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最近很多人灰心丧气且烦躁不安 -- 中国失去了一个机会吗 -- btest

共:💬82 🌺115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世上最美好的神话就是高见如何不为大众所容

          事实恰恰相反。不为众人所认可的绝对是愚见、庸见占了多数,只是大众视为理所当然而已。但这一神话本身是很慈悲的,让无数普通人在自我定位错失之余,仍能满怀信念地继续生活下去。啊我想起了威哥……

    • 家园 中国现在有能力领导一次世界产业革命吗?

      老兄期待大家都有,我觉得有些过高了,中国在人才,科技,管理,资本等方面都没有Dominate全球的能力,只有成本控制能力突出.顺势而为,能尽量参与,逐渐产业转移就达到目标了.

      • 家园 我是说美国要进行技术扩散,我们要准备捡漏

        我可没有说要领导世界产业革命啊。

        信息产业,我们都知道美国是老大。日本,韩国,台湾捡漏,他们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我们要赶快捡漏,等到别人把漏捡了,又没有你的份。

        当然,还得看美国漏不漏给你。这得看国家怎么做人了。

    • 家园 这年头,海归也不好混啊。哈哈哈。铁手海不海归?

      浙江大学一讲师疑因评职称问题跳楼自杀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200910/1022_344_1399641.shtml

      • 家园 今非昔比,现在大学对海归是。。。一言难尽

        做回来的决定要慎重。注意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回来的保重,终有出头之日。

        • 家园 呵呵,这人比我牛多了,可惜啊。

          我的大学是考的,他是报送的。

          他是年级第一。我只在进大学时拿了一个班级第一。

          现在是这么个结果,嘿嘿,可惜。是这人的错?还是xx的错?

            老同学追忆

            “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土匪”是他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停止(练习)。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地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元钱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 家园 如果三十年中国发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的话

      中国的机会不在国务院,大学与科研院,而在民间。以前我们总是说中国要赶上第几次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可能会定义下一次工业革命。这个话可能说得大了点,但是工业革命这种事不是谁或哪几个人哪个政府可以预计可以培植的,这种事是个春江水暖鸭先知,顺势而为者昌的问题。中国文化缺乏对创造力的培养与保护是不错,但中国人逆境而起,找空子钻漏洞的能力从来就是过人的,这就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 家园 今天所发生的2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情况并没有这么悲观。本想就此发一篇文讲述国内IT业界一些第一线工作者的故事,可惜新兵营无法发帖。在这里先总结几点:

      1.国有高校和科研院所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浓重,90%的资源基本上被垄断,在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项目开发上有优势,但基本不存在创新或新技术开拓的土壤;

      2.外企的盈利空间相对下降,国内民企的盈利能力和创新欲望有所提高,研发人员已开始出现逆向流动;

      3.资本和市场的力量。现在如果有好的技术和产品,起步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困难。高科技创业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

      可能的话,我这有好些小故事可讲。明石的观点是,深刻的改变已经在发生。现在的诺贝尔奖基本上反映的是20年前的成就,现在国内发生的一切,会在20年后得到验证。

    • 家园 嘿嘿,我的文章总写得早了,看看李开复怎么说。

      现在全文文摘会删掉吗?

      李开复:谷歌当年什么也没给我

      电脑报记者 黄旭

      李开复更忙了。

        9月26日凌晨1点到重庆,上午拜访重庆市官员,下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同日深夜则奔赴上海——这位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如今的创新工场当家人,去为刚出版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签名售书。

        李开复“节约”了。去上海,因为花自己的钱,连酒店都不住,凌晨1点返回北京。“再也没有龙虾和鲍鱼了,也没有五星级宾馆了……”他说,每花一分钱,都要想着是不是花的自己的钱。

        “累吗?”

        他眼神闪过一丝疲惫,随即目光坚定地摇摇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

        偌大的会议室里,飘荡着李开复和本报记者的声音。少顷,我们同时陷入了短暂沉默,将目光投向了窗外——从金源大饭店33层向下看,是城市的人流如织和繁华下的孤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沉默故事。李开复,亦逃不脱自己的沉默故事。

        事实上,从下午4点到5点半——我得到了无数可以理清症结的答案,把那些问题理清楚,李开复和谷歌中国,甚至和中国政府,微软、苹果、SGI等跨国巨头的过去与纠结就会一目了然。

        李开复说他理清了自己的未来,他新打造的创新工场,核心就是帮助年轻人创业。问题是,这位中国科技界曾经最具声望的职业经理人,真的理清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吗?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真实世界?

