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某绿色能源,你对中国真的绿色吗? -- 黄河故人

共:💬33 🌺16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某绿色能源,你对中国真的绿色吗?

    只是一家之言,仅仅谈谈光伏电池。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全球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8400兆焦,平均为5860兆焦(相当于 199kg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 而且我国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再生能源占7%,高于美国德国日本。我国计划2010年提高到10%,2020年提高到20%。如果2010、2020年再生能源产量有5%来自太阳能,那么分别需要多晶硅98万吨、228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万吨、9000万吨。

    光伏电池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口产品,而在光伏电池领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光伏电池的原料是多晶硅,生产光伏电池的多晶硅纯度大约是6个9就够了。再往前就是工业硅了。工业硅是光伏电池的起点,更是有机硅工业的起点,二者相比,有机硅工业消耗更大。

    随着产品由高级到低级,“中国出品”在世界范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而且增大的幅度还挺高。我国工业硅年产量120多万吨,相当程度用于出口。故而此领域有中国打喷嚏,世界都感冒的说法。这个是十分美好的,可以让很多领导满意。作为一个老百姓,也许想看看美好后面的东西。

    工业硅的生产是由石英石(二氧化硅)在电炉中用炭还原。炭的来源是两个,石油焦(气焦)、木炭。因为产品纯度要求,木炭的使用比例很高(请原谅无具体数字,仅指出用于有机硅化学原料的工业硅只能用木炭)。按最低消耗,一吨较纯净的金属硅消耗木炭1.2吨,需木材3.75m,需要砍伐多少林木俺就没法算了,烧这些木炭大概需要排放多少污染呢?

    除了木炭,还要消耗石墨电极120-140Kg,石英石3吨左右,电13000度左右。排放废气2500m废气(500-600度),含一氧化碳60-80%;烟气20000-40000m;粉尘120-200Kg,其中85%粒径小于1微米。

    顺便说一句,国内的有机硅企业一直在拼命扩大氯硅烷(有机硅的初级原料)产能,如果我们全国的氯硅烷工厂全部正常开车,那么每年需要林木225万m。

    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因为国内的无序竞争,以及定价权掌握在国外,换来的是我们的工业硅离岸价大约是美国的现货进口价的60-70%,我们的产品在若干国家被反倾销,比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

    说完了工业硅,我们聊两句多晶硅。

    多晶硅的生产目前应用最多而国内几乎唯一的是西门子改良法。西门子改良法技术成熟,可以生产纯度很高的多晶硅,缺点是效率很低,污染很高。还有一个缺点是这项技术的核心我国完全不掌握,虽然生产企业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动不懂就是最大规模企业投产。

    路线简单的说是工业硅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和氢气;三氯氢硅经过精馏分离,在氢气气氛下还原生成多晶硅。

    这个过程中气体的精馏分离极其麻烦,能耗大,效率低,浪费很大;

    原料一次转化率很低,大量物料无效循环;

    产率低、70%以上转化为无用的四氯化硅;(有技术改进,比较微弱)

    耗电量大(目前多享受电费优惠,矛盾尚不突出)。

    不详细解释了,挺麻烦的。

    个人觉得,光伏电池这个东西对于欧美日还是很绿色的,输出技术,低价收购原料,把污染和能耗都放在其他国家;对于地方政府领导也是很绿色的,有国家投资,有政绩,有GDP,有解决就业;对于普通百姓和百姓的子子孙孙,不敢说。

    怪,立方米出不来。

    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oboeman,四方城,故园湾里,
    • 家园 贴个新闻,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50% 国内企业自保成难题

      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50% 国内企业自保成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223/02237140484.shtml

      多晶硅不是污染大头,污染和消耗资源的大头是工业硅。

    • 家园 多晶硅产量中国很少,现在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说完了工业硅,我们聊两句多晶硅。

      多晶硅的生产目前应用最多而国内几乎唯一的是西门子改良法。西门子改良法技术成熟,可以生产纯度很高的多晶硅,缺点是效率很低,污染很高。还有一个缺点是这项技术的核心我国完全不掌握,虽然生产企业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动不懂就是最大规模企业投产。

