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外企工作有感(一) -- 林中云雾

共:💬37 🌺1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外企工作有感(一)

    说起来从大学里出来也有6年了,现在一家号称是全球百强的德国公司也呆了两年多了,

    本人一直相信德国人是全世界上出了名的严谨的,之前也是在一家瑞士公司做了三年,

    感觉瑞士人和德国人多多少少有些相通之处吧,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种所谓的程序化工作而烦恼,

    在这边是作项目的采购,工作内容主要就是跟一群所谓的高级研发人员提供采购解决方案,主要是在国内,

    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的东西绝对便宜。

    写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爽吧,

    我所服务的产品线主是要专业音频设备,比如,Class D 功放,无线卡拉OK,音箱之类的,

    研发中心分布在德国,美国和英国,

    先说沟通吧,因为时差的关系,我跟德国和英国同事还是能直接打电话,开开网络会议的,

    有时候还能发点开心的东西,不过只有3个小时不到,他们2点45左右上班,我们5点半下班,

    一般情况我们到了下午工作效率都明显下降的,但那边却是刚开始上班,像初升的太阳,

    然后你眼睁睁看着邮箱里的EMAIL就像雪花般飘了进来,一到下班时间,边上的同事都是一幅开心的笑脸,

    只有我在那里看着邮件发呆,

    跟美国人还要惨一些,第一点,没办法直接沟通,因为刚好差了12个小时,你上班的时候人家在呼呼大睡呢,

    第二点,他们发邮件从来就不写完整,你没有办法从对方的邮件里找到一些历史记录或是相关数据,

    老美喜欢三言两语把意思表达完,而且从来不转发别人的历史信息,

    于是乎,前一天晚上他发封信给你,今天你收到了要求提供相关的信息,他今天晚上看到你的信息再回给你,

    你得明天才去查看信息是否OK,这样一来一回的,当你准备好做事了,一个星期也就过去了;

    再说说处事风格吧,

    欧洲人做事很有条理,发出来的东西一般没什么遗漏,然后你看到了就照要求去做好了,

    前提条件是你得把他们一整套的程序学完了并且严格按他们的流程去做,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程序的时候,

    简直就像地球人上了外星飞船一样,好家伙,整整79页,足足花了我一个星期才算看完了,然后过两个星期

    后又还给当初写这本流程的人了,不知是德国的哪个高级专家,

    往后的工作你就得像个上足了劲的发条一样,日日月月的跟着他们干活了,

    也不知哪一天你的8D系统里就会突然出现一个问题说某某人没有FOLLOW 流程,

    这样子你又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写一个报告去关闭它了,哈哈,邮件又有一大堆了,

    半年过去了,又半年过去了,你的思维习惯也差不多被他们同化了;

    再看老美吧,老美做事在开始的时候从来不会给你完整的信息,只有明确告诉你他要什么,

    (可能他们自已也不知道,嘿嘿......)

    我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傻乎乎的一看到邮件就会赶紧去处理,然后供应商就会在第二天发给你一个10页的报告

    让你提供如此种种的信息,(可能我们的供应商跟德国打交比较多,也学严谨了),

    我过头来再去我们美国的高级工程师们,怎么怎么样啊,你得把12345解决了,我才能帮你干活,

    后来我开始学乖了,一拿到图纸自已先审一次,把所有的问题找出来再打回去,

    这样一来,美国人前三个月表现还不错,把问题解决了再还给我,

    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老美那边的一个经理发了一封长达3页的邮件给我,

    说你为什么老是帮着供应商说话,站在他们那边呢?当然也没忘记抄送给了我的大老板,

    结果是,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写了一封5页的信回给了他和我的老板,

    又和他CALL 了一个1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事情才算解决,

    唉,中国人的成本真低啊......要是在国外,肯定没人会这样做的,

    后来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和这群美国佬就没那么好了,

    在帮他们做事之前我还得想清楚会不会被人挖了个坑在那里等着你呢;

    再来看文化吧,

    欧洲人工作时不讲情面,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有时开网络会议时都可以看到他们自已会先打起来了,

    私下里却又是最讲“情面”的了,比方说,他们想用哪家公司的东西(当然是欧洲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了),

    然后我又找了一个中国本土公司的,就算这个公司的东西再好,甚至比欧洲佬的还好,你还是没办法用,

    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找到各种各样很冠冕堂皇理由来显示你的不好,欧洲的好,

    这样又一场大战开始了.....

    私底下说,我还是很倾向于用本土公司的,毕竟是中国人嘛,也算是为了支持民族工业

    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了吧,当然品质要OK,价格要合理了,

    战争的结果是胜负各半,还算不错了,自我评价还是有点高的.

    • 家园 很生动的欧美企业文化比较 还是佩服德国人

      虽然严谨到古板 但中国企业还真是很少能做到 太浮躁

    • 家园 很好的外企工作经验,花
    • 家园 说到我心里去了

      我现在也是,三天两头下午和欧洲人"沟通",晚上瑞和美国人MAIL满天飞,碰到紧急的事情,也只好晚上加班,守着邮箱,直到两眼睁不开.当然,邮件上肯定要加上"鸡毛信"标记.

