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非洲风云 十九 十二度线 1 -- 橡树村

共:💬78 🌺38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非洲风云 十九 十二度线 1

    橡树村:【原创】非洲风云 十八 红泪 下

    横穿非洲大陆的北纬十二度线,从东向西经过埃塞俄比亚,苏丹,乍得,尼日利亚,以及西非的众多小国,差不多正好把非洲大陆上居住在北方的穆斯林,与居住在南方的信仰传统宗教或者基督教的黑人分割开来。这里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端,也基本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水岭。千年以来,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就一直不断,雨水好的季节,农耕民族就向北开拓,占领游牧民族的土地,而干旱的季节,游牧民族向南侵蚀。在武力上,很多时候游牧民族占有优势,经常掠夺南方的农耕民族,作为奴隶贩卖。这条线,被称为断层线。独立后,在西非,这条线的南北往往是不同的政权,民族之间冲突不明显,但是在尼日利亚,乍得和苏丹,这条线把国家分成南北两部分。尼日利亚的南北问题,前面已经讲过一些,现在看看乍得和苏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非洲人口信仰地理分布

    独立前的苏丹,是英国和埃及共同管辖的,实际上是英国人说了算。英国人在苏丹设立了两个政府,一个管理南方,一个管理北方,倒也算相安无事。法国人也类似。法国人统治下的乍得,南方叫做le Tchad-utile,字面的意思是有用的乍得,北方则叫做inutile,就是无用的和或者叫做苏丹国le pays des sultans,因为北方的穆斯林,大部分是在苏丹和酋长们的统治下。这两个政权也算是相安无事。在苏丹,北方人更早地开始接受英国人的教育,与英国人走得近;在乍得,南方人则和法国人关系好很多。所以,当苏丹在1956独立的时候,北方人就控制了位于喀土穆的政府,不过很快就遭到了南方的反抗,国家陷入内战。在乍得,1960年独立的时候,南方人控制了位于拉密堡Fort Lamy(现恩贾梅纳N’Djamena)的中央政府,导致了北方人的反抗。情况完全相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乍得

    苏丹的问题,实际上在准备独立的时候就开始了。由于苏丹的北方人的教育程度普遍要高,英国人的殖民政府中,早就有不少北方人参与。而南苏丹这个时候基本上仍然是酋长统治,保留了原始的社会形态,也没有几个人受过教育,各个部落之间也缺乏合作。在准备独立的时候,南方人连代表都派不出来,吃了很大的亏。英国人离开后,苏丹南北各级政府的官员,就基本上被北方人所占据。1954年指定的八百多个高级政府职位中,南方人仅仅占了六个。除了政府官员之外,南方的教师,商人也基本上来自北方。由于历史原因,南方人对北方人不信任,现在,北方人都欺负到眼前了,自然就会有反抗。最早公开反抗的是南方的军队。虽然南方的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但是士兵基本上都来自南方。独立前的1955年八月,在南方的初级军官的率领下,南方的政客们的支持下,南方军队哗变,很快控制了赤道省的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了南方人普遍的支持,大批北方的军官,官员,商人,教师被杀。北方人控制的喀土穆政权派出了八千人的武装重新夺回了控制,但是大批的政变士兵逃亡,很多流亡到乌干达,成了南方反抗的种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丹

    独立大选之前,北方人开始向南方许诺,要建立联邦制的联合政府,南方人自己管自己,来保护南方人自己的利益,不受北方人的控制,听起来不错,南方人就答应了。但是北方人掌权之后,却宣称联邦政府的模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不能实行,这就等于是欺骗了南方人。1958年苏丹军方发动政变,阿布德Ibrahim Abboud将军掌权。阿布德也希望苏丹南北统一,不希望分裂,不过开的方子却有些问题。阿布德觉得之所以南北矛盾很深,是因为南北没有统一的宗教,甚至也没有统一的语言,于是,阿布德就开始统一宗教统一语言,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伊斯兰教的地位,建立穆斯林学校和清真寺,并在南方推广阿拉伯语,希望以此可以弥合南北矛盾,形成统一国家的概念。阿布德认为外国传教士给南方带来的基督教等等都是西方人迷惑南方人的手段,所以对传教士的活动加以严格限制。阿布德也不喜欢原始宗教,不重视土著语言习俗。外国传教士们对这样的政策自然是表示反抗,阿布德索性就把这些外国人赶走,反正阿布德也不喜欢他们。但是这样的方法,显然达不到阿布德所要的效果,南方人对此很不高兴。不过南方的反对一直形不成气候,无力的反抗屡次遭到了镇压,一些南方政客只好流亡,和几年前流亡的叛乱者到了一起。这些流亡者们就形成了苏丹非洲人民族联盟,直接提出要南苏丹独立。1963年,流亡者开始了以独立为目标的游击战争,对苏丹边境地区进行骚扰,算是开始了第一次苏丹内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布德

