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哲学漫谈之一:浅谈作为导论的两种哲学史 -- 邝言

共:💬56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钻一下牛角尖】异化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人还是科学?

              科学的内涵应该是实证和批判精神,所以我们说一个好的科学家首先必须具备critical thinking,而公众对科学的盲信恰恰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从这一点来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你所说的哲学的不断自我超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而早期的科学和哲学也确实像一对孪生兄弟。个人觉得现代哲学往往把对科学的社会效应的批判转化为对科学本身的批判,这会不会是现代哲学家的一个误区?

              • 家园 【注意】一旦进入批判就进入了哲学

                就像《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著作,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那就是哲学著作。当然这里不是语词本身的关系,而是说批判原本就是哲学的任务。康德对批判这个词的使用非常经典,他认为,所谓批判,就是整理和划界。批判不是批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固定的价值判断;批判更不是批斗,它更多的时候是建立起什么而不是打倒了什么,换言之,你若是要批判一样东西,首先必须在根子上消化它,为它在你所建立的东西里面找到它的位置。

                科学有相关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由来并不久远,也许以往的大师们早就对科学的根据抱有质疑的态度,但是科学哲学得以成为一门全新的哲学还是很后来的事情。这件事本身说明:人类已经在挫折中意识到科学应当有其界限。因此要求科学家有批判的态度,正是要求科学家能哲学地思考科学的根据(整理)和界限(划界)。应该说,哲学被称为一种反思,就是因为哲学是批判的,而其他学科都对自身的出发点缄口不言。一门学科开始反思自身,那恰是哲学使然。

                至于实证主义,那正是伴随技术原则而产生的一种思潮,很多时候,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当然思潮在产生的最初很可能都起过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代哲学已经看到了实证主义的根源及其负面作用。对于实证主义本身,我们一样要批判地来对待。

                异化来自科学还是人本身?这个问题非常诡异:比如有非人的科学吗?再比如异化就是人的异化,什么叫做异化源自人呢?我想你可以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样来提。并且,一个通常的经验就是:如果你能把问题问得精到,那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就错不到哪里去了。

                其实我知道科学在你心目中地位崇高,你非常想为之辩护。就像我当初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决赛题目就是科学精神的问题,那时候我们队就将所有好处归于科学精神,所有坏处归于科学主义,以此来捍卫自己的立场……可是真正的讨论不是辩论赛那样的游戏,正因为我们要让科学成为人的科学,我们就得为它划定自己的界限。

      • 家园 不知道为什么上面这条回复总是贴在这里。。。
      • 家园 【答复】有心则无难事

        也不是全无标准,在学习的每个阶段总有一些相对成型的东西。只是我在文中强调的是不能在那些熟知的或者定见的地方停止思考,这一点是肯定的。

        至于哲学的学习,参看我给青方兄的回复。

        我相信,初入门径的时候这片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并不会如何困难。相反我们会觉得前人将许多至今困扰我们的问题作了如此完美的解答,不由感到狂喜。但是很快我们被更加深邃的东西所吸引,发现原先的解答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问题域的敞开。直至走到它的最深处,前人无法再给你什么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哲学之路,或者说人类思想之路的艰难。在此之前,恐怕是愉悦要远大于困惑的。

    • 家园 嗯,有启发。
    • 家园 我觉得哲学实际上有两个大的流派

      一派近于宗教,而一派近于科学。所谓知识论本体论诸如此类,大体总可以归结到这两个方向上来。大智者往往集两者于一身而又有所侧重。

      • 家园 还是要强调一下哲学的独立性

        我曾经说过,如果不同的学科是看世界的不同的“眼界”,那么哲学就是审视这些“眼界”(包括自身)的“眼界”。

        因此,宗教有宗教哲学,艺术有艺术哲学,科技有科技哲学,乃至于现在哲学庸俗化到了什么都沾点哲学边了,诸如什么交际哲学,成功哲学,厨房哲学等等。

        虽然哲学“偏”什么的都有,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当然我知道您的意思并不是将哲学与其他学科混同起来,我只是借此机会强调一下而已。

        至于哲学的流派,哲学好像不怎么重流派,说的多的是谁的追随者(也就是有人不爱听的某某主义者了,笑)。少数几个知名学派都各有特定的原因而没有太多共同的特征。总之,论哲学家但论大师可也。

    • 家园 很有哲理
    • 家园 上大学时,语言分析学派让我学会了怀疑问题本身是否有价值,

      开始意识到伪问题的存在,意识到问什么问题和着手解决问题一样重要。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的书,西方哲学中二个人对我的影响至今难以忘记:

      奥古斯丁对理性逻辑体系的挑战,打破无神论在我心中原本战无不胜的神话。康德的理性之刀,把本体论和唯物主义的基础砸得支离破碎,基本否定了本体论和唯物主义有严肃的学理价值,也算是西方哲学史的转折点吧。这两个人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重大改变。

      对黑格尔一直没有好感,可能是受罗素的影响,认为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在里面转悠得挺自在,可惜在体系之外没有什么价值。

      • 家园 【建议】反思一下你的问题域

        看了你的叙述,我感觉到你已经以你自己的方式迈入了哲学这片天地。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哲学史:纵然没有一以贯之的观点,却有环环相扣的问题域。奥古斯丁、康德乃至语言分析学派也是如此。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观点,更要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讨论问题。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你的叙述表现出你自己的问题域还是在那些传统教科书的范围之内。你要同那些曾经被灌输给你的东西战斗,于是你从哲学史中攫取对抗的力量,反对无神论,反对唯物主义(本体论不是统一概念,你反对的大概是旧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所以虽然你看上去走出了那些被给定的东西,其实你还是受制于它。在这种攫取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显然被一定程度的扭曲了,这是难免的,因为打破束缚的愿望是如此强烈。这一切正是传统教科书种下的恶果:它甚至没有对你说清楚你现在如此打击的对象是谁。

        反对无神论不是奥古斯丁的任务,康德也并不是要确立理性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过相比起来,你对康德的理解还是比较对路的。但是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开始了你自己的哲学思考,因此我希望你继续下去,只要这样的思考在继续,那么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地束缚你,而这,正是思的力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