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无题 -- 南方有嘉木

共:💬107 🌺46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生命的罗生门

      首先这文章很美。然后是,忽然觉得,从你父亲的角度,重述他所经历的同一故事,同样可以震撼心灵。

      然后,从你小姨的角度,再重述一遍。

      然后,从你的表弟,再来一次。

      故事戛然而止。不必告诉人们,谁对谁错。

      开始时,单看母亲的故事,调子有些阴沉,所有的合在一起,便从每个人的痛苦中,看到了每个人的执着、坚持和快乐。

      • 家园 谢谢,

        to understand all is to forgive all.

        • 家园 花!

          我在看《看见》的时候,陈虻也有个一样的观点,他问柴静,“原谅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了吗?”我深以为然。

          • 花!
            家园 原谅的基础是 空

            人生不过如此,些许小事何足道

            • 家园 倒也是。只怕难啊
              • 家园 缘法罢

                悟与不悟,并无差别

                • 家园 唐兄这句话饱含禅机

                  颇有佛祖“非法,非非法”的境界,小弟拜服。前一阵子和人谈论一些问题,后来再看了《金刚经》,又加上一些其他杂书及观点,相互印证,觉得佛祖才是古今真正的大智慧之人。然而世之众生,心灵趋于自由,却总有牵绊,想想确实如兄台这句“悟与不悟,并无差别”。悟与不悟,执于相而已。

                  • 家园 惭愧惭愧

                    其实我对佛教以及佛经是非常不感冒的,总觉得老和尚念的那些东西颠来倒去,远不如道德经来得那般爽利,可以说对佛法是完全无知,若有,也纯属信口开河。

                    不过,早些年倒很费心地思考了一通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最后发现只是虚无,也许颇有些类似佛家的空了。

                    好在虽然看得破,却也并不会灰心,得过且过,现在是典型的享乐主义了。好处是,对人倒是宽容了许多

                    • 家园 佛祖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觉得,佛与道最终是殊途同归的。

    • 家园 两年多以后,重读自己的这篇文字,

      却生起了淡淡的羞愧,因这文字的exaggeration和一种强以为领悟的矫情。那时的我在书写时,并没有以最真实的心去面对和思考我表面上想要讨论的问题,不,那个问题只是我想要努力向谁表现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和境界而使用的载体。这文字本质上是一次勉力修饰的讨好或取巧,它并不真诚。

      可是,这些个无法掩饰的夸张和矫情,那想要勉力讨好的心,或也是很真实的,或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吧。

      今夜,我在一个遥远的岛国,细细搜检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我终于感觉真理解到了GB2312兄的回复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李慕白对杨紫琼说,他曾经隐约体会到一种师傅从来没有说过的境界,可是太寂寞。

      最后,李慕白身重剧毒,杨紫琼说,你一定可以突破那种境界,李慕白未作什么努力,黯然而逝.

      什么境界如此寂寞,以致李慕白不愿尝试. 又如此神奇,可以中毒不死.

      大概就是所谓"太上忘情"吧.”

      关键词(Tags): #周年祭
      • 家园 嘉木姐无需过虑

        文章如衣服和妆容,修饰本不可免。既然是修饰就少不了虚伪和矫情了。不过这其中也有真性情。

        有点矫情的文字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也记录了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

      • 家园 偶尔整理一下思路是好的

        自我批评什么的不用太多,容易抑郁。还是不要忘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呵呵。

        前几天看印顺法师的书,有一段讲真俗不二。

        里面有一句,大意是“从不二角度的来说,则一切法不可说”

        我不知怎么想到,那要想说一切法,岂不是一定“二”。呵呵。

        你的这篇其实不错,我偶尔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简直想回复一句 “楼主当年实在是太二了”哈哈。

        个人感觉,河里有个不好的习惯,有些文章,过了一段时间就只剩下了 “del”, 其实,不论当年如何,肤浅也罢,狂妄也好,都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回头再看,也是一乐。

        往事像湖水倒影的水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 家园 在生老病死这样不可捉摸的宏大命题面前,所有的恩怨纠结都觉

      其实做人,幸福都可以来的很简单:珍惜你面前所有的,忘记你得不到的。生命很短,也许有一天幸福就突然离开你而去。一个辉煌(刻骨铭心)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不如你眼前的来的实实在在。经历了生死,很多就看淡了。

    • 家园 【原创】说几句感受

      直面痛楚的勇气说得好。“烦恼即菩提”,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正视它。

      前面部分,俺不敢妄作评论,直说最后一段

      这段让我想起《卧虎藏龙》的一些片断。

      李慕白封剑归隐,那一番情意,杨紫琼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一句“我以为我们已经说好了”,说得当真是无限落寞。

      李慕白对杨紫琼说,他曾经隐约体会到一种师傅从来没有说过的境界,可是太寂寞。

      最后,李慕白身重剧毒,杨紫琼说,你一定可以突破那种境界,李慕白未作什么努力,黯然而逝.

      什么境界如此寂寞,以致李慕白不愿尝试. 又如此神奇,可以中毒不死.

      大概就是所谓"太上忘情"吧.

      所以说《卧虎藏龙》中最多情的一个人是少言寡语的李慕白.

      可惜的是,李慕白到死也没得一个知己,杨紫琼若是明白他的心意,该不会那样说。即使如此,他也不愿忘情。

      最后章子怡纵身一跃,虽然拍得很romantic ,但实际上是最无情的一种选择,即辜负了李慕白的爱护之意,也辜负了小虎的爱慕之情。

      再说一个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抚养大的,她爱他如子,他敬她如母。释迦牟尼本来不愿意女子出家(有很多学者说里面有歧视妇女的因素,俺不妄做评论),他的姨母想出家,他破例同意了,但是很有感慨地说:

      “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住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季羡林《佛教十五题》转引自《五分律》卷29

      我想说的是,在所有的对于释迦牟尼的历史研究,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俺最佩服他的就是这件事。

      就算正法住世减五百年,那又怎么样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