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共:💬503 🌺21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谢

            应该很清楚,只是图看不到。

            还是想问问,当年西康没有象青海一样设成省,出于考虑是否因为力量对比的原因?

            还有一个感觉,清末的川藏事变,是否也是清中期以来改土归流政策的一个延续?

            我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宋以来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成效比较感兴趣:汉人和中央政府通过改土归流实现了1/3以上现在国土的汉化。

            • 花谢
              家园 【原创】改土归流乱谈

              这里有那张图:外链出处

              -------------

              我对改土归流了解得也不多,就知道的说一点。

              ---------------

              西南土司制度的形成

              中国对边疆的控制,历来是树立屏藩,实行羁縻[1]制度。羁縻制度,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商周的五服制度。

              注[1]:羁,马络头;縻,牛靷(yǐn,牛鼻绳)。羁縻,本意是像控制牛马那样控制,引申为笼络、牵制、怀柔之意。

              到唐时,羁縻制度已经很成熟了。李靖破突厥后,唐在原地置定襄都督(领德州、执失川、苏农州、拔延州)和云中都督(领舍利州、阿史那州、绰州、思壁川、白登州),以当地部落首领任都督、刺史和县令等,可以世袭。此后,内附的周边小国、部落都照此处理。这些州都称作“羁縻州”。

              秦汉以来,北方、西北方的民族和中原汉族就处在不断地民族融合之中。到元时,这种民族融合已经比较充分,这些地方已没有必要再进行羁縻,可以直接治理。尚未融合者,以西南一隅最突出。这一地区和外界缺少交流,社会形态一直都是部落酋长制,要直接实行统治不太可能,元、明、清三朝都是立土司来控制。

              元朝的行政建制中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和招讨司等,西南一隅这些官职多由当地土酋充任,可以世袭,称作“土官”,和“流官(不可世袭,流动性的)”相对。这些地区的官职,并不完全由土人担任,仍有部分流官,流官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土官和流官的官职名称完全相同。

              明朝先后设立过八800多个文职土司和800多个武职土司。明朝的土司制度和元朝有些区别,即专门为土司设置了一套官职,从九品到三品,区别于流官。设土司衙门,对各级土司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土司衙门设立后,土司一词正式出现。明朝对土司的任命、承袭和日常管理,也都有一整套的制度。明朝放弃了元朝在这一地区土、流并设的制度,所实行的制度类似于唐宋时的土官专设,除仍叫土司外,和唐宋时的羁縻州差别不大。

              清朝基本继承明朝的制度,只是各规定更为详细,更为完善。如有“分袭制度”,大约类似于汉武的推恩令。

              --------------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从明朝洪武时开始,改流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反叛朝廷,个别是无人承嗣。有明一朝,先后对几十家土司进行改流,其中大部分还不能称为真正的改流,只是把武职土司改为文职土司,使之无法作乱而已。更有因土司力量强大,而被迫又废流复土的。

              清朝有两次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即雍正时在湖广、云贵地区的改流和赵尔丰在川边的改流。

              雍正时国力强盛,就考虑加强对西南的控制,改流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是鄂尔泰。改流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反叛朝廷和无人承嗣的土司。开始朝廷依靠武力征讨,废除了大批土司,后来不少土司迫于形势,自请改流。雍正一朝,共革除土司220家(湖广109,四川69,云南17,贵州15,广西10)。但此次改流并非废除土司制度,只是找那些朝廷认为改流后朝廷能够占稳脚跟的地方改流。大规模改流结束后,改流对土司的威慑之力渐渐消失,实际上,大批土司经过改流后依然存在,他们的势力慢慢地又复膨胀。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流是在西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为巩固国防而实施的,七年之间(1905-1911),废除了川边所有土司,设县治理,无奈不久后鼎革,大部分地区又恢复原状。

              ---------------

              当年西康没有象青海一样设成省,出于考虑是否因为力量对比的原因?

              清初时,先有南明政权,起义军余部等,无暇顾及西南,对纷纷前来的投诚的土司,按明时的政策处理,“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后来西南又有吴三桂。等到雍正时,国力强盛,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可惜之后各朝没有继承,土司问题就这么一直拖到了清末。

              清末的川藏事变,是否也是清中期以来改土归流政策的一个延续?

