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次拜会林老记 -- 逍遥探花

共:💬30 🌺17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次拜会林老记

    既然被黄河故人同学点了名,俺就班门弄斧写一写第二次拜会林老的一些点滴吧。(其实我一直觉得“黄河故人”这个名字不顺口,以前的“我不是马甲”不挺好的嘛。传说是某人的LD钦点要修改ID的,我出个主意,要不综合一下,改成“黄河马甲”吧?

    首先要感谢河里雪君MM,正是她的安排,我们几个(黄河故人、老尹、大漠和俺)才能再次拜会林老。另外也很佩服CHE同学,从杭州直飞北京,落地后直接从机场赶到聚会地点。看样子CHE兄酒量不错,回头得空找你小酌几杯。

    以下为整理的资料,主要是由林老回忆讲解,有记得不全的地方,还请那天在场的同学们多多补充。

    一开始,有人问起志愿军中的原为日籍的一些士兵的情况。林老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概有5000多人日本人在投降后加入中国军队,其中主要是从事医疗方面。林老还讲了一个人原籍为日本后改为中国籍并加入志愿军,可惜后来在入朝作战时牺牲在敌人的一次空袭中。

    林老后期从事军事科学研究,他多次讲到军事科学,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主体还是社会科学。相比其他科学,军事科学基本上就是一次实验,而且要求更严格,是要流血牺牲的。军事的核心就是一个“变”字。资料上说美军害怕夜战,运动集结都是通过公路,实际上美军打仗也有很多变招以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例如,美军呈组织小规模部队夜间出击,并且不走公路,专挑山间小路进行穿插。

    朝鲜战争是建国之后不久进行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刚刚经历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没有能力对美军进驻朝鲜做出实质性的抗击,最坏的情况中国也就最多派出5个军左右装装样子。二战中,美国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太平洋战场消灭了100多万日军,而整个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才消灭了48万,这也给了美国人轻视中国人理由。当时美国真正害怕的是苏联会入兵朝鲜…….

    实际上,当时中国刚刚解放仍然处于战争状态的延续,国内有500万进过战争考验富有经验的战士,50年5月份解放海南岛,西藏还没完全解放,工作重点尚未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说到有战争经验,英美等“联合国军”的部队,都是经历过一战二战洗礼的,战争经验也不差,为何还是败给中国军队了呢?一句话,士兵的战斗意志品质存在很大的差距。联军的士兵都是服兵役当完成工作挣钱来应付,在战场上呆到规定时间之后就可以回国,而且当时美国军队的认为是一场有限的速胜的战争。林老说,美国兵大多数是一些少爷兵,吃不得苦,武器虽然先进但是怕死,不敢进行夜战和近身格斗。另外,所谓的联合国军、南韩70多个师和美军之间也有矛盾。志愿军就曾经利用过这种矛盾,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打击英军土耳其军队,或者南韩军队,或者美军,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关于美军内部的矛盾,林老说了一个细节。美军中,白人、黑人士兵之间也有矛盾。黑人士兵往往是被使唤来干最累最危险的活,不仅如此,有些手段更是相当残忍的。比如部队驻扎之后都要排士兵站岗放哨。为了防止黑人士兵在夜班站岗的时候打瞌睡(岗位上不能抽烟提神,也不能聊天解闷),美国军官想出了一个相当有创造力的主意:让黑人士兵站岗的时候一手持一个手雷,拔掉保险,一直握着,在岗位上呆多长时间就握多长时间……这样你想睡觉,手上一松,就得废两条胳膊甚至是送命。白人士兵去换岗的时候,再给手雷插上保险栓,当然白人士兵站岗不用双手持雷。可是这位军官就没考虑到,要是站岗的黑人士兵发现有什么情况,是举枪示警有效果呢,还是说“你哪拨滴?不是我这拨的别靠近我啊,不然用手雷砸你……”,或者他认为黑人士兵有发现敌人就冲过去与其同归于尽的勇气?要说伊斯兰极端组织的人肉炸弹,也能从朝鲜战场上美国军官的创造性思维中找到源头啊。

    当时,美国士兵的身上有好多口袋,一个里面装的是巧克力,一个是肉罐头,等等,都是咱们的战士所没有的,更有甚者,他们随身带着啤酒,那时候没有易拉罐一说,他们后勤保障的啤酒都是罐装车,一车一车的运送。还有,他们用的通讯的电线(也算电缆线吧)质量好不说,还特别的有韧性和柔劲,一旦他们被打跑,改变战场了就都不要了。咱们的战士可是立马就很认真的收好,说到这里,林老好像沉浸在回忆之中,自言自语的说,真好用啊,通话质量好,也好保管,使用期也很长……美军的通信线路架设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汽车或者直升机来架设线路。志愿军这边只有一样,人。架线兵扛着上百斤的通讯线路进行人工铺设,走到哪里,线路就架设到哪里。林老说,就兵种来讲,通讯兵是最苦伤亡最大的。一旦开打,步兵可以在坑道里面躲炮火,炮兵有自己的隐蔽阵地,但是一旦通讯线路中断,通讯兵就得出发排除故障保证通讯的正常,哪怕是阵地上正在被敌人的炮火覆盖。

