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外贸出口能挣钱,内销就不能挣钱呢? -- 侠客梦

共:💬50 🌺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什么外贸出口能挣钱,内销就不能挣钱呢?

    中国的消费继续萎缩,而外国的消费萎缩已经不再能补偿中国消费萎缩的部分了。

    为什么内需不足呢?因为人均收入低?那立法大幅度提高工资标准,充分发挥中国产能,外国人消费不了的自己消费。二战前的美国不就是这样的吗,产能过剩,美国政府就给大家发信用卡,鼓励消费,保证美国生产持续运行。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这么做?只要通过个人破产法,允许信用消费过度的破产,大家都敢也有能力消费了,内需也就上去了。咱关起门来经济循环。

    中国外贸的大部分(不准确估计)是日用品什么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也就是说国内、国外都需要的。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需要,为什么卖给老外能挣钱,关起门来内销给自己百姓就挣不到钱吗?

    我理解,国家从外贸所得的只有税收而已,利润还是企业自己的。这部分外贸企业把产品内销,大不了国家不收这部分税,转而把这部分税补贴到国内消费者身上。对企业而言,卖给谁不是卖?对国家而言,原本出口创汇得来的外汇储备还是买美国国债去了(相当于国家储蓄),仍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送给美国政府和送给自己国民有什么不同呢?买美国人的国债,外汇储备(出口税收)也只不过是存折上的一堆数字而已。通过减税甚至直接补贴出口转内销企业而用在促进外贸产品内销上,反而还会实实在在地拉动经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明了很多问题

      1、我们的所谓内需是“内虚”,按照经济学的定义,消费一要有欲望,二要有实力,只有消费愿望,没有消费能力,就不能够称之为消费。看看国家大多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吧:谁不愿意买房子?买得起吗?谁不愿意买车,以车代步,哪怕是虚荣一下也好啊?可是行吗?谁不愿意穿好点?谁不愿意玩好点?我可以打包票地说,不说多了,只要北京的房价降到8000元,肯定是排队订购!

      2、就信用而言,国内企业在去年就形成了三角债,不光是所谓的民企,就是中石化等大型垄断企业,都是打白条,而国外的就好多了。

      3、我国的外贸企业,实际上大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特别是制造业,基本上算是别人的加工车间,是别人下单我加工的模式,根本不与国外消费者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销售这段,缺乏经验和人才,基本上是无法和内销企业相抗衡。

      4、就国内的商业环境而言,由于条块分割、腐败、物流、管理等原因,造成我们内销的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比国外的高,尽管人工成本比别人低,但是人工成本占的比例小。在这里,腐败造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是极高的,而且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后逼良为娼的现象频有发生!

    • 家园 从我的角度来解释您的问题

      我没有做过国内贸易。工厂愿意做外贸的原因不过两点:一是销量大,二是付款及时。如果外销价格高于内销,当然好。但是与国内差不多,或许还要低,也可以接受。

      因为销量和付款对于企业来说的重要性,恐怕比单纯的价格更重要。

      而同类产品在国内的流行环节过多,对于销量和付款来说都会产生问题。看过一些关于大超市的报道,付款恐怕是最恶劣的问题。

    • 家园 不单出口有退税,做内销的要活下来还得想着法子出口,奇怪吧

      因为,出口有退税;进口有办法不交税,进来后现金交易,假定利润10%的话,全是自己口袋里的。在国内老老实实的做国内生意的,不单要交17%的增值税,还要交利润25%的营业税,分红交20%所得税,还有劳保,欠薪保障金,你说最后还剩下多少?

    • 家园 【原创】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

      我个人认为天朝所有的“经济学家”加在一起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甚至能观察到这个现象和问出这个问题就可以够得上经济学家的资格了

      天朝的企业有个世界独有的现象,就是一大批企业只做外贸生意。这个一大批的意思是一个县、市、地区可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基本不做任何内贸业务。不知道历史上工业革命时的英国是不是有这种情况,或者日本是不是有过这种情况,但是放眼当今世界,可能只有中国才有。

      这个现象有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上的原因。一方面,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市场的问题。我们常说中国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有没有比13亿人口还大的市场呢?有。那就是50亿人口的市场,也就是外贸市场。

      天朝的产品跨海越洋、无远弗届,从世界经济的首都纽约一直到最贫穷的非洲部落,都可以见到中国货的影子。中国以外的市场总人口超过所谓的内需市场,而外销市场人口的平均收入和购买力更是内需市场不可比拟的。比如中国商品的传统目标市场----美国,欧洲,中东,拉丁美洲,其人均收入均大大超过中国。因此,外贸市场的容量要远远大于内需市场。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天朝制度落后造成的交易成本往往大于外销市场。这里“制度”并不仅仅指政治制度,主要指管理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能力。可以说,现在到了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阶段了。

      比如,信用制度是一国经济管理水平的标志。一家企业如果做内销,首先遭遇的就是信用风险。从一个小小的经销商到国美这样的巨无霸,除非强势的厂家要求现款提货,不然的话货款被拖欠和赖帐简直是司空见惯。外贸生意中被赖帐也不是没有,但是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外贸货款的安全性要远大于内销。

      至于其他社会交易成本的事情就不准备展开讨论了。比如,如果开一家工厂,是做内销的更容易被工商税务查呢还是做外销的更容易被查呢?等等。

      • 家园 送花,我也算是个“民经”哈

        天朝制度落后造成的交易成本往往大于外销市场

        难怪老温要四处泪眼婆沙了,要求流淌道德的血。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外贸不转内销是因为没有利润呢?还是因为没有暴利?

