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张学良与东北军的讨论总集 -- 阿康

共:💬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张学良与东北军的讨论总集

    张学良与东北军的讨论总集

    Netor网同纪念( 外链出处 )

    --------------------------------------------------

    关于

    张学良和蒋介石抗战目标的差异

    外链出处

    --------------------------------------------------

    scorpiking:

    小弟对这两人在抗战方面的表现都无甚好感。

    从感情上讲张少帅一道烟逃到关内,把他爹的基业输的就剩张嘴了,整天叫着打回东北去,你早干什么来着?

    老蒋虽然没投降但整天拿着"敌强我弱"论不断妥协,也让人觉得很憋气。

    从实际情况理智的讲张少帅对抗战贡献极少。小弟对政治不太懂,网上有人分析说"西安事变"小张为抗战帮了倒忙,小弟忘了此文的论证方法和论点了,希望有熟悉的朋友再贴一次。但小弟感觉小张这草包不象是这事的主谋,可能当时的情况是杨虎城反了,小张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勤王,优点是老蒋势力大,站对队的可能性大,缺点是要开打,小张不喜欢这个调调,且当时西安的爱国愤青们支持杨虎城;二是跟着造反,优点是能过把瘾,万一老蒋因此失势自己也是个功臣,缺点是万一老蒋不失势自己就死翘翘了。总之小弟对张学良的认识就这样,成不了什么事。反观杨虎城将军,事败出逃本来没事了可后来又自己回来要求抗日,终被小心眼的老蒋害死,无论如何拳拳报国之心是无法否定的,"西安事变"应该是由这种热血又冲动的人发动的。

    小弟最看不上眼的是小张放弃东北,说是老蒋要求的,就算是你傻呀,从个人讲离开东北你什么也不是,从爱国讲东北自成一体,日本占了东北并没有使他们的战线拉长,你要打还得从山海关往外冲,而且东北经过他父亲多年经营,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好战略基地,就这么轻易让小日占了!最可气这斯到死都认定他不抵抗有理,说是人家日本多厉害,咱打不过,只有忍气吞声不给他打咱的口实。人家打您非等您给他个借口呀?那你还不如把东北烧成焦土让他们连打你的兴趣都没了。小弟一直感觉小日本在中国的战略其实不很明确,有点打一步看一步。而东北军在第一步就给了他们一个惊喜,谁没废什么劲占了一块和自己国土差不多大的地盘,都会毫不犹豫的继续打的。

    我认为小张指望老蒋等他退到关内再出兵出粮帮他打回老家去从一开始就是在做梦,东北一直是张家的地盘,老蒋从来没从东北得到什么好处,凭什么帮你呀?其实东北军实力很强,如果能抵抗一阵子,老蒋是会帮忙的,舆论压力是一方面,他怎么也是个很有民族自尊心的人,东北军民在奋勇抗战,他怎么能不管呢,可小张一下带着老婆情妇退了他帮忙就有点替别人擦屁股的意思了,老蒋不是老布什,心里能爽吗。

    总之小弟认为造成七七事变时难堪局面,国力不强,四分五裂是一原因,张学良的的懦弱愚蠢和老蒋的姑息短视也是重要原因。说到两人抗战目标的差异就是张学良想自己不动手再得到东北,老蒋也想不动手保住自己的地盘。

    --------------------------------------------------

    阿康曰:

    万宝山事件,日寇在朝鲜煽动反华风潮,致使数百华人死伤,

    蒋委员长曾经说过,如果中国是强国,那么在那个时候就应该绝交宣战。

    皇古屯事件,张学良秘密潜回沈阳,昏倒在父亲的灵前,在确认事实以后曾要

    捕杀日本关东军长官,他的秘书长王树翰苦苦相劝,才得以免。如果东北有能

    力对抗日军,在皇古屯事件时也就应该“绝交宣战”,想一想当年奥匈帝国的

    王储遭到刺杀,引爆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们对日寇的仇恨,恐怕都不是你,我之辈所能比拟的,而不得不采取的退让措施,

    其心中的痛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小张在九一八是犯了错,不过,既然以前犯了错,人家要改,难道还不许吗?