        李开复式走出谷歌

        离职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李开复睡得并不踏实,焦虑总是扰动他的睡梦。离职后,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他说自己睡得格外安稳。

        9月4日,李开复宣布离职,9月7日,李唯一一部自传出版,开篇就是他从谷歌离职的选择。同时,他宣布创办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就像是一个黄埔军校,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李开复形容说,“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实在太令人振奋的工作。”

        这个“黄埔军校”有着一支超级明星团队。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均是该团队股东。

        “创新工场在未来五年将投入8亿元人民币,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帮助年轻人创业。”李开复说,公司每年会筛选20个组建项目,PK出5个项目,成立子公司,一年之后独立运营直到上市。

        这延续了他过去职场之外的事业——10年来,他做了至少300场大学演讲,在“我学网”上为50万个注册用户释疑解惑,为中国的大学生写了7封公开信,成了大学生们激情崇拜的“青年导师”。

        然而,一切真正纠结的问题还是,李开复为何会离开谷歌?为何毅然舍弃谷歌的光环和高薪厚禄?毕竟,谷歌中国是他一手创立的,而且前路仍然崎岖。

        涉黄门、逃税门、市场业绩不达标、与中国政府及总部矛盾重重……无数的离职传言版本,哪一个版本更接近于事实真相?

        李开复微笑着说是自己想要离开谷歌了,“我在一年前的8月就有了创业的想法,今年6月份我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想到生老病死,于是大彻大悟,决心创业。”而用他新书的一句话说,就是:“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

        谁也不会怀疑挂在李开复脸上的是衷心的微笑,但笑容背后,是李开复在跨国公司夹缝中生存的无奈。

        四年来,李开复的谷歌之路,走得颇为坎坷。从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四年时间,谷歌都未能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

        今年3月,在谷歌推出音乐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开复兴奋地称,这意味着谷歌总部对中国的放权。同时,李收到了总部派发的未来四年期权——每年可以获得千万美元的收益。那时的他志得意满,但人算不如天算,8月涉黄事件让谷歌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目前,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百度市场份额是70%左右,而谷歌则是30%。理论上,谷歌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但现实中已经变得困难。

        搜索引擎技术已逐渐成熟,网民搜索习惯已逐渐养成,只要百度不犯下致命错误,让谷歌靠搜索质量的改进而将百度甩在身后已经不太现实。这意味着,留在谷歌,接下来的四年,李开复的腾挪空间已大大缩小。

        “我不想再管人,也不想再被人管了。”李开复说。知情人士对记者称,过去四年间,虽然李开复是谷歌中国“一把手”,但却要忍受来自总部无休止的遥控。

        李开复在微软的经历亦如是。“观众看到的结局是完美无缺的平静,但整个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只有亲身经历才知玄机重重,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刃上跳舞。”

        除了渴望“自由”,对于48岁的李开复来说,他还有一个命运需要去突破:自己这一生,是不是只能在IT圈子里面兜兜转转?

        在李之前,杜家滨、孙振耀、陈永正、唐骏,这些名噪一时的IT职业经理人,最终选择离开了IT圈子。现在,20年来先后服务于苹果、SGI、微软、谷歌的李开复,也要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创业。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条大胆而有趣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释放压抑的自我了。

        对话

        谷歌当年什么都没给我

        电脑报:相比离职前,现在睡得好吗?

        李开复:过去半个月,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我感觉睡得很踏实。我做出了人生又一个重要选择,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

        电脑报:你做了20年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却要创业,还要去教创业者做出成功的公司,有没有担心过创业失败?

        李开复:严格上来说,我也不是第一次创业了。1998年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2006年创办谷歌中国,都是相当于创业。所以创业我还是有很多经验的。

        电脑报:但这与你在微软、谷歌的创业不太一样吧?那是“大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李开复(略显激动地打断,双手摊开):有什么不一样?微软、谷歌当年给了我什么?当年什么都没给我。无论是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还是创办谷歌中国,当时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从无到有,都是我一手操办起来的。他们什么都没给我。

        电脑报:什么都没有给你?品牌、资金算不算?

