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百万新知青援疆!从根本上解决新疆问题! -- none空空

共:💬86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百万新知青援疆!从根本上解决新疆问题!

    (先解释一下,“百万”只是为了帖子题目的震撼力而说的数字,并非“实数”。到底需要多少人数,可以经过统计和科学计算,在多少居民点安排多少学校,带多少学生来确定,“师生比”可以更大一些(即比内地的老师带的学生少)。不过我估计可能远远不需要100万)

    大家对乌鲁木齐事件的讨论非常多非常热,最终汇集为三个焦点。

    一是民族问题解决的方向:融合还是区分。目标取向,决定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包括大家集中批判的“两少一宽”政策的存废。

    二是宗教问题,并且涉及复杂的国际势力和国际斗争与合作。

    三是贫穷问题,一方面是地理和物质条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国家的扶助和引导,还有人口和人口素质的问题。

    笔者从这三个焦点出发,斗胆提出一个比较大、比较长远而且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

    从根本上解决新疆问题!并且如果成功,将来也能给西藏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后面将按下面的章节结构详细展开。欢迎网友讨论和批评!

    计划的目标。

    计划的方案。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

    计划实施完成后的愿景。

    计划的资金来源。

    计划方案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魔鬼在细节中中啊)。

    计划的副效果(有益的)。

    (按照河里的规矩,长文都应该分贴的。

    所以,

    待续。。。。。。)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二)-- 前提和目标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三)-- 方案设计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四)-- 方案设计补1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五)-- 方案设计补2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六)-- 方案设计补3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七)-- 方案设计补4

    链接出处

    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八)-- 方案设计补5

    链接出处

    新知青援疆计划(九)--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1

    链接出处

    新知青援疆计划(十)--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2

    链接出处

    新知青援疆计划(十一)--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3

    链接出处

    (按照河里的规矩,长文都应该分贴的。

    所以,

    待续。。。。。。)

    关键词(Tags): #百万#援疆#新知青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提几个简单问题,请楼主再思考

      1.新疆目前有多少双语学校?

      2.维汉双语的课本有么?

      3.维汉双语教材是谁编写?编写的成本是多少?

      4.新疆目前有多少汉族人?有多少汉族毕业生?有多少找不到工作的?有多少愿意当教师的?培育这样一个人当教师的成本是多少?

      5.新疆已经有多少教师?有多少人是维汉双语的?

      6.新疆目前对维汉双语教育有什么政策和行动?对培训教师有什么政策和行动?新疆的教育体系完整么?

      7.新疆的初高中毕业生有什么出路?大专/大学有多少?初高中毕业都去做民工么?

      8.培训援疆教师的短平快途径是什么?不要告诉我是《维语900句》。

      9.培育一个可以胜任教书的内地大学毕业生的成本是多少?让这些人到新疆教书的成本是多少?后续给这些人的回报成本是多少?

      10.你要建立的双语学校是什么样的?山沟沟里一个老师20个学生4个年级型的,还是老师学生比率1:30的好学校型的?

      11.如果双语学校的老师都是3-5年就跑,学校怎么管理?怎么能保证一个稳定的有梯度的教师队伍?怎样可以保证教育质量?怎样保证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12.如果新疆的教育体系是靠外来人才输入的双语学校挑大梁的,怎么可以说有自己的文化和个体呢?

      13.新疆除了维语,还有什么语言和民族?他们的子女的教育情况是什么样的?

      14.新疆目前接受中央的补助是多少?教育经费占多少百分比?比教育更需要基金的是什么?

      先提这些问题,楼主有什么想法?

      附上我下面的回帖:繁花似锦:越想越别扭

    • 家园 耐着性子看完,提几个问题

      1.你会讲维语吗?如果不会,你怎么和你学生交流?怎么教化当地人?

      2.中央财政怎么给你发工资?用银行卡?你知道新疆有多少个银行网点吗?还是转地方政府发放?

      3.拿什么标准来评判你这个计划?升学率?扫盲率?犯罪发生率?

      4.你这个计划需要多少资金?这笔钱从哪里筹措。这个计划由哪个部门负责实施?