      路线简单的说是工业硅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和氢气;三氯氢硅经过精馏分离,在氢气气氛下还原生成多晶硅。

      这个过程中气体的精馏分离极其麻烦,能耗大,效率低,浪费很大;

      原料一次转化率很低,大量物料无效循环;

      产率低、70%以上转化为无用的四氯化硅;(有技术改进,比较微弱)

      耗电量大(目前多享受电费优惠,矛盾尚不突出)。

      不详细解释了,挺麻烦的。

      个人觉得,光伏电池这个东西对于欧美日还是很绿色的,输出技术,低价收购原料,把污染和能耗都放在其他国家;对于地方政府领导也是很绿色的,有国家投资,有政绩,有GDP,有解决就业;对于普通百姓和百姓的子子孙孙,不敢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是错误的,多晶硅主要还是在美欧日7家大公司生产,中国产量很有限,一年缺口2万吨,电子级的更是完全依赖进口,国内说产多少吨多少吨,大多是吹牛B,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四川新光,发改委核定年产2000吨光伏级的多晶硅,N年了都没有达产.

    • 家园 说说俺知道的一件事

      其实从法规政策上来说这类项目环评并不容易过,决策层在这方面没犯什么错误,问题大的是执行层,往往环评这个环节被轻易买通,使得环评法规形同虚设。

      前一段时间我和某个比较熟悉的老板聊天,这人在起家的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合作,那事干得不赖,双方建立起比较好的信任关系,只是彼此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相差太大,所以后来分手了,但关系还保持着,也敢说两句真实想法。

      闲聊的时候这人说他正准备上一个光伏电池的项目。我就顺口说了一句这类项目污染很大,投资风险还是很高的。这人不知道是缺少涵养啊还是得意忘形,给我讲了N多的如何摆平各个部门的细节,说到最后,这人说了实话,说现在国内做这类项目的,大多数也不是看好这个行业,也知道污染问题什么的,只是想走险棋,打着低碳经济的名头套政府的钱,所以得快进快退,这不是这两年国家重视减排这事嘛。

      从这人说的的情况推测,估计有不少做这类项目的都是这个套路——“你地方官不是要出政绩吗,好办,俺给你上这个大项目,你的政绩就有了,外带着你自己也有好处。环评什么不好过,没事,你给相关部门一点政治压力,俺再花钱,这事就摆平了。项目做下来除了卖东西赚钱,咱们还可以额外拿国家的补助和投资什么的”。我想,只有彻底抱着理想主义又有足够的环保知识或者是有更大利益诉求的地方官会坚持拒绝这种诱惑,对送上门来的政绩和金钱说不。我估计这类项目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会比较容易上,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不太容易上。

    • 家园 就目前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来看

      全寿命周期内的发电量比起制造时的耗电量真的不太合算,相当于中国的电能以光伏电池的形式廉价卖到了欧美日

      • 家园 怎么叫不太合算。

        现在的光伏电池的能量回收时间也就是3年左右的样子,电池寿命在20年以上,怎么叫不太合算。

        • 家园 问个问题

          请问:

          光伏电池的能量回收时间为3年的出处在哪里?

          • 家园 自己动动手就找到的东西。

            http://www.nrel.gov/docs/fy04osti/35489.pdf

            这里第一个就是现在大量使用的电池组, 最后一块深蓝色的是BOS, 电池组的ENERGY PAYBACK TIME 就是3年出头。

            并且这篇东西已经算是比较旧的东西了, 现在新的电池应该还要短。

        • 家园 是不太合算

          青岛火车站奥运前改造,加装了小两千平米的夹胶玻璃太阳能板,造价非常高。正式使用后我去看过,每天发电量不到一百度,还是夏季晴天。

          现在正在建的武汉火车站又在上这东西。明知道收不回投资,就是个示范效应罢了。

          你说的出口的软基的光伏电池便宜。现在大型公建工程上用的,那利润真是客观,跟五年前的铝镁锰板差不多。

          • 家园 请看清楚我说的是什么再回复。

            我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是能量回收时间, 不是投资回报, 两个根本是不同的概念。

            至于你说的青岛的例子,我实在是不清楚这个“夹胶玻璃太阳能板”是何方神圣,所以也不好评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