        李开复:品牌?过去10年来,我个人品牌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了。资金?创新工场从8月份开始筹备,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融资上亿元,资金也不缺乏。这次创业,和过去没什么两样,最大区别是,我不会再有老板了。

        电脑报:离开谷歌,有没有遗憾留下?

        李开复:没有遗憾留下。谷歌中国已经相对平稳了,谷歌地图、谷歌音乐、谷歌搜索等等已经逐渐赢得中国用户的信任,借用洪波评论的话:“谷歌在中国已经成为打不败的公司”。

        电脑报:你说对谷歌没有任何遗憾了,那么在离开谷歌的时候,有多少快乐和眷恋?

        李开复:前几天我回谷歌参加了一场离职欢送会,那让我很快乐、很感动、很放松。如果非要说谷歌中国有什么变化让我不再眷恋了,那就是它变大了。说到快乐,我发现自己永远在创业时最有激情最快乐,1998年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时候,2006年创办谷歌中国的时候,都是我兴奋度最高的时候。

        电脑报:在谷歌4年,与美国总部沟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开复:与总部沟通是最大的困难之一。虽然埃里克和我认识有10年了,私人关系也不错,但埃里克不可能因为私人关系来给我放权,谷歌中国也不是一个独立公司,比如总部说任何时候能用总部技术,就必须用总部技术。当然,最重要的是谷歌中国要做出一定成果,这会让我们在总部有相当的信誉和话语权。

        创新工场不会服务外国公司

        电脑报:过去10年,你为何要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青年导师”的形象和个人品牌?为什么要游走于职业经理人和导师这双重身份之间?

        李开复:因为我与中国大学生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情感。中国的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我却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困惑。面对着望子成龙的父母、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下的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些都让他们很多人在路途中陷于迷失,我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

        电脑报:创新工场与风险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采访你之前,一个大学生打电话告诉我,他有很好的创业计划书,希望得到你的投资。

        李开复:你可以回去直接告诉他,我们不做创业上的直接投资。这也是我们与风险投资的最大区别。我们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他们的想法来投奔我们。创新工场会从这些团队中挑出最优秀的人,再分团队对不同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这套机制的核心,是降低创业的门槛,但提升创业成功率。

        电脑报:但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有自己的左膀右臂,你的左膀右臂在哪里?

        李开复:目前人才的确是我们最大的难题,员工人数并不多(目前只有7人),也欢迎有识之士加入,我们计划是最终组建110人的团队,这需要时间。

        电脑报:有没有可能从别的公司挖人,谷歌员工有没有可能加入?

        李开复:如果他有能力,愿意过来一起创业,我拥抱欢迎。我离职时,有很多谷歌员工想跟我一起走,我拒绝了——除了我原来的秘书跟我一起走了,因为他们在谷歌的待遇效益更好。

        电脑报: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等都以公司股权的方式进行了投资,他们对你有没有具体的盈利指标?

        李开复:没有任何指标,盈利目前不是我们的目标。郭台铭、柳传志他们的投资,一是缘于我们长期接触中建立的良好关系;二是他们对于创新工场这个全新模式的乐观看待。我和他们几乎是见面讲完框架后就握手了。

        电脑报:最近几年,陈永正、唐骏、叶莺等人,在IT界为更多人熟悉后选择了转身IT。现在,你也选择了转身,你认为自己还是一个IT人吗?

        李开复:别人的转身我不好评论,我觉得我现在是一个转型中的IT人。以前我拘泥于硬件、软件、互联网,属于纯粹的传统IT。但现在是拥抱IT转型,对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非常看好,这也是创新工场在未来帮助年轻人创业的主要方向。

        我们不会服务于外国公司,我希望对中国IT转型有所贡献,你看现在中国CPU领域没有英特尔,软件领域没有微软,信息技术领域没有IBM,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工场,也有这种公司的萌芽和诞生。

        电脑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目标和设想。那么,对谷歌中国未来之路,你如何看待?

        李开复:我已经不是一个谷歌人了。我对谷歌中国的未来无法给予评论,这个问题你更应该去问谷歌。

    • 家园 哈哈哈,这贴写的好啊

      中国IT工业的第一代终于感觉日落西山,要完蛋了。哈哈哈

      很大众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后浪手中!

