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书评】命运的蒲公英 -- 萨苏

共:💬41 🌺2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书评】命运的蒲公英

    点看全图

    如果让我在2008年推荐一本军事类图书,而且只有一个名额,我想我会推荐《中国骑兵》,如果让我在2009年推荐一本军事类图书,而且只有一个名额,我想我会推荐《蒲公英》。这两本书都是黄晓峰的作品,而之所以推荐它们,是因为它们同样有着对历史最真实的铨叙,讲述的,都是血与火之中最普通的中国军人。

    我推荐它们,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历史,而不是小说,却比小说更加精彩。

    《中国骑兵》讲述的,是一个八路军骑兵团在华北平原上的驰骋,王行杖突围之战中那句震人心魄的“共产党员集合”,仿佛穿过历史的烟云;《蒲公英》讲述的是国民党伞兵部队的战斗,松山血战中学生兵蔡智诚与日军撕打肉搏时候的呼喊同样似乎就在耳边。

    他们都是普通人,和我们每个人没什么区别。他们都不喜欢战争,向往着和平的生活。

    他们都曾为了这个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

    他们都不免那个时代历史大潮的冲击,难逃随风漂泊的命运。

    “这伞兵嘛,就象是战场上的蒲公英……”

    原国民党伞兵第二队军官蔡智诚,在五十年后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军人生涯。

    看完王外马甲的《蒲公英》,你不能不说,对这本书来说,没有比这个更贴切的题目了。

    伞兵空降的时候,那朵朵伞花正如同飘落的蒲公英。

    《蒲公英》,讲的是一个中国第一代伞兵的故事.这个伞兵,打过日本兵,也打过共产党。

    伞兵的浪漫,被蒲公英铨叙得恰到好处,但用蒲公英形容伞兵,似乎少了一点威武,但只有真正的伞兵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 伞兵是军中的精锐,最出色的战士,但伞兵实际上是一支轻武装部队。当他们空降的时候,只能携带最轻便的装备,因此他们在战场上的命运就和飘落的蒲公英一样不可捉摸。

    美军八十二空降师突袭诺曼底时,很多最优秀的伞兵仅仅因为落进了地图上没有标出的沼泽湖泊,就此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黑夜之中。所有光荣与梦想,都在一瞬间消逝。

    也许因为蔡智诚真正了解这个兵种,才采用了这样一个贴切的名字。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蒲公英,Dandelion,在英文中还有一个含义 – 那就是“狮子的牙齿”。

    蔡智诚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参加了在湖南洪罗庙的空降作战,队长周之江战死,那正是计划中对日全面反攻作战的第一声号角。

    睡狮的中国,在抗战中觉醒,伞兵,就是这狮子的牙齿,伴随着他们的,是觉醒后中国的咆哮。

    而这部书讲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伞兵的故事。

    很多朋友对抗日战争之后,仅仅三年,装备了大量美式新式武器,拥有中国最完备军事教育体系,同时数量上超过解放军几倍的国民党军队就全面崩溃感到困惑。教科书的解释,不是不相信,但总觉得不够贴切。应该说,《蒲公英》用一个最直接的方式,给出了真实的答案。

    蔡智诚是一个在淮海战役里抱着“党国文天祥,打死不投降”的信念而战的国民党军人。他有着对于这支军队的深切感情。所以,他对国民党军队的描述,远胜过旁人的分析。

    从《蒲公英》看真实的国民党军队,无疑是本书有一大看点。

    蔡智诚这样描述他参军时候的生涯 --

    “新兵营里每天都有人死亡。

    那些犯了过错的新兵,有的被吊起来打军棍,有的被拉到操场边上、“嘭”的一枪,毙掉了。没有审判也没有记录,谁也弄不清弃尸坑里埋的是什么人,一条人命就这么消失在荒野之中。

    又过了几天,教导队给新兵发枪,开始练习实弹射击。

    靶场的四周架起了机枪,这是防备新兵借机哗变。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的心情十分紧张,各种事故也频频发生。

    正在上子弹的时候,“砰”的一声,操作失误,后排的人把前排的打死了。新兵们顿时惊慌失措、吓得四散开来,谁也不敢站在前头。教官拎着军棍冲过去、劈头盖脑一顿猛揍:“怕什么!今天不死明天死,上了战场都是这样,你不打死我、我就打死你”,随即下令把尸体拖走、继续射击。

