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对总经理述职报告的部分内容的简单解读 -- wqnsihs

共:💬509 🌺198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家的都自己说了,我没预测到

            看这几年的经济政策经常的180度大转弯,还好意思提什么控制度?

            • 家园 毛泽东说: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盲目性是没有预见的……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

              如果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确实没什么可说的。

        • 家园 郎的严谨性要强于那批“主流经济学家”的

          从他讲的东西就能看出来,尤其是早期的东西,讲的很严谨,条理性很强。不管怎么说,郎也是正牌的金融学教授,就算是胡吹,也比国内那些半吊子强。

          不过后期的东西,各人感觉没什么新意了,炒作的东西也越来越明显,也可能是江郎才尽了。

          • 家园 同意,我认为:

            1、有资格评价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未来,需要了解一个企业在长短利益、内外关系和现金收益与长期发展贮备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只有把握住这些不断变化的平衡点,才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状况。

            2、有资格评价一个行业的健康与否,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发展模式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动向,不然没有办法掌握全局。

            3、有资格评价宏观经济,需要在GDP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率和国际收支平衡这5个跷跷板之间找到平衡感觉,才可以说宏观经济走向如何。

            显然,按照上述标准,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

            从郎咸平的书、文章和演讲来看,他利用公开财务数据规范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负债平衡、财务风险、现金流量等等问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基本正确。但是他对企业运营的评价,基本不正确,因为他没有实践经验,往往找不到要害,无的放矢居多;对行业、产业的评价,基本属于胡说八道,哗众取宠;对宏观经济的评价更是胡言乱语,危言耸听。其实他如果老老实实做一个财务专家,在他熟悉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就已经很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到自己不擅长的专业来,基本常识都搞错。

            前几年他大讲中国企业家没有信托责任,美国企业家如何有良心等等,言犹在耳,华尔街马上就给他一嘴巴,打得他眼冒金星。去年大讲联想急功近利,不该收购IBM,心态不成熟,美国企业如何伟大,收购心态如何成熟稳定,可惜没过几天,他崇拜的惠普收购康柏就爆出让他下不了台的事情了。去年到处讲中国企业没有流程,注定要失败,美国企业如何伟大,流程如何健全,竞争力如何强,可惜GM、FORD不争气,这两个流程化生产的鼻祖和发明者倒闭或濒临要倒闭,而中国注定要失败的企业在扩张。上次在烟台演讲,就有一个山东乡镇企业家让老郎气急败坏,下不了台,结果直接拂袖而去,美其名曰你没资格讨论。

            说实在的,当初他刚开始在大陆发表文章时,我还是很看重他的财务分析功力的,但慢慢发现这位老兄开始神化自己,要当中国企业界和政治界的导师了,这就有点夸张了不是。

            我再举3个郎咸平的例子:

            1、在德隆2004年5月份倒台前后,郎咸平写了许多分析德隆的文章。通过调阅一些档案和案卷,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庞氏骗局+勾结贪官污吏腐败,根本不是郎咸平写的那些原因,他写的基本有小说性的夸张。

            2、去年郎咸平利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热,发表了他对中国饮料行业的研究报告,结论是根据汇源的发展模式,认为中国未来饮料行业是实体价值优先。先不说用一个企业的数据来分析整个行业是否对头,汇源在中国整个饮料市场占有率只有3%(纯果汁有48%),这么小的市场份额,数据就没有可参考价值。他完全不知道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关于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定理:品牌价值优先于实体价值。如果按照郎咸平的观点,可口可乐就不会发展起来,现在饮料行业的巨无霸应该是纳斯贝克(曾经的最大果汁企业),现在的饼干企业。

            3、再看看这位老兄的“产业链阴谋论”和“中国宏观经济崩溃论”。先不说产业链阴谋论的逻辑基础严重违反了产业经济学常识(产业垂直分工和贸易资源最优配置),就是拿日本和南朝鲜的产业演变和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也可以给他结结实实的一巴掌(与吴敬琏的发展无污染高端服务业为国策的谬论有一比)。宏观经济崩溃论就更荒唐,如果中国经济崩溃,世界上无一国家幸免。我们是最有调整余地的国家。中国这种以制造业立国的产业结构,即使民营制造业全部崩溃(主要是附加值极低的消费品制造业),也不会动摇国本(当然广东和浙江例外)。郎咸平没有在国内大型的国有制造业工作过,他不知道中国几十年积累了多雄厚的基础 。

            郎咸平对中国企业,就像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只有批评,没有建议,只有唱衰,没有激励。他的粉丝主要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不顺利或因为失败变得愤世嫉俗的人。