      那帮欧洲人,买点IT产品,动不动就要阿尔卡特的,什么东西嘛,国内很多型号都没有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都花啦,我也喜欢流程;回去反思去啦
    • 家园 外企工作有感(三)

      说说公司认同和职业发展吧,

      我出来后第一家公司是美台全资公司, CEO是老美, 总经理是台湾人,

      做项目工程师, 对于一个刚出道的菜鸟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

      毕竟还带了一两个更菜的家伙一起干活,现在想起当时的那股子劲啊,

      真是了不得,每天一大早就到了公司了,晚上9点钟才离开,

      我们总经理和技术经理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尤其是技术经理,

      非常放心的让我负责整个项目,(他也是湖南的,估计是想找个比较可靠的人吧),

      当然了,为表达到他的知遇之恩,也为了自己的发展,那个项目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

      客户那边的反映非常好,也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利润,

      可惜好不长景,半个月后身边有同事说某某人在总经理那里告我的状,

      而且是个职位很高的人,也许是自我认同感比较强的原因,

      我对这个也没太在意,于是乎,两天后的某个下午,总经理找我谈话了,

      我们总经理是个大好人,见面就给你一个开心的微笑,还经常请我们吃饭,

      总经理就说, 你这个人啊,人很好,工作能力也不错,只不过沟通时表达太直接了,

      很容易得罪人,你还不知道吧,不少人对你意见很大呢,

      就这样,我带着一肚子的闷心跑去问我们经理了,

      才知道原来是有人看不惯个人表现太突出了,要打压一下年轻人的火气,

      气愤之下,我找到那个跟我过意不去的经理说理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结果如何了,

      我和那个资深的生产经理经过了一番论理之后就吵开了,

      也许是怒火攻心了吧,我说了一句你牛什么牛,你信不信我下个星期就找个比你工资

      还高的工作,你也就在这个小地方炫一炫了,

      嘿嘿,如果你也是刚出来的菜鸟,会不会有类似的行为呢?

      说起来我这个人还真是有点狗屎运的,那个星期五一家瑞士公司找我去面试,

      也许是他们很缺人吧,以我那扒粪式的英语竟然过关了,给的工资是3.5K, 是原来的两倍,

      做的是同样的职位, 第二个星期一大早我就去找我们经理辞职了,

      经理人很好,也能理解我的想法, 就放了, 这样子,辞职信就到了总经理那里了,

      总经理就找我谈话了, 就说, 你现在还很年轻, 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不要太性急了, 还许了我一大堆愿望, 说要花三年时间把我培养成一个项目经理,

      于是辞职信被他退了回来, 那天下午打电话给一个师兄,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

      师兄说台湾人的话你千万别信, 说不定你三年之后还有三年呢,

      在师兄的一番鼓励和劝告之后,我打定了离开的主意,第二天我又去找总经理了,

      坚持之下,总经理还是批谁了让我离开,往后的一个月里,我就再也没看到过他的微笑了,

      同事们就说,你小子不识抬举,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不要,你活该!

      不过我的经理一句话也没话,一直还那样子,就这样,第一份工作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

      就终结了,走的那天,我只请了经理和几个玩得好的同事聚了个餐,

      现在想起来,台湾人管理的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实用主义,如果你尽心尽力为之而努力,

      对你还是不错的,但往往又不想付你高薪,喜欢用感情来留人,当然了,随着服务的时间

      越来越长,薪酬还是会慢慢上升的,哈哈,不过到那时你的职场生涯也已过去了一半了;

      台湾公司内部关系也很复杂,往往老板会故意培养几个派别,让他们在工作时事事对立,

      老板们就能更好的控制公司的日常运作,一年后的某一天,我和我的前任经理说起这件事的

      时候,他还说我帮他争了一口气,说我把那家伙气得不行了,原因是我离开的时候生产经理的工资就3.3K, 哦,对了,他和生产经理本来就是两个派系的头头。

      这样的公司当然很难让人全心全意为它干活了,一半的精力都消耗在了勾心斗角上了。

      接下来说说在瑞士公司的感觉吧,

      刚过来的时候有点怕怕的, 毕意是全球500强嘛, 每天上班都兢兢业业的, 生怕做错了什么

      事被别人看不起了, 在这边做项目和台湾公司完全不一样, 台湾公司会让你从大到小哪怕是鸡毛蒜皮也得全部管到, 想想我过这边之前也看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 也向不少前辈取过经的, 但却发现这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欧洲公司很强调团队合作, 所有的工作和成绩

      都是以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在欧洲公司, 个人英雄主义完全行不通, 但在这家公司,

      我却有点体会不到那种团队合作的感觉了, 因为我得到的工作指引是, 该你管的你管,

      不该你管的问都别问, 就像是划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 你的工作范围就在这个圈里了,

