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资本市场的胡扯-只铁神话(3) -- lean

共:💬3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资本市场的胡扯-只铁神话(3)

    自从卸甲归田后,我几乎与外界隔绝。我主动选择了缩在洞里,专心思考自己田里的事。看看书,上上网,动动脑子,也蛮紧张,充实。就连最要好的朋友,也只个把月联系一次,以致疏远了很多。今天,我们通了电话。春节后他的生意还算忙,但比较去年也只能说过得去。在现在的情形之下,窃以为,这样就算是很不错的啦。他所担心的是对未来。实在看不清楚。确实,国外的金融风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看着,听着都心理发虚,额头冒汗。做实业,毕竟不同于混迹于资本市场。实业资本较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差得太多。今天国内A股大跌,票友大可以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以待日后再搏(当然也要有勇气)。而实业家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只能作困兽斗,很难短期内将所有资产变现。到认赔出局的地步,一般来说,损失都很惨重。所以,请理解他们的苦,世上没有莫名的甜。

    最近的几年中,听到股神的名字挺多。可惜“你方唱罢,我登场”,多不长久。这些神的寿命基本短于一个完整的股市周期。这倒反衬了巴菲特的稀有,使我们了解到他的不平凡。一时巨富相对容易,一代甚至几代能保富贵者寡。每当听到某某人夸口说挣到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我就禁不住想起“刻舟求剑”的故事。变化或者不确定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没人逃得了。别忘了,财富的特点之一是流动。各领风光几年而已。

    只铁的另一个版本。(网上资料编辑,无法判断其可信度)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tocks/1/54468.shtml

    我在题目中使用“只铁”这个名字,不是要评判真实生话中的这个人如何,而是想借这个机会回忆我接触股市初期的情形,同时反思一下中国股市中的“造神”倾向。继把某些人“神化”之后,近几年又有人开始将“选股软件”推上神坛。此类神话不断改头换面的兴起,正反映了部分股市参与者可爱的,孩童似的思维方式。面对莫测的股市,普通参与者多想有一盏明灯指导前进的方向,多想有一个坚实的臂膀作为依靠。中国人崇拜小概率事件的心理又在作祟。《三国演义》中有“借东风”,“空城计”。武侠小说中主人公也总是年纪轻轻就凭着奇遇取得秘籍,成就武林第一。这些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不能怪罗贯中,也不要迁怒于金庸等大侠。小说本是戏说,您要当真就是您的不对了。如郎监管所说,咱们老百姓需要得是千斤拨四两的思维,要脚踏实地,向许三多学习,做些有意义的事。很难想像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不看,成天打听消息,能长久地存活于股市。

    只铁书中虽然反复强调铁血纪律,唯独对于“止损”颇为轻视。这可能为他后来的失败经历(如链接文)埋下了伏笔。书中原文摘录如下:

    “目前国内外许多权威的投资类书籍都非常而且特别地强调止损在实战中的重要性。。。。这简直是误人子弟!”

    “在实战中,只有股价处于高位,后市下跌空间广阔,获利机会消失时才不得已而采用止损措施。而且该措施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并不是高明的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

    无疑,这种看法是此书中最大的硬伤。只铁走下神坛恰好反证了止损的重要性。止损应该成为投资者必须具备的铁血纪律之首。一本有益的股市投资书籍,确应反复强调这一点。

    “止损”应该成为入市的基础必修。为此我建议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改为“股市有风险,请设止损点”作为风险教育第一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