              我觉得不是,应该是因为英国入侵。英国入侵后,清朝急于在此地加强主权,才有了赵尔丰的改土归流,为巩固国防计。赵尔丰的改流,颇受当地百姓欢迎,反对者是原来有特权的。

              ----------------------------------

              章士钊曾经写过一首《将军叹》赞赵尔丰: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

              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

              ……

              政变始辛亥,全川如沸羹,

              纵贼舞刀来,丧此天下英。

              岑袁指岑春煊、袁世凯。

              关键词(Tags): #改土归流
        • 家园 以金沙江为界问题不大

          金沙江一线基本上就是解放前的实际控制线。

          西康(川边)一直以来都是宣称自己的控制区域西到江达(太昭),但从来没有达到过(赵尔丰时代都没有),赵尔丰时代大致以怒江为界,民七以前大致以澜沧江为界,民七以后大致以金沙江为界。

          我写这段已是“勉为其难”了,行家看了要笑掉大牙的,实在不敢再往后写了。

      • 家园 精品,花之!

        请楼主将1918-1949之间内地与西藏的关系也略讲一下吧。

        • 家园 您的要求超出了我能力所及

          抱歉!

          其实清末民初这段时间已是勉力为之,多谢大家捧场!

      • 家园 高楼封顶,献花致敬!

        楼主辛苦了!这个系列让俺眼界大开,焉能不大赞特赞!

        俺一路跟着,中间多有无知言语,而为君子所容——只好一路献花了。

    • 家园 【原创】七十 康藏前线(六)

      川滇两省的之间的争执虽远没有结束,但大局已定,袁世凯决定不出兵西藏,滇军只有撤军。到10月16号,滇军已全部撤回云南。此时的川边,大部分地方已被尹昌衡的征西军拿下,只剩下藏军的大本营定乡(乡城),稻坝(稻城,定远麾下:【原创】稻城之路,再发投名状)和公噶岭(贡嘎岭)一带尚未解决。已拿下的地方,多也不太稳固,时常发生反复。大致的局面是,官军基本上能守住一些重镇,藏军则一群群地伏匿山林,截断道路,抢掠四方,时不时地围攻一下城里的官军。各地土司纷纷复辟,川军虽占了地面,然而赵尔丰的经营建设,始终不能够恢复。

      9月20号,袁世凯致电蔡锷,明确表示政府决定放弃用武力来解决西藏问题,“援藏一节,现饷款难筹,英人干涉,民国初建,岂容轻启外衅”。

      9月24号(八月十四),拉萨周围的藏军突然向守城川军发起了猛攻,川军的地盘在一天内被压缩到只剩下钦署和第穆寺一带,拉萨守军在已经断粮的情况下,第二次被围。

      9月27号,英国政府就西藏问题,根据1906年签订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向民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中国军队停止西征。民国政府的回答是:“本政府已电令征西军司令官尹昌衡,停止进军,静候待命。”而《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第二款为: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

      其实,早在8月31号,征西军先头部队刘瑞麟抵达昌都时,政府就给尹昌衡下了命令,不得冒昧轻进。那时候,政府还有一种幻想——在征西军的活动范围不超过江达(赵尔丰边军到达的最西点)的情况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江达距离只有拉萨八日,我军一抵江达,则拉萨之围自解。”

      但不进攻取的就是守势,川边地方广袤,各地驻守之兵无多,防守极难。康藏交界之盐井、江卡、乍丫、巴塘等都为双方反复争夺之地。藏军东部以定乡(乡城)为中心,常常是数千人出动,四处骚扰,西部背靠藏中,更是肆无忌惮,集结僧俗,虎视眈眈。

      定乡(乡城)迟迟不下,已成为周围动乱的根源。中央迭电催促尹昌衡进攻乡城,尹昌衡只得道出苦衷:

      一由此次边地积粮全无,诸将郑重,饥军待糈;二由昌衡严令不准取夷人一物,不能因粮,是以缓入;三因理、巴一带乱久民迁,乌拉不济,转运无方;四因西征士兵,初践异地,居食不便,疾病过多。由此四因,致延两月。(11月2号)

