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是泡沫,就总有破裂的一天。 -- wolfgan

共:💬438 🌺888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恩,解释一下“国民财富”的意思吧

                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

                国民财富:一国的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包括上地)的总和。国民财产是由人类劳动所生产的物质财富的存量。包括住房、非住房建筑物、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企业存货和国家物资储备 此外,还包括外汇储备和国外资产净额。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和一切 现有的各种自然界的现成资源,如森林、地下矿藏、野生动植物、水力等。

                几个小时前在下面开了个玩笑,米想到反映强烈,删除之。

      • 家园 看高端不要盯着宝马,看低端不要光看低保

        暂且不说买宝马的未必都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暂且不说吃低保的未必买不起乘用车。

        不是很喜欢该篇文字中的“极端”和“庞大”两个词,感觉不是在描绘一个事实,更像在争论中表明一种立场。

        2008全国乘用车销量为560万(不含微型面包车,微面中仅仅五菱就号称全年突破65万),这个是一手市场。

        其中,bmw品牌销量6.6万(含mini,含国产进口的任何bmw),benz销量3.9万,凌志3.1万,最牛的audi卖了12万,这四大品牌合计25.6万,如果算上杂七杂八的卡迪拉克啊,无限啊,阿库拉啊还有那极端的牛啊马啊保时捷啊宾利啊劳斯莱斯啊这个那个统共30万吧。

        无论如何,5%的高端汽车品牌(bmw卖的最好的是3系,算不上豪华,audi卖的最好是那传奇的A6,算不上昂贵)消费算不上极端,而剩下不含微面的530万辆新车的销量恐怕也不能说都是权贵所为吧。

        2009的乘用车销量已经过了1000万(年内预计1300万),注意,还是新车。这两年累计1500~1800万辆的新车销量恐怕和极端的权贵以及庞大的低收入者都不大搭边。

        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应该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相对广泛的体验得出适当的观点,不能每看到宝马呼啸而过就认为权贵掌控一切而忽视路边的行人,不要因为江景豪宅的热销而忘记城市的均价。

        对于一个20年前出口以农产品为主的国家,对于一个10年前出口以纺织品为主的国家,对于一个现在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我们对于她经济脉络的把握,对于她社会发展的观察不能站在固定的视角,不能只看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不能只观察那些自己感兴趣的现象。

        • 家园 现在汽车在经历以前家电的历程。

          决定财富差距的是住房而不是汽车。二十年前一台电视机顶的上一栋在农村的房子,现在呢?

          对于她社会发展的观察不能站在固定的视角,不能只看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不能只观察那些自己感兴趣的现象。

          这话说得太对了。

          • 家园 所以说这是好事

            从前住房分配,那谈不上决定不决定差距,其实差距还是有,不大。那家电和汽车是绝对决定差距了,现在这两样按照你说的已经不决定差距了,你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本来决定差距的东西很多,现在越来越少,集中到少数商品上面,我认为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当然这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许多商品稀缺性的降低方面,是蛋糕做大了。这还不够,以后要保障基本的经济适用房,要保障基本的医疗和教育及其他社会保障,这些都是社会再分配的改革,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月和谐了。

          • 家园 住房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还是要细分,还是要看主流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发过一个探讨贴,当然,几年前的观点肯定有不成熟甚至偏差的地方:

            链接出处

            很有趣的是,就在这两天,正好我有一套房的证下来了(在这里赞赏一下武汉房地产局的工作人员,10月30日交上的材料,今天证已经到手,实际上11月3日就已经制证完毕,效率确实逐年提高。),证号已经是“武房权证市字2009026xxx号”,也就是说市局本年度至少发了2.6万套房产证,而就在我取证的同时,有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和。

            不过市局只针对市地产、统建等十三家开发商,其余的在各个区局办理,全市截至今日的办证量我想不会小于10万(这个数字是毛估的,没有调查研究)。

            实际就销量而言,我随便点击了一下,我武汉市今年头五个月就已经每月新房销量过万,武汉市2008年统计常住人口818万,2003年统计总户数230万,假设2008年总户数250万。

            2006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60.88万平方米。

            2007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35.41万平方米。

            2008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32.07万平方米。

            2009年1—6月 武汉市销售商品房478.32万平方米

            过去三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为3306.68万平方米,假设每个户型平均100平方(这个已经比较夸张了),那么过去三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套数是33万套,按照总户数250万计算,至少

            13.2%的家庭在过去的三年购买了商品房。

            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13.2%是指的购买新商品房的家庭,这个不包括购买2006年之前的数据,也不包括二手房的数据

            假设(因为没有二手房消费数据)二手房和新房销量比例为0.5:1,那么,仅仅最近三年来,武汉市至少有20%的家庭进行了房产消费,如果说房产消费代表了贫富分化的加剧,我认为无论数据还是事实都无法支持这一点。

