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这个说法啊

            没文献支撑,不行滴。

            我提一个说法,都得找到好多的出处。

            为了自圆其说,很多地方都用了可能,也许,或者。

            总之,是知之为知之,不知就不浪费自己和浪费读者的时间了。

            希望你能一直看下去。

            • 家园 炎帝,神农是一个人是汉以后的说法,没有汉以前的资料说这个

              就是史记,神农是神农,炎帝是炎帝。尤其五帝本纪里面的说法:

              QUOTE]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QUOTE]\

              先是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后是炎帝欲侵陵诸侯,明显说明炎帝是诸侯。

              现在看到最早说两者为一个人的是汉书。律历志。但他的说法引用的就是刘歆的《世经》。而唐孔颖达说他的说法来自《帝系》,《世本》。世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帝系还有,却没有这些文字。也许后来人删除了。但却说明,刘的说法已经死无对证了。

              所以说,从现有的证据,炎帝和神农氏一个人是刘歆为五德说编出来的是没有问题的。

    •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4)

        列子所讲述的故事,当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然而却比《淮南子》一味的歌功颂德更真实些。

        这里其实有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结。

        在后世的眼中,黄帝被看作是统一天下,实行仁政,功业显赫的圣王;

        对于今日之中国人而言,更是文明肇始之源。他的统一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原来分散的千万个部落得到了整合。

        

        

        但是对于当时被黄帝所统治的民众来说,最开始却是对黄帝一点好感也没有。

        黄帝的形象,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一而再的看到。

        秦皇汉武而不是黄帝的翻版,这些人莫不是大有功后世。其在位其间,创兴制度、开拓疆土、巡视天下,大兴土木,都是大大的有为。

        处理国政的态度也是孜孜矻矻,废寝忘食,竭尽心智。秦始皇据说一天要看三十斤的竹简。

        可是人民为什么不喜欢这种特别尽职的君主呢?

        无非两个字——折腾。

        那么什么才是人民符合心目中标准的好君主呢?

        三个字——不折腾。

        所以当黄帝一变而成为斋心服行,顺遂自然,当上甩手掌柜,人民反而喜欢的不行了。

        当然了,甩手掌柜很不好听,但是弄个好听的词还不容易——垂裳而治天下,此之谓也。

        事实上,君主勤政往往弄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

        君主本人勤苦的了不得不说,下面的官吏自然也忙上了,于是人民往往被折腾得生不如死。

        而当下面为了讨好上级而层层邀功,恐怕是五花八门的欺谎料骗,无所不为。结果不但没有能造福人民,反而是弄的人民要痛骂“勤政猛于虎”。

        汉初不是有段很出名的文景之治么,其国策就是奉行黄老之治。

        所谓黄老之治,其中有个黄字,自然是和黄帝脱离不了关系。

        列子的故事,表面上来说,作为君主黄帝从勤政到倦勤最终蜕变为无为。

        而究其实,则是完成政府从以追求gdp为纲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写书写道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也是大家都有的疑问,为什么是黄帝。

        要知道,在整个上古时期,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伏羲女娲,太昊神农,还有略过不提的有巢氏和燧人氏,论起功劳和神异,都不逊色于黄帝。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知道,民间传说中,向来有一种人物,比如诸葛亮、阿凡提、徐文长、郑板桥。

        很多的故事围绕他们发生,很多的发明、很多的智谋因他们而精彩,就像无数支利箭寻找箭靶子一般。

        翻开先秦诸子,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期的任何发明都出自于黄帝本人或者是臣子的手上。

        这里不妨列个表。

        

        发明专利持有人 黄帝王朝中的身份 发明事项

        黄帝 君主 造车、火食、宫室、明堂

        嫘祖 元妃 养蚕

        常先(一说夷) 臣属 制鼓

        王亥 臣属 驯马

        共鼓、货狄 臣属 造船

        宁封子 臣属 制陶

        胡巢(胡曹) 臣属 制帽

        于则 臣属 制鞋

        蚩尤 臣属 金属冶炼术、制作兵器

        隶首 臣属 算盘、算盘

        伯益 臣属 挖井

        羲和 臣属 占日

        常仪 臣属 占月

        臾区 臣属 占星气(星辰和气象)

        伶伦 臣属 造律吕(音乐)

        大挠 臣属 甲子(就是后来的干支,用以记日)

        容成 臣属 作调历(制作历法)

        伯余 臣属 衣裳

        雍父 臣属 作杵臼

        挥(一说佳、般、夷羿) 臣属 弓

        牟夷(一说 浮游 臣属 矢

         岐伯 臣属 作鼓吹铙角

        仓颉、沮诵 臣属 文字、书契

        史皇 臣属 作图

        尹寿 臣属 铜镜

        

        这个表格,尚是笔者耳目之所穷,估计还尚有很多的发明都归之于黄帝王朝的名下。

        这些发明涉及到各个领域,举凡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 、弓箭、音乐、医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无不肇始于黄帝时代。

      因此,自然而然的,黄帝被尊为文明初祖。

        只是以上的每一项发明出现,都能使得人类向文明迈进一大步。老天何厚于黄帝王朝,让所有的发明在这个时期,一股脑的涌现出来。

        近代治史学家钱穆一语中的,他认为——

        制作发明最难讲……古时情形,更不能拿现在的标准衡量。

        一个发明家,既没有呈请专利的方法,也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苦心积虑的发明,往往是无数人渐次累积的结果。

