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方人眼里的周恩来 -- 元亨利

共:💬128 🌺1154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周在国共两方面人缘都不错。周与毛有很大不同,

      周不像毛那样感性,诗人气质。他更理性一些,对毛的性格是一个补充。

    • 家园 他真帅!

      是那种帅到极致的帅,是那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帅,是那种可以震撼人心的帅,是那种将会流传千古的帅!

      因为他一心为着中国,他就代表了中国,这种以国家和民族为根基的帅,是无法超越的。

      至于文革的忍辱负重,这真帅的让人心痛;至于革命的铁血灭门,这真帅的让人颤抖。

      哦,好像我不经人允许,代表了某些人。

      管他呢!

      • 家园 观此 帅 字,拍案叫绝!

        帅字 用得好,我越看越觉得这个字就是为总理设计的

        各位请看:

        “帅”字 左边为“二”意为总理为天朝第二大员。右为“巾”此字字型挺拔,意指总理傲然天地间,一身正气。且“巾”字右侧有一勾,总理的右手有疾。

        国之师(带领、指引之意),太祖也。

        国之帅(执行、统御),总理也。

        而且这2个字的“意识形态”如一般无二,可以说是天然的搭档。

      • 家园 花你语言的帅

        至于文革的忍辱负重,这真帅的让人心痛;至于革命的铁血灭门,这真帅的让人颤抖

        他的帅可能还有相由心生的元素。

        • 家园 年轻时相貌好

          中年时气质好。

          老年时气派好。(文艺点的词就是高贵。)

    • 家园 送花一朵

      很喜欢看写总理的文字,总感觉这个人可写的太多,其实现在很多研究还是被束缚住了,完全没有从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层面写过他

      • 家园 花你这句!

        现在很多研究还是被束缚住了,完全没有从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层面写过他

        你可以开个头啊!

        西方人眼里周恩来的相貌与中国人眼里的不太一样,尼克松这样描述到:“73岁的他一头向后梳的黑发只有一点灰色,头发的一道波浪对中国人来说比较罕见,而他那黑色,几乎是地中海人的肤色也是中国人中不多见的。”

        我们好象从来都认为他是一个100%的中国人,从里到外。

    • 家园 总理在日本

      是想上大学的,但是几次入学考试都没有考入,曾经在某大学旁听过。当初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很是震撼,原来优等生也有不如意的时候。看当时在日本的日记,那一段时间总理的心情是相当苦闷的,因为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让他对日本人有很深的芥蒂,由此影响了学习的心情。

      翻遍总理生平,这可能是他唯一对前途迷茫对现实失望而自我控制力丧失的一段时间。从个人来讲,应该是平生低谷。

      ps 当时貌似是因为在日本考试不成,起过去美国的心,但是没钱。楼主所说考托福不过大概不甚准确。

      • 家园 所谓托福之说只是玩笑

        老外书里说他因成绩不够没去成美国,立刻想到托福。

        周恩来在日本得到他在南开的一为学长的帮忙,此人英文名是Wu Dager,估计是吴大哥。吴大哥让周住在自己家里,并给他很多帮助。但后来在国内,两人各为其主,重庆时期还见过面,但已形同路人了。

      • 家园 考托不过是指没考上清华,当然学费也是问题之一

        当时的清华还是留美预备学校,靠上清华可比当年考托600分牛气多了。

    • 家园 杜勒斯拒绝与先总理握手可能理解有误

      杜勒斯拒绝与先总理握手这一说法流传甚为广泛,实际经过并不是先总理在公开场合主动伸出手去,杜勒斯拒绝。熊向晖在《我的情报外交生涯》中有一篇短文专门对此进行了解释。

      在4月26日的会议中,英国代表团团长艾登在莫洛托夫的介绍下与周恩来总理热烈握手。会议之后,英国代表团团员杜威廉找到我国代表团成员宦乡,他说艾登外相有个设想,在第二天的会议中,由艾登介绍杜勒斯同周总理相识并握手致意,如果周总理同意,艾登再派人询问杜勒斯的意见,宦乡请示周总理后答复杜威廉表示,周总理赞赏艾登外相的设想,既然在一起开会,理应互相接触。但是第二天,杜威廉答复宦乡说,杜勒斯并不赞同艾登的建议。

      周总理决不会不经介绍,贸然同素不相识并敌视我国的杜勒斯握手。

      但杜勒斯在整个日内瓦会谈期间态度的确傲慢,不愿同我国代表团人员接触。至于杜勒斯下令美国代表团不得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说法,熊向晖在他的书中引用美国解密资料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在日内瓦会谈后期,中美还是开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接触。

      • 家园 对此我也有所闻

        以前在国内听说这仅仅是一种传说

        但英文资料里都是言之凿凿,尼克松的书也提了,我想尼克松作为总统,他应该能接触到最高机密资料,而且以总统的身份,说话应该有依据。为了慎重,我还查了杜勒斯的资料,没查到他本人的回忆录,在他的传记中说法与其它西方资料是一致的。很多书里引用他的一句话:我与周只可能在我们的车在街上相撞时才可能会面。杜在日内瓦没待到会议结束,提前离开,走时指示美国代表团,不要与中共有任何接触。

        威尔森书里关于两人碰面的描写比较具体:两人是在一间通向会议室的外屋碰上的,应该是不期而遇。“周伸出手,屋里其他人一下紧张起来,都在看杜勒斯如何反应。美国佬有意地摇摇头,两手背到身后,转身大步走出屋子,边走边说:‘I can not'。周看着杜远去的背影,耸了耸肩,举起两手好象是说:‘这是什么意思?’”。威尔森认为这一招为周恩来赢得很大的同情。。。。。

        我再查查。。。。

        谢谢,花你!

