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阿伦特的感受 -- 活在当下

共:💬74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阿伦特的感受

    Hannah Arendt在国内的名气远远不如哈耶克、马克思·韦伯等人,但是在西方政治和哲学领域她的书籍似乎是必读的。

    1999年她的著名的《the human condition》在国内出了中文版,不过这个版本可以说无法看懂,错误百出。09年出了另一个版本的翻译,不知道内容如何。

    不过,即使是翻译得很成功,我想这本书也是极其艰涩的。阿伦特自己是德国的犹太人,学过古希腊语,整天读的应该都是很艰涩的书籍,又是用英文写的这本书,非母语导致她的文字极其不自然,尽管她的词汇量惊人,但是句子结构上比较复杂;另外她的思考太多,表达在这本书里面,并不是很有条理,加上她对于某些词汇的内涵有她自己的定义,但是她又没有有序地表达出来,因此连英语母语的人也承认经常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好在从58年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和比较,所以,一边对照原文,一边拿着其他人的解读,读了下来,发现她的很多思想确实很有意义。她的书好比是一个富矿,包含了好东西,但是要经过提炼才能展现出来。

    正好要做读书笔记,就把笔记放到河里,既是分享之意(我相信她在国内会很火,如果09年这一个中文版翻译比较好的话),也是为了听到其他人的指正。

    to be continued

    关键词(Tags): #政治#哲学#阿伦特#自由#极权主义
    • 家园 光从回复里面学习竟然忘了送花,该打!

      给回复的朋友都把花儿送上。

    • 家园 九 public realm和social realm

      人的复数性使得他们之间的公共空间成为可能。

      阿伦特定义的world正是她所说的public realm的重大的组成部分。文明的world将人类融合在一起又区分他们。public realm是一个演说和action的地方,这是人类区分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只是在这个public realm中人类才能克服他们的必死性,也只有在public realm人类才能揭示自身。

      social realm,区别于public realm 和private realm,是阿伦特写的很难懂的一个部分。按照她的说法,社会是一个pseudo-public realm, 是被扭曲了的结合了顺从和自我中心的公共生活。

      在社会中,人们虽然在一起存在但是支配他们的是个人的、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和大众文化,是人们相同的需要和欲望,并不是表现他们的复数的人格的地方。它的特征是conformity,是非民主的。

      在经济角度上看,social realm是物质利益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价值;政治需要无非也是为了满足经济需要,一个housekeeping的功能而已,并不是为了体现public significance。人们聚集在一起也不是为了表现自我和发现真相,而是体验所谓high society的时尚、社会地位等。实际上没有政治自由的。

      • 家园 阿伦特的研究现在是显学

        研究文章不少的。

        “公共领域”是阿伦特学说的核心概念。她这个概念是从古希腊政治学中引申出来,对古希腊公民来说“私人”“公共”是个实在的观念,在“私人”领域,公民是家庭的主宰,他的意志就是家庭的意志,在家庭中只有一个领袖一个意志一种声音。(太令人羡慕了)。这个领域是遮蔽的,不可见的。“公共”领域则相反是敞亮的,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参与,展示自己政治才华的舞台。

        公民是私人领域的君主,这是“公共”领域得以存在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视为阿伦特的理论资源之一,阿伦特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其实对希腊家庭,城邦的历史兴衰原因并无特别的理论兴趣,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不言自明的。而在阿伦特看来, “开端”本身的重要性足以压倒一切。

        政治的根本在于参与,就是说,政治不是私人领域的过家家,而是必须在他人注视的行动。从阿伦特的理论出发,希腊人确定自身存在就通过向他人展示自己,没人他人的注视,自身等于不存在。阿伦特提出一个概念叫“公共幸福”。就是说人们在“公共”领域对公共事物发表看法。可以把它理解成政论形式的BBS,但又不完全。因为不光是言论,还有相应的行动。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公共幸福”是私人领域无法体验的。这我们今天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说法有点近似之处。

        “公共领域”的概念,在阿伦特的理论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最直接,最好理解的就是实在的空间,供大家言论和行动,比如说西西河,这就是个公共空间。第二种把“公共空间”形成一种制度,比如说希腊的城邦,这种制度阿伦特称为组织化的记忆,这种制度的保证了人从私人领域跨入公共领域,这个跨越的过程,阿伦特称为“勇气”。第三种较为晦涩,需要引入,阿伦特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世界”。这层概念带有更多的玄思意味。

    • 家园 八 property和wealth;科技对哲学的影响

      人们已经不再依附自然的地球了,但是人们所依附的world却又不是那么稳定。

      property被资本所替代,变成了具有流动性的wealth。阿伦特认为对教会土地的没收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相关:一方面土地变成了资本,具有了流动性;另一方面,失去土地的人提供了需要的劳动力。从而最后是生产和消费变成了主导。

      现代科技让人们相信可以掌控自然,不再仅仅是观察自然界,而是开始用实验来主动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人们进一步用数学式的手段来改造自己的思想,相信科学家的真实和可信。这种科学上的进步(摆脱了依附于自然和观察自然)同样带来了哲学与world的分离,哲学家相信每个个体的思维和推理一定会获得同样的结论,所以人变成了“有能力推理的动物”而已。

      科学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comptlation,必须要通过doing 某些事才能发现真相。