        严格的说起来,那个最初把树叶挂在身上的人,就是衣服的发明者;最初把纤维编成一小片的人,就是布的发明者。

        这样究竟是谁呢?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在那时候是一个世界,有许多部族并立着。

        一件器物的发明,各族有各族的传说,各族有各族的来源,决非出于一手。在近代,还有两个各不相关的发明家同时发明的故事;

        在古时,更可想见。有了这两个原因,后来的传说当然要分歧不一。

        战国时荀卿说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

        仓颉不一定是文字的发明人。他虽喜欢研究文字,研究文字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可是他有显著的成绩,他可以专门名家,他的名字就传下来,成了后代的名人,其余的都被忘掉,和文字发生关系的人就只知道他一个了。

        这是说,有了发明的成绩,就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人。其实据我们的推测,不如说成了千古的名人就会有发明的成绩。

        《易经.系辞》上说的很明白,它说古代器物的发明和制作都是古圣王的功劳。

        这种说法不是瞎讲,却是实情。我们试想一个偶然在地下掘洞见水的人,他未尝想到自己发明了井,更没有想到鼓吹宣传,预备在历史上占一页。

        当时或许惊异一下,以后有机会再试一次,或者告诉别人,或者就模糊过去,洇没无闻。

        假使这件事情传到一个聪明的酋长的耳朵里,或者是他自己的发现,结果就不同些。

        他可以盘算一下记在心里,等他发生兴趣或感觉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叫自己的部落掘井取水。他的推广力大,地位显著,当然人都说是他的发明。

        我们晓得这种情形,就明白上面的说法。古代的发明者不是圣王就是贤臣,并不是只有他们能发明,更不是他们有发明者的专利权。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被人知道,被人记忆流传,后来只能认为是他们的发明。

        他们汇集各方面的成果,发明者的头衔也加在他们身上。55

        黄帝分别打败了炎帝、蚩尤之后,其所建立王朝,就实际管辖的领土来说,是远胜于前代。

        而正是通过这两场兼并战争,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之间文化交流骤然加速。

        原本这些属于本族落本部族的独门发明,因黄帝王朝崛起第一次焕发出的中国人的国族意识,而被不分你我的糅合在一处了,传播辐射开了。

        物理的热力学上,有一临界点想象。后来被用来比拟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某种质的改变。它有两个特别的特性:

        一是临界值,一越过这个临界值,那么就形成形态上的一次飞跃。

        二是不可逆转,当飞跃发生之后,再不能重返以前的形态。

        黄帝之伟大,乃在于他带领中国人,合力抵达了这一临界点。

        

        黄帝的统治时间有多长呢?

        春秋时期孔子最调皮的学生宰予曾经向老师问过这个问题。

        孔子虽然不喜欢自己这个学生,痛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学生一提问题,他好为人师的脾性一发作,一下子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车子的话。

        (甩鞭抽驴估计都没有那么利索。)

        宰予是这样提出疑问的——

        以前我曾经听过荣伊的说法,他说黄帝寿命有三百年。我想问问,黄帝是人吗,到底是不是人,不然怎么会有三百年那么长的寿命。

        孔子当时肯定是苦笑不得,于是说道:

        予!,先代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还有周公,他们的功业是非常之伟观。而黄帝还超过他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后世的先生们也很难详细的说清楚啊!!!”

        宰予却抱着不弄清楚这个问题,白天就不睡觉的觉悟,继续追问道——

        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关于黄帝的事迹是那么神秘和隐晦,研究来研究去的,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学生今天一定要执意要问个明白。

        孔子只好大谈了特谈一通黄帝的功绩,这些话,后来都被司马迁照抄进了《史记》的《五帝本纪》之中,最后才回到宰予的问题上——

        黄帝之生前所实行的德政仁政,让人民受惠了一百年。

        当黄帝死了之后呢?人民敬服他的英明神武,一百年不动摇。

        两百年过去之后,黄帝王朝的人民依旧遵循他当初拟定的国策,延续他所开辟的路线,又是一个一百年。

        加起来,所以才说黄帝活了三百年。

        孔子生平不喜怪力乱神,对于黄帝的传说,肯定知道,但是不相信人世间有那么长寿命的人。

        而在宰予的执着下,以遗爱长留人心之强词夺理自圆其说,未免有点诡辩的意味。56

        

        再伟大的人物,莫有不死,这是自然的规律。

        黄帝也不例外,他文治武功,样样都很英明,老天爷待他也厚道,就他的两个对手送到他家门口。

        为了回报老天爷,黄帝也没舍得离开涿鹿。

        涿鹿当然是块宝地,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地震多发。

        《史记 封禅书》上说他临死的时候,有一天龙从天而降,要将他接引到天上去。黄帝就骑在龙身上,他的臣子和后宫跟随的有七十余人。

        这当然是神话了。

        黄帝王朝盛极一时,然而在黄帝死后多年,纷纷扰扰,无人继承君主之位。

        以黄帝王朝的典章制度之盛,即便自己没有指定接班人,也会有元老股肱之臣,推举一位新君出来。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缘故呢?

        事实上,先秦的典籍提到黄帝之死时的情形,和司马迁的说法是完全的不同。

        《竹书纪年》上说:“黄帝的统治持续了一百年,发生了大地震,黄帝去世。

        《尚书说》则说黄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这两种说法,都指出涿鹿发生了地震,晚年的黄帝就此去世。

        然而,是不是黄帝本人死在大地震之中呢,还是因为年老力衰,经不起大地震的惊吓呢?

