天下安全的深刻之寓意的。

    实际上,在我们的这个自然界中的有形有象的“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就是“天地”。哼者,舌上扬的发音,故“天”者为“哼将”,哈者,舌下落的发音,故地者为“哈将。”天覆盖地承载,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难道这不值得人们崇拜、尊敬的吗?这才是“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真实寓意,歌颂“天地功德”的一种“无言之教”的方式!

    故而,我们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外遵从天道理法,内顺从我们内外各部位器官性情以为之,就是遵从“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无言之教”以为之,才能达到和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而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历代前贤亦多有旗帜鲜明之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择其优者,录之如下:

    人既为万物之灵,必心与道洽,庶几致人,不为人所致也。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洞天时地理人事之权宜,其略则孙、吴、司马之策,始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君子战必胜也,历观古人个有取法。昔亚圣云: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夫浩然之气,在于天地间;则保合太和之气,以之生成,在人则空灵无间之气也,即真气。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即所以结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难破,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故曰:放之弥六合,卷之藏于密,直养即勿妄勿助,直养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永生无灭。小可经纶,大可赞誉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

    《浑元剑经内篇剑髓千言》

    这段论述中的“直养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就详细的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如此的修炼,才能得以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

    而更为深刻、重要的论述是“夫浩然之气,在于天地间;则保合太和之气,以之生成,在人则空灵无间之气也,即真气。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即所以结丹粒之道也。”这段语言。其中“刚柔”“阴阳”,都寓意的是指自身之“天地”的“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攻防功能作用的。即自身的内气为天,性阳刚;外形为地,性阴柔。这乃是内功心法修炼而获得的认识和建立的“刚柔体”的攻防能力。而“所以结丹粒之道也”的说法,就清楚的说明乃是丹道的内功修炼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之事也所得的功果。然自身这刚柔体的“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又具备什么样的攻防功能作用呢?历代众前贤亦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择其优者,录之如下:

    试由天而地,以近索乎人。人为万物之灵,其即仰观天以执行,俯察地以建极,居覆载之中,首出庶物者也。仰人何谓乎先?涵养之以静以蕴其继,灵妙之以动以畅其用。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离之中坤其静基也,《易》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静则功力绵绵不息,其体至柔至刚。非柔则原委难于无间;非柔中刚,未免有作辍之时。柔者静之体,刚者则又柔之体也。坎之中乾其动机也,《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无则空灵犹恐障蔽;非无中生有,奚以见变应之奇?

    浑则静,以逸待劳;玄则元,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非浑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无以显其浑之德。是浑元者,其即无生妙有也。 《浑元剑经内外篇原序》

    这段论述中的“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已经将自身内气、外形之“刚、柔”体的“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攻防能力、作用阐发的淋漓尽致了!小至自身、团体自身,大至国家自身、天下自身的“攻防”法式、能力亦应如此的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真实出处、深刻寓意,已经基本上阐发的比较全面了,从中可以看出,为什么先圣前贤留下“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形象,是在进行无言的教化,得以让其子民时刻重视“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功能作用。

    这就是我对“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种种深刻的寓意之认识,不知恰当否?敬请斧正!

    或问者答曰:先生的阐述,无可置辩!是不是可以这样认识:“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解决的是阴阳两仪的抽象的认识论、方法论。用此法则可以认识一切事物,无不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又无不是主从统一的发挥其功能作用”呢?

    答曰:对的,正是这样系列抽象的认识“哼哈二将”和“门神二将”的蕴含的精义,才是真正理解古代流传下来的“神文文化”精旨妙谛的钥匙;尤其是蕴含在其中的“内功心法修炼”的明心见性而体道的精旨妙谛!好了,今天先谈到这里,改日在谈“四大天王”的内容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