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九)

      汉景帝削藩的账,后来是被算到了晁错的头上,但事实上,全朝廷都主张削藩,只不过晁错是一个激进派,并因此掉了脑袋。

      当时站在晁错的对面的袁盎,就是劝汉景帝杀晁错以安抚七王的那位,其实也是主张削藩的。当年他建议汉文帝削淮南王的地没有被采纳,后来果然就出现了淮南王造反事件。

      因此在朝廷政策的争论上,不是该不该削藩,而是如何削,削多快的问题。晁错显然是一个激进派,按照他的主张,反正这些封王最后都会造反,你早点削,他早点反,你晚些削,他晚些反。早反的时候,诸侯的势力可能还没有那么大,反而比较容易处理。等你晚些削的话,人家翅膀硬了,你反而麻烦大了。

      汉景帝的削藩策是先从小藩国削起,有人认为这是柿子先捡软的捏。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倒不同,认为还是要放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去看。

      前面俺说到了中国的地形图,如果东方的诸侯国们要造反,最好的形式,就是从吴楚、齐鲁、到燕赵都连在一起,然后攻占荥阳,进可以占领洛阳,锋芒直逼函谷关。退可以守住成皋,拥有敖仓这个粮库。

      因此当汉景帝,就像当年美国的FBI对付黑手党那样,你丫敢在地上吐一口痰,俺就拉你坐大牢,找个茬子抓住你封王的痛脚,俺就削你几块地出来的时候,一定心中对这个地缘大势了然于胸。

      当年汉文帝开始的削藩,是先封了汉景帝的弟弟刘武为梁王,坐镇雎阳,就是现在河南的商丘,打了一个锲子,在山东和江苏之间,以防止两地的合流。当然这里也是防止吴楚对荥阳进行攻击的必争之地。

      所以在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楚王刘戊被发现了一大罪行,就是汉文帝的母后薄老太后去世,全国都在哀悼,可是人家楚王继续在开派对,饮酒作乐,大行云雨搞男女关系。这个罪状一落实,死罪逃过,活罪难免,就削了楚王一块地。

      这一块地,叫做东海郡,都城就是今天在山东南部的郯城县西南附近。东海郡的辖地,就是西边到现在江苏的邳州,东边到海边的连云港。这个郡的西边就是江苏的徐州,当年叫做彭城,是楚王的都城。如果汉文帝控制了这个地方,就是东在东海郡,西在雎阳,两面夹击彭城,算是在楚王的背后插了一刀。

      当然控制了这里,也在楚国和吴国,同山东,尤其是胶东的几个封国中间,安装了一个阀门。

      赵王刘遂也不知道那根小辫子给捉住了,于是河间郡就给割掉了。这个河间郡,就是今天河北的沧州一带,都城在献县。控制了河间郡,就隔断燕国(北京)和赵国(河北邯郸)及山东诸国的联系,也算是一个大锲子。而且考虑到当时分封在燕国的燕王刘泽家,是和齐王一家有旧仇的。

      另外胶西王刘昂在原齐国中的七个封国中势力最大,就被发现原来卖官收钱,就给削掉了6个县。其实胶西郡,本来就不大,大概是在今天的山东高密到潍坊一带,就是人家大概全郡只有9-10个县,这么一削,就去了一大半了。

      最后就是要削最强大的吴国了。当时的吴国,下属三个郡,分别是东阳郡(就是后来广陵郡)、鄣郡和吴郡(会稽郡),国都在广陵(现江苏扬州)。于是汉景帝要削掉鄣郡和会稽郡,鄣郡就是出铜的铜官山所在地,要断你的财源。而会稽郡则背靠两个中央政府还没有完全改土归流的化外之地,一个是闽越,大概就是以现在福建的武夷山市为中心,另一个是东瓯,就是现在浙江温州一带。

      要抢夺铜矿资源,其实就是中央政府希望占领现在的安徽铜陵这个中国的主要产铜地区,将铸币权重新垄断起来。这个在后来汉武帝上台后,成了新的国进民退政策。

      至于削掉会稽郡,则要切断吴国和外援的联系,防止将来吴王造反时候,可以拉这两个越族国家参战。而当七王准备造反的时候,吴王确实联络了这两个国家,但只要东瓯答应参战。在北方的赵王,则是联络塞外的匈奴,联合作战。

      点看全图

      图一 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

      于是大家反正双方都把局势看得清清楚楚,那么七王自然,就以削藩为借口,打起了要清汉室君侧,杀晁错的旗号开始起兵。俺们刘氏宗亲会,可不是对老刘家的江山和皇位有什么想法,因为是你官逼王反,王不得不反啊。

      可是当汉景帝心生怯意,杀了晁错,自己清了君侧,派了主杀晁错的大臣袁盎,这个曾经做过吴相,和吴王关系不错的特使,去劝吴王修兵,人家回了一句话:不如俺做东帝,来过G2如何?