        不好说。

        但是,这场地震应该破坏力极大,因为古代的史书,向来是不废话。不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小规模地震是不会被记录。

        即便是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的传统,最多也就补充上三个字“人相食。”

        这种记录极简主义,造成的结果是,我们虽然能够认定史官在这里记载的地震肯定破坏力巨大,但却很难判断黄帝是不是直接死在其中。

        我们只能根据黄帝死后的情形去推想——

        地震多年之后,黄帝王朝都没有人继承君主之位,难道仅仅是因为地震大破坏之后,遍地疮痍,国家统治机器彻底崩溃,不能运转的缘故。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黄帝和他的臣属,都直接葬身于此次大地震之中。

        一切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可是到了后世,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国族意识的增强,和天人相应之说的流行,诸子百家都不愿意接受,也不能接受施行德政的圣王,我们的人文初祖居然被老天爷直接惩罚而死。

        于是,就有了黄帝乘龙上天,群臣后妃相从的传说。

      • 家园 论语新解:黄帝·公孙·姬·二胖

        只有二胖是其本名。

        黄帝是尊号。

        公孙和姬为族姓。

        (对比:Imperator Caesar Nerva Traianus Augustus 哪个是他的本名?)

        显然从第一个黄帝到孔老的时代,中华文化经历了巨大变迁。

        • 家园 二胖是正日?

          那一位通常是被简称为 Nerva (涅尔瓦)的。这个就是本人的称呼(名或者氏)吗?那么 Traianus 是他的族姓吗?

          • 家园 假说而已

            我也不清楚

            但是因为他的时代不远,文献丰富,所以后人肯定不会犯错误,把他的尊号Caesar,Augustus当作他的名。

            外链出处

            黄帝时代的人名也许有类似的形式。

            我是想提出一个假说:早期中华文明的人名结构可能繁复多样。现在的姓·名结构未必是从简到繁单调演化而来,也可能由繁入简再复杂化而定型。

        • 家园 二胖是啥啊

          真没听说过,给讲讲。

    •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3)

        涿鹿之战之意义,是一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争斗领导权的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

        我们不要以为蚩尤失败了,便以为他是个无能的军事家。

        恰恰相反,他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超天才的人物,

        蚩尤带领他的部队,由今天的山东一直打到今天河北地界,以现在北京直达济南的火车路程计,不过495里。

        然而,在他那个时代,组织一只庞大军队,即便单纯行军,完成这495里路程,几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子在作战篇曾经提到远征之难——

        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越地千里运送粮草,那么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资巨万。

        只有作好了准备,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此军队作战,要求速胜——

        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挫折锐气,攻城就会耗尽人力,久驻在外,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战斗力下降,财力不足,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举兵进攻,尽管有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局面。

        所以在用兵上,虽笨拙的指挥官也要速战速决,没有见过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自古至今,都未曾听说过。

        因此说,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武器装备在国内准备充足,粮草补给在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军粮就能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贫困。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的财政枯竭。

        国家因财政枯竭就会加重赋役,军力衰弱、财政枯竭。

        国内百姓穷困潦倒,每家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政府的经费,亦因车辆的损耗、战马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充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务求在敌国内解决粮草供应问题。

        就地取食敌国一钟的粮食,等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夺取当地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48

        孙子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曾经指导吴国的军队侵略楚国,攻入楚国的国都。对于远征之难的体会,自不是纸上谈兵。

        然,孙子所处之时代,乃是春秋末期,其时中国人古代造车技术已经基本定型,可用于长途运输。

        然而他认为,即便如此,一个国家一方面保持政府的稳定运转的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能承受一次旷日持久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实在是很大的挑战。

        吴国立国已经有五百余年,各种制度蔚为完美,压力尚且如此之大。则蚩尤带领的东夷集团犹自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如何整合内部力量已经是很大的难题,更遑论驱使整个部落联盟之民众进行如此之大规模的远征。

        更重要的一点,孙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因敌就粮”的上上之策,乃是基于春秋末期土地之开发,农业之发达,为三代以来所未有。

        而在神农王朝时代,天地茫茫,皆未开辟。粮食欲就无从,只能从本根之地运输而至。

        因为蚩尤之远征,不惟要在后勤得到保障,尚需在敌人的地盘做持久战。

        则其所处之困境,所挑战之难题,可以说是孙子想都不敢想象的。

        蚩尤做到了,失败了。

        但是我们要说,他是虽败犹荣。

        为了取得这次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肯定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建立一个与以前松散部落联盟显异的运转体制——中国之最早国家政府的雏形。

        从他“始作刑法”的努力,则知他必然创兴了一套国家机器,以便使得战争资源得以快速征集、运转和调配。

        总之言之,蚩尤居然能够以强龙之霸道,追逐炎帝,更在涿鹿城下顿兵,挑战黄帝这个地头蛇,展开旷日持久之相持战,其动员力和组织力实在是开辟以来第一雄奇伟绩。

        是以难怪百代之后,虽为异端,然东夷故地依旧长久地祭祀蚩尤为兵主、战神。直到秦汉间齐地仍有“兵主”蚩尤祠。

        汉高祖刘邦起兵时,便曾以蚩尤与黄帝并祀。

        汉魏古籍载东平寿张县境(在今山东东平)有蚩尤墓,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另在巨野县有蚩尤肩脾家,与寿张蚩尤墓规模相同,传说蛋尤被杀后身首异处,故为别葬。