            郎咸平对中国企业的主要观点包括:

            1、中国企业急功近利,所以不会成功。

            2、中国企业投机冒险,所以不会成功。

            3、中国企业心态不成熟,不应该靠收购做大做强。

            4、中国企业没有流程,所以没有成功的希望。

            评价:

            1、任何企业本质上都是在急功近利和长远发展见取得平衡,没有急功近利,就没有现金流发工资,就没有今天,就谈不上明天。一味批评急功近利就像说人饿了何不吃肉糜。企业首先必须活下去,才能谈到发展。带兵先筹饷,这是常识,不能偏激。

            2、任何市场环境下,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是常识。如果不冒险,就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或买国债,何必投资。运营企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风险中寻找到机会,并回避或分散掉风险,获得收益。按郎咸平的说法,风险投资就不应该存在,微软、苹果就应该消失。这是没有投资常识的谬论。

            3、世界上所有大企业都是靠收购来实现扩张的,例如GE、GM、FORD、波音、杜邦等等,没有那个行业离得开收购。但是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上,收购成功率也从未超过30%,绝大部分都失败了,最近的惠普收购康柏就是例子。但是并不因为失败率高大家就放弃,就像并不因为风险投资成功率只有1%不到,这个行业就消亡一样。因为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联想、TCL等等的海外收购失败,有多种原因,例如收购技术不成熟,接管整合技术不成熟,文化冲突等等,但不能因此就否认收购的价值。这是强词夺理。

            4、流程只是企业运营的一个工具,就像你不能凭一个人用毛笔还是钢笔来判断他的写字水平,断定他能否成为书法家。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和满足。FORD是流程生产的发明者,GM是发扬光大者,现在GM的柔性生产线是人类目前为止流程运营的巅峰产品,无人能出其右,但是他们要破产。说明流程运营只是一个工具,是运营的一个平台,并不能决定企业成败。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是没有流程,但是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流程水平很高,有的甚至达到国际水平。

            其实对产业评价比较准确的是行业的大佬,对企业评价最准确的是其CEO。

            可以准确评价问题,并不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就像医生知道病因并不一定可以治愈。一般学者是规范的,如果碰到见过或发生过的问题,他们的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药方。但是企业碰到的问题往往是从未有过先例(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这是学者是没有用的,因为医疗手册上没有。这时依靠的就是管理者的随机应变,多谋善断,解决问题,然后进入学者的案例库,以后就有规范解决方案了。学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决策勇气和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寡断,犹豫不决。

            关键词(Tags): #郎咸平(landlord)通宝推:薄荷糖家族,不尔罕山之巅,谷品三斋,keepwalk,深夜腌的萝卜丝,三叶虫,兰州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郎的作用更在于开启民智&批评

              很早就在关注郎咸平教授,郎提出了许多所谓“郎教授的观点”,这些观点的背后主要是对西方历史的一些描述分析,并立足于最普通人的角度去分析,有别于国内的一些专家。当然囿于体制,许多国内的专家们不能够畅所欲言(都跑河里来了)。

              其实忙总也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世界,了解中国,郎教授的水平在国际上其实也属一般,他的意义在于让更过的民众去开始思考,开始去了解为之的世界。至于批评是否哗众取宠,我觉得哗众取宠其实也是个“工具”,只要能够开启民智,都是可以的。

              至于观点的谬误,这个大家可以更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在“摸”,道理也是越辩越明。

              至于理论是否能够与实际结合,这个是天时地利人和 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了,变数太多,所以才衍生出如此多的理论。

              综上所述,看了忙总帖子的人,先可以不要对郎产生恶感,可以兼容并蓄,听一听他的说法,我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

              最后期待言论可以更加自由一些,民还是可以知之的,这样我们就不用太依赖忙总和郎教授了,我们也可以做做“教授”~~

              •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郎老师本人并非政治家,不需要承担

                扶危济困,安世救民的责任,只需要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站在独立的立场,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今日的弊病即可。我们千万不能神化郎老师的功力,吹嘘可以包治百病,那样不但会害死他,也会让中国知识分子形象进一步滑向江湖骗子一类。

            • 家园 好奇这个乡镇企业家说什么么,把郎能给气跑了。

              上次在烟台演讲,就有一个山东乡镇企业家让老郎气急败坏,下不了台,结果直接拂袖而去,美其名曰你没资格讨论。

            • 家园 对产业链控制理论的评论不敢苟同

              我不能认同忙总对郎咸平的产业链控制理论的评述

              第一,产业垂直分工和贸易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来源于亚当斯密的理论,实际上,自从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以来,我们确实也看到了英国等先发的工业化国家对后发的国家的经济控制(产业链控制---高价出售工业品,低价买进原材料等等手段)