      要做G2,情势比较明朗,就是七王的联军必须把荥阳拿下来。虽然七王的主脑吴王刘濞当年跟随汉高祖刘邦打过仗,但看来这几个王爷和他们的将领们都是饭桶。本来齐王刘将闾参与了造反的谋划,后来又变卦,不玩了。结果就是本来来自于齐国故地的四个叛王济南王刘辟光、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昂和淄川王刘贤,全力去攻打齐王,而不是联合出兵,和赵王刘遂的军队一起,从北部和东北部攻击荥阳。

      虽然山西盆地的代郡仍然被中央政府控制,但因为来自匈奴的压力,自然不敢乱动和驰援。而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的联军,其实可以绕过梁王刘武固守的雎阳,直接渡过淮河,占领淮阳,然后从这里攻击荥阳。

      如果七王可以抢占先机,那么东西分治的G2不是没有可能的。

      可是吴王这个傻冒,试图派遣少数游击队,就是俺们今天的特种部队,在潼关和渑池一带埋伏,准备突袭带兵出函谷关的周亚夫,而自己则包围梁王刘武,希望把雎阳给拿下来。

    • 家园 hua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八)

      当年淮南王英布造反,汉高祖刘邦向夏侯婴的老朋友薛公问计。这位薛公颇有见解,认为英布有上中下三策可以运用。

      上策就是以淮南为基地,东取吴和楚,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和北部,然后北上占领齐鲁(,就是现在的山东,然后外交上争取燕赵,就是现在的北京和河北依附,然后可以占有太行山以东,和汉高祖对抗。

      中策就是取了吴楚之后,不是去占领齐鲁,而是占领韩魏,就是河南中部的许昌到山东西部的菏泽一线。这样的话,在荥阳一带布防,可以扼守洛阳门户,威胁函谷关,占据成皋之险和敖仓之粮,就可以抗衡一些,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下策就是东边取了吴,然后西边占领蔡,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一带,背靠南越和闽越,就是现在的广东和福建,然后自己坐镇长沙。这样的话,汉高祖就可以高枕无忧,很快平息这场叛乱了。

      结果就是英布虽然是个战场上的猛将,但没有什么政治抱负和长远打算,为了保住自己南方的封地,自然就选择了下策。

      而要镇住坐大的诸侯国可能的叛乱,切断几个诸侯国的联系,当然是首要的任务,这也可以看出汉文帝封了梁王,扼守商丘的意图,就是打下一个锲子在楚和齐之间。鉴于山东在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如何削弱齐国,把它给分封掉,自然是削藩的头一步骤。

      当然想削弱齐国,这个西汉最大的拥有6个郡,73个县的诸侯,在吕太后时代,就已经想做了。当时作为刘邦的大儿子的齐悼惠王刘肥,差点被太后毒酒毒死,先是靠了太后亲儿子,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汉惠帝的保护,幸免于难,后来靠把自己的辖地城阳郡(现山东莒县)送给了吕后的女儿,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鲁元公主,才得以脱身。

      在刘肥去世后,儿子刘襄出任齐王。吕后封了哥哥的儿子吕台做吕王,将齐国的济南郡给割了出来。然后8年后,又封了刘邦的远房堂弟刘泽,为琅邪王,就是淄博以南的山东诸城,算是又割了一刀。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端,就是刘襄的弟弟刘章娶了吕后侄儿吕禄的女儿为妻,封了朱虚候,在长安的宫中任职。一次侍奉吕后宴会,刘章要求用军法行酒令被批准。到酒兴之时,刘章要给大家唱一首耕田歌。吕后笑话他出生王子,哪里懂什么种田,结果刘章唱到“深耕密种,留苗稀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锄。”吕后听后默不作声。过了一会,有位吕家人喝醉了,想逃离酒席,被刘章追上,一剑给砍了。这一事件,是大家都对这个小伙子有点惧怕。

      后来吕后去世,刘章从老婆那里套到了口风,于是派人联络哥哥齐王发兵,自己在京城内应,以诛杀诸吕,以立哥哥为皇帝。当时吕后派来控制齐王的相国召平得知齐王要反叛,发兵围住了王宫。可是中尉魏勃与齐王通,毛遂自荐要求带兵围困王宫,然后反手就把相府给围了。

      为了使反叛更为顺利,齐王派人去骗琅邪王刘泽,说是俺是小孩子,没有见过刀兵,而堂叔公你当年就和高祖爷爷一起打江山,俺愿意把整个封国托付给你照管,和俺一起带兵进京杀吕氏族人。刘泽高兴得马上赶到淄博,马上就被刘襄给扣留了,并把他的兵一起征用了。

      刘泽毕竟见过大世面,就哄齐王说,其实你老爸刘肥就是高祖的大儿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皇位,因此你是货真价实的高祖皇帝的嫡长孙,这个皇位非你莫属。可是现在大臣们一定犹豫不定,不知该立哪个皇子或者皇孙,而俺在刘氏宗亲里面,是剩下的年纪和辈份最大的一个。俺呆在这里也是无用,不如派俺进京,帮你活动一下?