        这种蚩尤崇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被岁月所消磨,梁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上,便有对民间这一蚩尤崇拜现象狂热不衰的描述——

        秦汉两代相传,蚩尤氏的长相,其耳边的鬓毛坚硬有如剑戟,头上长角。当他和黄帝作战的时候,用自己的角顶住敌人,没有人能够抵挡蚩尤角的威力。

        现在冀州还流行一种玩耍的游戏,叫做蚩尤戏,在游戏中,民众三三两两的各自头戴牛角而互相抵触。

        考察蚩尤戏的源头,当是出自汉代人发明的角抵戏。49

        

        涿鹿之战之对中国之历史影响莫大。

        蚩尤所创建的国家制度对于一向自以为领先于东夷集团的华夏集团是一次震撼性的颠覆。

        当代治史学者黄仁宇曾经就中国近代史提出过一个观点——蒋介石及当日之国民党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高层机构,使中国独立自主。毛泽东及中共则翻转了农村基层。

        两者之合力,才掀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蚩尤与黄帝之争斗天下的角力,给中华民族带来影响也大抵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黄帝在此役之后,立即全面展开国家改制的工作。

        首先他抛弃了神农王朝的官制,炎帝时,神农王朝的官制是以火命名的。而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50

        春官为青云氏。

        夏官为缙云氏。

        秋官为白云氏。

        冬官为黑云氏。

        中官为黄云氏。

        (后来炎帝的后裔就被封为缙云氏51)

        

        

        黄帝成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主之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

        他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他几乎是个大旅行家,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那么在这之前,中国人尚没有统治如此辽阔之国土的经验,因为这是之前的政治体制——松散部落联盟所决定的。

        然后在涿鹿之战后,东夷集团彻底败北,再也无法阻挡华夏集团的强大,最初的国际制衡体系已经被打破。

        枪杆子里头出政权,则国家之建制已然由黄帝一人说了算。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他的军队则号称云师。又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据说,黄帝还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只是上天到底是怎么把这么重的东西交给他,书上没说。

        他还很注重天文历法,命人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他还是一个哲学家,懂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至于他的执政风格么,非常之勤政。

        他教导督促老百姓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对于从百姓身上征收的各种财物有节度地使用。

        总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

        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把身体的彻底的搞垮了。52

        

        关于黄帝统治下的盛世,淮南子上有这么一段话,很可疑很可疑的一段话——

        以前,黄帝治理天下,有力牧、太山稽两位贤臣辅佐他。

        所以,黄帝能顺应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四季的法度,修正律历的标准。

        他又区别男女雌雄,明确上下贵贱等级,使的社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

        黄帝缔造的盛世是这样的:

        人民百姓能保天命而不无故夭折,年成按时成熟丰收而不闹灾异;

        各级官吏公正无私、上下协调而无过失;

        法令严明而不昏暗,辅佐大臣公正不阿;

        耕田者间不互相侵犯田界,猎渔者间不争夺鱼多水域;

        路途无人贪拾失物,市场无人哄抬物价;

        城门昼夜敞开,城镇没有盗贼;

        穷乡僻壤之处的人还互相谦让财物,这时连猪狗都因粮食丰富而将豆谷吐弃在路旁,所以百姓无争论之心、怨恨之情。

        这样天下清平安定、日月明亮,星辰运行正常不偏离轨道,风调雨顺而五谷丰登;

        虎狼不随意扑咬,猛禽不随便搏击,凤凰都飞临庭院,麒麟都闲游郊外;

        青龙进献车驾,神马安伏马槽,诸北、儋耳等边远国家无不奉献贡品。53

        

        只是又据说,据《列子》上的说法——

        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头。

        黄帝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

        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

        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

        于是他决定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

        他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

        目的是为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

        当黄帝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之后。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有通过做梦“神游”这一途径才能抵达。

        这个神国中,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

        居住于此的神人们没有任何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死亡的恐惧,所以没有早夭的人。

        他们不懂得自私地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得和外部事物保持疏远的距离。所以也就没有人类所特有的爱憎之情。

        他们也不懂得反抗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毫无利害关系。

        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爱惜。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与忌讳。

        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

        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

        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

        于是他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这些大臣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说——

        “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54

        

    • 家园 那么黄帝杀蚩尤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杀功臣咯?
    •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2)

        当兄弟的亲情再无法遏制追求权力的野心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随着两者正式公开的决裂,战役终于爆发,各部族只能选择站队了。

        在经过三次打战之后,黄帝终于在阪泉的郊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阪泉是郊游在今天河北涿鹿之山北。可见黄帝实施的是以逸待劳的战术,顿兵于自己的根据地之前,进行大会战。

        对于炎帝来说,他出自有熊国,又是神农王朝君主,自以为能够在这里赢得响应。

        没想到有熊国这些年在自己兄弟黄帝的治理下,已经只知道有黄帝,不知道有炎帝。

        这一战略上的判断失误,可能是炎帝之所以败绩的原因。26

        

        在这场争斗神农王朝领导权的战役之中,黄帝可能得力于蚩尤东夷集团的鼎力相助。

        东夷集团既然不满炎帝之统治,两者不难找到共同语言。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乃是朋友,东夷集团自然乐见于黄帝取得领导权。

        阪泉大战之后,黄帝论功行赏,对东夷集团不能不有所酬庸。

        作为东夷集团的领军人物——蚩尤,被封为六相之首——当时。

        古人认为通晓阳气,是为从事于天,即掌握日月运行规律,以用于人民;

