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看龍先生的文章 思考平民的歷史 -- 墨田夏

共:💬139 🌺831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龍先生的文章 思考平民的歷史

    河里的各位大蝦 這幾天的熱點似乎是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和龍應臺的文章的對比。我個人覺得粗看下來 龍先生的文章里好像是有點不夠冷靜。可是我們能不能思考一下 目前大陸的歷史文章里 是不是缺少了龍文章里的平民視角。至少在我讀書的日子里 歷史就是XXX在那裡開了什麽會議 作出了什麽決定,樹立了什麽意義 某年某月某日在那裡消滅了多少敵人 如此之類。。。。。。。我們被教育是人民創造了歷史 但是書里卻很少人民的影子。

    我曾經在日本的圖書館里 看過朝日新聞出的一本平民的戰爭 在戰敗50年后 向平民徵稿 收集他們關於戰爭的回憶 這些回憶里也許有偏見 有美化 但何嘗不是一種歷史的聲音。

    我對龍先生的一些結論還有意見。但是至少看了這書 我可以知道一些在大時代中的平民故事 那所從山東到臺灣的學校 那些從日軍到國軍再到共軍的臺灣老兵 那個叫美君的女孩。。。。。。

    我覺得至少在這點 我們不妨給龍先生一點掌聲。

    • 家园 龙女先生其实就是一个虚伪的小布尔乔亚

      龙女先生的所谓“特立独行”的观点连自己的德国儿子都说服不了,还吹什么“平民视角”?她的《大江大海》被李敖批成无知之书。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个无病呻吟的“老小女生”,一个“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发现者”!

    • 家园 “平民”的历史?泥腿子的历史哪去了呢?
    • 家园 捍卫大叙事

      龙映台文章,抛开情感的渲染,在逻辑上根本不值一驳。

      她的文章围绕“大叙事”、“小叙事”这两个观点概念展开。其核心无非是说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政府、国家无权干涉。台湾民主了,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叙事方式,众多的选择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光谱。大陆仍然是专制,每个人只能有大叙事,所以两岸没法谈。听上去似乎成理,而且通过文字的运用,把小叙事包装得很温馨。可是有如下逻辑漏洞:

      1,大小叙事的作用域相同吗?从小叙事的来看,公民无非是纳税、守法、结婚生子。可是这个叙事(世界观)在更高层面有意义吗?面临阶层矛盾、国家间战争、民族冲突、乃至天下兴亡,这个守法公民的叙事有什么价值?“小”叙事其字面即暗示其作用域是局部的、个人的、微观的,凭什么这个东西在大事件、宏观尺度还享有特权?难道面临日本人的侵略,我们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完成“小叙事”?

      2,大小叙事不可并存吗?我是成都人,支持在成都五牛,支持四川全兴,支持中国国家队,冲突吗?在我看来,不仅不冲突,而且是相互补充。小时候我父亲看我对母亲发脾气,教育我说不爱母亲怎么爱祖国,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重叙事的复合体。

      我想我们每个人不仅仅要有小叙事,更应该有大叙事,这才是一个丰富的人、立体的人、更真实的人。

      • 家园 龙的小叙事是和大叙事矛盾的,

        大叙事在抗日,他们家和日本人不清不楚,大叙事赶走了常公凯申,他们家也跟着跑到了台湾,大叙事要统一,她又是小朝廷的臣子,所以她要强调小叙事。她要强调的不是一般的小叙事,是和大叙事反着的小叙事。

      • 家园 我的观点

        “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政府、国家无权干涉”——是的,完全正确。

        但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公诸于众,就要接受别人的评判,包括批评的见解。

    • 家园 美君是一般的平民么?

      16岁就出来贩私盐,一般的水警连她们家的船都不敢碰,嫁个老公还是宪兵队长,国民党的宪兵队你当是TG的军容纠察?这是一般的平民?

    • 家园 你在说平民视角时

      说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平民视角还是经过精心选择剪裁的“平民视角”?

      其实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人心向背,龙先生的精心剪裁亦不过是满足一下自己高人一等的精英心态而已,提出的东西没有新意,反而有点孤芳自赏的酸味。

      虽然TA的文笔还是很好的。

    • 家园 平民视角是需要的,但真的平民视角如何得到?

      我觉得这点说的很对,龙女士在这点上的确也有贡献。不过其实还有一个要闻的问题,这些视角真的是平民吗?有表达欲望与能力的是特定的一群人,这些人虽然不能说都不是平民,但是肯定也只是平民里面的小部分。

      当然了,区别于国家和政治为中心的历史观,这些“非平民”的平民史也还是重要的。

    • 家园 觉得有些矫情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我觉得有些矫情了。不过,也确实让我们知道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 家园 小人物太多了

        看看战场上的蒲公英,看看骑兵团,里面写了大量小人物的经历和故事。很多人来不及诉说就已经死去了。他们也有父母亲人,死前也许曾经恐惧害怕,但是已经没人能够知道了。

        龙应台,不过是用私处夹私货的代表之一。

    • 家园 关于山东的那个学校

      看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啥要跟着国军到处跑呢,共产党不让办教育?如果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应该早就跟着父母跑路啦,看来不是有钱人的孩子,那他们跑啥?穷人家的孩子为啥怕共产党?百思不得其解!

      所谓的龙先生有没有在后面交代?一群孩子和老师参乎到内战里面干嘛呢?怕被拉去当兵?跟着国军岂不是是刚出虎口又进狼窝,国军的招兵方式最主就是拉壮丁。

      • 家园 呵呵 不管由于迂还是愚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都有正统观念

        从宋朝的孔府南迁,到方孝孺的被灭十族,都是在胜负已分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tg的肃反、整风、血腥土改在争取知识分子的问题上都是负分。其实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谓的风骨就是与当政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对其批判和评议的权利。

        因此,传统文人对国民党政权也并不是从1927年开始就接受的,一直要到抗战才在抗日的旗帜下聚拢到一起的。

        • 家园 可笑,聚集在tg旗下都是反正统?

          抗日结束后,五子登科的时候,聚集蒋旗下的又都是什么人呢?

          朱棣肯定是一个十足的混蛋,方孝孺之流,也不过是一群腐儒罢了。国家落在他们手中,土木堡之变一定会提前来到。他们的思想不过是鼓动皇帝抑武扬文。结果靖难之变,武将纷纷投降,文人纷纷殉难,生生把一个充满理想很有可能作为的皇帝送进了火坑。改革宜缓不宜急,急则生变,最终倒霉的还不是老百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