      结果刘泽是进京了,在诸吕被诛灭之后,大家一商量,这此功劳齐王兄弟确实比较大。弟弟刘章一剑杀了相国吕产,为周勃和陈平开了先锋。而派去镇压刘襄的灌婴守在荥阳,私下告诉齐王等待京城的宫廷政变,于是齐王收兵,转头去收复了自己被划分给你吕王的济南郡。因此大家觉得确实齐王是应该可以继承皇位。

      这时候身为齐王的全权游说代表的琅琊王刘泽跳出来说,不好!为啥俺们出现吕太后专权,是因为后戚太厉害。而齐王的舅父驷钧,可是个穷凶极恶的人,好像一只戴帽子的老虎。立了齐王,俺们就要见吕后version 2了。还是代王刘恒比较好,是高祖亲儿子中间最年长的了,他的母家薄家又是忠厚人家,名正言顺,心地善良,俺这个最年长的刘家人都放心啊!

      结果大家一致同意,立代王为帝,就是汉文帝。汉文帝上任后,自然要安抚齐王,于是将济南郡、城阳郡和琅琊郡全部还给了齐王。琅琊王算是和齐王翻了老脸,自然没法在山东呆下去了,于是改封了燕王。

      到手的皇位就这么飞了,齐王刘襄自然心里郁闷,于是当年就因病去世。刘襄被追封为齐哀王,太子刘则,就是齐文王继承了位置。于是汉文帝,将当年诛吕立下大功的两兄弟东虚候刘章和东牟候刘兴,在侄儿齐王的地盘上,分割了城阳郡给刘章做阳城王,济北郡给刘兴居做济北王。

      结果刘兴不服,第二年造反被诛杀,其地收回直接归中央政府管理。然后就是汉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也反叛被诛杀。后来14年后,齐文王过世,无后,整个齐国被中央收回。第二年,汉文帝接受贾谊建议,将齐国分成七个封国,让刘肥的儿子们各据一国,算是削弱了封国的力量。

      不过汉文帝的削藩算是到此为止,要等到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那个一棋盘将吴太子打死的血性皇帝即位之后,削藩的大戏才开始上演。

      (参考王树兄的贴图)

      图一 汉代分封形式图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截了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再挑个小错误,别介意,顺便评价一下分藩

        1、济北王刘兴居,不是刘兴。

        2、西汉开国之后,便不断的削藩,对异姓王手段比较残酷,一般是直接消灭。例如燕王,不管是是和汉高祖没感情的燕王臧荼,还是和汉高祖感情深厚的燕王卢倌,最终都是灭国。

        但是对于同姓王,手段就要柔和很多(吕太后对刘氏王例外),一般只能小小的割一郡,如割齐地城阳郡王刘章之类。最好的是乘先王死,尽分其地王诸子,如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文帝时),分赵为六,分梁为五(景帝时)。

        如此说来,等到主父偃出谋推恩令的时候,汉初的大封国,早已解析殆尽,所谓推恩令的效力,也不过如此罢了。自汉武帝即位一来,所有的封国,最多也不过保留一两郡之地,小的估计连一郡都不足,哪有对中央的威胁呢?

      • 家园 再次回复,讨论汉初的封建

        秦一代究竟有多少郡?此事至今不明,最少的说三十六郡,最多的说六十四郡。最可靠的考据是四十一郡,因为能一一列明,分别是:

        1、河东郡: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置,《史记 秦本纪》

        2、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置,《史记 秦本纪》

        3、上党郡: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置,《史记 秦本纪》

        4、三川郡:秦庄襄王元年置,西汉称河南郡,《史记 秦本纪》

        5、东郡:秦始皇五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6、颍川郡:秦始皇十七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7、南阳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置,《史记 秦本纪》

        8、南郡: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置,《史记 秦本纪》

        9、九江郡:秦始皇二十四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10、泗水郡:秦始皇二十三年置,西汉称沛郡