        通晓阴气,是为了从事于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

        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就是神筑不显灵,神龟不卜卦,也是可以治理得最好的。

        “当时”这一官职,非部落联盟中公认的通晓天文学的高级巫师不能担任。

        因此,黄帝拜蚩尤为掌时,将对天文的观测重任交托于他,可谓是极度的尊崇。

        至于其他五相,分别是大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五人。

        大常通晓地利,所以黄帝用他当“廪者”;

        奢龙明察于东方,所以黄帝用他当“土师”;

        祝融明察于南方,所以黄帝用他“司徒”;

        大封明察于西方,所以黄帝用他当“司马”;

        后土明察北方,所以黄帝用他当“李”。

        因此,春是工师,夏是司徒,秋是司马,冬是“李”,“李”的性质则相当于理狱的官职。

        当然,这种安排,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东夷集团在天文学上成就远胜于华夏集团。

        另一种可能则类似于后世君主为了架空权臣,表面上给予了尊崇的名位,实际上却剥夺他的权力。

        至于,炎帝的兵败被俘,毕竟是兄弟,炎帝又愿意投降,安于臣属之位。黄帝也就没有一杀了事。

        对于蚩尤的新安排则是命令他前往东夷集团部落居住之地,安抚那里的民众。27

        东夷集团的首领也不知道什么时代开始,被称之为少昊氏。28

        

        根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的秋天,郯子(东夷集团中一个小国的元首,子爵国)到鲁国进行国事拜访。

        鲁昭公和他一起进餐。

        席间,鲁相叔孙蜡问他:“少嗥氏(即少昊)用鸟名作官名,是什么缘故?”

        郯子说——

        少昊氏是我的祖先,我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我的高祖少嗥挚立为天子时,凤凰刚好飞到,因而以鸟的吉兆治理天下,所以专设鸟官而全用鸟替官职命名:

        凤鸟氏就是历法部部长(历正),下面统属四个司长:

        玄鸟氏为主管春分、秋分的司长(司分)。

        伯赵氏为主管夏至、冬至的司长(司至)。

        青鸟氏是主管立春、立夏的司长(司启)。

        丹鸟氏是主管立秋、立冬的司长(司闭);

        祝鸠氏是内政部部长(司徒)。

        鴡鸠氏是国防部部长(司马);

        鸬鸠氏是建设部部长(司空);

        爽鸠氏是司法部部长(司寇);

        鹘鸠氏是经济部部长(司事)。

        这五个鸠,都是治理民众的长官。

        又有五个雉,是管理五种工业的长官,负责改进器物用具、校正度量衡器以方便和安定民众生活等工作。

        又有九个扈,是管理九种农事的长官,负责督促生产而不使民众懒散等工作。

        

        由郯子的这段话可知,东夷集团历史上曾经建过国,第一任君主名字叫做挚,被东夷人尊为高祖,自称少昊氏。

        他们学习华夏集团的典章制度,也创设了管理民众的官职,为了有别于华夏集团,他们是以本族之图腾鸟,一一为官职命名的。

        (另有一说,神农王朝时期,管理东方的官职,叫做太昊,这当然是沿袭了伏羲王朝君主的太昊氏的的名号,含有纪念一代伟人的意思。

        至于管理西方的官员就叫做少昊。29

        这两个官职,从纸面上来说,太昊和少昊,就是大日头和小日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则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按照黄帝的想法,蚩尤是出自东夷集团,派他去和东夷集团的最高领导少昊沟通,解释一下神农王朝朝局的重大的变化,巩固邦交的同时,也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

        

        不管怎么说,战胜炎帝之后,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内部斗争暂时得到缓和。

        黄帝虽然赢得了领导权,但是并没有前往陈,而是定都于涿鹿,开创了黄帝王朝。

        民众在战火之后得享和平,歌颂起了黄帝,称许他得六相而天地得治,可以说神明到极点了。30

        黄帝也有点飘飘然,31志满意得之后,跑到泰山祭天封禅,各地部落首领都出席了,盛况空前——

        据说他驾着象车赶着六条蚊龙,他的臣属木神毕方就站在车辖的两旁,蚩龙在前开路,风神向前扫除尘埃,雨神冲洗道路。

        一路上,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飞蛇趴在地下,凤凰飞翔上空,大会鬼神,作成清角调,向天神夸耀自己营造的太平盛世。

        不过队伍中,有一个人,心中百般不是滋味,那就是走在最前头的蚩尤。

        蚩尤据说有兄弟八十一人,估计应该是由八十一部落组成的大联盟。他组建的军队身披兽衣,还在脑袋上戴上了铜铁打造的头盔,兵器也很完备,

        因此蚩尤领导的部族威震天下,在其时,军事实力是很强悍。32

        当然,黄帝打败炎帝,风头正盛的时候,蚩尤作为东夷集团的领军人物只好开始韬光养晦,积攒能量了。

        

        

        

        然,蚩尤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他的部落率先从石器时代步入了金属时代。

        从世界史上来说,每个文明要发生一次必不可少质的飞跃,那就是掌握金属冶炼术。33

        蚩尤到了少昊之地,就开始谋划起兵。

        他首先做的,就是大量制造兵器。

        这个情况,黄帝也并不是一无所知,有一天,他和自己的臣子伯高讨论国事。

        黄帝问道 :“我想把天下结合为一家,有办法么?”

        伯高回答说:“请除掉各地矿山上的杂草而树立国有的标记,我们努力铲除各地的武装势力,天下就可以合为一家。”

        黄帝说:“这个道理能进一步讲讲么?”