    1964年,阿布德让位给文官政府,这个文官政府的首脑基本上都是北方的穆斯林,把阿布德对南方的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下来,仍然拒绝南方任何形式的自治,仍然在南方推广伊斯兰。在宗教政策方面,新政府走得比阿布德还远,提出来最终要在苏丹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这样一来,不仅南方人不高兴,北方人里面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这个政府又不稳定了,特别是军队里面很多人不喜欢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概念。1969年,苏丹的文官政府又被军事政变推翻,这一次上台的,叫做革命委员会,带头的是时年三十九岁的尼迈里Gaafar Numeiri。尼迈里的政策比原来的文官政府要开明很多,过于干涉政治的宗教势力反而成了尼迈里的打击对象,政教合一更和尼迈里的观念不符。尼迈里自己曾经在南方服役,多少了解一些南方的情况,更倾向在南方成立一个带有一定自治性质的政府,而不是完全依靠军事压制来维持统一。不过在推动南方自治之前,尼迈里需要先稳住自己的位置。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苏丹保守势力的代表伊玛姆海迪马赫迪Imam al-Hadi al-Mahdi。这个伊玛姆海迪马赫迪是十九世纪末期英勇反抗英国和埃及对苏丹统治的民族英雄马赫迪Mahdi Mohammed Ahmad的后代。当年,马赫迪举兵反英,在1885年占领了喀土穆,杀死了英国将军戈登Charles Gordon,建立了伊斯兰国家,坚持了十三年,是苏丹反抗殖民的大英雄。1970年,伊玛姆起兵反抗,不过被尼迈里的军队镇压,伊玛姆海迪马赫迪被杀。反对尼迈里的不仅仅是伊斯兰势力,左派也在苏丹有发展。1971年,军队内部的共产主义者也发动政变,甚至一度羁押了尼迈里,不过最终还是被忠于尼迈里的军队击败,没有成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尼迈里

    稳定政权之后,尼迈里就开始处理南方的问题,与南苏丹解放运动谈判。1972年,双方达成协议,南方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来自南方的三个省将放在一起选举出自己的自治政府,有自己的议会,南方的游击队也并入苏丹军队正式编制中。1973年,苏丹修改宪法,规定了世俗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使得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合法化。只有在家庭继承等方面,苏丹没有采取世俗法律,其中穆斯林人口仍然遵循伊斯兰律法,非穆斯林信徒要遵循传统习惯。应该说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各方都可以接受。新宪法的通过结束了持续了十年的第一次苏丹内战,是非洲内战得以和平结束的一个罕见的例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北苏丹。蓝色的是达尔富尔地区

    橡树村:【原创】非洲风云 十九 十二度线 2

    关键词(Tags): #乱侃非洲#非洲风云#十二度线元宝推荐:海天,逸云三洲,宁子,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伊玛姆海迪马赫迪Imam al-Hadi al-Ma

      Imam是不是就是中文里面的伊玛目?

      宗教称号,自称是圣裔。

      • 家园 要看是什叶还是逊尼

        在什叶派穆斯林里面,这个词地位要高很多,能有这个称呼的至少要是宗教领袖,需要有很高地位的。

        在逊尼派里面,这个词就没这么高的地位了,在清真寺里面领导祈祷的人就可以称为Imam。

        我没有弄清楚这是个名字还是称号。这里面的用法,是Imam al-Hadi al-Mahdi。我见到的几个当作称呼的Imam的用法,后面似乎不加al,所以不肯定在这里究竟是称呼还是名字。这个词有的时候也会专职一些特定的人物,具体指的是谁什叶派和逊尼派也有区别,不过肯定不是这里面的意思。

        苏丹的穆斯林主要是逊尼派。

        • 家园 在阿拉伯语里al就是个冠词

          与英语的the相当,加不加得看这个称呼是否为确指或者正偏组合,其实和称呼与名字都没本质联系的。

          这让我想起了在《机神咆吼》中女主角的名字叫做Alazif,阿拉伯语本义是“自然之声”,而日本人老实不客气地把省略的元音给发出来,再把轻音发成浊音,最后就变成了アル·アジフ(阿露·阿吉芙),再简称“阿露”,按阿拉伯语来看,这就很无厘头了。