        11、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

        12、齐郡:秦始皇二十六年置

        13、琅琊郡:秦始皇二十六年置

        14、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15、汉中郡:秦惠文王十三年置,《史记 秦本纪》

        16、蜀郡: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置,《史记 秦本纪》

        17、巴郡:秦惠文王置

        18、陇西郡:秦昭王二十八年置

        19、北地郡:秦昭王置

        20、上郡:秦惠文王十年置,《史记 秦本纪》

        21、九原郡:西汉称五原郡

        22、云中郡:秦始皇十三年置

        23、雁门郡:秦始皇十三年置

        24、代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25、上谷郡:秦始皇二十三年置

        26、渔阳郡:秦始皇二十二年置

        27、右北平郡:秦始皇二十年置

        28、辽西郡:秦始皇二十二年置

        29、辽东郡:秦始皇二十二年置

        30、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31、桂林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置,西汉称郁林郡

        32、象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置,西汉称日南郡

        33、邯郸郡:秦始皇十九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34、炀郡:秦始皇二十二年置

        35、薛郡:秦始皇二十四年置

        36、长沙郡:秦始皇二十四年置

        37、广阳郡:秦始皇二十一年置

        38、楚郡:又称陈郡,治所在陈,秦始皇二十四年置

        39、黔中郡:秦昭襄王三十年置,《史记 秦本纪》

        40、闽中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史记 秦始皇本纪》

        41、东海郡:不知何时置。

        既知秦汉的郡数,则西汉初年的封建形势,就可推知。异姓王暂且不论,因为汉初九个异姓王,至汉高祖十一年就已经诛戮殆尽,只剩下长沙、闽越、南越三王,偏僻弱小。此后大封同姓,《汉书 诸侯王表述》称“尊王子弟,大起九国”,这九国是:

        1、燕国:最大的时候有广阳郡、辽东郡、辽西郡、上谷郡、右北平郡,最小的时候只有广阳郡;

        2、代国:有雁门郡、云中郡、代郡

        3、齐国:有胶东郡、胶西郡、临淄郡、济北郡、博阳郡、城阳郡

        4、赵国:有邯郸郡、巨鹿郡

        5、吴国:原名荆国,有东阳郡、漳郡、吴郡

        6、梁国:有炀郡

        7、楚国:有楚郡、东海郡、彭城郡

        8、淮南国:有淮南郡、衡山郡、庐江郡

        9、淮阳国:有淮阳郡

        (以上郡名多不见于前四十一郡,乃是秦末楚汉之时项羽及刘邦增设,如齐国六郡,其实是从原齐郡、邯郸郡分设而来。)

        分封九国,天子自己只剩下十五郡,《汉书 诸侯王表述》称“公主列侯,颇邑其中”,也就是说,天子的十五郡,里面还有不少要分给公主(做汤沐邑)和侯国,中央政府的实力可以想见。而诸侯实力却不小,齐国有六郡六十七县,吴国有三郡五十余县,都有足够的实力和中央叫板。就此可以看出,西汉如果不削藩,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迟早要出大问题。

        • 家园 商榷:汉高祖末年

          代国无云中郡,有太原,定襄二郡。定襄郡是从云中郡中分出的。

          赵国的清河,河间二郡是从巨鹿郡中分出的。

          淮阳国有陈、颍川二郡。

          淮南国无淮南郡,有衡山、豫章郡。豫章郡是从庐江郡中分出的。

          楚国无楚郡,有薛郡。楚郡是东汉设置的,大致为西汉时的彭城郡。

          齐国的7郡在秦时为4郡(济北,临淄,胶东,琅琊),博阳郡从济北郡中分出;胶西,城阳二郡从琅琊郡中分出。

          1.燕国(6郡,刘建):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广阳

          2.赵国(5郡,刘如意):邯郸,清河,河间,巨鹿,恒山

          3.代国(4郡,刘恒):雁门,代,太原,定襄

          4.齐国(7郡,刘肥):济北,博阳,临淄,胶东,胶西,城阳,琅琊

          5.梁国(2郡,刘恢):砀,东

          6.淮阳国(2郡,刘友):陈,颍川

          7.淮南国(4郡,刘长):衡山,九江,庐江,豫章

          8.楚国(3郡,刘交):薛,彭城,东海

          9.吴国(3郡,刘濞):东阳(临淮),吴(会稽),鄣(丹阳)

          10.长沙国(3郡,吴臣):长沙,武陵,桂阳

          中央辖的15郡是:内史,上,北地,陇西,河东,上党,云中,河内,河南,南阳,南,汉中,蜀,广汉,巴

          • 家园 有关楚郡,值得商榷,虽然是细节

            楼上说,楚国无楚郡,有薛郡。这点我没查,也许是对的。

            但是说楚郡是东汉设置的,大致为西汉时的彭城郡,不知有何根据?

            钱穆在《秦初三十六郡考》里面指出,秦时有楚郡,都陈(大约是今寿春),秦时讳楚名,所以可能是叫陈郡,不叫楚郡,但是不能说没有楚郡。而且秦亡汉兴,西汉发端于楚地,不但不讳楚,反而视楚地为家乡,应该会恢复楚郡地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