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科幻内容】未来战争武器幻想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23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科幻内容】未来战争武器幻想

    注意:本文不严肃,仅限观赏解闷,另欢迎科技方面老大就相关问题科普。

    题目(一):生物控制

    “动物机器人”又称“机器人动物”或“智能动物”,即用人工电信号控制动物的神经系统,使动物变成“机器人式”动物。

    新闻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7年2月24日报,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一项成果使家鸽“听懂”了人话。记者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看到,一只头上戴着微电极的家鸽,按照研究人员发出的计算机指令,准确完成了起飞、盘旋、绕实验室飞行一周后落地的飞行任务。该机器人鸟为世界首例。”

    事件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4年12月23日,在叙以边境上空以色列空军2架F16战斗机在执行低空任务时遭遇鸟群袭击,2架F16战机全部坠毁,4名成功跳伞的战斗机驾驶员无一生还。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严厉指出,这不是一次单纯的飞行事故,4名飞行员均是在成功跳伞后被飞来的鸟群自杀性高速撞击致死的。目前以军方正对事故遗骸中的黑匣子进行进一步事故分析。有消息称以军装甲部队已在该地区集结,准备采取报复行动。

    事件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5年1月2日凌晨,伊朗驻两伊边境地区某军事营地发生火灾,目前至少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据目击现场的官兵报告,事发时见到大量老鼠活动,并伴随爆炸。在事后现场的清理中发现个别腹胀猝死的老鼠,据知情人透露,法医在部分被解剖的动物尸体的胃腔中发现了未爆炸的炸弹。

    事件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6年6月,美国海军太平洋战区发言人于本月12日透露,美国海军太平洋战区的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对南中国海执行例行任务时发生事故,据透露该搜潜艇在水下遭到了大型鱼类的袭击,该发言人对本次事故并没有披露具体细节。

    新闻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09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佐藤广隆(音译)主导下,研究人员成功造出一种半机械甲虫。通过电脑刺激植入甲虫体内的神经和肌肉传感器系统,研究人员可以控制甲虫起飞、飞翔、转向和降落。

    事件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2年3月6日,英国伦敦内一名50多岁的前苏联克格勃特工在其所租公寓内死亡,法医鉴定该名男子可能在熟睡中被剧毒的蜘蛛袭击而死。

    事件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4年6月27日,印度恒河平原农作物生产地区近日遭受了蝗灾的袭击,遮天蔽日的蝗虫对恒河地区的农作物生长破坏巨大,据估算到目前为止本次蝗灾以导致恒河地区农作物减产5%,这次凶猛的蝗灾可能导致印度恒河地区第三季度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印度农业部部长SharadPawar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种情形只有在描写古代大灾难的史诗诗句中才能看到,印总理已向联合国递交了紧急灭蝗援助请求。目前蝗灾依在蔓延中。

    题目(二):自主机械

    新闻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那时的细菌电池放电效率较低。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国化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以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诸如染料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和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得1352930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而且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只要不断地往电池里添入糖就可获得2安培电流,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新闻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形似机械狗的四足机器人被命名为“大狗”(Big dog),由波士顿动力学工程公司(Boston Dynamics)专门为美国军队研究设计。Boston Dynamics公司曾测试过BigDog,这只机器狗与真狗一般大小,它能够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其原理是,由汽油机驱动的液压系统能够带动其有关节的四肢运动。陀螺仪和其他传感器帮助机载计算机规划每一步的运动。机器人依靠感觉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有一条腿比预期更早地碰到了地面,计算机就会认为它可能踩到了岩石或是山坡,然后Big Dog就会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步伐。

    事件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 …

    “一般来说,四部CB209形成一个战斗小组,当到达指定战区上空时空军会把它们从4000米高空扔下去,着地后它们会抛弃空投部件,转而进行战斗任务。如果携带的弹药打光了,它们装备的刀具和自身的臂爪还可以进行近身攻击,如果它们对一些人数少火力弱的敌部队袭击成功,还可以利用敌人的弹药进行补给,关键是这些家伙本身的机器躯体足够结实,挨几发7.62弹头都不太容易对他们造成太大伤害。

    “细菌电池是另一个因素,战场上不难找到尸体,这些机器怪物会找到它们并把它们吞咽下去,剩下的事由细菌电池完成,我的意思是它们不需要回营地充电不需要更换电池不需要到加油站加油,只要打仗,他们就有饭吃。当然了,只要开放程序权限,它们也吃活的。

    “关于这一切我想说的是,空军不会专门派一架运输机到敌人空域投放4只CB209,一般来说,一个架次至少应该装120部这个东西,我们建议,一次行动最好派两架运输机参与其中。”

    … … …

    --- 2011年某论坛三流科幻小说段落节选

    土鳖扛铁牛... ...