          至于Imam,这个词本义就是自穆斯林做礼拜时候的领拜人,这个意义今天也还常用,而宗教领袖的意义是后来引申出来的。逊尼派也曾经用这个词称呼哈里发,至于什叶派的伊玛目更是最高领袖的代名词。有时候对诸如法学、文学、语言学之类的权威人士,阿拉伯语中也用Imam这个词来表述。

        • 家园 但是马赫迪来自于什叶派的说法

          看伊拉克的新闻,也能看到“马赫迪军”

          阿拉伯人名中加AL也见过

          • 家园 马赫迪逊尼和什叶都有

            马赫迪是末日审判前的最后一位救世主,为耶稣的到来作准备的,将与耶稣一起审判世界。什叶派里面马赫迪的地位稳固一些,逊尼派里面马赫迪的地位有争议,究竟有多高的地位要看具体的派别。

            这里面这个马赫迪,来源是19世纪末期领导苏丹大起义的穆罕默德阿哈迈德Muhammad Ahmad,在1881年宣布自己是马赫迪,也就是救世主,发动圣战反抗英国殖民者。他这个分支的穆斯林是苏非派Sufi,非常看重马赫迪这个末日救世主。Al相当于The,这样这个马赫迪的全称就是Muhammad Ahmed Al Mahdi。

            他的后代继承了这个al Mahdi。在苏丹,宣称追随这个人的政治信仰的人,也有自称al Mahdi的。

            • 家园 是为耶和华(也就是安拉)的到来做准备吧?

              古兰经里,耶稣(尔撒)应该是已经死了的人,不会再有什么到来了吧?

              • 家园 如果按照某些伊斯兰教派乃至民间说法

                耶稣(尔萨)在世界末日将近时会回人间的,而此时还会出现据说三十位伪先知,其中一名脸上有R、F、K字母的伪基督(假麦西哈)将与耶稣交战。这和基督教的末日传说很相似吧?三大一神教本来就是一家。

              • 家园 我是现看的wiki

                wiki里面解释马赫迪的时候用的是Jesus。

                Muslims believe the Mahdi will rid the world of error, injustice and tyranny alongside Jesus.

                具体如何,还是让专家解释吧。

          • 家园 准确的说,作为救世主的“马赫迪”实际上是来自祆教的概念

            祆教,也就是琐罗亚斯德教,并非最先提出世界末日的信仰,但却是最先提出了末日审判和救世主概念的宗教。它影响了世界上各大主要宗教,一直延续至今。

            马赫迪的本意是“被引上正道者”。但在《古兰经》里是没有“马赫迪”这个词的,这个概念被引入阿拉伯社会是在倭马亚王朝初期,当时穆赫塔尔起义反抗倭马亚王朝,奉阿里之子伊本·哈乃斐为伊玛目,才开始传播马赫迪救世说。也许现在可以称穆赫塔尔为什叶派,不过那时的分派并不像后世那么明显。至于什叶派把“隐遁伊玛目”与马赫迪等同起来,那是更后面的历史了。

    • 家园 【原创】非洲风云 十九 十二度线 4

      橡树村:【原创】非洲风云 十九 十二度线 3

      在苏丹,1972年的和平协议给苏丹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但是南北双方都有激进分子,互相指责对方,要求打破现状。北方的极端分子指责政府不在南方普及伊斯兰,指责南方自治政府的权力太大;南方人也不满意中央政府把大量的资源都分配到了北方,限制了南方经济的发展。1978年,苏丹南方发现了油田,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南方自治政府要求在南方建立炼油厂,但是尼迈里最终要把炼油厂建在北方,还要修建通向红海的输油管线,直接出口原油。尼迈里对于南方政治的干涉,也使得南方反对尼迈里的呼声越来越大。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尼迈里与伊斯兰极端势力越走越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丹的油田分布,2001年

      1975年,苏丹左派又发生政变,几个小时后被镇压。这动摇不了尼迈里的统治。1976年,利比亚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分子越过边境,穿过达尔富尔,一路杀到了首都喀土穆以及北面的高尚区奥都曼Omduran,在城市里面和尼迈里的军队杀了三天三夜,一直到尼迈里的援军赶到,才解救了尼迈里。这一次政变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支持的,导致尼迈里和卡扎菲彻底翻脸。这次政变对尼迈里有很大的影响,使得尼迈里重新考虑和穆斯林反对势力的关系。1977年,苏丹成立了民族和解委员会,探讨与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和解。这个时候海外反对势力的领袖是萨迪克马赫迪Sadiq al-Mahdi,是十九世纪末期反抗英国人的马赫迪的重孙,萨迪克本人是牛津大学的博士,在北方穆斯林中有很高的威望,实际上,1976年的政变,领头的就是这个萨迪克。虽然这个民族和解委员会最终没有达成敌对双方的任何协议,但是南方对尼迈里更不满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迪克

