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南街村的可推广和不可推广 -- 达雅

共:💬262 🌺3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跟对生命理解深不深没关系~

                  你看看那些苏联小说,就能感到生命的可贵了……那不是靠保尔说的那番话——那是实实在在的鲜活生命的消失……但你说的两点我都还没经历过。

                  只是你不能夸大一样东西就去硬生生的推出你的结论——这是理性的,或者是冰冷的——这谁也没办法。你这里面的逻辑实在过于搞笑了,发在这里真浪费了帖子,转过去一定有大大的花。

                  • 家园 当然很有关系

                    只有当你身边有重要的生命切实地消失了以后,你才会真正理解生命是什么。

                    你觉得我的逻辑哪里可笑?难道杀死一个人不就是让他早死一些年么?

                    • 家园 哦,那三年困难时期怎么办呢?

                      原来三年困难时期是杀死了很多很多人啊。

                      都是你自己的逻辑哦。

        • 家园 黑暗中的探索,现在时兴的说法叫创是要犯错误的

          集体的探索失误是要领导人垫背的,个人失误你找谁说理去?

          小岗村和当年的下海者,大部分成了新经济领域探索的炮灰。

        • 家园 前提是每个农民都是自由的,不依附于任何个人和团体。
          • 家园 有这样的农民吗?鲁滨逊吧

            人是社会人,不是独狼

            • 家园 农民不从事农业就可以

              农民进城以后就可以自由选择雇主。

              但是,那农民集体拥有农村土地,自己就是雇主之一,人民公社的股东和雇员,怎么退出?

              • 家园 照你这逻辑,改革前农民照样可以退出啊

                “农民进城以后就可以自由选择雇主。”其实就是,农民进城后能找到工作,对吧?

                那我可以说,改革前农民照样是可以退出的,只要你能在别处找到工作,例如当兵,当工人,你搞定了乡亲们还敲锣打鼓送你呢。我父亲哥几个就这么进城的。

                •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改革后农民拥有的所谓改革所没有的自由,并不完全是包产到户的结果,那是中国经济整体大发展的结果而已。

                  • 家园 中国经济大发展

                    是因为改革开放,利用了外资、技术、外面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而且,就大范围来说,农民工进城的前提只能是分田到户,因为这种进城是前途不定的,他必须在农村还有后路。

    • 家园 公社制度兴衰和中国循环崛起的原理是一致的

      阴阳转换

    • 家园 江阴市富裕村的前两名都是实行的集体制,

      1.华西村(000936) 2.三房巷(600370)

      他们管理农业的就几个人,释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工商业。

    • 家园 比较有意思

      的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不是一刀切吧就是放任不理

      比较同意达的观点,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嘛,有的放矢

    • 家园 广东省也有一个至今没有分田的村子,生活水平很高

      前不久凤凰卫视介绍过的。

      • 家园 从南到北还有不少村子坚持公社制度,就是没一个像小岗村那样

        三十年还是个穷典型,更没有出现什么三农问题。

        广东崖口村"一村两制" 至今坚守人民公社

        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南部,这个海边村庄声名远播,是因为村里至今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独树一帜地生活在珠三角繁喧的市场经济里。该村村志在第一页撰写着崖口基本情况:一村两制,即崖口仍为人民公社制度,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实行自由择业。

        80岁的谭兆良,亲眼见证崖口30年来沧海桑田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搞改革,村里人说,分田到户,孤儿寡母种不了田怎么办,天灾收成不好怎么办?大家还是愿意团结成集体对抗风险,就选择走公社的道路。

        崖口给每个村民都买了农村社保养老金。另外,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青年,每月免费供应35公斤的谷粮。

        湖北李家岗村沿袭人民公社制度半个世纪

        当“人民公社”、“记工分”这样的名词逐渐成为遥远记忆的时候,在车城十堰茅箭区繁华的市中心,还有一个城中村仍沿袭着共同劳作、平均分配的“大锅饭”模式,16名村民每天集体劳作,由会计记工分,年底统一领取劳动收入。

        不仅如此,这里的村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社员到了60岁则一律“退休”按月领取生活补贴,村委会的重要决策需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日前,记者探访了十堰市李家岗村这个湖北最后的“人民公社”。

        存活51年的周家庄人民公社 农民无人外出打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进城的农民因为企业不景气而踏上返乡路。然而,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潮流下,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这个万人大乡的农民却无一人外出打工,而且从来没有过。进入2009年,反而需要到外面聘请劳力,这是为什么呢?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深入中国目前唯一存在了51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上工,按劳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已定格为一种越来越远的历史。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却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生活。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在周家庄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当地麦田麦苗长势要比临近乡镇的旺盛,说起这一问题,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显得颇为自豪,他说:“今年天旱,可我们麦田却没有受影响,早在20年以前,公社的地就全实现了机械化浇灌。”

        记者从晋州市了解到,周家庄乡只有6个自然村,是当地最小的一个乡,可财政收入、税收和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居晋州第一。2008年,晋州市农民纯收入是3774元,同年周家庄乡人均收入6718元。注:人均纯收入是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投入也计算在内,周家庄乡的人均生活水平则没有包括生产资料投入,是纯用于消费的收入。由于算法不同,晋州市每年把周家庄乡单算,并不参加全市乡镇排名。照这个算法,实际周家庄农民的收入比晋州的不止高一倍。

        人民公社,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大锅饭”、“穷过渡”的代名词,在周家庄却存活勃兴,与其说是历史的奇迹,不如说是“事在人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