        • 家园 外贸厂也不是不想做内销

          以前对三资厂的内销是有限制的,现在也没人管了。内资的外贸厂更加自由。来的都是客,作为厂家来说谁的生意都是生意,本来是不分内外的。内销的价格往往比外贸单高,看上去很美,但是订单量小,付款总是有问题。厂家同算下来,内销单的利润还是比外贸小。

          做制造业的很少有暴利的,都是赚点蝇头小利,无论内销外销都是这样。除了垄断行业和吃国家饭的行业,有没有内销的暴利行业呢?有。如医药品,保健品(比如OMP牛奶),也是管理国家水平低下的表现。

    • 家园 渠道很重要

      什么是渠道呢,我觉得渠道就是产品投放能力。渠道的效率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哈马斯有炸药。但是他们投放炸药的的渠道少(只有火箭弹和人弹)效率低(火箭弹只能一发一发的打,还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人弹就不说了,这种发射器的生产周期大于15年。)以军则不同,导弹炮弹,航弹甚至核弹大大地有,品种全效率高,所以他们根本看不上“人弹”这种投射方式。

      而我们的企业呢,要想把产品投射到最终用户手里,要设立大区总代,省级总代,市县乡代理一直到各个商场超市的售货员。这个过程和TG投射马列主义的方式是一样的,但他们都没有TG的实力。反观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如石油石化移动联通则没有这些级别的代理,他们下属的分支机构多是平行关系。效率高不高先放一边不谈,至少是不怎么加价啊。

      上次去买一套床上用品,经过1.5个小时的PK价格已经砍到低了,售货员不再降价了,而且已经开始赶我们走了。我就走了,走之前留下了一句活话:“咱们能聊这么久是个缘分,我去别处转转,要是和你的价格一样,我就回来买你的。”第二天我又去了,告诉那个卖货的小姐说XXX买的比你便宜200,由于昨天聊的投机,所以我回来了,你要是能以这个价格给我,我就跟你这买。想不到那小姐对着XXX的方向发表了一通愤慨后,说要上告公司。然后爽快的同意再给我便宜200块。乐得我心里开了花。这说明国内企业所建立的渠道内部也是竞争激烈的,12月持续低迷的车市突然回暖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4S店为了凑任务拿返点,年底会赔钱卖车)。还有一种渠道模式就是像安利戴尔红孩子这样的公司,放弃代销,搞直销,营销成本是降下来了,广告成本却上来了。这其中的平衡对于缺乏数据的我来说,实在是琢磨不透。

      反正渠道很重要,重要到新西兰的那个什么然公司为了谋得三鹿的营销渠道不惜把三聚氰胺的事捅出来,把三鹿搞死。当然,TG不傻,这等肥水岂能流到外国。这次我看三元是肯定能收购三鹿的了。

      扯回到那些外销工厂生产的外贸产品。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把价格压倒最低了,这个价格是不包括渠道成本的。如果想转内销,想迅速建立国内销售渠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建立起来了,成本也上去了,竞争力也没了,一样会死于那些一直做内销的企业手里。

      怎么才能皆大欢喜呢?除了获取海外殖民地,开拓并培育新兴市场之外,就剩下祈祷美国赶快走出经济危机,继续来盘剥我们吧。

    • 家园 从我从事的行业,看外销工厂做内销的局限性。

      以服装行业为例,模糊的记得公司采购部的同事,提过有些做外单的工厂,依据国家政策,是不能做内单的。这个我回头考证下回复你。

      前几年一些大的外销工厂是有点“不屑”做内销的小订单的。现在,形势转差了,这些外销的工厂即使主观上愿意,马上转内销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前做外单,工厂只要做好生产这部分的工作就好了。大的外国服装公司,新款设计都是总部几十个人的团队来完成的。工厂很多时候是拿着国外公司样衣,样鞋,照样子开机器做就可以了。

      完成生产任务以后,货品在全球的物流,广告,公关,品牌推广,零售店铺的设计,零售管理,这些环节,根本不需要工厂来操心。

      也就是说,标价60美元的衬衫,工厂的出厂价可能的确是4-6美元。其他那些增值环节的产生的利润,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它短期内也无法赚到。

      现在工厂转回头做国内市场,他们是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开发设计出新产品的。工厂即使拿着以前外单的样板,做出一些山寨产品,也无法马上建立批发/零售渠道。自销的能力与外销的订单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你也许会问,可以去争取国内的服装品牌的订单啊?

      话是不错,但是国内现有的大牌子,早有固定的供应商了。前几年你不给内销的单子好脸色,现在再争取客户,了解客户的技术要求,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也是要时间的。

      国内需求萎靡,大家常说产能过剩,那么多工厂抢单子,抢来的单子还不能像外单一样量巨大,付款巨及时,现在人工成本又增加了,所以大家的日子真的都不好过啊。

    • 家园 你这么做就是要导致企业破产和金融危机的

      那立法大幅度提高工资标准,充分发挥中国产能,外国人消费不了的自己消费。

      提高工资,只对公务人员有用。对工人是没用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低工资你不干,别人会干。另外,提高工资意味着企业成本增加,那么在资金周转不良的情况下,没等你消费起来,企业先倒了。

      只要通过个人破产法,允许信用消费过度的破产,大家都敢也有能力消费了,内需也就上去了。咱关起门来经济循环。
      这样的结果就是坏账。坏账总得有人买单。发信用卡,替你买单的就是银行。想想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你这么做就是要导致金融危机的。

      • 家园 应该对所有人都有用

        其实我的问题是,如果企业出口转内销,政府通过减税或者补贴,在保证利润不变(或者适当降低,毕竟经济危机来了,大家都不容易)的条件下,企业能否提高工人工资?我认为是可以的,只是相当于把原来政府收走的税收来补贴工人的工资,对企业应该没有致命的打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