      尹昌衡之前散布赵尔丰的受难照(赵为尹所杀),康民人人恨之,加上川军又颇淫掠,是以无人愿意支应乌拉。初出关的军士,不习惯关外之苦,疾病也多。川军小队,常有被藏军合围而全军覆没者。实际上,收复川边各地,主要还是靠解围之后的那些边军。即使边军,也因欠饷械坏,战斗力不复从前。倏忽之间,已入寒冬,关外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初入关之川军,更不能战,乡城附近的藏军要在很久以后才被逐渐平定。

      尹昌衡的主力(包括边军的一部分),从11月起,在昌都和驻扎在恩达的藏军大军对峙,藏人此时已有不少英人支持的新式枪械,川军想要再前进一步都是无比地艰难,更何况大总统迭次电令勿入藏境致启衅端。此时,拉萨的城中的守兵,烹子而食,盼望援军盼到了“指山凹雪化处之黑影为救兵,指夜间流星为川军之号灯”的地步。

      护理西藏办事长官陆兴祺,数次要求政府派精明强壮之官兵入藏,拯救拉萨守军:

      窃自达赖私逃来印,阿附英人,谋复权势,此次川军变乱,复请英干涉藏事,英暗示以中国暂不敢进兵,促其即行回藏收复主权。后印报盛传川军出发,达赖畏惧,复欲归顺我国,又恐英怒,不得已冒险进藏,假与钟、联议和,驱川军,缴枪炮,皆为外人策划。政府对于藏事,认真注意,藏官兵必择其精明强壮者,以冀办事得手,否则藏事必难久安,影响牵动全局,他日驻防兵费,千倍于前,川滇亦无安枕之日矣。……(11月30号)

      拉萨城中等不来援兵,粮食又尽,终于穷极思变,冒险攻取尧西,扣压了达赖的家眷,以此为资,官民数百人逃出生天。钟颖一行于1912年12月18号离开西藏,他的出藏之路,是一步三回头,心有不甘,意犹未尽。他多么渴望,事情在他返程途中忽逢转机,而他可以重返拉萨,他以处理撤退军民事务为由,就赖在边境上,拖一天算一天。英人藏人轮番来下逐客令,他就换一个地方再拖,从拉萨到靖西,从靖西到亚东,从亚东到朗惹,从民元12月到民二4月下旬,藏人再次把他包围,收枪,不卖粮,而同时,他的免官电报也到了。他终于绝望了,离藏赴印。其实,从拉萨第二次被围到现在,中央的态度已决定了,他的一切努力均无效,一切挣扎均徒劳。

      民国元年,川边各地纷纷陷落,糜烂三千里,被困二十营,后虽经尹昌衡西征军克复大半,而赵尔丰之旧制,终不能复。赵尔丰经营的川边之地,尚未沦陷者,只剩泸定、康定、雅江、九龙、道孚、炉霍、丹巴、理化(理塘)、定乡(乡城)、稻城、贡噶、巴安(巴塘)、盐井、德荣、义敦(三坝)、德格、白玉、邓科、石渠、同普、武城(三岩)、察雅(乍丫)、昌都、贡县(贡觉)、恩达、甘孜、宁静(江卡)、瞻化(瞻对)和九集(类乌齐)二十九县矣,设川边镇守使管辖之。

      点看全图

      西康形势图

      民国二年到三年(1913年10月 - 1914年7月),西姆拉会议召开,讨论所谓中藏边境事宜。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没有在条约上正式签字,该会议破产。

      民国六年(1917年),边藏又起纠纷,驻守昌都的彭日升因割草小事和藏中开打。从1917年7月到1918年4月,9个月间,边军和藏军激战。时川边镇守使为陈遐龄,自到任之日,今日连川,明日连滇,而川滇皆知其狡猾,不推诚相与。昌都激战九个月,陈遐龄不发援兵一名,不济粮饷一颗,为自保计(怕川滇来攻),反而调兵入炉城。藏兵得知我后方空虚,乘机四起,倾全军之力入寇。1918年4月,彭日升被俘,边军八、九个营覆没,官兵阵亡数千人,十二县(昌都、类乌齐、恩达、察雅、贡县、武城、石渠、邓科、同普、德格、白玉、宁静)失守,史称“民七大溃败”。此时,仍在川边镇守使管辖之下的,仅余巴安、理化、泸定、康定、雅江、九龙、道孚、炉霍、丹巴、定乡、稻城、贡噶、盐井、德荣、义敦、甘孜和瞻化十七县矣。巴安(巴塘)为赵尔丰最先实行改流的地方,根基较深,是以双方虽数次相争,而终得归我。最初,赵尔丰经营川边之时,边军的粮饷毫无亏欠。自民国二年(1913),至民国七年(1918年),边军欠饷,累计已达一百二十万两。民国七年(1918年)8月,在英国驻华副领事台克曼的调停下,边军和藏军签订了停战合同十三条。此后,川边之定乡、德荣二地,虽名在我治下,实已成匪窟。