      5.你这个影响到百万人的计划写了多久?不会是在新疆事件后才想出来的吧?

    • 家园 我强烈的想知道这个双语学校是怎么办的!

      计划方案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魔鬼在细节中中啊)。

      在说我本人的意见之前,希望知道这个计划里双语学校是怎么办的。下面写的方案很简单,比较空。如果楼主是认真写这个计划的话,请补充细节。 我同意中国是有大学毕业生、有钱的,但是这两个不是办教育的基本要素。有这两个办不起学校,尤其是双语学校。

    • 家园 支持空空!

      支持空空!

    • 家园 【原创】新知青援疆计划(十一)--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3

      前一段分析了历史上的知青下乡的经验教训和援疆计划的基本价值观。

      新知青援疆计划(十)--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2

      链接出处

      -------------------------------------------------------------

      新知青援疆计划(十一)--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3

      本节重点分析如何吸引和激励21世纪的毕业生投身参与这个宏大的新知青援疆计划。

      当代社会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允许人选择并且允许人多次选择人生发展方向和路径。而不能像60年代的知青,国家一声令下就遣送过去了,而且没有任何承诺(无结束期限),让人看不到转折的希望,以为一辈子就要修理地球了。

      中国明代鼓励和吸引移民开发台湾,曾经有“三金一牛”优惠政策,实施比较成功。这个政策激励资金相当优厚,因为是移民--将来一辈子就在那里了。

      再看现在中国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在非常艰苦和危险的国家例如伊拉克、苏丹、巴基斯坦都有很多中国企业从国内派遣的员工在工作,在许多企业,派驻这些艰苦危险国家的职位甚至是非常热门的,大家争着抢着去。分析能成功派遣人员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尊重了当代人才的特点和需求。这些企业都在工作期限、工资补贴、职业发展、安全、休假、餐饮几个方面都有良好的政策。

      外派时间是具体有限的,给定年限或者按项目做完,期满回归。

      工资和补贴收入较高,比国内高得多,也比其他安全而不艰苦地区高。

      有过外派经历的员工,因为视野开阔,经过考验经验多,将来升职机会也多。

      企业也考虑这些地区的危险性,选择相对安全的驻地,并与大使馆、当地军警、维和部队等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能寻求保护。

      每年可休假1个月,企业也给亲属提供探亲旅费和补贴。企业也在这些地区自派或雇佣厨师,提供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餐饮。

      有这些好的例子,新知青援疆计划也从这些方面考虑制定政策。

      1.定期替换

      按计划目标,应该实施长达培育两代维族青年人的时间(30~40年)。对于援疆新知青,则可以是替换制,对个人来说,每人工作5年为期,期满返回内地,计划整体则每年持续招聘新一代毕业生援疆,持续至少35年。

      这一条需要详细展开谈,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户籍制度和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

      类似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新鲜。笔者从小就考虑过,许多边疆地区并非那么可怕,如果只是作为2,3年的生活工作地点,对于许多人来说,作为人生体验的一部分,还是很美好的。可惜的就是中国强制的户籍制度,如果去了,预期就是一辈子。这样固化僵化的前景,肯定打消了无数有志青年去艰苦地区历练一段时间的意愿。在无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就有许多志愿者,中期(几年)去困难地区志愿工作的。即使一个计划很长远宏大,也可以通过人员的不断更替,来持续完成。

      其实中国也有一些政策尝试的例子,例如90年代就有政策,以前毕业分配到西藏满8年的,如果想回内地,可以调回。不过这个政策,无论从力度深度广度上,都还很薄弱,优惠也不是特别多,甚至也不广为人知。总体上,这个政策是“被动的”,所以不是很成功。

      要在户籍制度方面考虑,做出突破性创造性的构想,才能落实新知青援疆计划。

      援疆计划人员,户籍保留在内地,直到其期满选择返回内地或者自愿定居新疆(会有这样的人的)。

      户籍保留在内地的具体方案,因为都是大学毕业生,可由“援疆计划管委会”设立专门部门从大学接收和管理这些资料。把全国城市划分为2个档次,期满返回内地人员,本来的家庭户籍在哪个档次的,可自由选择该档次的城市落户(这点是避免人才都拥挤北京上海),援疆期满人员可自选在全国各地落户,促进人才流动。期满返回内地的援疆人员,有参加公务员招考的,给予一定的加分优待,并且如果录用,援疆时间计入工龄。

