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公务员的清水生活 -- 谈机

共:💬227 🌺47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福利房是老皇历了,起码10年以前的吧

          90年代末进公务员队伍的弟兄们就已经没这待遇鸟。

          • 家园 说是这么说

            在北京很多单位现在还是在搞变相的福利房。

            • 家园 问题就在这里

              北京那些单位的福利能代表下面基层小公务员的待遇么?90年代的时候山东省财政厅的人买车还有补贴拿呢,他们差不多是中国最早有私家车的一批人了吧。

              再说搞福利房也讲级别和资历吧,在乡下跑腿的小公务员挨得上么……

              不能光看天安门,北京也有门头沟和方庄啊,哪个能代表大多数呢?

              • 家园 方庄可是好地方啊

                好多部级干部都在方庄住呢。

                中直、国务院和北京市系统的公务员,福利分房的也就到99年参加工作为止,以后就没了。

                以后参加工作的,有几条路:一个是单位搞房子,集资建房或用单位资金买房,作为福利给干部职工,这看各单位道行,现在查处力度很大,袁伟民就栽在这个上面;

                另一个是国务院系统自己掌握一些限价房房源,卖给年轻人,价格是限价房的价格,房子也就是限价房房的位置、质量,就是不走北京市的一些收入证明、公示这些繁琐手续而已(当然他们的收入一般是高于限价房购买标准的)。

                现在各个部委机关里,部级的干部还能按200平米的待遇拿房子,就是所谓的部长楼,这是国务院组织的。局级的就苦乐不均了,处级和以下的,特别是近两年工作的,都不好办。外交部的年轻人甚至串联搞过一次抗议(拒绝外派)。

                • 家园 露怯鸟

                  我对北京不是很熟,光记着九几年的时候好像方庄有不少外来人口住,治安不太好,似乎不是什么很上得了台面的地角……

                  你说的没错,就是以99年为界,之后就没有房子这项福利了。所以当时有机会进“机关”的弟兄们其实挺郁闷的……

                  • 家园 九几年的时候方庄还没彻底搞好

                    外来人口可能是施工人员吧。

                    话说回来,北京现在不少小区都是外来人口,方庄算是管得不错了,只要有钱在北京买个房子就扎下来了,这是推动北京房价升高的一大因素。

                    我现在住的小区,就有唐山来的、浙江来的、深圳来的、加拿大来的,不少人甚至连车牌都还是外省的。

                    所以北京的中小公务员要买商品房,就是在跟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有钱人竞价,哪里拼得起。

                • 家园 外交部的住房应该还好吧

                  据我所知,02年和今年两次分房,价格都是4000-5000每平,位置和质量可不错,年轻人也都能参加.

                  • 家园 这就是闹的结果啊

                    外交部一直有一些房源,方庄就有很多外交部的房子。就看领导能不能分,分这就是闹的结果了。

                    • 家园 是么,我在外交部有几个朋友,倒没听说过.

                      据说外交部年轻人不愿意外派的原因,一是驻外工资低,而且耽误国内的升迁,二是第一次驻外通常要求去艰苦地区,三是婚后,特别是有孩子后驻外很耽误事,家属随任吧,影响对方的事业,孩子要是跟出去,学业也很受影响

                      • 家园 房子也就算是个补偿吧

                        你可以问一下闹房子的事,应该是比较出名的,其他部委都知道了。

                        驻外的那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自己也驻外过,其中之麻烦说起来都难以置信。

                        国内有个房子,好歹对驻外的人是个补偿。要不然,出去4年回来一看房价翻一番都不止,4年前买不起,省吃俭用攒点驻外工资,4年后还是买不起。

                        • 家园 嗯,外交部外派确实不是什么好活

                          学德语的貌似好些,起码没啥太“艰苦”的地方。多亏日耳曼人一战二战把自己的殖民地全折腾没了

                          对于家庭生活而言,外派海外显然下下选。

                          对了,现在好像长期外派的人员退休回国时可以带一辆免税车了,算是项福利吧。

                          • 家园 车改这烂事就别提了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变成了全球最大二手车购买者。

                            不少人买个二手车,停在车库里不开拿补贴,离任的时候再卖掉或者换个新车带回国。真正要用车的时候,就蹭华侨、华商或者其他驻外机构的车,丢尽了外交官的脸。

                            • 家园 可是不车改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俺家人曾经驻外过

                              车改前一个处两个人三辆公车

                              大奔+越野+丰田sedan

                              车改后公车只留一辆越野(道路不好)

                              车改属于国家省大钱个人得小利的妥协

                              二手车购买者是外交官本人不是外交部

                              蹭车用的很多么?这个确实没机会调查

                              但蹭车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该退回去走老路

                              临离任了买辆新车带回国只有部分车价便宜或者运费便宜或者有中远的地方合算,或者是买关税高的豪车(太高调了吧?)

                              带回来的车只免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都少不了

                              俺家人的新车就是回国后才买的

                              因为觉得为辆普通家用车折腾还省不了多少不合算

                              • 家园 国家一分钱都没省,而且更多

                                我算过帐。车补都是国家出的。这本来就是外交部搞的一个福利,外交部的个人得利而已。而且当时文件明言,非外交部系统不得套改。

                                而且,哪个馆的哪个处有两人三辆车,还有越野?我跟好几个馆打过交道,从没听说过。要有的话,也是很特殊的情况,把这种特殊情况做普遍例子,恐怕没有多少说服力吧。

                                以前,配车、用车、维修保养和油费都是有预算的,一般来说一个外交官编制都配不上一辆车,参赞以上才有定到人的车。

                                • 家园 这个...国家有没有省钱的帐还是要知情人来算了

                                  两个人三辆车是某小馆经参处

                                  所以从这个可能没啥代表性的个案出发

                                  觉得在编的买车后每个月补几百刀

                                  比养公车应该便宜省事

                                  当然,如果不发车贴,严格控制公车预算和用车,自购车只享受当地的免税优惠,是理想的情况,能不能做到就不知了。使馆在外,只要领导点头,公车私用总会有空子。

                                  毕竟在外出门总需要用车

                                  车改前和刚车改后几年

                                  不提驻外待遇不给补贴就要馆员自己买车养车还是比较困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