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我对毛泽东时代晚期的一点回忆 -- 老兵帅客

共:💬153 🌺8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兵的故事基本上是那时城市平民的生活写照。那个时期

      物质乏匮自不待言,这票那票还要闻鸡即起,甚至闹得半夜鸡叫去排队,好容易排到了卖鱼卖肉的一声“卖完了”,没吃早餐低血糖的能被气晕过去。不过,国家那时对大城市尤其是京津沪地区的供应还是尽力照顾的,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就相对要好一些。

      和尚家的亲戚比较幸运,不是住上海就是在北京,记忆中好象没什么人经济上特别惨的。只记得老舅有个很铁的市郊农民朋友,我们小孩子都叫他小弟爷叔。小弟爷叔那时大概三十岁左右,虽然黑了一点,但长得很漂亮,漆黑的瞳仁非常有神。“一看他的眼睛,就知道是个聪明人。”这是和尚老爸初见小弟的评论。但是心灵手巧并帮不了小弟,小弟家乡那时自然是人民公社,夫妻俩靠下田挣工分养家糊口,供一对老人外加两个孩子,与每月有固定工资的市民相比,他们的生活显然辛苦多了。逢年过节,有时老舅就接小弟全家进城玩,节日聚会的时候小和尚就有机会见过他们几次。进城作客总会挑些比较体面的衣服穿吧,就这样小弟一家人的衣服还多少带有补丁。老妈舅妈们翻出小和尚和表兄妹们没有补丁的旧衣服送给他家的孩子,小弟一家不但不嫌弃还很高兴,很有礼貌地收下道谢。那是七十年代初的事情。后来久没听见小弟的消息,直到八十年代中,有一次老舅突然提起了小弟:“小弟现在当老板了,他八十年代初就承包鱼塘,现在已经成了万以元户了,生活比我们一个月百十来块死工资强多啦。”八十年代中的万元户,的的确确算是中国的富人,聪明的小弟爷叔终于等来了能够发挥他聪明才智的时代。

      看来在所谓留恋那个时代的人里面是不会有小弟爷叔的,否则,他的子女现在还可能不得不继续穿和尚孩子们穿下来的旧衣服,他会干吗?

    • 家园 我觉得老兵开此帖挺好

      让大家都看到我们老百姓在某个时代时切切实实的生活,比什么数字、调研报告好(老实说我看到任何中国的数字都不怎么相信)。

      我觉得最怀念毛泽东年代的应该是城市里的普通市民阶级,国企员工,因为他们最担心的住房、医疗、教育这几样人生大事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虽说现在吃的丰富了,工资也长了,但是社会福利安全罩完全打碎,有的连住了一辈子的房子都给强迫拆迁,改革后的生活素质对比起来并没有上升什么,但是受益人群挥霍的生活状态就在他们眼前,反差很大。

      至于农村,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回忆就是贫困、贫困之外还是贫困,改革之后不少沿海的农村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况且以前就没有什么社会保障,现在也没有,扯平。就算退一万步来说,现在起码多了偷渡的自由。内陆的农村我不知道生活的绝对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但是我猜想在整个国家自由度增加的情况上来说,外界的整体生活水平上升应该能带动内陆受益。

      毛泽东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一个图腾,特别是现在社会处于无序、无制约、无信仰的阶段,一个被两代人奉为神明的图腾(自愿或者非自愿)很容易借尸还魂,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作为在那片国土上度过了成长时期的中国人,无论你恨他还是爱他,毛泽东这个名字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 家园 不同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合起来才叫历史

        我父母都是解放前生人,他们懂事的时候已经建国了,算是过来人了,没见他们平时怎么咬牙切齿,也没见他们是如何感恩戴德,他们谈起过去的日子都是用一种轻松的口吻,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

        他们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日子是挺满意的,除了最近几次打电话,父亲说他们单位的头比国民党还黑。

        • 家园 俺父母当然也没有

          怎么地咬牙切齿

          他们也是出生在解放前, 但是成长在解放后,

          是拿着国家的助学金,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

          但是当他们说起小时候挨饿吃不饱饭的时候,

          说自己好容易得到一些米, 用很多水煮了

          一次吃下去, 撑得半死的时候,

          讲吃大食堂需要怎么施展伎俩抢更多的饭菜的时候

          说起某某同学因为偷了一个馒头被处分,

          某个同学冬天吃"大力丸"取暖结果吃死人的时候

          不需要怎么形容当然也知道是什么感觉.

          我父亲倒是确实用"痛苦"这个词形容过一些时间的感受,

          一个是大学的时候政治运动受冲击, 还有毕业以后

          下放到农村, 遥遥无期, 前途无望的感觉他确实

          使用过痛苦这个词汇.

          当然他们同我们一样, 也会评论的, 知识分子嘛,

          就是牢骚多, 对毛搞建设的评价就是"乱搞".