    志愿军一个师的火炮配备30-40门,美军的是105口径的重炮200门左右,另外203口径(八英寸炮)的射程也比志愿军所配备的火炮远。一线的坦克的直瞄火炮,炮打得很准;美军的50重机枪,有弯曲的抛物线弹道,因此有时候志愿军战士即便隐蔽在坑道里面没有露头,也被50重机枪的子弹击中;此外经常是美军的直升机进行侦查,呼叫火力覆盖,一旦锁定之后大概五分钟左右,铺天盖地的榴弹和迫击炮弹就过来了。

    当然,面对敌人的火力优势,志愿军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战术。就炮弹杀伤平均比例来讲,51年左右是美军每发射40-60发炮弹就会造成志愿军一人伤亡,而52年后要600发炮弹以上才能造成伤亡一人。

    说到武器装备的优劣势,林老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美军的坦克营的所有坦克组成一个四方铁桶阵,周围布上地雷铁丝网,坦克之间互相用直瞄炮和机枪掩护,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这个时候要是单靠志愿军战士用炸药包去接近敌方坦克爆破,几乎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美军组织战斗时间很快,一次战斗冲锋五分钟就协调准备完毕,各兵种协同能力很强。这些方面由于物质条件方面的限制,志愿军和美军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没有一二十分钟无法完成布置。

    针对敌人的炮火优势,志愿军的战术是“少摆多屯”。在表面阵地上只布置少量兵力进行控制和侦察,主力都放到坑道隐蔽所里面。敌人的炮火基本除了犁地没有多大的作用,等到敌人的部队进攻时炮火也必须停止(总不能让美国大兵顶着自己国家的炮火进攻吧),这个时候主力部队再出现在阵地上进行战斗。但是,也别以为美国人都是傻子,用林老的话说,美国人狡猾着呢。就这个炮火掩护,他就能给你打得没有规律,有时候步兵进攻也是佯攻,反正目的就一个,引诱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到阵地上来,然后用压倒性的炮火优势对其进行打击。

    志愿军的坑道战术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当时那种物质条件下,几乎没有什么机械化工具甚至也没有统一配发的工兵铲。坑道还是要挖,用什么,怎么挖?志愿军的双手就是工兵铲!整个战线上两百五十多公里的坑道就是志愿军用双手一把土一把土挖出来的,可以想象在朝鲜的低温下,在当时那种紧张的物质供应条件下,志愿军战士该具备多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这个近乎于奇迹的任务!

    当然,坑道也不是万能的庇护所。林老有次差点就牺牲在坑道里面,不过不是敌人的袭击,而是山洪。原本每周到团部的会议是周一,但是那次临时调整到周日。下着大雨,外面泥泞不堪,虽然走起来很不方便但收到命令之后也得马上出发啊。于是林老和另外两位参谋一起离开阵地到团部,刚走没多久山洪袭来,原先所在坑道就被冲塌了----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啊!

    关于坑道,林老还说了一个故事。某高地的地形险要,冲锋线路上有一大段开阔地带,敌人居高临下又有火力优势,要是硬冲即便拿下阵地也会造成巨大伤亡。前几次的尝试中,几个志愿军战士冲到了山上阵地的火力死角处,发现了一处比较浅的小坑。这时敌人的掩护炮火又上来了,几位战士情急之下就到坑里去隐蔽。这一隐蔽不要紧,发现了这个坑的奇妙之处:山上敌人的火力没法直射,敌人的火炮由于弹道曲线的影响也几乎无法炸到这里。于是,志愿军制定了一个战术:利用夜幕的掩护,逐队派人进驻这个小坑。同时先来的志愿军向下扩展坑的容积,最后总攻之前硬是在这个不大的地方隐蔽了一个加强连!夺取阵地的战斗打响之后,这一个连犹如神兵天降从敌人眼皮子底下迅速出击并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阵地,瞄着开阔地带的敌人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消灭了。

    老爷子带兵,除了前一次提到的军事技术过硬,18岁当排长训练场上比划了几下就震住了手下20多岁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还有一个特点是很注意细节不搞特殊化。说个后勤方面的,当时林老是连队一级的干部,每天吃饭是可以到营部去吃军官灶。但是林老极少去营部吃军官灶,都是和战士一起吃士兵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个政委,一般军官灶是加一个菜,但是每次他都要求要加两个菜,最后被战士们提意见了……

    当时国内群众积极捐款抗美援朝,捐款总金额为4个亿,在当时可以买3000驾飞机或4000门炮。耳熟能详的常香玉,一人就捐了一架飞机。林老说起当年全国人民热情高涨的支持抗美援朝支持志愿军的场景,仍然非常激动。(反观现在的一些有钱人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表现差很多。)

    最后聊到了《南京,南京》,林老就一个评价,如此严肃的题材不应该拍成这样。本来没人性的事情非得要拍出侵略者的人性出来,简直是误人子弟!关于这一点,我强烈同意!

    元宝推荐:一直在看,MacArthur, 通宝推:煮酒正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