    • 家园 去年国内出版了一本关于阿伦特的书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汪丁丁在《财经》上做过简评

      http://wang-dingding.blog.sohu.com/103132172.html

      • 家园 谢谢您的分享。不过

        说句老实话,我始终看不懂汪丁丁的大部分文章。

        • 家园 汪丁丁的文章内容太庞杂,我也读的一知半解的

          最开始知道他还是多年前在《读书》上看他的文章。

          汪丁丁最初学的数学,后来转到经济学,很多学科他都有所涉猎、借鉴。

          他在浙大和别人合作在搞跨学科研究的尝试,我对他们的进展不了解,但是觉得这个是很有意义的。

          这学期他在北大开了课,上个月我还跑过去听了一个讲座,他主持的,陈嘉映主讲。

          • 家园 我觉得这小子有点走火入魔了

            自从看到他写的什么夏威夷的鸟走过他的桌子,

            然后胡扯一大堆经济学不是经济学,哲学不是哲学的玩意儿,

            我就怀疑他是学问做不出来了,所以搞些不着调的东西来糊弄人,

            看起来很高深,其实啥都不是。

            • 家园 哦,这个掌故我没听过,听起来倒是很搞笑的

              我多是在财经、读书等杂志上看他的文章,经常看的云山雾罩的,反正我不用搞学术,权当业余阅读了。

              搞学术的有时是个试错的过程,他们这么搞,也是探路的性质。如果能出点成绩,后来者可以继续前行;如果是死路一条,后来者看到他们的墓碑也算是一种警醒。

              有时想他们这么搞,文章好发表吗?在国内的学术体制下,能活的久吗?

              • 家园 汪丁丁是生物学大拿

                创造性地提出了氨基酸应当叫做“阿米诺酸”.他说他只读英文文献,不读中文文献.他还说:“这是没有读过任何中文生物学文献的作者起码的对知识的尊重,我不认为值得批评。”

                说起汪丁丁跟读书,我就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常在读书上发文章的王铭铭了.王铭铭倒不是生物学大拿,人家应该是国学大拿,因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孟子应当叫做“门修斯”: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 家园 王铭铭的那片文章我看过,差点没呛着
                • 家园 “阿米诺酸”那篇文我看过,很震撼,无语,

                  一开始还以为有新的科学发现呢

                  如果没有积累,跨学科的尝试很容易出笑话。

                  想起了《武林外传》中李大嘴的“月饼界的馒头”。李大嘴自以为他做的是月饼,被钱老板定性为月饼界的馒头。

                  王铭闹了一次抄袭事件,现在应该改邪归正了吧?

    • 家园 七 工作和行动

      工作意味着制作THINGS,其产物可以持续,用于使用而不是被消费掉。工作对应于world,在earth上面通过持久的人为的工作为人们提供家园。work的对应的操作者是homo faber。

      work的产物的durability是work的重要特点。homo faber把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原料转化为固定的持久的东西。work的巅峰就是艺术品。work的过程要使用暴力和毁灭(例如把大树砍到制成图腾柱),目的却是打造lasting thing。

      labour是把人们局限于private realm,work自身还不是public activity,但是它的产物是存在与world之中。

      行动action是覆盖面很宽的人类的活动,它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同时要有个人的自发性。action和speeach密切相关,它们都揭示了人的复数性的不同侧面。大多数action都是通过speech来实现,区别在于有些speech如普通的社交聊天(“老王,吃了吗?”)不是action,这属于social realm的范畴。有些action不一定通过speech来表现。

      action在阿伦特看来与人的复数性和新的人不断出生这两个方面相关。人的复数和新人都提供了新的interaction的可能和需要。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参与action的后果,因为是interaction所以单个人是无法控制后果的,那些英雄们也无法独裁一切。(这和一行禅师的互及互入的思想interbeing如出一辙,佛教要义中的众生平等在这个地方与阿伦特交汇了)因此,历史无法发现也无法预言。

      由于action无法预测,无法reverse,因此也是危险的。它打破了人类的稳定,因此人类的行动的能力和人对稳定的秩序的需要这两者之间总是有tension的。

      所以,西方哲学的传统是用makeing 来替代acting,以便实现对结果的可控,对秩序的保护和对未来的预期。

      通过action,人们才能解释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发现事物的真实。action和self-disclosure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仅仅在公共领域public realm,人类才能发现他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因此,获得面对死亡的胜利。

      action的第二个影响就是共同参与并形成lasting institution。第三个影响是使人类获得出乎意料的但是可能产生伟大的政治效果的能力。

      action 要求人们宽恕和信守承诺。宽恕是为了能够在出现不可预计的后果时人们能继续action而不是无休止地追究过去,从而也就毁灭了action;承诺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通过承诺让人们在不确定的海洋中发现具有确定性的岛屿。

    • 家园 六 扯点题外的:是什么支配行动?

      人们总是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但是是什么在支配这种决策呢?拿上台面的说法永远是为了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用各种学者弄出来的理论为支撑。

      但是有哪一个理论是站得住脚的?不用等到实践了以后,往往在理论刚出来就有人提出了有道理的质疑和反对意见。不过这阻挡不了有人来执行,或者是执行者真的相信这理论上的说法,或者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对于某些集团有莫大的好处。

      对于最热闹的民主来说,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民主不是因为它的什么公理性,或者正义性,或者其他的这个那个神圣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一个:人类社会永远不平等,但是这种不平等会导致失衡,为了确保失衡用给最底层的民众一个始终存在的制约力量,即选票。最穷的人可以愚蠢,可以贫穷,但是还有个选票能保证他多少有点发言权,或者能用选票换点钞票,多少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制衡而已,但是任何社会都是精英的社会,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人类社会无法找到一个理想国。

      当然这是一个观点或者说信念,是没有经过论证的。自然也不能说对还是错,不过对于国内的什么左派右派早就毫无兴趣了。

      对于学术,我感兴趣的不是学者说什么,而是他们还有什么没有说,某个理论的运行会在多长期限内对个人或者某些群体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影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