              第二,本人没有看郎咸平先生关于产业链控制的论述,但是我从垄断或者说产业集成度的角度来理解产业链控制还是比较容易的

              实际上,产业链的上链和下链之间是存在着一个博弈的

              比方说中国的彩电制造商和彩电销售商之间就存在着博弈,彩电制造商可以利用自己的产能优势,不提供给销售商商品,而提供给其他销售商,以打击想获得更多利益的销售商,同样的销售商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渠道优势来对制造商实行控制,这样的一种控制和非控制过程是属于一种非合作博弈(当然很可能引发逆向选择---日本通过财团的协调作用,相当程度的避免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逆向选择,这个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博弈比较的还是双方的控制力的大小,一方掌握了更大的控制力的时候,就能够掌控对方而不被对方所掌控

              而要达到更大的控制力,就需要在一个行业中掌握相当的市场份额,或者说达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而外资凭借资金优势确实进行了已经正在进行着对上下游中国产业的控制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大豆的种植和加工

              外方控制了大豆的加工行业,依托本国的出口补贴而得到了大量的便宜的进口大豆,从而将中国本地的大豆种植者置于被动境地,从而控制了中国的大豆种植业

              也就是说外方是凭借自己在大豆加工领域中的垄断来达成对上游产业大豆种植业的控制,从而完成了控制域的扩张---从大豆加工业扩张到大豆种植业等等

              这样的控制发生的机理在于市场经济主体的规模的不一,而这本身与完全竞争理论的假设是不同的,完全竞争假定的是市场参与者众多,并且大家规模一样大,所以完全竞争的理论完全无用(即便是符合假设,完全竞争的结论也不见得是正确的)

              由于国内经济学基本上停留在完全竞争的理论上,从而对现实中发生的产业链控制没有足够多的控制,使得中国利益受损

              不过忙总说得对,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基础,所以不必悲观

              考虑到自己的帖子的整理的方便,我还是将这个回帖同时发到了我自己的主贴的一个回复当中罗化生:对郎咸平的产业链控制理论的分析---以大豆业为例

            • 家园 同意你对郎的评价

              同意你对郎的评价。你的评价是中肯的恰当的,尤其是这几句:郎咸平对中国企业,就像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只有批评,没有建议,只有唱衰,没有激励。朗的错误就是舍本求末,安他的说法中国早就完蛋了一百万次了,呵呵。他最大的错误老是觉得西方国家的智慧是完美的标准的,其它国家只能按西方国家的所谓标准执行衡量,忽视了东方智慧不一定比所谓西方智慧差.......。

            • 家园 郎就是个大忽悠
            • 家园 Disagree on one issue

              可惜GM、FORD不争气,这两个流程化生产的鼻祖和发明者倒闭或濒临要倒闭

              GM and Chrysler filed bankruptcy, not Ford. You need to get facts straight first.

              Second, they failed not because of 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cedures--they failed because of heavy burden induced by the unionized workers and bureacratic senior management.

              Keep in mind, one unionized American auto worker costs $74 per hour, while a Chinese GM production line worker costs much less per hour. IF AMERICANS HAVE THE SAME CHINESE LABOR RATE, GM US WILL NOT bankrupt at all.

              A LOT OF CHINESE FIRMS EXCEL IN THE EXPORT MARKET NOT BECAUSE OF THEIR productivity or superior management. They have only one weapon: extremely low labor cost. That's it!

              BTW, for small firms, 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cedures are waste of time--costs overweigh benefits. For large-sized firms, that's the backbone of any successful enterprise. SOP are appropriate only for large-sized firms.

            • 家园 中国企业中流程做得最好的是华为

              跨行业投资做得最好的是比亚迪。这些都不是国企。

              • 家园 It costs Huawei lots of mone

                Huawai's Ren started the consulting contract with IBM Consulting since 1999. Its current framework is mainly copied from IBM. 10 years of effort with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lots of internal opposition. That's why Huawei is so professional now.

                Huawei is more like SONY, sounding like a Japanese firms, but is actually an American firm.

                ZhongXin is a joke. Since my former classmate worked there as an executive, I heard too many funny stories about this firm. In sum, a "Tu Ba Lu" firm. You can not even find senior executives who can present a product solution to foreign clients in fluent English, with professional PPT. Deeply in heart, people there dislike HaiGui.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