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听说八平方之后着实抓过一阵FB,结果又如何?

                      FB是越来越严重了。新三座大山,那不是很会经济的总设计师把国库搞空了以后把经济沙皇请出来的结果?除了堆出新三座大山,TG要从哪里挖钱把这么大个国库填满?

                      依我说呢~总设计师复活,估计支持“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更靠谱些吧。

                      换主席复活,那应该上了井冈山了吧。

                      一个有趣的问题:两位都在今天复活的话,哪个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 家园 那肯定是老毛胜出,这个老邓自己都不会怀疑

                        8平方后是抓过腐败的,当时口号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年增8%就是那时候定下来的。我觉得那阵子是挺好的一段时期。

                        后来就是老邓南巡市场经济大跃进了。这事需要为老邓辩护一下,因为当时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生活水平上得挺快,老邓急啊,“不改善人民生活死路一条”。但是根本就没人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好照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样子学,很多8平方后被发配的学生就又被当成宝年轻化培养了。

                        这说到底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20年前,人民群众总体上是不把“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当回事的,认为资本主义也可以搞一搞,所以后来也就搞了。

                        所以,未来中国一定是会向左转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老这么搞不是个事。当然转得可能也没那么快。

          • 家园 观察不全面,不细致

            看到大批企业破产。

            没有看到大批企业顽强生存和壮大。

            实际上这个过程里,科技精英远不如管理精英来得重要。

            管理学,是改革以后普及的。

            30年以后,中国依靠大批初高中文化的人把国外自动化流水线打垮。

            思考这是这么实现的。

            • 家园 打垮??没见过人家初高中文化的人生产的东西吧。
            • 家园 管理精英不如说是“人口红利”

              中国管理高明不到哪里去,人口过多带来的就业压力而已。

              但这种方式,限制了基础群众的成长,进去初高中水平,出来仍然是初高中水平,仍然无法建立自己的产业基础,产业的命脉仍然被别人握在手心里。

              看看所谓成功的企业,离开国外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有几个能够独立发展?没有。

              • 家园 我的父母也是领导

                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领导是最好当的,管理是最容易的,因为你什么事都不用干,不过当上领导的过程是最难的。

              • 家园 你在简历里永远只写学历?

                一个初中水平的人在经历生产大协作以后是什么水平?

                人口过多的国家很多很多。象中国这样成功的,还没有。

                那么孟加拉国看起来也不需要高明管理。

                你要不要去?

                你为什么要离开国外创新和市场而‘独立’?

                • 家园 生产大协作也就是初中水平,

                  生产大协作也是有技术门槛的,不过这个基础教育中国人在文革时代就已经完成了。

                  不是有人就能成功的,比如印度,为什么?文盲率太高。

                  人的素质对社会产业具有决定性因素,不然土改为什么在津巴布韦无法成功?因为津巴布韦没有中国这些经过2000年农业技术熏陶的农民,这2000年的农业发展史,2000年来的农业技术积累,使中国农民到世界各地都具备特有的农业技术优势。

                  中国需要的不是生产大协作的初高中普及水平,而是再提高,可惜你的血汗工厂无法提供这种机会和利益需要。

                  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西方的创新和市场,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提高而设立的,当创新和发展方向握在别人手中的时候,是你产业方向和原动力在别人那里,是你产业的心脏和大脑捏在别人的手心里,这比捏住台湾这个睾丸要严重的多。

                  • 家园 这就是你的错误所在,也是从前世界的错误所在

                    不能理解中国居然可以成功。

                    你的世界观来自教条,而不是实践。

                    要深究一下嘛,搜索一下河里坟贴。中国模式成功究竟体现在哪里。

                    • 家园 偏听为暗,兼听则明。

                      河里的内容要综合起来看:陈经是一部分,民营和海归是一部分,最近屡有起伏的群体事件是一部分。

                      中国真的成功了?我看现在又到了百年轮回的节点上,一步不对,从辛亥革命重新开始。

    • 家园 给打造顶顶提供一些炮弹

      比较前30年和后30年的科研,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我支持你研究这个题目,特提供一些炮弹。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国家投入。投入多成果就多,这是一条硬道理。建议你做一条曲线,看看国家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在这几十年里是怎样变化的。我印象中最高记录是“大跃进”时候创下的。这条曲线拉出来,谁真搞科学技术现代化,谁只是嘴上把科学技术当第一生产力那就出来了。

      考虑国家投入的时候,有一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前30年的钱更值钱。任何时候,国家投入的一大部分都是发了工资的。但是前30年的时候,大家都是死工资,科研人员工资收入在城市居民中算高的。等改革开放了,算工资收入其实也还可以,但是工资外的收入那就没法比了,尤其是跟经商的那没法比,所以80年代出现了“体脑倒挂”的问题,科研院所里的年轻人留不住的问题。

      2)国家意志。说白了,国家想不想搞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东西会落实到投入上来,但也不光是投入,也牵涉到你说的“运动”的问题。例如,要不要批判“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搞科研的,肯定都喜欢造,至少是在自己的这个层面造。

      3)组织结构。前30年的科研组织结构其实比后来更合理,“全国一盘棋”。各个部其实就是一个大公司,然后整个中国就是一个总公司,周总理是总经理。这种结构对于商业、轻工业未必合适,但是对于高端产业,邮电、电子、兵器、航空航天这些,绝对是合适的。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和知识产权私有,也就是内耗。

      上面三条跟意识形态关系小点。下面两条关系大点。

      4)强调公有制,爱国,斗私批修。这些玩意有没有用?太有用了。这关系到科学技术工作者们是老老实实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还是结成团伙忽悠国家的问题。我有一个感觉,60岁以上年龄组的老一辈谈“国家需要”的时候,听起来非常自然,一开始就会被他们的真诚感动。当然了,回过神来也会想想这中间他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利益,但不是一开始就想。而45岁以下年龄组的也会谈“国家需要”,但我总体上就感觉很不自然,觉得不真诚,倒是他们说“骗钱”“抢钱”的时候很真诚。

      5)运动。运动肯定有负面作用,你事情做到一半正顺手呢,运动来了,十个有十个烦。但是呢,运动也提供了一个科学技术圈内部互相监督,以及科学技术圈外部监督的机制,现在看来这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机智。有运动这回事情,你就得小心点,好好干还怕被运动呢,哪能搞歪门邪道。而没有了运动呢,只要我们一个圈子内的团结,你申请的时候自己说重要,他批准立项也说重要,我鉴定的时候说搞得好,那不就成了嘛。真重要不重要,搞得好不好,咱仨就权威了,谁能把我们怎么样啊。垃圾论文和废物科研就是这么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