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就是给一些人找恶心来了 -- 柳叶刀

共:💬272 🌺708 🌵1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国家问题从宏观把握比较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向您介绍北大,他只提北大的女生,不提男生,您恐怕会认为北大是女校,而北大女生那么多女生,其事迹您一辈子都听不完。

                总设计师上台后,命令媒体只能报道WG的负面消息,于是我们有了终生都听不完的WG负面报道,正面的需要小心分析。如赤脚医生的负面报道,我相信那全是真的,可再看宏观数据,如人均预期寿命和印度等国家的比较,我们发现,WG时期的提高速度是比她们快的多。这就说明,赤脚医生是有功劳的。

              • 家园 赤脚医生好像当时在国际上都获得表扬的吧

                那时的中国在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上在世界都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可是为什么那一批为当时中国广大农村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现在在中国的历史上象几乎失踪了一样?

                1972年,一部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真实记录了当时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炮制针对农村常见病的药物和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情形。美国斯坦福大学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的这部片子,把中国的赤脚医生推向了世界,推动了全球的“中国赤脚医生热”。

                1974年,世界卫生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王桂珍作为中国赤脚医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15分钟的发言,她亲身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国赤脚医生的关注和喜爱。

                1976年9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黄钰祥和覃祥官一起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就怎样培养赤脚医生和怎样开展合作医疗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别人只发言10分钟,10分钟之内,执行主席锤子一敲,就必须停止发言。而那天覃祥官以中国代表团副代表的身份,用半天时间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紧接着,又以两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参会各国卫生部长和记者的提问。覃祥官的报告与解答,令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赞叹不已。他们伸出拇指对覃祥官说:“你们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居然能够做到看病吃药不花钱,真是人间奇迹啊!”

                那是个封闭的时代,但是中国赤脚医生还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直至今天,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赤脚医生还是个被充分肯定的名词,世卫组织专家张开宁说,病人最需要服务的时候,赤脚医生会及时出现,即使这个服务不是最佳的,甚至还有错误,但它是温情的,赤脚医生是全球医疗卫生史上值得称道的一段历史,国际上无论左中右的人士,无论懂医的不懂医的,一听到“Barefoot Doctors”这个词,眼睛就发亮。

                覃祥官大会发言的这一天,是公元1976年9月9日,就在他在国际讲坛上展现中国赤脚医生风采的时候,倡导赤脚医生运动的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远在马尼拉的覃祥官、黄钰祥参加了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追悼会。

                赤脚医生40年温暖记忆

                另外加一句,我家就好像还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我也多说点

              实际文革这个话题是很沉重的。

              因为有不少人,包括您的家庭,就是文革的受害者。这样从您的角度看来,文革的正面意义是很难存在的。但是我可以通过对社会底层的处境的比较,来得出文革时期并非如通常所见那样描写的黑暗,甚至有相当的正面意义。这个就不展开。您只写您的故事,我洗目恭读就是。别人的看法,您实在无需理会。

              只就赤脚医生一事。您的看法,

              很多人都把赤脚医生当作文革期间出现的新鲜事物来歌颂,却不知道文革前许多农村已经建立了卫生员制度,基本上每个公社都有了卫生院,省市县医院每年都组织医疗队下乡,送医送药上门。

              说明彼时农村的医疗服务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果然是好事。而现在反而不如。这正是我想说的。那末同样作用的赤脚医生不也是您所赞同的吗?

              再说赤脚医生吧,光会背几条语录的能尽到医生的职责吗?因为赤脚医生的自以为是而耽误病人的事情我们听得还少吗?在我插队的地方,许多赤脚医生不过是公社、大队干部们用来安插亲朋好友的好去处。

              任何制度都是人为的,因而产生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应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呢?还是那句话,您写您的故事就好。

              倒是文革打乱了整个医疗体系,导致许多病人延误了治疗,甚至丧失了生命

              您这个论述,未免过于笼统。还是数据支持更有利些。

              我父母的医院在文革高潮中被切成了几块,加强了几个县医院。且不说城市里的职工到哪里去看病,医学院没有了教学医院如何培养新的医生,那些到了县医院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因为一个医院也是一个配套工程,没有了其他科室的配合,一个医生能起什么作用呢?以前有了疑难病症起码知道往上级医院送,文革中都不知往哪儿送了。

              这段话语义更为含混,我们大概还需要更清晰的资料。加强县医院,和取消市医院,是否是一个行政措施的两个部分?如果不是,那末加强县医院,没有什莫不妥。我理解加强县医院和推广赤脚医生的目的一致,是为了向农民提供更直接的医疗服务。一个医生的作用固然有限,然而总比没有医生要好。

              换句话说,我从肯定的方向看待这个问题。赤脚医生可能不是最好的农村医疗制度,然而它至少为农村的医疗服务带来了一线希望。我记得文革电影《红雨〉《春苗〉里就有这样的镜头,农民鼓励赤脚医生大胆治疗。尽管这可能在医学专家眼里看来有点可笑。然而中国人有话说,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不怕把死马当活马医。当远离农村,高高在上的医学权威在大声喝止的时候,如何不会带来愤怒和反抗呢?

              这里我似乎有点颠倒因果了。然而就目前的情形看来,再来一场革命的话,你真地认为有些学术权威是不可打倒的吗?

              现在的人与那时的人,区别到底有多少呢?从西西河这里我看不出区别:盲目崇拜,枉自尊大,结党营私,暗箭中伤。。。网络是社会的一个投影。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不从个人入手解决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您的故事总是有益的。只是有话好好说,无需恶心别人。

              • 家园 我个人觉得,一个好医院不仅仅是好的医生,

                还有硬件设备。把城里的好医生都放到硬件条件很差的县医院,缺乏了化验,检验,手术设备之类的条件,再好医生也得打折扣。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家园 既然如此,我们就保留各自的意见好了。

                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同情的眼泪,其实对受害者最大的纪念就是避免悲剧重演。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我的第一枚通宝,谢谢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还有人要围观?

              俺搬个马扎坐您边上好了。

              就我所知,当年大部分到牧区巡回医疗的医生能够诊病却没法治病,这个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法把东西从中心医院全部搬到下面--也没那么多设备啊。太祖本着良好愿望来号召6·26,但是实现的条件到现在也就稍具规模。

              现在,俺家老头老太也会被请到下面指导,小汽车高速路,当天来回。社会的发展有人永远用有色眼镜看待。

          • 家园 燕人兄认识深刻呀

            文革是广大中国人民积极参与过的一场自我教育运动,他们从中受到巨大的创痛,也获得深刻的教益。像五四运动一样,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通过这样的运动和革命而浴火重生。

            • 家园 您还真有诗人气质,

              不知得了郭老的真传没有?凤凰涅磐哪。

              不知您是否当年在宣传队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唱得刻骨铭心,现在停不住了?您当年要下下地,实实在在地多学一点农活多好,也就不会说出“扯线插秧”的话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