      和萨迪克谈不成,尼迈里又找到了其他的伊斯兰势力,这一次是穆斯林兄弟会。1981年,尼迈里把苏丹穆斯林兄弟会的领袖哈桑Hassan al-Turabi吸纳进入政府。这个哈桑是萨迪克的连襟,本人是法国索本大学的博士,曾经自己组织过穆斯林的武装力量。与哈桑联合,稳定了尼迈里在苏丹北方的统治。进入政府后,哈桑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引入伊斯兰律法,宗教势力大规模进入北方政府。哈桑还建立伊斯兰银行,并最终以此控制了苏丹的金融业。哈桑还重新划定了南北边界,把南方的油田以及上尼罗河省的富饶农业区划到北方。南方对此极为不满,对油田的控制权,成了南北苏丹争执的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桑图拉比

      1983年,尼迈里终于放弃了平衡南北方的政策,进行伊斯兰革命。尼迈里的新苏丹将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完全由伊斯兰律法支配。传统的伊斯兰律法,比如对盗窃、酗酒、卖淫等的残酷体罚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尼迈里在全国设立了特别法庭处理这些案件,为了表示决心,把价值一千一百万美元的酒精饮品倒入了尼罗河,还取缔了埃及的舞蹈。不过尼迈里推行的伊斯兰律法也添加了很多私货,也遭到了极端的伊斯兰势力的反对。尼迈里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北方,在南方,已经成立了十年的南方自治政府被取缔,南方重新被划分成了三个省份,恢复到了1972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彻底推翻了1972年的南北和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传统的南北苏丹分界线

      南方的反对也立刻恢复到了1972年以前的状况。南方军队的士兵爆发了兵变,并迅速在埃塞俄比亚境内重组成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SPLM的领袖是约翰加朗John Garang de Mabior,南方人,曾经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在乔治亚州接受了军事训练,这个时候是苏丹军队的中校。加朗的政治口号也不仅仅限于南方独立,他号召建立一个世俗的苏丹,摆脱伊斯兰宗教的影响,把SPLM当成了一个全国的运动,号召全苏丹人民的解放。按照加朗的解释,反抗起源于南方,不是因为南北矛盾,而是因为苏丹政府在南方的统治最为脆弱。从1983年开始,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SPLM的武装活动遍及苏丹东、南部边界地区,时不时地是深入内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朗

      和乍得一样,苏丹的内战也牵扯到多方的国际势力。由于尼迈里的喀土穆政权支持厄立特里亚的游击队和提格雷的反叛势力,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就全力支持南苏丹反抗力量。卡扎菲原本支持厄立特里亚的游击队,但是在门格斯图上台之后,放弃了对厄立特里亚的支持,与门格斯图联手,再加上卡扎菲早就与尼迈里交恶,所以,也就站到了南苏丹反抗力量的一边。尼迈里也在支持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救国民族阵线,让这个反卡扎菲的组织把总部设在了喀土穆,还开设电台,播放反对卡扎菲的内容。在乍得,尼迈里坚定地支持着反对卡扎菲的哈布雷。美国现在也正是热衷反对卡扎菲的时候,对门格斯图的政权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感,自然也就成了尼迈里政权最大的支持者。美国人对尼迈里的援助总额,超过了十五亿美元,仅1982年一年的军售就超过一亿美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丹叛军

      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尼迈里在打击南方游击队方面进展不错,不过苏丹自己的问题,却让尼迈里手忙脚乱。和很多非洲领导人一样,尼迈里也把振兴农业的希望寄托在了机械化农业生产上面,但是结果却也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并没有提高多少产量,却导致了大量的外债。到1980年代初期,苏丹的外债已经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超出了苏丹的支付能力。当1983年到1984年的旱灾来临的时候,尼迈里和邻居门格斯图一样,不重视干旱所带来的饥荒,甚至为了维护苏丹的国际形象封锁相关消息,一直到饥荒导致的死亡人口达到二十五万之后,尼迈里才开始重视,寻求国际援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苏丹国内反对尼迈里的呼声越来越大。外债累累,加上内战,使得苏丹货币在1980-1985年贬值了百分之八十。到1980年代中期,尼迈里统治下的苏丹,已经成了物品短缺,通胀高启,失业率高,政府无用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尼迈里又得罪了实力强大的伊斯兰势力。1985年,尼迈里授权处决一个伊斯兰改革派的领袖,这个事件导致苏丹大规模的抗议,连苏丹军队都不支持尼迈里了。1985年四月初,尼迈里访美期间,苏丹国防部长发动不流血政变,尼迈里流亡到了埃及,1999年才回到苏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丹的战争难民