    没过多久,“砰!”,又是一声,又是什么人动作失误,自己把自己打死了……练了几天枪,每天都要发生好几起类似事件。到最后新兵们都麻木了,死了人也无所谓,趴在血泊边上继续打枪。“

    “教导队里有一群新到的壮丁。据说本来有两千多人,可是从师管区送到这里就只剩下了一千三,一路上有的跑了有的死了。侥幸走到兵营的也被折腾得气息奄奄、就象活鬼一样,离死也差不了多远。”

    蔡智诚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 这样的训练,能够形成服从、恐惧和仇恨,却不能培养出忠诚、团结和友爱。

    在淮海战役中,蔡智诚比杜聿明长官还要顽固和狡猾,他化妆成教书先生,在解放军的队伍中穿进穿出,最终全身而退,是国民党军中少见的。但是。。。

    他看到了解放军背后老百姓的“支前”,看到了官兵的平等。

    还有他自己的经历 --

    “寒风凛冽,气温很低,蔡智诚看见一位脸色苍白的伤兵,因为失血过多,即便裹着棉被也还在不停地发抖,于是他就脱下身上的羊皮袄盖在了担架上,这个“人道主义”的举动被管理员发现了,他立刻十分兴奋地大声鼓动起来:“喂——呀!瞧瞧教书的蔡先生,他自己也受了伤,可人家却把皮袄子让给咱们伤员同志取暖,真是好样的,大伙给他叫个好!”

    “好——咧!蔡先生,好样的!”

    一时间,就连担架上的伤号们也抬起头来,努力地给蔡先生送上了感激的微笑。这些笑容使蔡智诚不由得面红耳赤,使他在这一张张苍白的、亲切的、“属于敌人的”面孔跟前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羞愧的感觉。“

    这种羞愧,不是政治宣传,如果洗脑是这么回事儿,国民党军不败才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骑兵》和《蒲公英》这两本书之间,有一个衔接的人物,那就是蔡智诚的妹妹蔡智兰。一个国民党女军官,接触了八路军以后却成了共产党的女军医。

    这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传奇。

    蔡智诚参军的时候曾写过这样一封信 – “国家沦落到如此地步、军队堕落到如此地步,处罚几个犯罪的士兵有何成效?而今看来,雷海宗先生所言极是,知识者应投身行伍,努力改造旧军阀之流氓习气……需要以文明之思想兼勇敢之精神建立起新式高尚之军队,方能切实承担保护国民之重责……”。

    他的梦想,和想在国民党军队中做个纯粹的保卫国家的军人的努力,终于在那个环境中走入迷茫。

    蔡智诚,或者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也是一朵蒲公英。

    打过日本鬼子,也和解放军打过仗,最后,却成了新中国的一名电力技术专家,也许,这就是蒲公英的命运。

    我最喜欢《蒲公英》最后一段中蔡智诚在面对是不是离开大陆这个问题时候的抉择 –

    他可以去香港,或者台湾,或者美国,而他妻子也为此而困惑地问他 --

    “先生,我们要去哪里呀?”

    蔡智诚没有回答。

    隔了好久,他才悠然说道:“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时的桃树应该开花了吧”

    “嗯,开花了”

    “那么,我们回家看桃花去,你说好不好?”

    ……

    妻子紧搂住爱人的臂膀,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个学生出身的伞兵军官,是真正把一切都看清了,他倦了,他要回家了,无论等待他的是批斗还是平反 –

    蒲公英,是要回家了。

    看着这段话,我终于微笑,因为我喜欢和欣慰蔡先生的选择。

    [完]

    关键词(Tags): #蒲公英#王外马甲#黄晓峰#伞兵
    • 家园 谢谢老萨

      讲故事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记得有朋友说过:要想弄懂什么事,就去写那方面的论文,等你东抄西抄写完了,道理也差不多明白了一半。还真是这样。

      “骑兵”或者“蒲公英”,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讲讲某人的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有比较意思,可讲着讲着就觉得有意思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值得探究的还有历史、社会和环境;讲故事之前我常常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不够刺激,无法享受故事主人公那样的精彩人生,可讲着讲着却发觉自己的生活其实还很不错,我们所厌恶的“乏味”和“平淡”居然是故事中的人们在经受磨难时候的向往和追求……于是我就边写边琢磨,于是就越写越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幸福。