        伯高回答说——

        “山地表面上有丹沙的下有金矿,表面有慈石的下有铜矿,表面有陵石的下有铅、锡、红铜,表面有赤土的下有铁矿,这都是山上出现矿苗的情况。

        如发现山有矿苗,国君就应当严格封山而布置祭祀。

        离封山十里之处造一个祭坛,使乘车到此者下车而过,步行到此者快步而行。

        违令者死罪不赦。这样人们就不敢随便开采了。”

        然而黄帝行此禁令仅在第十个年头,葛卢山山洪过后,露出金属矿石,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来,蚩尤制造了剑、销、矛、戟,这年与九个诸侯国发生兼并战争。

        雍狐山山洪过后,露出金属矿石,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来,蚩尤制造了著名的戟和戈,这年与十二个诸侯国发生兼并战争。34

        也就是说,在黄帝打败炎帝的十年之后,蚩尤发现了葛卢山、雍狐山两大矿区(今地不详),大量制造兵器,带领自己的部族,先后发动两次大规模兼并,第一次吞并了九个部族,第二次则吞并了十二个部族。

        这些战役大大了扩充了地盘,提高了东夷集团的实力。那么这些战役都是在那里进行的呢?

        第一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发生在黄河的入海口处,即今天渤海湾的西南部。

        传说古代黄河入海之前分为九条小的河流。35,在黄帝时期,称为九淖,到了尧舜禹时代,则称之为九河。

        这些地区的民众在蚩尤的兵威之下,只得屈服。后来他们因为蚩尤战败,而受到处罚,被驱赶到南方,被名之为九黎。36

        蚩尤胜利之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而是将战火燃烧到了空桑(今山东曲阜)。

        空桑是东夷集团本根之地,可见蚩尤的疯狂扩张行为并不得到东夷集团的认可,蚩尤为了加强自己的威权,悍然对于自己同属的部族发动进攻。

        此次战役,但是以少昊氏认输为结局。东夷集团战败,于是九黎和东夷都纳入了蚩尤的地盘。

        在蚩尤武力扩张过程中,对于政事的处理,秉承的方针,就是从重从快。

        为了彻底震慑新征服的民众,蚩尤始做刑法。

        《尚书·吕刑》谈到刑法的起源就说——

        古代有遗训,蚩尤开始作乱,扩大到平民百姓。无不寇掠 贼害,冒没不正,内外作乱,争夺窃盗,诈骗强取。

        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 刑罚来制服,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法律。

        蚩尤杀害无罪的人,开始放肆使用劓、刖、椓、黥等刑罚。

        于是,施行杀戮,抛弃法制,不减免无罪的人。37

        

        又经过几年整合之后,蚩尤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向黄帝王朝挑战。

        于是他高举为炎帝的报仇旗号,称兵作乱,为了宣示自己是正义之师,他还让自己的军队树起了炎帝一族的图腾——牛的旗帜。38

        由于蚩尤施政之地,距离涿鹿比较远(就古代的通讯水平来说),蚩尤的兼并战争,总体而言,又属于诸侯的内政。不好干涉。

        虽然黄帝一直对蚩尤保持警惕,但当他确实得知消息之后,还是感到很紧张。

        黄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已经成为自己臣属的兄弟炎帝亲上战场。

        一则炎帝和蚩尤原有君臣名分。

        二则也可以宣示蚩尤起兵口号之荒唐。

        

        炎帝和蚩尤两军一经接触,结果不难逆料。

        军事本非炎帝所长,他被蚩尤打的丢盔弃甲,急忙撤回涿鹿。

        蚩尤则在其后紧追不舍,一前一后,两军先后抵达涿鹿之野的一条河流。

        黄帝在涿鹿见蚩尤来的凶猛,也不敢贸然打开城门,接引自己的兄弟。

        当然,也可能怀疑炎帝不甘心失败,和蚩尤两个人是做戏,一伙的。

        炎帝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绕着涿鹿一直和蚩尤捉迷藏。

        老是这么下去也没办法。炎帝派人进去涿鹿,备述前后经过。

        黄帝当此之时,作何决断。

        只要蚩尤不攻城,他的战略就是一个字——“忍”。

        忍下心来看着蚩尤追杀炎帝。

        

        这也难怪,炎帝、黄帝、蚩尤三人各自小九九。

        对于蚩尤来说,一路追杀,如果直接攻城,说不定炎帝来个反攻,里应外合,吃不了兜着走。

        撤退吧,心有不甘。都好不容易打到这里了。

        当他看到黄帝决定闭门不出,心想,黄帝这个老滑头,要借我的手,杀自己的兄弟,好吧,我成全他。

        黄帝有没有借蚩尤之手铲除自己兄弟炎帝的心,我们不好说。但是他胸中是有自己的韬略。

        他打了那么多年的战,最喜欢的就是以逸待劳,口袋战术。

        上次,炎帝就是败在涿鹿之旁的阪泉。

        这一次,蚩尤既然送上门来,自然要叫他来得去不得。

        涿鹿这块战场,他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当然要好好的发挥。

        不过蚩尤今时不同往日,从兵器上来说,黄帝不如。

        士气上来说,也不如——自己的哥哥不正在城下被敌人追着呢。

        

        黄帝闭门不纳,可苦了炎帝。

        炎帝此时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后人描述炎帝窘困之情形,用了一个词“九隅无遗”。

