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观点的误区 -- 秋原

共:💬46 🌺1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观点的误区

    “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观点的误区——从地理与气候学角度去戳穿一个关于历史的谣言

    前两天,我在SB军普区参与了一场关于明末—袁崇焕—后金的讨论,由于某YY穿越文的突然出现,还因跑题酿成了一场关于电影和小说的PK。

    实际上,我本人的历史学识浅薄,也看不进去大部头的史书,在论坛上即不如挺袁派,也不如反袁派,更不参加任何袁粉与袁黑之间的立场交锋。

    不过在事后,我按照断臂兵在该帖中给出的一个链接地址(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3/),到凤凰网袁崇焕主题网页去看了一下。这里可以说是网络上袁黑派的大本营。在其中《袁崇焕失误及其与明朝灭亡的内在联系》一文中,我看到这么一段叙述:

    再有,明朝灭亡于一场天灾,即小冰河期,自1580年起长达七十余年,这是全球性的灾害,是因为太阳黑子突然消失了70多年,整个北方气候寒冷,是人类一万年以来最冷的,它造成的是北方长期干旱,灾害不断,游牧民族、渔猎部族入寇频繁,军镇屯田收入锐减增加朝廷负担,而明朝的税赋又集中于农业,减少比较大,又因边患和北方九大军镇的消耗也很大,最终亡于瘟疫和财政破产。

    另外,袁大人消耗的“宁锦防线”上的太多的资源,不仅导致了蓟镇无法加强而被后金突破,还导致了其他几个北方军镇的军饷、粮饷无法如数派发,灾民不能得到及时的赈济,这导致了诸如李自成这样流民和溃兵相结合的起义,最终导致了北京在遭受瘟疫以后被流寇轻易攻陷。

    就明朝灭亡而言,袁大人这几下子确实来得不轻,而且很不是时候,小冰河期自1580年起,持续70余年,明朝以那点可怜的财政,一直撑到了1644年,就快熬过去了,1650年以后灾害就逐渐消失了,所以才有所谓“康乾盛世”,其实只不过是灾害逐渐减退带来的恢复而已,离明朝正常水平还差了很远,若没有袁大人这几下子折腾,明朝再熬上几年,就缓过气来了,国力恢复到相当水平,那不是后金这种对手能应付的。

    在灾荒年间,人口其实是负担,但在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的时期,人口就是资源,明朝就是没有熬过这个节点,实在很可惜。

    红字部分,是两段毫无科学根据的分析.

    自打一两年前,CAPO1234在古站区发表一系列文章,反袁与倒袁呼声迭起后,这个“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的说法”就没有中断过,并在各种讨论中被反复引用。幸好,本人历史虽然不成,对地理和气候方面还有些浓厚的兴趣和浅薄的认识,最近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对比后发现,这个观点不仅纯属乌有,而且与实际情况完全相悖。

    首先要申明以下,从气候学术语去看,只有“小冰期”的概念,根本没有“小冰河期”这个概念。无论是国内的气候历史研究资料(如竺可祯的先生的研究);前苏联气候学家马雅克拉丘克“地球正在变冷”的观点;还是欧美“现代小冰期”的观点,都没有“小冰河期”的说法。这个说法就和“水变油”、“大炮管上晾衣服”一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从地质和气候学上解释,人类或者的最近一万年被称为“第四纪全新世”。在这段时间内,共出现四次温暖时期和四次寒冷时期。

    四个温暖时期为: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770年~约公元元年;公元600~1000年;公元1200~约1300年。

    四个寒冷时期就在四个温暖时期之间,为:公元前1000~公元前850年;约公元元年~600年;公元1000~1200年;公元1400~1900年。

    温暖时期与寒冷时期交替出现,趋势是:温暖时期影响时间越来越短,势力越来越弱;寒冷时期影响时间越来越长,势力越来越强。

    由此可见,明末清初的大约60~70年时间(公元1580~1644),即不在第四寒冷时期的早期,也不在晚期。因而《袁崇焕失误及其与明朝灭亡的内在联系》一文中“自1580年起,持续70余年,明朝以那点可怜的财政,一直撑到了1644年,就快熬过去了,1650年以后灾害就逐渐消失了”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不仅如此,竺可祯的先生的研究还表明,公元1644年之后,第四寒冷时期的极端气候表现不仅没有趋缓或者回暖,反而更加恶化。十七世纪是第四寒冷时期影响势力最强的一个世纪,而公元1650~1700年,又是第四寒冷时期的最冷期。这个“小冰期”不仅不是在明朝末年,反而出现在清朝初年!

