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在阅读中寻觅失落的理解力――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札记 -- 小满

共:💬4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在阅读中寻觅失落的理解力――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札记

    夏天来了,大自然给了人们最大的“热情”,持续上升的温度,使生活在嘈杂都市中的我躁动不安。晚上,一个人在家,深深地窝在沙发里,随着手中遥控器的转换,电视屏中的影像不断变换着,一台台电视剧扑面而来,喧嚣的声音加重了空气中的燥热感,感觉上很无趣,想做点事情,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仿佛做什么都提不起什么兴致。

    突然想起白天朋友给的一本“新书”,一时兴起,便从背后的书架中取出,很随性地翻了起来。

    最初,看着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还真有点迟疑。这个名字不禁让我想起学生时代考前看过的那些“快速阅读法”之类的参考书,噩梦般的景象又一次浮现眼前:书桌上、床上零乱摆放着的一摞摞备考用的课本,书本中总是布满深深浅浅的网格线,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重点,天头地角尽是自己的读书笔记。想着“头悬梁锥刺股”为考试的往事,想着因为一时偷懒或者心存侥幸而被自己遗漏的章节,都成为如今梦中循环往复的情节……便有种把这本还没有怎么翻看的书扔进垃圾堆的念头。我心里念叨着。“难道是教我如何在书中归纳考试的重点?阅读的技巧还需要用如此的篇幅来讲述谈论?”

    不过,因为一时间实在想不出别的事情来做,还是勉强压制住对那些老式教科书产生的梦魇般的回想。我对自己说,权且当作是故梦重温吧。且去了解一下别人的阅读经验,了解他们对待书籍的态度,他们对阅读的探索历程,他们又是如何形成独特的阅读习惯的。这也未尝不可呢。

    灯下,我静静地读着,先是躺倒在沙发中,随后渐渐坐了起来,慢慢地,透过书本的厚度、作者书写的厚度,我逐渐被带入了一个新的阅读的世界,书中字里行间都发散出经典的味道,令我重燃了对阅读的兴趣。

    《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发行了英文初版,直到今天,六十余年的时光,和它同时代的很多书都已经在大众的视线中消失了。但有很多人将本书推为有关阅读的经典,这确实有它的道理。书中最抓我眼球的,倒还不是作者提出的有关阅读的方法,或者思考的模式。而是我深深感觉到,通过这些方法的阐述,作者要说明的是“阅读和生命成长的关系”。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中,作者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在一个有电视,有网络,有手机,有广告,资讯传播极度发达的年代,多媒体的存在似乎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阅读似乎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图书出版领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作者的观点常常被精心地包装起来,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阅读包装,繁复贴心的图文混排,搅扰了人们的视线,它们在合谋瘫痪读者的思想,使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将人们改造成一个优游在幸福幻境、脑中充满噪声的浮游生物。人们将这些被“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像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仿佛不需要经过任何努力,人们就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简言之,阅读的想象空间就这样被媒体窄化了。`

    不能否认,声像传播手段的发达确实节省了人们了解资讯的时间,而这也正是作者感到深深怀疑的。作者这样问到: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人们对自身世界的了解。我们今天在阅读的时候,是否还会跟随作者的文字去思考这个世界,透过文字去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们都不再去思考,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理解力会萎缩,我们会因为信息时代的来到逐渐变成一个幸福的“废人”,“像一只怠惰的候鸟,迷失在茫茫的信息风暴中,失去了辨识意义飞行标高的内在罗盘”,而成为单纯接受信息的“机器”?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阅读的期许和重视。他说,阅读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凭着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也许阅读的乐趣并不在于轻易给读者一些答案,而是让我们对世界抛出更多问题,面对每一本待解的书,就像面对一个未知的谜团。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感。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更懂得生命,更有智慧,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资讯,人们会因为主动、充分地阅读,从而成为生命中的智者,这样才不过过早地迈向生命的终结。

    当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空洞的理论阐释。本书以“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骨架,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架构于骨架之中,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和探讨。这些方法的一个中心点在于:“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是依照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书中还用棒球捕手作比喻,来分析阅读的艺术:球赛打成什么样,作为投手的作者和担任捕手的读者两者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捕手的艺术在于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而阅读的艺术就在尽可能掌握住作者发出的讯息。阅读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

    夜深了,我合上书,想起小时候那些被自己翻得破烂的书,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数内心丰饶的夜晚和假日。循着这本书,我一点一滴找回那失落的往日。

    通宝推:木木3,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无须如此,无须如此,阅读不过是消磨时光

      个人选择不同的业余消遣方式而已。就像有人喜欢打牌,下棋,看电视,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还不如打牌聊天可以促进公共关系。

      我比较欣赏波兰Wislawa Szymborska在《Nonrequired Reading》中的态度,嗯,翻成中文吧,她说她自己是个老派人,觉得读书是人类发明的最棒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了。这个方式最自由,想看到哪儿就看到哪儿,只要你愿意,就是倒着看也没关系,在不该笑的地方你大笑了或是到本该好好思考的地方你一下子跳过去,这完全没有人管你。 左右不过是消遣。

      如果真要从书中读出什么微言大义,倒让我想起鹿桥的《未央歌》序中的那段,如果觉得他那部几十万字的小说中还蕴涵了一点哲理,那么还不如直接去念哲学书。大意。

      呵呵,最近有几个朋友在一个别的网站上,为了某部小说激烈争吵,最后都到了言辞刻薄,行为不太端正的地步,两边都有我熟识和欣赏的人,起因是作者想以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故事来描写人性的复杂。有历史功底的朋友指出其不真实性。结果引发一场口水大战,流言,揣测,人身攻击。。。无休止地闹了近一个月。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也许最初就是因为大家太认真的阅读了。

      有感而发,并非针对原帖。

    • 家园 其实……

      按我的理解,阅读一本书的关键是要有一张舒适的床或沙发,光线和温度也要适宜。能让我心无旁物地读下去,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世界上有两种书,一种是拿来催眠用的,一种是能让人看到下半夜都不困的。可叹的是,现在看书的人真是不多了。电视这种让人变傻的东西侵占了太多的空余时间。据说有个北欧小国每周都有个无电视日,让大家出去亲近自然或者干脆在家阅读,不过这法子在中国是万万不可能的了。毕竟电视这个市场在中国太大了,少放一天电视会损失多少银子呀。

    • 家园 好文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