            如果拿车作为一个参照,我想说的是,我见过有房没买车的,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没有房但是买了车的,别忘记了,上一个贴中列举的是乘用车的销售数据。

            注意:上面的推论由于数据缺失,见仁见智,不过我想,有数据总能够多说明一点问题吧。

            • 家园 关键的就是二手房数据

              上面所列的新房数据,没有问题,推论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实际操作中,多数的开发商无心恋战,大部分把房子一出来就全转入二手房市场(新房全部作价卖给房产中介,让房产中介打阵地战)。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快速撤出需要较长时间经营的领域,集中力量;利用转入二手房市场的时机,固化甚至提升该地段的房价。

              如果所有房产商都这么操作的话,那么上面推论出来的“房产消费比例”,就是大大的有问题了,恐怕要主要以二手房成交量来作为主要推导根据,甚至要排除一手房的数据。

              这是不是理论上的呢?请看近年新建成的各个小区门口最多的店面是什么——房产中介。

            • 家园 多说一点吧,再看看美国人购买新车的比例

              2006年美国汽车销量1656万,

              2007年美国汽车销量1700万,

              2008年美国汽车销量1315万.

              2009年的数据没有,我就算1400万,实际这个数字是绝对达不到的。

              那么2006年以来,美国汽车累计销量为6071万。

              2008年美国人口3.03亿(维基百科)。

              2006年来,至多20%的美国人买过车,而在同样的时间段,武汉这个居民收入和经济层次全国偏低的城市有4%左右的购买了房,有20%左右的家庭进行了房产消费。

              列举这些数字,并不是为了要得出所谓严谨与否的结论,实际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严谨结论在我看来是最不严谨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在中南海开会制定决策,我们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客观的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参与,仅此而已,这也是我们最需要达到的目的。

              • 家园 汽车要看保有量才能进行比较

                汽车寿命一般在15-20年左右。

                以下是几个美国汽车保有量的数据:

                1998年:2.1亿辆;

                2002年:2.2亿辆;

                2004年:2.4亿辆;

                2006年:2.5亿辆;

                2007年:2.9亿辆;

                美国汽车年销售量如果是平均1500万辆的话,3亿辆保有量在20年内可以轮换一遍。

                美国目前居民建筑保有量是7400万套,三亿人口如果是四口之家,那么房屋市场已经饱和,按照房屋寿命是70-100年计算,美国需要每年造新房100万套,美国的房地产产能是500-600万套一年,所以可以推算房屋泡沫的来源了。

              • 家园 老兄,恕我直言,您列数据是一把好手,

                但是逻辑推理能力与之相比差了不是一里地的问题.

                列举这些数字,并不是为了要得出所谓严谨与否的结论,实际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严谨结论在我看来是最不严谨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在中南海开会制定决策,我们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客观的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参与,仅此而已,这也是我们最需要达到的目的。

                您能确定你看到的事实就是所有事情的全部?因为是你看到的所以就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各种推论?然后就说这些推论可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的?那我们还需要逻辑推理干什么?

                老兄,你这种风格确实很容易赢得掌声.不过兄弟我不是外行,既然主贴是我写的,你又自认为有理,我肯定要商榷一下你的推理过程.

                • 家园 我倒觉得小楼的观察更真实

                  “普选和代议制的民主政体、权力制衡与互相监督、竞争性的新闻自由和对全体纳税人的信息披露,这三大原理构成政府合法性的惟一道德根据。”

                  “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结束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期,转入一个低速的从而也是正常的增长阶段,并且很可能随世界经济一起陷入衰退……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过诸如普遍腐败、权力制衡、劳资关系、舆论监督等等重大的社会经济体制问题。那么,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谁敢断言这些深层问题不会以更加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呢?”

                  有人可能注意到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期”?这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嘿嘿,此文的题目是《世纪之交,义利之辨》。二十世纪末的那几年,正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增长率下滑到7%,国有企业纷纷破产,几千万工人下岗,不时可见示威静坐的。据说银行坏帐连连,处于实质破产状态;而农村更是已经破产,等到加入WTO更是雪上加霜。再看到腐败横行,[**]功、台独群魔乱舞,凸显社会信仰危机,想不触目惊心都难。大概只有特别聪明的或特别迟钝的,才可能觉得“形势一片大好”。

                  喊衰喊了30年了,累不累

                  • 家园 在2002左右的时候,我比绝大部分人乐观,

                    因为我看到朱镕基领导下的政府是在确确实实的解决经济中的重要问题,而不是现在这样遇到困难绕开走。事实也证明我当时的乐观是有理由的。

                    我可以这么说,我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如果不相信可以查我来西河的文字记录。在西河我还没有发现谁能在这方面超过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