      援疆满5年为期,不过这个也不应该是完全死板的。例如,可能有人干2,3年就思乡了,想离开了。也应该允许他们自由退出计划。计划不是强权强制的,这是本计划的主要原则。援疆计划只是提供奖励手段来激励人做长久。例如,可以每满1年发放一定的奖金,满3年有个大些的奖金包,满5年有个更大的奖金包。这些具体金额,要非常详细的规划设计,最终能吸引多数人做满5年。

      2.考核和监督

      其实本来不应该在本章写这个,不过因为中国人太有创造性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果新知青援疆计划被认为是一个大的香饽饽,肯定会出现最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在“吸引和激励”这章提到考核和监督(免得网友们多提问)。要防范类似吃空饷,脱岗,不敬业等各种各样的情况。还有冒名顶替等等怪事。这个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一是入口:人员招聘由“援疆计划管委会”专设部门规划和组织实施,避免由大学和大学所在地主导(他们的倾向很可能是把不优秀的学生掺入本计划)。二是双重核查,新知青都是由“援疆计划管委会”统管,同时与新疆地方政府合作,监督新知青到岗敬业,并且每年考核实际工作业绩,督促不合格人员改进工作。三是资金集中管理,减少层层拨付。

      3.薪酬待遇与社保医保

      新疆算是比内地艰苦的地区,设定的援疆新知青基本薪水应该比内地大城市同类(同期学士学历)高n%,而且每年的调薪也应该被内地优厚些。同时,根据驻地的不同,还有更进一步的艰苦补助,例如在村,乡的应该比在县城的更优厚。社保医保,资金上也同样优厚,同时政府也增加各地医疗点,满足基本需求(增加医疗点这条,对当地维族群众也是有益的)。另,在具体实施细节上,为了防止资金拨付过程的层层截留和时滞,全体援疆新知青的现金待遇全部由中央“援疆计划管委会”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银行卡),现代IT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

      4.休假与家庭

      援疆新知青每年带薪休假1个月,并提供双程旅费。这些青年参与援疆时一般都未婚,各驻地应该提供充分的网络、通信设备,让他们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消除孤立感。也给亲人来新疆探亲补助。援疆满5年的,将来给予可生育2胎的指标(其实这条可能影响不大,因为大部分新知青本人是独子,按现有规定,双方独子的夫妻本来就可以生育2胎)。

      5.安全与社会

      东突在新疆仍然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援疆新知青肯定会成为他们袭击的目标之一,处于危险中。必须保证援疆新知青的人身安全,才有可能把这个宏大的计划长期坚持下去。应该立即取消不符合法治的两少一宽政策,给援疆新知青和全体在疆非维族民众一个定心丸。哪怕因为政治原因暂时没有取消两少一宽,也必须特殊保护援疆新知青。任何人,如果对援疆新知青进行了伤害和犯罪活动,都严格依法处理,不适用两少一宽。技术上,在各驻地建立通信联系和定位系统,随时能确定援疆新知青的人身安全状态。

      6.后续优惠与荣誉

      援疆新知青应该是吃了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大贡献的人。应该授予奖章和荣誉称号。援疆满5年返回内地的,如果在国有系统(包括企业和非企业)就业的,应该在升职方面有一定优惠:同等条件下,优选有援疆经历的。援疆满5年,如果自我创业,可给予一定期限的税务优惠。援疆满5年,爱上新疆,自己打算定居的,允许其定居和把家属迁去;志愿更长期限参与援疆计划的,可以一直延续,并给予额外奖金奖励(这条是不是很像自选的铁饭碗了?:) )。

      (按照河里的规矩,长文都应该分贴的。

      所以,

      待续。。。。。。)

      关键词(Tags): #激励#自由选择#定期替换#优惠#荣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看了半天,最关键如何吸引大学生到西部?