        什么意思,就是天下九州,连一块躲藏的地方也没有。

        

        就此,涿鹿之战,三方陷入了相持阶段。

        炎帝被蚩尤追着打,还舍不得离开涿鹿。因为心里知道,除了自己的兄弟黄帝,从军事实力上,没人扛得住。跑的远了,孤立无援,最终还是给蚩尤灭了。

        于是,他也有一个字——“撑”。

        这个撑啊,估计嘛,一是要撑到蚩尤精疲力竭,二是要撑到黄帝良心发现。

        黄帝呢?偶尔出城骚扰一下蚩尤,反反复复和蚩尤也打了不少遭遇战,一吃紧,就龟缩回涿鹿。

        行军打战,学得乌龟法,向来就算成不了名将,至少也是良将。后世的诸葛亮不是一样在祁山下被司马懿调戏至死么。

        蚩尤虽然每战必胜,肯定是越打脾气越坏了。锅里的肉,看的吃不得,多闹心。

        

        三方就此打打停停,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据说,先后有七十二场遭遇战。39

        在这段时间里头,黄帝已经想好的策略——

        涿鹿之野有逐鹿山与灵山,灵山海拔2400多米,涿鹿山东面为长达40多里的灵山河谷,灵山河谷东、西两侧都是壁立千仞的高山。此处正是设伏的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气候因素比较特别,在夏秋之际,一是往往暴雨之后山洪暴发,二是多大雾,大雾一起,就是弥漫两三天。

        《三国演义》里头诸葛亮在赤壁大战前夕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黄帝欠的则是将蚩尤引进此地,然后堵住谷口,等待一场大雨,来个瓮里捉鳖。

        有一次,好不容易将蚩尤引了进去,来的却是一场大雾,敌我不辨之际,自然无法堵住谷口,前功尽弃。40

        黄帝深怕蚩尤起了疑心,所以又和蚩尤相持了好久,才再次又将蚩尤领入灵山河谷。

        这一次,天从人愿。

        黄帝已经布置好了,他让自己的部将应龙在灵山河水上游拦蓄河水。

        当蚩尤一被堵在灵山河谷,暴雨降下之时,便扒开大坝,就此一战成功。41

        蚩尤带领的九黎和东夷部众在山洪和暴雨的冲击下,可谓惨不可言,尸体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

        据说数年之后,这里凝结的鲜血,化成了石头。白骨成灰,膏流成泉。42

        

        不过蚩尤并没有身死其中,而是被生擒了。

        黄帝对这个祸首没什么好客气,就在青丘之地杀了他。43

        蚩尤之生前,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九黎、东夷。他这一死,各部族却没有想黄帝想象的那样,就此顺服,而是纷纷起兵。

        天下就此纷纷扰扰多年,黄帝看这么打来打去的,没有尽头,于是就把蚩尤形像画了出来,宣示各部族,连最强大的蚩尤都被我打败,你们凭什么跟我斗。44

        总之,处决了蚩尤之后,黄帝乘此大胜之威,率兵南下。那个部落不服,就灭了那个。彻底扫荡蚩尤的残余势力,一口气打了五十二场战役。45

        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顽抗到底的,一律放逐到寒冷荒凉的的北方去。

        还有一部分死活都愿意追随蚩尤,但又打不过黄帝的九黎部族,则南迁江﹑淮。

        这些部族一直认为黄帝王朝是他们的敌人,不愿意和解。被黄帝王朝称之为三苗。46

        三苗其后一直和黄帝王朝对抗,之间战争一直打来打去的,成了一笔谁也理不清的烂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黄帝王朝的尧舜禹时代,其中舜还因南征三苗﹐死於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

        不过随着黄帝王朝越来越强大,三苗最终无法抵挡,迫于压力,再度南迁到汉水一带,在今天湖南岳阳、湖北武昌及江西九江一带落地生根。47

        

        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他几乎是个大旅行家,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48

        春官为青云氏。

        夏官为缙云氏。

        秋官为白云氏。

        冬官为黑云氏。

        中官为黄云氏。

        (后来炎帝的后裔就被封为缙云氏49)

        他的军队则号称云师。又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据说,黄帝还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只是上天到底是怎么把这么重的东西交给他,书上没说。

        他还很注重天文历法,命人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他还是一个哲学家,懂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至于他的执政风格么,非常之勤政。

        他教导督促老百姓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对于从百姓身上征收的各种财物有节度地使用。

        总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

        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把身体的彻底的搞垮了。50

        

        据说,据《列子》上的说法,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头。

        黄帝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

        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

        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

        于是他决定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

        他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

        目的是为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

        当黄帝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之后。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有通过做梦“神游”这一途径才能抵达。

        这个神国中,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

        居住于此的神人们没有任何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死亡的恐惧,所以没有早夭的人。

        他们不懂得自私地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得和外部事物保持疏远的距离。所以也就没有人类所特有的爱憎之情。

        他们也不懂得反抗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毫无利害关系。

        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爱惜。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与忌讳。

        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

        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

        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

        于是他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这些大臣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说——

        “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51

      • 家园 沙发?
      • 家园 (2)之脚注

        25 另一说则是各自以熊、罴、貔、貅、(chū,初)、虎等猛兽为图腾的部落。

        26关于这场战役,《大戴礼·五帝德》上说:“(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而《列子·黄帝》则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27 “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相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周书·尝麦》

