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浊浪淘沙尽 - 二十年前的事 -- 庄户人家

共:💬1445 🌺9462 🌵3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斯拉夫没有什么浪漫的标签

            在欧洲,南斯拉夫一贯是落后地区的代名词。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南苏拉夫之所以有一点魅力,是因为其社会主义自治的实践,物质产品相对中苏比较丰富,电影艺术有特色,也就仅此而已。

          • 家园 对台戏附一:对老江的指责毫无道理

            这是一个解放广场的时代,以解放的名义奴役的时代。

            Emyn的这个系里写到附一,思维之跳跃,逻辑之神奇,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读者》而上译厂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每一个句子我都看得懂,全文我不知道在说啥。

            但是,本文中对老江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指责的段落如下: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还有南斯拉夫的电影与电视剧。美国与苏联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文化影响力当然也水涨船高,中国人想看美苏的电影,其实不足为奇,然而南斯拉夫则很特别。在那个年代对小资文青们来说,单是“南斯拉夫”这个浪漫、优雅、富有诗意的名字就足够让人心驰神往了。而且不要说小资文青们了,就是咱们的那位为人朴实低调,从不爱慕虚荣,绝没有小资文青那些调调的江泽民同志,对“南斯拉夫”这个名字都有着一股子莫名其妙语无伦次的亲近感。甚至到了九十年代末,这样的亲近感让江泽民同志在南斯拉夫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即使是牺牲了中国大使馆都在所不惜。江泽民同志尚且如此,“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在那个时代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可见一斑了。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老江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没有“挺身而出”,我认为没有。当轰炸开始的时候,中国一没有派出志愿军,二没有提供军火援助,三没有在战果瓜分阶段象俄罗斯那样抢走西方的胜利果实,这算什么“挺身而出”?事实上当时中国是当了缩头乌龟的,开打之后中国领导人连改变出访行程做出抗议姿态都没有。

            第二,这里指责老江在南斯拉夫的决策是由于对南斯拉夫的“亲近感”。这是一个很严厉的指责,等于是说老江在决策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感情。但是这个指责本身是没有证据支撑的。

            第三,这里指责老江“即使是牺牲了中国大使馆都在所不惜”,隐含着老江事先至少知道有可能会发生炸馆事件。这也太荒谬了。

            我对老江在炸馆撞机中的表现是有批评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可以向上面那样胡乱指责,往老江头上泼脏水。

            通宝推:贼不走空,xiaobailong,老虎五,
            • 家园 回头再看,世事不同!

              当年大使馆被炸,江没吭声,胡出来发表讲话,大家满心希望,说胡应该牛逼大发了,江是一个没卵的。但是今天再看,其实这个算是江送给胡的一个礼物,提携胡的,不过结果证明,眼光堪忧。

            • 家园 是啊,有时侯这春秋笔法似是而非的,还真麻烦呢。

              是啊,有时侯这春秋笔法似是而非的,还真麻烦呢。也就是达雅有时间写这么长的贴来反驳,否则以后时间长了,又能传出一个老江故意让美国人炸中国大使馆的传闻,就像那个寒冬鲍鱼的传闻一样。

        • 家园 80年代的“伤痕文学”与存在主义的结合就是精“贵族”明证

          80年代铺天盖地的伤痕文学,一直至本世纪初都没有消停。六七十年西方将海德格尔重新被捧得很高,于是随着西学东进,八十年代开始了“存在主义”热,烧到最后就是88事件前几乎所有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沉迷于存在主义,即使不明白存在主义为何物的,他会跟潮流沉迷于存在主义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88过后更热,因为文人们又一次见识了威权对个体存在的“忽视”,于是他们寻求将存在主义与伤痕文学结合起来,以文革之中“个体存在被极端忽视”的沉痛记忆来影射当下。

          98年,据说是流亡至法国的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人的圣经》中说出了这样绝决的话(大意如下):只要毛在那个国家还被当作神当作上帝来祭拜,我就永远不再回去。这个小说,以其逃亡法国的一路情事为线索,陆续阐述了自己先后与七名女子(好象其中六名是外国性开放女吧)的情事。

          说实话,通篇都是伤感、痛苦,以及对个性绝对自由的顶礼膜拜,但里面没有历史、没有背景、没有思考,只有剪影和悲情,将希望简单寄托在自我构造成的“自由个体”之上。小知识分子自闭、浅薄、不敢正视历史极度自恋的本性显露无遗。