      第一代的老王八们该翘了。中国的IT工业会站在他们的尸骨上越来约好的。

    • 家园 哈哈哈,这贴不知道让我说什么好了

      下面做一点说明。

      1. 我写这贴是我看当前这段时间信息产业界新闻的一个感觉。对还是不对,我也不好判断。所以,我标题用的是个问号。但是,我的感觉通常还是比较准的。

      2. 灰心,是我对这些信息产业界所谓大佬的看法。我嘛,就一小喽罗,天塌不管,有什么好灰心的。我现在整天啥事不干,拿的钱不多不少,就是【吃吃美食,喝喝美酒,泡泡美妞】而已。希望大家都如我这般逍遥快活。

      3. 得诺贝尔奖这个事,我对中国人还是有信心的。但是,我在这帖子里,根本没有提到这一方面,大家愿意探讨也很好。我认为中国要得诺贝尔奖,有三条要加强。第一,是要为科学而研究,而不要为饭碗而研究,尤其不要为当官而研究。第二,就是要有正确的投入观。搞科研当然是要投入,要好的器材,设备和仪器。尤其在生物科技方面,很多时候就是做实验,发现一个现象或者结构,在纸上写写画画,大概是不能推导出奇妙的生理过程的。DNA的奇妙螺旋双结构,没有大量的实验基础,估计是不能发梦出来的。中国人穷怕了,总舍不得投入,或者没有正确的投入观,认为像陈景润那样坐在马扎上算几麻袋就对了。很多学校和国家实验室,设备仪器都是锁起来的,参观的时候,给大家演示一下。第三,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不惟权威,不惟成见,独立思考。这3条,我认为是中国人比较欠缺的。河里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多,能够独立思考的也不多。

      4. 对于我对当前信息产业的看法,我在下面几个帖子里都说完了。我暂时没有新的内容要说。

      btest:你们搞错了

      btest:这个结论是有点极端,所以要拭目以待。

      btest:这个贴为什么回复了,不能顶上?被你固定了吗?

      btest:呵呵,看来那人也是个高手啊。

      • 家园 顶这三条

        第一,是要为科学而研究,而不要为饭碗而研究,尤其不要为当官而研究。第二,就是要有正确的投入观。搞科研当然是要投入,要好的器材,设备和仪器。尤其在生物科技方面,很多时候就是做实验,发现一个现象或者结构,在纸上写写画画,大概是不能推导出奇妙的生理过程的。DNA的奇妙螺旋双结构,没有大量的实验基础,估计是不能发梦出来的。中国人穷怕了,总舍不得投入,或者没有正确的投入观,认为像陈景润那样坐在马扎上算几麻袋就对了。很多学校和国家实验室,设备仪器都是锁起来的,参观的时候,给大家演示一下。第三,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不惟权威,不惟成见,独立思考。这3条,我认为是中国人比较欠缺的。河里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多,能够独立思考的也不多。

        国内大学的楼比很多国外大学的都漂亮 关于第二条"国家的投入"有些个人意见.

        我们的投入可能是少,但是我们投入的很多钱很多时候不是用在研究上了而是被领导挪作它用了, 我们在资金上的管理还是很有问题

      • 家园 DNA结构的提出没有很多实验

        就靠这个实验数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纤维衍射的强度和花样([B-DNA分子的X射线纤维衍射照片]B-DNA分子的X射线纤维衍射照片)推断该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并算出它的螺距为34埃,每圈螺旋包含10个由氢键连接的嘌呤-嘧啶碱基对,螺旋半径为10埃。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机制。

        发现DNA结构应该说是抽象思维的极致,形象思维是无论如何达不到这样的境界的。

        DNA的奇妙螺旋双结构,没有大量的实验基础,估计是不能发梦出来的。

        应该是双螺旋结构。

      • 家园 关于中国人得炸药奖,你讲的第三条沾边

        前两条都不沾边。30年来中国的知识精英有多少在海外作科研?他们为了做官?他们没有经费?为啥最近30年这几十万就比不过西南联大那百十个留学生?(老杨48年赴美,58年拿炸药奖。)

        我以为根子在教育。中国的60年教育的核心是“信徒”教育,要的是听话,能给出标准答案的就是好学生,说难听点是培养“奴才”。科研需要的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在中国的教育中是不受重视甚至是备受打压的,这种教育环境能出什么大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