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穷人的普世价值 -- 同人于野

共:💬212 🌺1536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lz的意思并不在素质教育本身吧

        我想lz的point在于,你说的“特殊群体”在中国,甚至在整个人类当中反而是更为普遍的大多数,所以某些人看不上的“特殊教育方式”乃至“特殊”的世界观、价值观才更为普世——相反的,宣传上的普世价值在现实中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

        不知是否这样说更接近lz的本意?

      • 家园 “普世价值”的普世性

        其实我觉得楼主想说的主要还在于对“普世价值”的普世性的考虑,并不是想着重讨论素质教育。KIPP只不过是引发这个思考的一个触发点而已。

        世上的主流价值体系跟各种规则一样都是成功的“精英”人士制定出来的,本来就是保护“精英”人士利益的。当然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规则和价值都在不断被修改,精英也在不断的努力去影响大众们去认同他们的规则,所以价值都变得越来越“普世”化,理论上非常正确。

        但现实是再怎么普世的价值都不会是损害精英利益的。相反,它不但会让精英在高尚的名义下获利更多,而且会保证精英圈子的小众性,不让大众有机会去玷污精英们占据的上层平台。大众如果被精英洗脑,不深入思索就顺从这种价值体系,那其实就已经不知不觉的限制了自己爬到精英位置上的机会。

        回到KIPP上来,说这种教育是对人性的摧残也好,如何不科学也好。可如果现实上你自己就是那个街上黑人孩子,那你是希望被严酷的教育给你个机会呢,还是喜欢精英告诉你的让你自由的发展呢?作为每个个人,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没有必要一定去迎合精英给你制定的“普世价值”。

        • 家园 花。一个贫穷的孩子,是最需要通过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还是更需要弹弹琴跳跳舞,增加所谓的多元化,所谓的素质教育?我想大多数人其实心里都明白

    • 家园 感觉有点走火入魔了

      以前的文章看得都挺好的,没想到与教主也是一线之隔。但是敢于思考,勇于思考是永远都要鼓励的,就是同人说梦话也还是爱看同人的贴子。

    • 家园 这有点自己树靶打了吧

      中国的主流舆论,早在20年前就开始鄙视“以考大学为核心”的中学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中学,谁不追求升序率啊。

    • 家园 我们中学时代就是这种模式
    • 家园 我觉得素质教育会害了中国的!教育部那些脑残,

      不知道怎么就上了西方的普世价值的当,那么积极地搞“素质教育”。

      • 家园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也不算是什么上当,但是没有成熟的条件。

        比如素质教育,ok,老师作业留少了,课时少了。

        下课了干啥?父母都还上班呢,难道敢把孩子拿去放羊?去不去网吧还其次,万一被拐卖了咋办?所以得了,上兴趣班吧,学到什么是其次,好歹把这段时间给利用起来。

        小升初取消了,重点中学可一直客观存在,咋筛选?塞钱,奥数。。。

        最后演变为除了孩子有天赋肯努力读书外,还得家里有钱。。。

        社会公平何在?

        高分低能的废物那也就是个别事例,上大学不会买苹果的正常,父母不跟着,打混几下就学会了。

        当然,压抑太厉害也不好,比如小学中学都压抑着不看课外书不看电视,上大学放羊后死翘翘的也多。

        刻板的教育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也矫枉过正了。

      • 家园 普世价值,是总理在提倡,当然会成为时尚
    • 家园 这还没有我们上学的时候用功,虽然性质差不多

      搞笑,和我们高中蛮像的。不过现在除了大城市少数很好的走读高中外,大部分河南的寄宿式高中都是这样的。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十点下晚自习。

      不过,我们那个时候每天学习时间可以达到十三个小时,这个,估计就不行了。

      当年我复习的那个高中,我们班130多人,三十多个重点,70多个本科,剩下七十多个大专。当然我们是复习班。

      • 家园 同感,绝对没我们上学时用功

        在冲高考的时候,我与周围的人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在15个小时左右。毫不夸张,清醒着的时间除了去学校(我不是寄宿,但我加离学校也就十分钟的路程)路上、上厕所、短暂的课间休息、午饭晚饭,其余时间都在听课、做题、温习,吃饭从不超过十分钟。一周干六天,周日睡个懒觉(比如狂睡九个小时)洗个澡,剩下的时间还是学习。

        楼主所提到的那种学校,他们的学习强度比之当年我们差得远了。

        努力的回报是,当年我们班只有一个没上重点线,前十名基本都是名牌或是相当牛叉的专业。

      • 家园 这已经140多了。你们班不是130多人麽?

        70多个本科,剩下七十多个大专

        ============================

        这已经140多了。你们班不是130多人麽?

        • 家园 我也是河南某地应试出来的,说说我们高中班

          我是在理科班,一班是100人左右,最后是80人左右参加高考,有多少考上大学?我记不清了。人家文科班更狠,一班是120多人,得把两间教室打穿成一间教室。当时高中是住宿和军事化管理,不过,学校对我放一码,我每天走读,天不亮——五点过一点起床、往学校赶,中午回家一小时吃饭,傍晚回家一小时吃饭,夜里十点下晚自习,回家后做作业和试卷,最后十一点半左右睡觉。

          这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

        • 家园 呵呵,没有注意,可能是算错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当时是这么算的,本科线以上多少人,重点线以上多少人,当时没有详细地去记,只是听说,本班大专线以上大概70人左右,本科线大概70人左右。

          我们班当时是130多人,但是一般报考的人数可能有出入,有时会多些有时候会少些。通常是好的学校本班报考的人数会偏少点,而不好的学校报考人数会稍多些,因为可能有“外援”。当然也会有例外,好学校也有些外来考试的。有的高二的学生插在高三的班级里面报考的也是可能的,权当摸底,老师也乐意这么处理。我认识的一个男生就总共考过三次高考,高二一次,高三一次,复习又一次。当然,一个班级有几个这类的,我是不知道的。一般高二的考也不是白考的,这就涉及到高考作弊的事情了。我们那个时候控制的还不是很严格,一般报考的是这么弄的,办个假的身份证,同一个名字报两次。然后去学校报到的时候再换档案里面的照片。也有直接替的,只报考一次,让替考者去考试。顶别人名字上大学的更是数不胜数,不过这类作弊方案比较古老,现在不用了。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学生从高三报考,然后从高二班里找那些成绩很好的替考,或者是到大学里去请头年出的名校生,底子很扎实的来替考。

          话说,我们县在90年代中期出过一个清华生,据说那个女生从大一一直替考到大四~~~我一个同学,上的是医学的七年制,七年高考可能至少有一半时间回去替考的。

          河里的“贵族”比较多,民间疾苦了解的比较少啊~~

          • 家园 我高二跑到别的高中考过一回

            当时档案都做好了,但是,县教委下令,所有高二学生都不许调档,因此,高二时是白考了,不过,也因此后来高三考得更好。

            不过,我当时从未听说过替考的,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没人告诉我这事。话说我是读大学数年后才知道原来我们高中事情也挺多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