    有三个证据可以证实这个观点:

    一、第四寒冷时期的极端寒冷天气记录分别出现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这年的强烈寒冷气候导致在中国江西、自唐朝时期建立的柑桔园完全毁坏,果株死亡;四川、福建的竹林和荔枝出现大面积死亡,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湖泊普遍出现封冻结冰的现在。

    二、在同时期欧洲人的气候记录中,公元1550~1600年为气候回暖期,公元1620~1720为气候较冷期。气候影响是全球性的,因为这记录,基本和同时期中国的情况达到呼应。

    三、公元1650~1700年,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的淮河、汉水出现四次封冻;甚至在长江以南,也出现太湖四次封冻,洞挺湖三次封冻的记录。在1600~1650年,没有出现过这种记录

    由此可见,“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的观点是难以站住脚的。明朝末年所处十七世纪初,进入第四寒冷时期势力最强的时候,但这个顶峰是在清朝时出现的,进入十八世纪后才逐渐缓和的。既然“康乾盛世”的农业和社会基础是在第四寒冷时期势力影响最强的时候发展而来的;那么在这之前的明末的农业和社会基础,又怎么可能被还没被算不上最糟糕的气候拖跨的。

    所以说,明末北方农业基础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出现,受天气气候变化不假,但气候问题显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明朝的灭亡,还是从政治和军事体制两方面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吧。

    09年6月13日 于京东肉饼慎思轩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 家园 明朝正德年间的那些囧人囧事

      http://tieba.baidu.com/f?kz=602615408

    • 家园 以前河里大牛涡藤先生写过一篇文章

      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这里给出链接尼伯龙根·蜗藤:【原创】气候是导致唐朝覆没的主要原因吗?

      文中给出了所谓“小冰河期”说法的来源,以及主要反对意见和支持意见的分析等。

      11月7日出版的《科学》中有一篇文章特别能吸引中国人的视线。这篇论文是中美合作的产物,中方主要是兰州大学张平中教授,美方是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Kathleen Johnson)。这两位教授通过研究指出,在中国唐末、元末和明末时期,夏季季风都达到历史的低点。而夏季季风导致天气不寻常地长时间干燥少雨,而这个是引发社会动乱并最终导致这些朝代覆没的重要原因。

      。。。

      研究指出,在中国汉末以来,一共出现过3个主要的弱季风期,分别是850-940年,1340-1360年和1580-1640年。刚好对应于唐代末年、元代末年和明代末年。而这三个时期,都有大规模的起义,而这些起义最终都导致了王朝的覆没。相反,在北宋初年,有强季风期,降雨增多,风调雨顺,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从五代十国的混乱到宋朝重建秩序的时候。

    • 家园 貌似严谨,其实更加主观

      即使如你所说,但是巨变的气候对明的影响大,还是对建奴的影响大是很明显的,满清早期的纯奴隶制和明朝后期自由的风气根本没得比。就好比现在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大,对朝鲜的影响小一样,说明不了问题,只能说你很主观。

      • 家园 很大的跨越

        “满清早期的纯奴隶制和明朝后期自由的风气”——这和农业产量和需求量有什么关系?

        • 家园 你应该问你们的秋老师呀

          貌似严密的论证,怎么突然弄出个没有可比性的满清参和进来呢

          为了一件衣服可以杀光80%的中国人,关系到生存的粮食问题,满清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这个时候将农业产量和需求有意义吗?当初满清把辽东的汉人都杀光,难道真是为了给现在后代“东北嫁妆论”服务的吗?

      • 家园 看不懂您驳的是什么

        楼主驳的是这两条:

        明朝灭亡于一场天灾,即小冰河期,自1580年起长达七十余年,这是全球性的灾害,是因为太阳黑子突然消失了70多年,整个北方气候寒冷,是人类一万年以来最冷的

        小冰河期自1580年起,持续70余年,明朝以那点可怜的财政,一直撑到了1644年,就快熬过去了,1650年以后灾害就逐渐消失了,所以才有所谓“康乾盛世”

        并给出了他的证据。既然您说他“更主观”(这是什么东东,也算是一种反驳么?),那么是不是说他“不客观”呢?

        如果是,那么最好的反驳方式就是找出他论据中的错误。或者您干脆来证明:

        1.明末确实“是人类一万年以来最冷的”!

        2.清初就开始回暖了!

        俺捧花以待

        • 家园 貌似下面已经有过一个回复了。

          不过这个东西扯不清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问题。主次之间本就会相互作用影响。光强调某种矛盾导致如何如何,有盲人摸象之嫌。

    • 家园 人口太多,资源、环境、生产力不足,是根本原因

      人口太多了,资源、环境、生产力不足,垃圾人群无法淘汰,最后只好以造反的形式消减人口。

      基本上每个朝代末期都是如此。

    • 家园 影响粮食产量最大的因素是降水

      气温下降导致降水减少

      并不是说越冷就越少

      秋老师很显然没搞清因果关系

    • 家园 其实按照这个气候理论比较一下当时的世界环境

      尤其是农业国家是不是经历过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就明白了。

    • 家园 气候是一个原因

      主要还是政治体制不能应对矛盾。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全国性的自然灾害是不大有的。偏干旱天气,旱灾会有损失但是涝灾少一点,多雨水的天气,淹了些地方,但是旱灾会少。即使几百年没有的北旱南涝,地区而言,高卑之地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明末已经有一些美洲来的薯类作物,山区开发,也有助于救荒。

      再从历史记录上来看,明末南方其实不缺粮食,主要是朝廷的应急体制太糟糕,财政出了问题,而且也没有政治决心和技巧来用其他方式(如清的厘金)解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