    通宝推:原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部科幻小说叫什么名字

      告诉我,告诉我!

    • 家园 【二】---未来战争武器幻想 外骨骼

      题目(三):外骨骼

      2000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增强人体机能的外骨骼”项目的计划,该计划準备研制出一种机器骨骼,可帮助负重的士兵轻松地行走,以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斗能力。未来士兵装备外骨骼技术后,将成为一名超级士兵,拥有无穷的力量,可携载更多的武器装备,火力威力得到增强,防护水平也得以提高,同时可克服任何障碍,高速前进,还不会產生疲劳感。

      先给大家看看美国人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骨骼不是新鲜事,第N期《兵器知识》与第M期《兵器》等军事杂志都有详细介绍,但这类文章都有问题,用财务的话说,就是都只有实际的,没有预期的。就像上面这幅图片,战士们装备着这样的高科技装备的好处就是能够背着80公斤的东西做战术动作?背负80公斤的负重去面对枪淋弹雨与轻装上阵有明显优势么?

      所以请相信我,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所谓外骨骼,绝对不是它的最终形态。

      再给大家看看日本人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着我们的话题,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些外骨骼意味着单兵作战的火力投送能力将大大增强~~~单兵就有能力携带12.8毫米口径的作战武器,甚至更好的外骨骼能够负荷20毫米、30毫米口径的武器系统~~~以及更坚固的防弹装甲。那么装备外骨骼的步兵连在与传统连级火力的较量中火力优势与生存能力将大大提高,也许它们将衍生出新的作战概念,也许旅改团?或者团改营?要真做出了这种单兵系统,那一个士兵会不会比现今主站的装甲车还厉害啊?那以后装甲车得啥样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关于外骨骼,肯定要引入防雷概念。

      对于外骨骼概念,它的发展目标会不会是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能够单兵携带大口径武器系统(直逼现役装甲车),能够以主火力在10次射击以内破坏临时性的防御工事,能够单兵携带60迫击炮系统,能够携带更坚固的芳纶纤维防弹衣,当然了,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意味着更多的弹药消耗,可能更加需要波士顿那边做的那种机器驴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争中难免受伤,那么轻伤的战士们就先用这个撑一会儿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伤战士就坐这个玩吧。

      问题来了,要真正实现以上物质水平,工业生产力水平要多高才够啊。未来还远吗?

      • 家园 晓枫也来谈谈未来战争(贴中贴)中

        我不喜欢出风头,就窝在这里发贴!

        未来战争中,武器和战斗单位(人或者是战斗机器人)必然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但后勤的重要性同样也不能忽视.

        隆美尔曾说过:“战斗在第一枪打响之前是由军需官决定的。”这话在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中看起来也一点儿都没错,而且往往就是在第一枪打响之后也同样重要!单不说弹药和油料的消耗,就是几十万大军的吃、喝、住、用就成问题。所以现代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后勤战、装备战。

        作战是后勤,后勤也是作战

        而在未来战争中,后勤的重要性同样十分关键,1991年海湾战争中,伤亡最大的不是一线战斗员.而是为他们提供食品、燃料、饮用水和弹药补给的后勤人员“后勤不再是后方的行动”在390名死于“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人员当中,有50%是在为一线部队运送补给当中阵亡的,这其中大多数是死于高速公路,而不是子弹。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确保正常的后勤补给是非常关键的.现代战争中,脱离后勤的大部队的自持力往往不足两三天,一辆M1A2坦克跑半英里就要消耗一加仑汽油。两个“阿帕奇”直升机营一个晚上的加强飞行就能吞噬掉60000加仑的JP-8油。而这种过渡依赖后勤的现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下去.

        能源的需求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技术,生物电池技术,太阳能技术甚至是核技术来补足(核技术已经应用于核潜艇和航母上面),但弹药的需求就严重依赖后勤补给了,也许微波武器技术和激光武器技术可以补足,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还有一说是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受环境影响太大,全天候作战困难,而且从毁伤效果上来说比较偏向于点杀伤,缺乏一定的火力覆盖能力).