        • 家园 看来,这还是一段公案呢

          尼克松的回忆录我也看到了这一段,威尔森恕我寡闻,没有看过他的书。

          熊向晖的文章里提供的证据还是蛮充分的,有王炳南的回忆,当时的西方媒体报道等等。熊向晖是当时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官,王炳南是中国代表团的秘书长,感觉这两位的说法可信度应该较高一点。

          另外,熊的书里还提到了杜勒斯离开日内瓦时对美国代表团下达的指令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不得与中国接触,杜的命令原文是这样的“你将不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代表或者美国现在没有在外交上承认的任何其他政权的代表在任何这样的条件下打交道,即,如果那将意味着政治上的承认,或者使该政权除了作为一个为了结束侵略或者结束侵略威胁和实现和平而必须在事实上与之打交道的政权所有的地位置外,获得更多的地位”。

          这段话看起来很拗口,实际意思就是除了必须之外不得接触,特别是这种接触事实上提高了中国政权的地位的话。

          外链出处

          熊向晖的回忆录这里可以下载,您可以看看,在书的103页。

          西方政治人物的回忆录一些细节并不时十分可信的,比如基辛格的白宫岁月里提到1969年底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在公开场合追着中国外交官交谈的事。现在一般的说法都认为是斯托塞尔追得是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基辛格的白宫岁月里也是这样说的。基辛格还写道“多年以后,周恩来告诉我,我们差一点使这位尊贵的代办得了心脏病,雷阳完全没有得到指示如何应付这种意外情况”。而事实上,当时雷阳事先接受了阿尔及尼亚驻波兰大使馆为其接风洗尘的邀请,并没有出席南斯拉夫的时装展览会,到场的是二等秘书李举卿和翻译景志成,斯托塞尔追得就是这二人。雷阳和李举卿都是刚到波兰任职不久,与美国驻波兰大使事先并没有接触过,斯托塞尔想当然地将这二人认作雷阳了。

          • 家园 今天偶然看到的斯诺的书里

            书名是: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Red China Today。讲的是斯诺1960年访问中国的事,这本书很有意思。

            其中有斯诺对周恩来总理的采访,是在去密云水库的列车上进行的。

            杜勒斯于1959年去世了。周恩来说“他们对他的逝世表示遗憾,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直接了当的反革命(downright reactionary),要预知他的反应没有一点困难”。但周恩来承认杜勒斯确实让他吃惊了一回。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前到场,当他走进会议厅的休息室(lounge)时,发现屋里只有杜勒斯一个人。“In a natural gest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Chou extended his hand. Mr.Dulles folded his hands behind his back, shook his head, and left the room. Chou winced as he remembered it.‘That was really carrying even reaction to extremes', he said”.

            这些文字是斯诺记录的周恩来自己的话,应该比较有权威性。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事请确实发生了。

            中国方面的资料,以王炳南的最可信,但他是否是真的每次都与周在一起?

          • 家园 又查了一下!

            我又在图书馆查了一下,还是没有杜本人关于日内瓦会议的回忆,有他的两本书都是宗教方面的,而且早于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忆录里有关于日内外会议的详细记述,但没提握手之事。可能是因为他记的都是方针政策方面的事,没有具体细节。

            另外看了三本杜勒斯的传记,两本没提握手,一本《The Devil and John Foster Dulles》作者是Townsend Hoopes.他到是提到握手,还是引他的原话吧:Dulles“remained in Geneva for only one week, and while there conducted himself with the pinched distaste of a puritan in a house of ill repute, 'quite brusquely' refusing to shake hands withe Chou En-lai and instructing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to ignore at all times the presence and existence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在网上查了一下中文资料,确如你所说王炳南的回忆,王说每次参加会议,总是他走在前面开路,周恩来等人随后,如果遇到杜勒斯,王一定有记忆。但王从来不记得有此事。

            尼克松书里说,周恩来自己在会谈时也提到这件事:

            周:“你今天下午跟毛主席说今天我们终于握手了。但是杜勒斯不愿意这么作。”

            尼:“但你说过你不愿意跟他握手。”

            周:“不一定,我会握的。”

            尼:“好吧,让我们握手。”

            两人又握了一次手。

            这里似乎周恩来还记得这件事,但网上有人说,周恩来这里说的是一种形象化的,象征性的握手,并不能证明他在日内瓦主动向杜勒斯伸出手。还有人说,由于周恩来右手的伤,使得他的姿势给人一种印象好象他是伸出手,加上媒体的抄作。。。。

            这就有点罗生门了,真要成公案了。

            在杜勒斯的传记里到是发现,他之所以拒絶与中共接触,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美国国内共和党极右派的压力,如果他与周恩来握手,照片再一上报,在国内他就完了:美国男儿在朝鲜的血还未干,你居然和中共领导人握手言欢。而之前他曾提出,可以和中国会谈,但只谈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谢谢你的资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