          有个趣事,韩少功曾去法国劝过高,席间高断然拒绝回国,适逢记者采访,高要求记者将镜头从其面孔一侧偏下向上拍摄,认为那样可以充分表现一个文人的孤傲。后来一次,看到高接受诺奖的镜头,发现其背有些佝偻。

          • 家园 那叫精英意识,和欧洲贵族还不是一回事

            另外文化精英和别的精英还不太一样。高行健属于被边缘化的,属于流亡者,和贵族并没有什么关系。

            欧洲贵族是什么呢?就是那种有特大庄园、城堡(注意,是特大型,别想像成中国的别墅),自己不工作,有固定收入来源,大多是皇亲国戚,然后一个特征是包养文艺哥(他们自己不是艺术家,这点老E讲得不对,他们是包养)的那种。这种历史产物基本上都被消灭了。

            欧洲贵族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具有的这些特征,在中国是不可能复制的,离中国现实很远,毕竟时代不同,国情不同。中国现在以及不短的将来只有爆发户。

            • 家园 关于精英意识,笼统批判也是不对的

              对个人而言,杯具的吧其实不在于是否拥有精英意识,而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对社会整体而言吧,杯具的也不在于社会上层的精英意识,而在于对阶级矛盾的误判。

              中国的官二、富二相对于欧洲的血统勋贵来说也都暴发户。暴发户的问题往往就在于子女的教育上,往往子女从小长大带有精英意识,但是疏于对他们管教就会导致严重的杯具。膨胀的野心和不相称的能力就会成为杯具的根源。子女不如爹娘的现象往往并不罕见,而欧洲的那些流传时间较长的勋贵多少也是在子女教育方面能够尽量保持不出现——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社会要分出阶级本不可避免,但是要避免的就是权力的血统传承。血统传承的后代,其才干与其精英意识往往会不大相称。

              • 家园 我比较喜欢用菁英这个词

                因为现在“精英”臭了。其实一个国家必然存在菁英力量,这个是好事,中共在最纯洁最健康的时期不就是中国的菁英力量嘛。对此问题,我以前讨论过。

        • 家园 这么讲就有点偏激了

          不管什么家庭,什么年代,学学钢琴,接受艺术熏陶都是人之常情,不可厚责。

          看到一个人学钢琴,就说这人向往欧式贵族,这种思维其实很奇怪的。

          自从中国人认识了钢琴等西洋乐器,从来就没有断过对它们的喜爱。当然,学习艺术需要经济条件,艺术普及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

          人的发展,首先是温饱,然后是住房啊,穿戴啊,车子啊等等物质条件,这些满足以后,必然会向文化和艺术方面发展,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很多事情,需要平常心。

          • 家园 其实他那种说法也不算是“责”或“厚责”,

            好像是他就是分析一下时代变迁,意识变化的状态。

            当然,这种状态长期存在而且形成时代特点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成了社会问题。

            • 家园 有些东西比较偏颇

              比如“十二月党人”一词,近期他用了多少次了,太祥林嫂了,不就是虎王有次谈及于此嘛,都是正常的议论,结果这位跟抓住了什么似的,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几乎每贴必喋“十二月党”。

              另外,他的帖子看多了,会觉得这世界没好人。

              一般来讲,花边花絮群众喜闻乐见,也容易,一旦立论就容易出现偏差。

              • 家园 老易对着十二月党人跳脚,是很古怪的事情

                观老易文,特别是比较民粹情绪的帖子,会以为其为自从法国启蒙运动以及大革命以来,包括巴黎公社,以及欧洲包括俄国革命史之传统,之为民主自由解放奋斗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潮流的同路人。

                而在这个革命传统里,十二月党人作为一朵小小的浪花,不论其本身多少局限与不足,至少不会是攻击嘲笑对象吧?大奇。

          • 家园 这个也表示赞同

            删,回错地方了

      • 家园 “欧洲贵族”近年才流行起来的

        “欧洲贵族”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教育界,官二代和富二代送子女去西方贵族学校上学。

        一个是房地产,什么欧洲贵族风格的东西广告词之类吸引眼球。

        还有一个就是旅游业,国人现在不少去欧洲旅游的,象什么各类名人非名人到个什么欧洲城堡游一圈拍点照片什么的发网上,也算是体验欧洲贵族了。

        八十年代有个收录机就算洋气了。

        感觉您讲的不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只不过是很小的一小搓个别人,或者是你自己混淆了时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