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推荐】推荐兰小龙的另一部大作:生死线 -- 西南闲人

共:💬41 🌺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推荐】推荐兰小龙的另一部大作:生死线

    这几天赶着看完了兰小龙的另一部大作《生死线》,拍摄的真不错。赶快就来向各位献宝推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个美丽的港口小镇,一群热血的抗日志士。最值得称赞的是对这些来自五花八门的人们的刻画:一个脑袋中带着子弹的共党,一个黑社会背景的街头混混,一个掌握着高科技(原子物理)的留洋博士,一个嘴臭的国军上尉军官,他们和他们身边的人经过了艰苦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

    不得不说,兰写军旅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这部电视的切入点不错,人物又都塑造的很成功,是我最近难得追着看完的连续剧。

    • 家园 不得不说

      如果影片逻辑性不强,那么情节感人也行。比如河里有这么一句话“风声,郁闷了头脑,却感动了心。”

      偏偏现在某些抗战片太过分,逻辑性固然不强,情节也难以打动观众。为啥?因为脱离了真实。

      总是出现几位好汉,超人似地亲自消灭大群日军;要不就是领导指挥他人,守无不坚或者攻无不克。

      严重脱离实际!

      哪里有那么一座伟大的城市,在那里,老百姓作为主力,就可以和日军抗衡?

      真的这么厉害,这么洒脱,这么酷,那为啥抗战要14年?为啥我国军民牺牲数千万?

      考虑到巨大的牺牲,千万不要说日军愚笨,不然,就是贬低自己的先烈。

      不符合历史的影视,很快就会离开观众的视线。

      • 家园 跟你的感觉相反也

        我觉得突出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电影不是记实也,艺术的手法是展现那时的危机情形。几个人在低后顽强的孤独奋战了七年的战士。要看那些人的灵魂,不是他们的战绩里的水分也。

      • 家园 对于你的看法,只想引用一个剧情说明

        抗日组织“四道风”永远只有一二十来人,但在整场战争中,作为“四道风”成员前仆后继牺牲的有六百多人。。。。。。

        哪里说了老百姓为主力与日军抗衡了?他就是讲了一个敌后游击队的故事,为了戏剧张力有些剧情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四道风一直是与日军游记战,连正面交锋都没有过,(因为实力相差太远)第二个故事里被鬼子围剿的只剩几个人到处跑,基地都没有了。

        这部戏我觉得好就好在他说明了中国当时抗战的残酷和抗日群体的广泛多样,有人是为了国家大义,有人是为了家恨,有人甚至只是为了江湖义气而懵懂的加入抗日战线。这才是真正的全民抗战,他不需要那么多大道理,他只是当时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再加一句:我觉得其实最好别将这部戏当做战争片看比较好,他更侧重的是讲述感情方面,当然如果是考证派的最好绕行。

        • 家园 同感同感

          这个本子,内容上是肥皂剧(无贬义),形式上是舞台剧(好像也是兰剧的特色)。把它比《兄弟连》可算上了兰小龙的当了。抗日提供了大背景,并且把各色人等都一下子逼到了“生死线”,因此也是一个绝佳的舞台,各种人性冲突纠结都在这台上集中,爆发,和结决。

          导演还特地大量使用封闭,闭塞,和灰暗的场景设定:室内,地下,林中,小巷,老是下雨样的天气。通通给人一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抗战时在占领区做亡国奴,恐怕真的是这种感觉。

          《我的团长》也是这种感觉。《生死线》相比《我的团长》更主旋律,所以英雄们还能杀出一条血路来,虽然有些超现实, 但看着比《我的团长》要轻松一些。

          不过,《生死线》的剧本(或小说本身)似乎不如《我的团长》,人物形象发展的不够充分和水到渠成。艺术价值上,要差了一些. 面对众多人物和明线暗线, 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有些处理太过急躁和草率了。

          关键词(Tags): #休闲
    • 家园 给南疆送宝!