      当然,让我感觉幸福的更主要是朋友们对故事的评价。马甲我运气好,从下河之初到现在始终都享受着河友们的宽容,这宽容不仅体现在跟贴中的抬举和夸奖,更体现在那些持续的关注。朋友们总是以容忍的态度放任我拖拖拉拉地去挖掘一个漫长的坑,并且在等待的过程中总是以深刻的议论提醒我的偏差、启发我的灵感、坚定我的信心,这使我故事的逻辑得以在一条比较合适的轨道上推进,也使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得以丰满。

      萨苏兄已经写过好多篇表扬马甲的文章了,河友们也把我的“作品”捧得很高,我很高兴、也很惭愧,因为我知道自己其实是在大家的推动下才能够完成那些作业的,我并不能独享这份功劳。

      那些文字蕴涵了众多河友的智慧和见解,我只是开了个头,是我们共同完成了它。

      • 家园 正在复习您大作的时候,读到萨苏的书评。

        正好又刚刚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读一遍“战场上的蒲公英”,更加喜欢。

        祝贺您的新书出版。

        正在“解放厦门”那里守坑。期待您未来的新作。

      • 家园 俺是越来越佩服您了!
        • 家园 在河里泡的时间再长点

          px*3兄也会进化成王外马甲这样真正的大牛,我们慢慢见证这个过程。

          ps:已经是真正的牛了,离大牛似乎还有一定距离

          ps又ps:前天就看到px*3兄突变了

    •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当政治正确的时候才有“爱国主义”

      家国,党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人一国

      皇国,帝国,大日本帝国,日本国,一国一人

    • 家园 虽说食色是人的天性

      旧军阀之流氓习气
      这几个字所包含的,却是旧军队无数的肮脏和邪恶。

      李敖先生说过的。他当兵的时候,还有个高级军官常常说“三扁不如一圆,X屁股等于过年”。另外一次,金门司令官夜巡,看见一个小兵手淫。第二天训话,要求士兵们向那个小兵学习,说是卫生。

      台湾军队80年代还存在营妓。我的朋友,70年代末当兵,同僚请求替他出差买菜,顺便就访问了妓寮,回营后没过两天就发病。

    • 家园 请问老萨这篇书评是否要发表?

      如果要发表的话可能需要做个修改:

      蒲公英,Dandelion,在英文中还有一个含义 – 那就是“狮子的牙齿”。

      应该是法文,dent de lion(好玩的是法文里的蒲公英却有另外一个名字--pissenlit)。法文中的dent是牙齿,和英文中的牙医(dentist)、牙科(dentistry)都源自拉丁文的dent(牙齿)。由于发音上的原因dent在英文中变成了dan。叫蒲公英“狮子的牙齿”是因为它叶子的形状。

      还有一个地方也许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

      美军八十二空降师突袭诺曼底时,很多最优秀的伞兵仅仅因为落进了地图上没有标出的沼泽湖泊,就此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很多沼泽地原本并不存在,隆美尔为了防空降命令把Douve河的大坝闸门打开,引河水把诺曼底的低地淹没,造成了许多原来不存在的人工沼泽,淹死了不少空降兵。

    • 家园 说个不太合适的话.

      我觉得<<蒲公英>>很象<<静静的顿河>>.从敌人的眼光来审视胜利者.

    • 家园 马甲兄的文笔很是细腻!

      无论是骑兵还是蒲公英,里面的人物都描写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读者读着读着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主人公成为好朋友,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为他的挫折而痛惜。

      虽然可能不乏马甲兄想象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历史小说也没必要写成干巴巴的历史,小人物的生活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把骑兵改编成电影的那位“茶壶茶杯”导演的做法又有点儿太离谱了,暴殄天物,狗尾续貂,真是糟蹋了马甲的好东西,简直太无耻了!!!

      喜欢马甲笔下的“刘大爷”“蔡长官”,也很喜欢“蔡军医”、“蛋蛋姐”,他们都是可爱而生动的小人物,中华民族的优秀小人物!

    • 家园 不可捉摸的命运,光怪陆离的人生

      我们对这些东西不可把握。只有把能做好的东西尽量做好啦!

      那个时代与铁血、革命、战争、动乱挂钩。就像一首史诗一样,前波后浪起伏催逼,奏出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管弦乐。

      我们自己的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似乎失去的不只是祖辈坚定的信仰。容易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

      一笑,似乎以为自己在社会上努力的打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就是做到最好。看了这样的有血性的文字,才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