          • 家园 人的境遇可能就是感觉的差别的原因

            我父母都是农民,爸爸那边的成分不知道,妈妈那边是富农,姥爷早死,土改把地分了,也没什么别的事。我爸爸先是跟着一个老中医学徒,后来招工进了城,大概是72年吧,按当时的话讲,有了个出门的,80年以后把我们都带出来了。算起来,我们家在新政权下没吃什么亏,还沾了些光。

            当然他们的感觉和你父母是不可能一样的。

            我对80年以前的记忆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了,依稀记得的,只有一个书记的公社;只有一个医生的诊所,居然还有一张挺象样的病床,医生是个中年妇女,人挺好的(现在那家诊所承包了,只会给人输液);年终杀了牛,社员们都去分肉,按人头分,我们家分的那块还挺可观的;偶尔放个露天电影什么的;某年居然来了个戏班子唱了几天大戏。

            改革开放以前,总的感觉是不富足,但能吃饱饭。

            • 家园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

              湖南的一些地方可能做法的确是很左,

              受过教育的人嘛, 知道的东西可能多一些,

              自然看不惯的, 发表见解的也会多一些,

              逆来顺受的也少一些.

              其实挨饿是普遍记忆, 后来政治上的冲击也很短,

              到单位工作以后, 他俩基本上还是受到尊重的.

              也颇有威望的.

              而改革开放也并没有给他们本人带来什么太多的好处,

              好处大多体现在我们下一代身上.

              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 换来的是企业倒闭, 养老, 医疗

              一切没有找落. 他们一辈子循规蹈矩, 没有得来好,

              因此我们下一代要有些什么不安分的做法, 他们都听

              之任之.

              我和妹妹同一年毕业, 我Master她本科, 我们都是独立地各

              自到外地找工作, 我去北京, 她去深圳, 然后我又辞职出国.

              现在妹妹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和工厂, 出口的东西目的地

              多在在美国, 她当年和BF一起到深圳, 都是除了一张毕业证

              外一无所有, 没有金钱, 也没有关系.

              这就是这个新的世界提供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初, 我父亲是厂里的总工, 总之公有制下是怎么回事

              他知道, 后来承包, 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西方的

              管理经验, 各种方法都尝试过, 总之公有制就是行不通.

              俺上中学学政治经济学, 俺父亲就会同我解释剩余价值论, 他解释完

              也会说, 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

              俺爸有时也会骂一声, 现在是令不行, 禁不止, 不过从来

              没有看到他们对毛时代有任何留恋和肯定, 虽然他们自己的

              相对经济水准, 在毛时代肯定高于在改革开放以后.

              • 家园 我也没觉得我父母对过去有过什么留恋

                他们对过去是有某种程度的肯定(我没听他们直接说过,但我可以感觉出来),但这和留恋没什么关系。

                过去再好也不可能回去,何况这个过去也并不是象想象的那么好,有人留恋过去,我看更多的是痛惜过去已经取得了的许多成就,现在丧失了。

                • 家园 他们好像没有表现出对自己享受过几十年的社会保障有什么留恋

                  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种 怀才不遇,

                  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的感觉吧

                  而那种保障带来的好处, 大概被这种感觉所淹没了

                  • 家园 应该是这样的

                    我觉得更有理由不满的可能是那些普通工人,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了几十年,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是交代不过去的。

                    恕我瞎猜,如果你们家不是你们姐妹出息了,你父母可能会对整个建国以来的历史不满,而不是仅仅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不满。

                    • 家园 俺觉得他们的否定

                      来自于他们多少参与了国有企业的一些管理层的工作,

                      了解其中的各种弊端得出的感受和结论.

                      当然也有早期的生活, 学习经历. 三年自然灾难, 反右, 文革

                      现在网上传说的东西我有许多都从他们那里听说过.

                      其实他们和那些工人一样是那个体制的受害者, 内耗, 扯皮,

                      政治斗争, 抑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结果是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处理是很不公平, 但危机是很早就潜伏

                      了的, 他们只不过比别人更早认识到这些东西而已.

                      • 家园 我觉得有些问题和所有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和具体体制有关

                        似乎以色列和前南斯拉夫的公有制企业都办的不错,可惜这些东西没人感兴趣,找不到合适的资料

                        • 家园 这个不是很了解

                          知道以色列以前的社会主义色彩比较重的, 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可能也同政治体制有关巴, 见过多的是专制的共有制, 没有见过民主的共有制, 没有人走过的路, 要重新开创, 困难多多, 恐怕比现在的路更难走.

                          我觉得中国, 苏联, 这么多尝试过公有制的地方

                          都有类似的现象, 苏联到了后期居然要警察到休闲场所去抓旷工的人,

                          很多东西可见一斑.

                          奖金激励制度, 民主治厂, 职工代表, 厂长负责制度,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有过尝试的.

                          公有其实就是无人负责, 虽然理论上知道工厂的利益和自己挂钩, 但是没有人能真正

                          挂上去; 工人关心的是周围的人际关系, 领导关心的是更上层的领导的看法, 想着怎

                          么能升上去. 没有人真正在乎企业有多少利润.

                          在他们这样规模的工厂, 我父亲这样的总工实际上就是一个管技术的, 对于

                          工厂的经营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80年代以后那几个真的掌权的是比我爸他们早几年毕业的清华

                          半导体专业的毕业生, 巧的是他们好像都是浙江人, 在厂里明争暗斗十几年, 结果

                          最后只能被江浙几个私有乡镇企业回聘. 散伙那天, 原来几乎是仇人的几个人抱头

                          痛哭, 被我爸他们回来大大地笑话一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