    西安事变的主谋毫无疑问是张学良,1936年上半年谋划西北抗日政府也是以张学良

    为首的。杨虎城实际上对中共和张之间的一些事情并不清楚,当然因为西安市的驻

    军主要是西北军,张的军队在临潼,在剿共前线,因此没有杨,西安事变自然也是

    变不起来的。其实要看谁是主角,只要看两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听谁的就可以了。

    老蒋当然从东北得到好处了,从东北易帜以后,东北的海关税收就归中央了,

    当时东北的海关收入占整个中国的 1/3。而从中原大战以后,在蒋和张达成

    的协议中,就有如下决定:

    (1) 财政方面,裁撤厘金,改行中央统一税创(厘金收入原来属各省,裁厘后地

    方收人大为减少。如山西省裁厘后,地方税收即由2000万元减至600万元)。

    (2) 铁路车辆统归铁道部管理。东北除北宁路(北平至沈阳)外,天图、吉庆、四

    要均归中央管理。(铁路收入是东北最大宗的财政收入。)

    (3) 张学良同意在东北设立国民党省党部。

    以上各项均在张学良控制下的东北及华北各省带头执行。 这些动作,都是张学良

    表示全力支持蒋记中央政府的姿态。

    从私人关系上,中原大战张学良帮了蒋的大忙;从体系上,蒋是中央政府,当然

    有帮助地方的义务。

    抵抗一阵子,老蒋是会帮忙么?你忘了中东路事件了,那时候国内的局势比起 1931

    年还要好一些呢?老蒋有帮忙么?中东路事件,我倒是不认为老蒋故意涮小张,不过

    真的是打起来,老蒋也爱莫能助,因为国内正在打内战。这一经历,也更加强了张认

    为对外必须国内统一团结的信念。

    最后别忘了,918 事变时,张学良本人和东北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关内。

    --------------------------------------------------

    张学良有罪吗?

    文章来源: yjcdz 于 2003-3-4 2:04:00:

    张学良一直称自己是“罪人”,而且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坚决不回大陆,是不是真的象某些人讲的那样,痛悔自己发动“西安事变”啊?

    --------------------------------------------------

    阿康曰:

    没有拉,那是在台湾的时候,而且小张引用的是圣经上的话,是 SIN 的概念,不是 CRIME 的概念

    他是故意在打擦边球拉。你去看他的口述历史就可以拉,哪里有一点后悔的意思。

    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一: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上)

    外链出处

    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一: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下)

    外链出处

    张学良说: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美国所藏档案新发现

    外链出处

    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二 幽居流离日 爱国情愈炽

    外链出处

    口述西安事变

    外链出处

    从头前溪畔到毅荻书斋---读张学良日记和口述历史志感

    外链出处

    张学良口述历史 痛贬蒋介石

    外链出处

    幽居半世纪 煎熬中抱持希望

    外链出处

    幽禁21年少帅获蒋介石面见 两人泪眼相对

    外链出处

    少帅文物开放借阅 口述历史缺陷 影响永恒价值

    外链出处

    书信诚挚 少帅与蒋夫人情谊深厚

    外链出处

    摘录口述「能统一中国的只有蒋」

    外链出处

    张之丙:张学良日记 有恨有悲有喜

    外链出处

    少帅评毛蒋首次曝光 .汤晏

    外链出处

    少帅死前割断两岸情缘 林博文

    外链出处

    --------------------------------------------------

    朔雷:

    张学良的原籍是河北,其祖父清末迁入关东。张学良不仅没奉命死守锦州,在热河,长城抗战,

    东北军也是一触即溃,(37年又是如此),甚至还拉29军的后腿,宋哲元竟无法调动东北军协同作战。

    这虽不能说是张学良真的不想抵抗,但与张学良的才干,整军能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曾被骂为汉奸

    的张自忠将军是怎么抗日的?在张殉国后,33集团军仍是中国最强悍的抗日力量之一。

    而东北军呢,若无留守东北的马占山,李杜,等,山东的沈鸿烈,于学忠部,的抗战,那由张少

    帅统御的东北军,只怕要留下千古骂名了。

    --------------------------------------------------

    关于

    张学良在九一八不抵抗完全是因为主观上的"判断错误"吗 ?

    外链出处

    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

    外链出处

    的讨论

    -------

    scorpiking:

    简单的说就是国难当头各路英雄还是保存实力的军阀思路

    文章来源: 于 2003-3-31 5:00:00:

    -------

    阿康1: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 中共的"游而不击",

    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只不过他们做得更高明一些而已.