      管好你那一亩三分地就好了, 别给我惹事啊, 我的经理, 一个大胡子瑞士人这样对我说,

      哈哈, 这怎么有点美国人的风格了,

      这样半年过去了, 有一天突然看了一本公司的季刊才明白原来是新任CEO 是在美国上的大学, 回来接班后就大刀阔斧将公司改制成了美式风格了,

      哦, 原来美国人的风格就是画圈啊, 不过在我看来, 这种管理风格其实还是不错的,

      他们的原则就是在你的工作范畴里, 没有人可以干预你的正常工作行为, 那怕他是一个经理或者大鼻子的外国人, 你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前提是一切OK,

      于是乎, 那段时间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快乐的工作了, 虽然后来又升了主管,

      可是工作的方式还是没有变, 也就多了些兵而已, 只不过每天要帮这些人安排好工作了,

      就这样, 不知不觉中, 三年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 朋友的几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

      他是这样说, 你现在日子过得很好, 但并不代表你以后会很好, 可能哪天当你想出去的时候

      你的朋友们已经是高级经理了, 虽然他们现在并不怎样, 也不如你,

      朋友们, 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当我正准备花整整一个星期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一个不知道好坏消息来了,

      公司决定派我到泰国分公司去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只花了五分钟就做出了离开

      的决定, 朋友说的很对, 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下呆得太久了思想就会变得僵化起来,

      就不会去想太多的问题, 然后N年后, 你的职位和工资上升到顶点的时候, 公司会毫不犹豫

      的一脚把你踢开, 然后一个工资比你低很多的年轻人又来重复你原来的工作历程,

      总的来说,在这里给我的感觉真的很不错,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开始有计划的来规范工作

      和发展,最主要的是能把自己的那个小圈画得像模像样了。

      老美的风格比台湾人来说要强多了,毕竟人家是西方人士,讲明主讲了几百年了的,

      会乐于给你机会成长,也能容许你工作的一些失误,但容易让人迷失,也难怪他们了,

      这个圈圈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取舍,

      一个月后,我进了我现在服务的德国公司, 也说不清是应该庆幸还是遗憾了

      但不管如何, 作出决定的那一刻, 也就意味着结束和新一轮的开始,

      工作是这样的, 生活亦是如此吧,

      各位服务于外企的朋友们, 有没有同感呢?

      我现在在这家德国公司的工作,在前两篇里也有一些相关的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相比之前的美式管理, 这里要无趣得多,

      用六个字来总结, 就是: 流程,流程, 流程!!!!!!

      正如前面所说的, 选择了, 烦恼了, 重新开始吧.

      • 家园 不能看低中国公司的管理方式

        打压是一种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适合培养中高层人才。

        通常在一个企业里,中低层的人才用来完成操作流程,而中高层的人才用来制定程序。所以一个企业对中高层的人才的要求和中低层的人才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高级人才来说,一定要具备在千丝万缕、互相矛盾的现实环境要求中,解决矛盾,抓住重点,保住企业的根本利益。通常来说,激烈的内部政治斗争是筛选高级人才的有效手段。

        从顺境升上来的人才,由于习惯了规则化的工作方式,常常有明显的简单化的倾向,处理问题缺乏方式方法,不能瞻前顾后,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所以常常有优秀员工抱怨公司政治结构复杂,上升空间有限,殊不知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形式,而有机会接触到政治斗争才意味着升迁的大门正在向你敞开。

      • 家园 职场分两种,做精和做熟

        对于采购,更重要的是做熟(内部人脉,外部人脉),而内部做熟更多的是需要时间积累,在欧洲公司工作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3年稍微短了点;即使在美国公司,我三个在GE做采购的同学也做了15年以上没有换过公司。

        可能你还有一些背景故事没介绍,如果是我,我会很仔细考虑去泰国的机会,它实在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机遇。

      • 家园 老兄为何不去泰国工作呢?

        “公司决定派我到泰国分公司去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只花了五分钟就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

        应该不会是平级调动吧?

      • 家园 哈哈,今天才看见兄台写的趣事

        外企事儿多,哈哈, 还望兄台继续写

      • 家园 当年我也不幸中招,被一大饼圈了3年。教训啊教训

        不只台湾人的企业,所有中华文化圈的企业都一样,习惯于用画大饼的手段留人,用帝王心术用人。多纯正的外企,只要是中国人管就这样。

        当年我也不幸中招,被一大饼圈了3年。教训啊教训

      • 家园 我发现我这三种公司都待过...

        1>台湾人管理的美国公司

        2>美国公司.

        3>欧洲公司

        有时间我也写个感想...

      • 家园 说的太好了

        现在想起来,台湾人管理的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实用主义,如果你尽心尽力为之而努力,对你还是不错的,但往往又不想付你高薪,喜欢用感情来留人

        扒拉扒拉给你胡侃八吹的搞一堆不切实际的胡萝卜出来,就是不给加工资。

      • 家园 欧洲公司的架构都比较稳定

        又不是很喜欢搞并购资产重组啥的,感觉如果不是CEO有大动作,整个公司就是像钟表一样一圈圈按标准流程的走下去而已,干久了也许真的会腻。

    • 家园 关于同一主题集中在一篇里发送的解释

      刚才看到铁手大大的信息,说同一主题应该集中在同一篇文章里,实在不好意思,我是新兵蛋子,上星期才注册的,今晚才学会这个,现把另两篇重新发到了这个主题下,不便之处,望请见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