      1986年苏丹举行全民大选,获胜的不出意外,是伊斯兰势力,尼迈里长期的反对者萨迪克成了新政府的总理。萨迪克的政策实际上并不算激进,宣布要捍卫所有公民的人权和宗教权益,但是要在伊斯兰的保护之下。1983年尼迈里开始推行的伊斯兰律法,实际上继续得到实行。不过萨迪克的统治下,北方的确开始了一些民主改革,允许了议会辩论,有自由媒体,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系统,还有工会组织。不过萨迪克上台显然不会对解决南苏丹的问题有所帮助,在南方,战争仍然在继续。SPLM拒绝在宗教立国的前提下参加任何关于停火的谈判,也不参加苏丹的选举,坚持修改宪法,废除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萨迪克见和平解决无望,就开始鼓励苏丹西部的武装阿拉伯力量,鼓励游牧的阿拉伯Rizeigat部族劫掠南苏丹地区。这个位于北达尔富尔地区的阿拉伯部族在千百年来本来就一直在游掠南方的农业人口,到十九世纪末期英国人控制了苏丹之后才停止。现在,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武装骑兵们再一次进入南方。很多村落被劫掠,焚烧,牲畜被抢,井被投毒,杀人无数,还有很多南方人被掠夺到北方成为奴隶,出售给北方贵族家庭作为仆佣。为了反击,SPLM也开始对北方的劫掠,袭击了阿拉伯武装分子的基地。作为报复,阿拉伯武装分子袭击了南达尔富尔地区的村镇,把难民们用于藏身的六节火车车厢点燃,杀死一千多人,没被烧死的,也被游击武装杀死。双方你来我往,惨案不断发生,是第二次苏丹战争中最悲惨的一页。南方本来也不是铁板一块,苏丹政府又开始分化南方的势力,挑动南方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奴制奴”,南方出现了反对SPLM的政府支持的武装力量。SPLM的反应同样血腥,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口,毫不留情。参战各方都把摧毁对方支持的人口当作目标,整个南苏丹陷入混乱,被焚毁的村庄比比皆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代的阿拉伯游牧骑兵

      苏丹内战导致了1988年苏丹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作战的各方都使用焦土政策,焚烧对方支持者的庄稼粮仓。政府机构拒绝救援机构运送的救援物资抵达支持SPLM的地区。一个极端的例子,欧洲捐助的食品在仓库里面存放了两年,也没有发放到几百米之外的饥民手上。SPLM也不时地袭击救援机构。1988年的饥荒中,至少二十五万人口死亡,三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涌入喀土穆的贫民窟。为了解决饥民的问题,国际救援机构开始在两边都设立救援组织,SPLM明白提出要求要首先满足游击队的粮食供应,然后才可以发放给饥民,理由非常直白:士兵吃不饱,就会去抢老百姓的口粮,与其这样,还不如优先让士兵吃饱;如果西方因此就拒绝援助,那么死的人肯定更多。无论苏丹政府还是叛军,对于老百姓的死活,都是不管不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方叛军真正利用了西方救援者的心理,越惨烈的饥荒,援助来的越多。到1989年,在西方救援物资的支持下,南方叛军在南苏丹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对政府军的军事优势,已经可以在南方肆意活动;政府军却只能龟缩在城镇里面,非常被动。萨迪克的政治同盟DUP也在利用机会与南方叛军和谈,1988年,DUP与SPLM达成协议,要求停止伊斯兰律法的推行,然后停火。这个协议被萨迪克否决,把DUP赶出了执政联盟。但是军队的主和派对这个没有前途的战争表示不满,1989年二月,威胁萨迪克说要么和谈,要么政变。萨迪克只好又把DUP召回政府,批准了DUP与SPLM的协议,同意停止伊斯兰律法的推行。但是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极端的穆斯林势力。就在萨迪克启程去亚的斯亚贝巴会见加朗之前,1989年六月三十日,极端伊斯兰势力支持的巴希尔Omar Hassan al-Bashir中校发动不流血政变,萨迪克被捕,大批军队官员被清洗,宪法被终止,议会被解散,政党和工会被禁,报纸被关闭,同时在全国范围推行穆斯林律法。这个极端宗教势力控制的政府上台,使得美国和苏丹的关系恶化。1993年,苏丹被列入了美国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名单中,1997年,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在苏丹从事活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任苏丹总统巴希尔

      在苏丹南方,战争仍然在继续。

      橡树村:【原创】非洲风云 二十 艾滋

      关键词(Tags): #乱侃非洲#非洲风云#十二度线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