    -------

    文章来源: scorpiking 于 2003-3-31 5:31:00:

    老兄,话虽如此,这种行为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小弟最看不上的就是那种"宁予友邦,不给家奴"的卑鄙行为。你可以在家里和你兄弟打得头破血流,但有人欺负你兄弟你一定不能袖手旁观。小弟佩服一位新疆的军阀,他和盛世才打的时候苏联主动要求帮忙,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不需要你们外人插手,结果后来盛世才勾结苏联打得他兵败自杀。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一个是龙,一群是虫,就是因为我们太爱窝里斗了。这帮人为什么想保存实力,还是打算将来出现奇迹日本人消失了好有资本打内战。说实话,抗战悲壮多,光荣少。和这种专心内战,无视国家存亡的思想很有关系!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3-31 6:19:00:

    我并不是夸耀什么,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1929年张学良和苏联人因为中东路事件大打出手的时候,国内的各路英雄们谁帮过一下忙了,还不都是袖手旁观。

    你说的是不是马仲英呀,其实那样的人多半没有好下场拉。

    哎,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是这样,古今中外,鲜有例外拉,好像在哪一个地方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国势如此,谁还真想着救国,还是出洋的好,谁不耍流氓就不会有好下场,而耍了流氓的,终究也不见得有好下场!”

    说起来西安事变也就是这么一个例外了,希望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一个似乎是 “Too Good To Be True”

    的愿望,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以两个地方实力派的自我牺牲而实现了。张学良曾经引用过这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实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入了地狱,也不见得会承认你,反而是别人后来造的孽要被归罪于你,张学良终究还是太天真了一些。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3-31 4:32:00:

    回朔雷 关于东北军的抗战

    在热河,长城抗战,宋哲元是受张学良指挥,怎么可能去调东北军, 实际上是宋哲元不服从张学良的调动. 宋哲元在77 以前在华北的一些行为可不是那么的光彩, 不过他没有搞过西安事变, 也没有痛击过"共匪", 所以没有人纠住他的辫子不放而已, 张自忠的"汉奸"罪名可就是替宋哲元受过。

    张自忠的33集团军后来被蒋介石当作异己力量"消灭"你不知道 ?

    七七事变以后, 东北军虽然被蒋介石大大缩编, 但是仍然参加了华北抗战, 血战松沪, 保卫武汉, 远征缅甸, 他们惨烈的牺牲, 和受到的极大的不公的待遇,你知道吗?

    东北军除了马占山,李杜, 沈鸿烈,于学忠, 还有吴克仁殉国松沪, 刘桂五捐躯塞外, 白凤翔遭敌暗杀, 层先梅阵亡于台儿庄, 周福成扬威缅甸, 刘多荃血战长沙, 霍守义部在山东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

    7 7 以后东北军成建制投共的吕正操建立冀中根据地, 开展平原游击战, 东北军成建制投共的万毅所部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在山东抗击日军 . 这支部队是后来一野(东北野战军)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万毅也成为一野一纵(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万岁军 38 军)的第一任司令, 这些你都知道吗?

    东北军很多投共的都成为我军的高级军官, 吕正操和万毅是共和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参加过长征的上(中)将, 东北军将领 解方 后来是板门店谈判我军方的首席代表, 高存敬是我军的炮兵副司令, 可见东北军军官的素质. 而东北军之所以在国民党中默默无名的多, 主要是因为蒋介石记恨东北军,想方设法刻意压制, 分割使用, 消灭异己而已。

    转一篇详细一点的, 看看哪一支军队是你说的"一战即溃", 太对不住那些或殉国而亡, 或虎口余生, 但都是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的东北军将士了。

    加贴:东北军后来在抗战中的遭遇

    这里我就给一个链接了

    外链出处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3-31 10:52:00:

    宋哲元调不动东北军一说见《《抗战国民党将领阵亡录>>,赵登禹传。53军稍作抵抗既溃退,见同本书。

    你应该能明白我所指东北军抗战不力是针对张学良时期,至于77事变后经整编后所谓东北军以与张学良时代有较大改变....(53军长万福麟在西安事变时宣布支持蒋介石....)热河守军是东北军吧?

    至于东北军史我初中时就已看过,小册子53军史当时也看过,(长城抗战时,我家老太爷曾为53军一团长,参与了西安事变,抗战中也打了若干战,体内留有数十枚弹片,后因其弟与我党关系密切,受到监视,后被迫辞职。76年去世。我不幸从未聆听过他老人家教诲。)因此我对国军抗日感兴趣就是从东北军开始的。初时对张学良也是极崇拜,但看的书越多,对其印象越差,其人太过放任,战略眼光短浅,受人挑拨,(包括南京政府在内)与苏联轻易开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如勉强登上东三省总司令的宝座,全赖张作相的鼎立支持,竟仍是通宵玩乐,日上三竿下属处理公务却找不到他,仍在酣睡中。)不能以实际行动雪国耻保家仇,9.18事变后,仍是歌舞升平,后来倒是把毒瘾戒了。

    如说是无援无装备,那长城抗战时的西北军如何呢,台儿庄时川军王铭章部又如何呢?