        从储备型向速度型转变

        未来战争中的作战强度往往高于以往,常规性的储备型后勤策略通常无法正常运做,抗山姆大叔援金胖子战争中,天朝军队的物资集结地就遭到了山姆大叔的轰炸,损失不小.可以想像未来战争中,物资集结地往往是敌方优先破坏的地方,可以想像的到的解决方案是可能是尽量多携带伴随补给(列如山姆大叔的航母,载油载蛋载飞机,还核动力的自持力接近90天),或者是通过快速的空投或者是高机动车辆补给.(人需要吃饭,机器需要维修,就算你实在变态,子弹打完了还是要补给的,我不是关公,我不耍大刀,什么?激光武器,要不要充电啊,战场上不是到处都有插座的,呵呵)

        控制整个补给链是重心

        补给从生产,到运输,最后到使用,如何控制整个补给链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飞机没油了你往油箱里倒开水吧,前线的需要要及时的反馈到后方,后方要及时的调整生产周期,再通过运输,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勤不是宅急送,但比宅急送更急)及时的调整补给链非常重要,也许在未来的战争中,ERP这类的软件在后勤中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微软的AX的生产管理就非常不错,如果用在军事上应该可以提高不少的效率)

        向“通用性”转变

        未来的改善可以已发展控制威力的多功能武器为主,举个列子来说,一架未来的战斗机应该可以肩负攻击机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携带任务程度载荷承担预警机或者是干扰机的角色,而战斗机外挂的飞弹同时满足空空格斗和空地攻击的需求.战术武器的多功能化,使的维护变的十分的单一,零件库里也不需要准备许多不兼容的备件,甚至可以在任务的不同阶段担负不同的战斗角色.这样对于提高后勤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甚至可以想像一下,未来的坦克和飞机同时使用一种便捷的模块化能源,如有需要甚至可以补给海军使用,战斗武器都以模块化生产,可以依据不同的任务需要,加载不同的模块来完成任务,当然要是多功能,那就最好了.高通用性简化了补给流程,尽量把补给内容精简,对后勤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情

        民力已成为战略后勤力量的主要来源

        想象一下,当双方士兵在打仗的时候发现弹药不足,甲方先打电话叫了个EMS,乙方过了两个小时叫了个DDS快递,结果1小时后乙方先拿到了AK47把甲方K死了,(EMS快递暴慢,这里稍微发泄一下)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比喻,不过未来战争中,大量的使用民用资源来为战争服务也是一个趋势,毕竟有好多东西是军民两用的,例如,大型的滚装船可以直接为军舰补给,民用的运输机可以辅助空中运输.甚至民间的黑客可以主导网络攻击等等

        只要有国与过的纷争就会有战争,

        但愿战争不要发生

        下回有时间再瞎侃些关于战斗机器人的东西,本人外行,如有和我意见不同的高手,请指导.谢谢

        土鳖再次悲哀的抗起了铁牛............

        • 家园 我们可能还是有局限的,科技比我们的想象走的更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完下文后我的感觉是,细菌电池算个鸟啊,核电池才是前途!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 据英国BBC网站报道,近日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硬币大小的“核电池”(nuclear battery),通过同位素的衰变产生电能。该研究成果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应用物理杂志》等科学杂志。

            据了解,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如果正确利用的话,能够产生电流。通常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会发生衰变现象,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核电池正是利用放射性物质衰变会释放出能量的原理所制成的,此前已经有核电池应用于军事或者航空航天领域,但是体积往往很大。

            过去在电池的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关之一,就是为了提高性能,电池大小往往比产品本身还大。由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权载完(音)率领的研究组成功为“核电池”瘦身,研发出的“核电池”体积小但电力强。但权载完教授组研发出的核电池只是略大于1美分硬币(直径1.95厘米,厚1.55毫米),但电力是普通化学电池的100万倍。密苏里大学研究团队称他们研制小型核电池的目的是,为微型机电系统或者纳米级机电系统找到合适的能量来源。如何为微型或纳米级机电系统找到足够小的能量来源装置,同微型装置一样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核电池的另一诱人之处是,提供电能的同位素工作时间非常长,甚至可能达到5000年。设想不久的将来,只需要一个硬币大小的电池,就可以让你的手机不充电使用5000年。

            权载完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还实现了用于电池的芯片的改革。使用核电池时发出的放射能可能会损坏电池内部的固体芯片结构,但权载完利用液体芯片,最大限度地克服了这一问题。

            尽管核电池最核心的部件都是由放射性物质制成,但是在日常的工作条件下却是很安全的。权载完教授表示:“人们一听到核这个词就会感觉非常危险。但是事实上,核能可用于心脏搏动调节装置或人造卫星等,已经可以安全地用于人们的生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