      好像没有啊

    • 家园 【原创】新知青援疆计划(十)-- 人力来源和可行性2

      上一段分析了人力资源的充足性。

      本节抚今追昔,以史为镜,继往开来,思考和提取援疆计划的基本价值观,以更好帮助完善新知青计划的方案设计。

      回顾60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首先看,其确实做到了分发1000多万知识青年(以当时的标准,中学生就是有知识的标准了)到达农村和边疆地区,投入农业和乡村小手工业活动。波及面广,多数城市家庭的都有适龄青年卷入;也很深入,许多穷乡僻壤,山沟沟,以及遥远边陲都有知青进入。

      历史对这场运动的评价,是很负面的。知青下乡对生产力的提高波及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客观地讲,这其实是大量资源的错误配置,在给定的经济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无须这1000万知青,农村已有劳动力是足够农业生产的,而知青本来也并不懂农业劳动。

      这个运动的最终结局,也是在浪费了千万青年的多年的宝贵青春时光后,惨淡收场,绝大多数知青落实政策返回城市。

      分析一下,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能够实现,靠的是国家强力。而国家强力之所以能有效,因为那时国家机器垄断一切权力和资源:工作,学习,消费,分配。弱小的个人不得不从国家分配的任务,无力反抗。当然,彼时的宣传机器也很猛烈,高尚的道德宣教,以及强大的个人崇拜,也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想,对家庭分离的痛苦,还是无法冲淡的。

      所以知青下乡运动,对个人来说,除了一个虚假的“光荣”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高帽子,真实情况是不情愿的,痛苦的,无奈的,浪费的。

      这些都是我们制定新知青援疆计划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

      21世纪的知识青年,充满了个性,自信,也更自我,更坦率,更有活力。必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而不能再把他们当做没有意识的随意拨弄的小小螺丝钉。

      所以,援疆计划对新知青必须是自愿的,真诚的,快乐的,有利的,有益的。这是援疆计划的基本价值观。

      纲举则目张,要从这个基本价值观出发,设计具体的人才政策。

      关键词(Tags): #基本价值观#人才政策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 历史循环论者(外挂

      上一段分析了人力资源的充足性。

      (本段是个外挂。不在正文之内。所以不计入章节。)

      一提到青年支援边疆,许多朋友就本能地想起60年代的知青下乡政策(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几乎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并引发痛苦的回忆。上山下乡是中国知识界和青年界的一大灾难,对上千万人以及其家庭的几千万人的生活和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发展起了很不好的阻碍作用。知青也成为一代人的命运多桀的标签。

      所以,一听到笔者的新知青援疆计划,

      “没人会愿意去”!“空空的方案不可行”!“理想主义狂热后,好多人都不愿意!”

      西西河里反对和抨击的声浪不绝于耳。

      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和循环,形似的思路往往并非神似!

      21世纪的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并非60年代的知青下乡运动。

      历史循环论者们很快会发现自己的刻舟求剑。

      • 家园 嘿嘿和

        所以,一听到笔者的新知青援疆计划,

        “没人会愿意去”!“空空的方案不可行”!“理想主义狂热后,好多人都不愿意!”

        西西河里反对和抨击的声浪不绝于耳。

        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和循环,形似的思路往往并非神似!

        21世纪的百万新知青援疆计划并非60年代的知青下乡运动。

        历史循环论者们很快会发现自己的刻舟求剑。

        你的意思就是:我说的都是对的,反对我的都是错的。

        只问你一个问题:你在新疆呆过几年?

    • 家园 区域自然因素限制、区域定位、区域发展方向、核心产业

      、就业拉动方向,要彻底解决,把这几点融进去吧。

    • 家园 每年流入新疆的民工就有一百多万,大学生肯到哪里修地球吗?

      民工肯去是因为那里能种地挣钱。大学生不肯去是因为那里经济相对落后。

      新疆的经济发展状况,肯定容纳不了一百多万大学生。都去农村教书?一下培养一百多万维语人才?

      现在的中国没什么人愿意去这个相对落后的省份(民工除外)。即使强制去了也呆不住。强制留下来的也不会安心工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