        28 “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左传》\r

        29 “东方生养,元气盛大,西方收敛,元气便小,故东方之帝,谓之大皞,西方之帝,谓之少皞。” ——《礼记·月令·疏》。近代的吕思勉对太昊有个考证,说黄帝时期所谓的少昊和太昊,只是两个官职名称罢他引用了的论据就是上面这一段话。此外,《越绝书·计倪内经》也说:“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

          30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管子·五行篇》

        31《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32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太平御览·龙鱼河图》

        33战国鲁尸佼《尸子》明确指出:“造冶者,蚩尤也。”

        34 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而为一家。”

        黄帝曰:“若此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送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管子·地数篇》

          35《归藏》上说,“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

          此载中的“登九淖”当是《尚书·禹贡》中提到的九河:“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至于空桑、青丘,之前已经说过。

        36九黎即《山海经》所记载的“牛黎之国”、“留利之国”、“柔利国”。九黎之称,是地名加族名而成

          37 “若古有训 ,蚩尤惟始作乱 ,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 ,鸱义奸宄 ,夺攘矫虔 。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越兹丽刑并制 ,罔差有辞 。——《尚书·吕刑》

        38 南北朝任昉.《述異記》:「有蚩尤神,俗雲: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齒,長二寸,堅不可碎。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这段话中值得注意的是提到蚩尤人自牛蹄。

        39黄帝百战,百战之数未尽闻也,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七十二,其大略也。(《鹖冠子》注

        40蚩尤作大雾,皆迷四方,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位。——《古今注》卷上《舆服》

        41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42昔黄帝除蚩尤,及四方群凶,并诸妖魅,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数年中,血凝如石,骨白如灰,膏流成泉。——《拾遗记》卷一《高辛》

        43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历代都提到黄帝因指南车而摆脱大雾,黄帝时代可能已经有车,不然他也不会叫轩辕氏。但是像指南车那么高科技的东西,到了南北朝时代,才有人根据传说,搞出一辆来。所以这里不予采信。虽然这是个很有趣的传说,不写都有点手痒痒的。

        44 《龙鱼河图》: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45神农氏衰,蚩尤氏叛,不用帝命。黄帝于是修德抚民,……讨蚩尤氏,禽之于涿鹿之野。诸侯有不服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群书治要》卷一一注引)

        46《国语·楚语下》说:“及少皞衰也,九黎乱德……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九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韦昭注:“三苗,九黎之后”。“

        47《史记正义》: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江州鄂州岳州也。

        48《左传》:“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而《史记》各家的注解则说,

        “黄帝以云为官,盖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 (服虔)

        “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应劭)

        49西汉孔安国云:“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东汉贾逵:“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马融云:“缙云,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

        50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史记·黄帝本纪》

        51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 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彻钟县。 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 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列子》

        ---------------

    • 家园 王兄原来是同好,呵呵!但实在不能苟同...

      伏羲女娲,是最古老的创世神话。有多古老呢?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西南非洲的桑人是最古老的人类,他们的创世神话就类似女娲抟泥造人。

      而伏羲女娲,也就是以大洪水、兄妹婚创造人类、试探神意等六个特点构成的创世神话,在南北中国、东南亚、甚至印度东部都存在,甚至伏羲的音都差不多,音转而来的。盘古、伏羲其实相通,闻一多论证伏羲原型就是——葫芦。这是30年代以来民族学、神话学、文字学研究成果不断证明了的,据采集,国内有19个少数民族的49则伏羲女娲。大概在2万年前,o1、o2、o3类型的族群在全新世初的回暖时期分别从滇缅之交、广西北部湾向北方迁徙而分手之时,大概就有了这样的共同神话。o3类型就是汉族的特有类型。用分子人类学的术语来说,基本上,携带父系Y染色体单倍体群类型O的各民族,都有类似神话。伏羲不仅是人类始祖,而且创造上古一切发明,还是丰育神,有趣的是,伏羲和两河流域的丰育神宁吉兹达Ningiszida一样,都是人头蛇身,而且是用两蛇交尾表示交配。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就是昆仑。昆仑,是阿尔泰语,就是腾格里,天的意思。也有说是祁连山,祁连,天的转音。而认为高山为天神、祖宗的居所,这样的神话就更广泛了。比如,苏美尔、雅利安神话里都有。中国三代也有此神话,夏人认为嵩山是祖宗神居住的山,祝融降于崇山,崇同嵩。周公建成周以依天室,天室就是嵩山,至今尚有太室山、少室山。太,就是天。后来才逐渐转移到泰山、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之所在,是刘彻确定其名,李徳维希记到现代地图上的,您不能直接就手指西北昆仑就引证伏羲女娲神话的,呵呵。而且就按五帝本纪的字面考证,雷泽也不到昆仑,渭南而已。

      神话和历史不能等同的。五帝本纪这样的资料,也不能直接当历史材料引用,呵呵,这就是顾颉刚说的“层累的历史”,要层层考证复原之后才能当旁证。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咱们慢慢聊吧,翻书太累了,呵呵。

      • 家园 看到过一个假说

        中国人的源流,除了从东南亚入滇、广再北上的两支外,还有从中亚经河西走廊入中原的一支,分子人类学方面有可以印证的研究成果吗?

        • 家园 金力的学生,文波的博士论文是说这个的

          结论是,在汉族的父系基因上贡献很小。但我怀疑,这些史前族群曾对汉族的文化贡献很大,因为炎黄地望恰好在细石器文化带上,很多词汇都能联系到乌拉尔-阿尔泰语系,最近在翻这方面的书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