      很喜欢这部片子,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很细腻,廖凡、杨烁、张译、李晨的演绎也很过瘾,值得一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呃,第一次知道这个电视剧是因为好几个人说

      那里边那个男主角长的像俺……

    • 家园 DEL
    • 家园 看了一段很失望,可能是欣赏水平的原因,我对逻辑性不强

      真实感不够的影视没法看下去。例如那个目睹自己父亲被杀的柔弱女中学生,立刻之间变成了彪悍的机枪手(基本的trainning还是需要的吧),她能够熟练的使用机枪,并且在四道风在大街上被围困的时候,像兰博一样出现了,已经挨了两枪的四道风,又推起他那比坦克还牛逼的黄包车,女机枪手坐在黄包车上左右开弓,永远不用换子弹,就这么潦倒一大片鬼子,杀出城门了。服了,只有放弃了事。 所以可能大多时间只能看国产的纪录片。

      兰从士兵突击以后,好像就比较喜欢搞些有深度的东东,我的团长看了两集就放弃了,虽然刚开始兴趣盎然,因为中国确实需要一部反映远征军的作品。这两年冒出不少,可都是垃圾。

      什么时候中国能拍出 Band of Brother一样的电视?还好原班人马的 The Pacific 3.14日就要隆重登场了 外链出处

      • 家园 我把感人排在第一位,逻辑性放在第二位

        无他,只因为很难找漏洞少的作品。再说,这部影视作品毕竟娱乐性是第一的,不是一部纪实。

      • 家园 看故事剧八能太死板

        这叫革命的烂漫主义么。它给人的是一种激情。

      • 家园 无语。那女孩怎样变成机枪手的电视剧讲的很清楚吧

        看来你的逻辑性还真有待提高,而且我怀疑你仔细看完没有。她目睹父亲和弟弟被杀后,日本人占据她家架好机枪装好弹药,她当时只需要扣动扳机乱扫(而且她确实是在乱扫,因为她拿不动机枪,所以枪口向下乱扫),子弹用完后,她一直不知道怎样上,后面碰见了龙文章才教的她。我劝你仔细看完电视再来评论比较好。

        我觉得那正是这部戏比较好的一部分,战争如何将一个柔弱的女子逼迫成了一个战士

        喜欢西方大片无可厚非,但是自己没有看清楚就乱评论就不好了

        • 家园 hmmm,好吧。我没看见她怎么学会用机枪的

          姑且认为她学的很刻苦,天赋迥异。能抱着机枪爬上树担任警戒,能在日军重兵把守的城市里,拿着机枪突然出现在数十名鬼子的包围圈外,杀进去。数十名日军(甚至百名)疯狂射击都没事,几路夹击一个黄包车就冲出了重围。

          还有那个可笑的沙门,中国多几个这么牛的黑社会,怎么能亡国呢。日军对汪精卫能有这份谦恭吗?

          日军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技能,河里文章太多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的抗日历史,告诉我这样的画面只能是艺术。(平型关战斗的损失,和马甲的骑兵)。

          同比国内的影视譬如 潜伏 亮剑(也是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说的过去) 这种编剧认真程度之间的不同是很明显的。观看的习惯决定了感觉。抱歉,扫兴了。

          • 家园 我恰恰觉得兰最棒的就是安排了这个沙门

            不论是李六野,还是沙老爷子,快死之前都叫嚣过那句“我是沽宁王!”

            沽宁王,自以为是个王,其实就是一鼠目寸光的狗腿子,小鬼子客气几下给点甜头,面子上好受了就把自己同胞当脚下的蝼蚁一样

          • 家园 喜不喜欢都是个人的爱好和选择

            我只是希望根本别连看都没怎么看就说太没有逻辑什么的,尤其是举的例子恰恰是最没有说服力的(再加一句:如果你认为打了几年游击天天抱着机枪入睡的人没有能力抱着机枪爬上树担任警戒,我真是要佩服你的理解能力了。她不需要天赋迥异,她确实很刻苦,因为她天天生活在仇恨里)

            还有如果你要将每部电视剧当纪录片看,那是你的要求。尤其是战争片都要达到《兄弟连》的高度,我更是只能佩服你的高素质。只是想提醒你,以美国的财力物力拍摄能力,花了上亿美金用了多少年也只出了一部《兄弟连》。当然其中的硬伤也被军迷们八的不爱听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我看电视的要求很简单,场面好看故事精彩吸引人。这就是我推荐的理由。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