      点看全图

      民七边藏两军在昌都的对峙

      点看全图

      民七边藏两军在绒坝岔(甘孜西边)附近的对峙

      点看全图

      康藏之间的各种界限

      从左到右依次为:

      1)赵尔丰军力所达之线,1914年(西姆拉)中国所要求的界限,线上重要城市:江达

      2)1912-1917年间,实际控制线

      3)内地和西藏的历史分界限,1727(雍正五年,派设驻藏大臣的第一年)-1910

      4)1918年,实际控制线

      5)汉藏“民族分界线”,1914年(西姆拉)西藏所要求的界限,线上重要城市:打箭炉(康定)

      关键词(Tags): #罗长裿#西藏#川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冤大头文摘】饷款难筹,英人干涉,民国初建,岂容轻启外衅

        这个境界太低了,当不了天下之主。土共政权初建前后,长江之上炮打英舰,一边进朝鲜一边进西藏,剿国军剿土匪同时进行,几十年和周边稍有实力的各国出手打遍,才换来一个安定局面。冤大头阴差阳错得了天下,还想当泥瓦匠安安稳稳和稀泥地坐下去,真是猪头!

        以前“数学”有个评论,说国军只管打仗,不管做群众工作,和百姓之间是油水关系,而且打仗也打不好,基本上就是本职不行,副业不会的一帮废柴;共军不光要当战斗队,还要宣传队、工作队,和百姓之间是鱼水关系。他认为如果中华民国万岁的话,新疆西藏恐怕是悬了,俺觉得有理……

        • 家园 藏人评价国共两党

          一位西藏的贵族官员后来回顾(国共内战后期)说:“我们长期同国民党打交道,因而已经很清楚,无论他们怎样说(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都不能把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例如,他们甚至连派军队护送班禅活佛进藏都不能做到。他们声称要做这做那,但是他们什么也做不到……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共产党非常强大,因为我们每天都听到这里或者那里被他们占领了……这些人的言行确实很认真。”

          • 家园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俺们土共党人最讲认真!!!

            做事不认真的,那都是修正主义分子,是串了味的……

          • 家园 时势不同而已

            不是政策的问题。国民党的时代国运多艰,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而且西北大部分地区被军阀盘踞,中央的控制力比较弱。共产党上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所以腾得出收来收拾西藏。倘若朝鲜战争的事情早发生,不知道TG还有没有这么坚决进藏。

            • 家园 朝鲜战争与进藏是同时进行的

              倘若朝鲜战争的事情早发生,不知道TG还有没有这么坚决进藏。
              这句话不确。老兄有点想当然。

              史实是:(1)1950年10月7日,由軍官王其美率領的解放軍四萬餘人分八路向康區首府昌都進攻,只有八千餘人的藏軍不敵戰敗。兩天後解放軍繼續向昌都進軍,俘獲多麥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及其手下士兵。(2)1950年6月25日,北韓人民軍由於駐韓聯合國軍的軍事威脅活動向南韓發動進攻,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的第七艦隊經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同意駛進台灣海峽協防台澎金馬,軍事介入中國內戰。美軍從仁川登陸後,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發表聲明:中國人民不打算袖手旁觀,讓美國人直逼中國邊境。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最後的出兵決定。10月3日周恩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表示如果是美軍而非南方軍隊越過38線,中國將被迫對北韓進行干預。10月底,部分聯合國軍已推進到鴨綠江畔。在台灣問題被擱置數月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北韓的請求,在蘇聯允諾幫助的情況下,於10月19日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北韓參戰,分別在第二次戰役和第三次戰役中攻克平壤和漢城,並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北緯38度線以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