    也可能我是爱之重故责之深。

    提到东北军的抗日将领时我用了个等字,我只是凭记忆敲上几句,比不得老兄成篇的copy.

    PS:东北军一向与我党关系密切,如李杜,吕正操等都为我党党员,在山东于学忠与八路军以换防的形式,挤走李仙洲的央军.....万翼部当时就要起义....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6:48:00:

    再谈张学良和东北军 回朔雷

    //宋哲元调不动东北军一说见《《抗战国民党将领阵亡录>>,赵登禹传。

    看了该文,没有见到。

    热河,长城抗战时,宋哲元隶属张学良指挥,似乎没有东北军归宋哲元

    指挥,而张学良辞职以后,29路军和东北军也互不隶属,应该不存在

    宋哲元有权力调东北军的情况。

    如果你说的事情是发生在77前后,那么应该是多半是留驻华北的万福麟

    的53军。53军在张学良去西安以后,除了周福成那个师在西北归张学良指

    挥以外,万福麟驻华北,可能归宋哲元指挥了。

    倒是在当初热河长城抗战时,张学良布置防区的时候,宋哲元有拒绝张的布

    置的情况,见何柱国的回忆录。本来就是两个系统的军队,有摩擦是普遍现

    象,不好单纯的说谁拖谁的后腿吧。

    热河守军主要是汤玉麟的部队,汤玉麟虽然也属于东北系统,但一直也是独霸一

    方的军阀,张学良执政只有短短3年,顾及的主要还是东北三省,而且几年之内,

    内忧外患,从来没有安宁过,除了处理直接威胁他权力的杨宇霆以外,并没有时

    间来进行全面的内部清洗,而且汤又是老张时期的旧人,一向不受节制的。张本

    来是想用万福麟或者宋哲元代替汤玉麟的,但是由于各种掣肘,没有来得及实行。

    由于汤玉麟放弃重要据点,自然其他的军队也只好跟着后撤,这里面有53军,

    也包括西北军。

    热河的失败实际上是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出现的,当时蒋介石不肯北上督师,绝大部分

    的中央军主力也在江西剿共,而把整个热河抗战的责任都推到张学良的身上。虽然也有

    调遣一部分中央军北上,但迟迟不行,而到达时热河已经沦陷。张学良因为历史和政治

    上的原因,事实上难以指挥商震,宋哲元和阎锡山的部队,而其直接指挥的东北军,又

    难担当热河,河北,天津,北平的整个防务。在热河战场上,军队人数中方只占微弱的

    优势,而日军配有我军没有的坦克,装甲部队,空军等,炮火也大大强过我军。

    (见《长城风云录 ――从榆关事变到七七抗战》)连台湾方面的评论也说蒋对热河抗

    战,有“坐观其败之嫌”。

    但在长城抗战中,除了从热河溃退的汤部和万部因为部队被打散,几乎失去战斗力外, 其

    他的东北军还是有所表现的, 至少不是一触即溃.

    你的上篇文章讲的是 “热河,长城抗战,东北军也是一触即溃,(37年又是如此)”,

    我自然就理解成为你阿康1 说77以后的东北军都“一触即溃”。

    东北军是一支旧军队,当然就有旧军队的各种缺点。张学良在出国回来以后,戒了毒,

    励精图治,在武汉时期就开始如此。到西北接触了共产党以后,认为中共的那一套很管

    用,也更认识到东北军的弱点,曾着手开始使用红军的办法,改造东北军,包括开办王曲

    军官训练团对原有的军官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开办学兵队(实际上是招收大中学生组

    成的准军官训练学校),组建抗日先锋队(这是张训练的新军),抗日同志会(这是张

    在东北军内部组党的尝试),并向各部队派遣受过受过军事,政治训练的学兵队员,协

    助部队的改造。

    而西安事变以后东北军的整编,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张学良和中共的影响力,编调的很

    多自然都是这样的激进少壮派的军官,学兵队员。抗日先锋队被解散,派到各部队的学

    兵队员被赶出来。所以我认为张学良离开东北军的统帅位置,以及东北军的整编,除了

    使整个东北军的规模缩小,同时加强了蒋介石的控制以外,对于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应

    该是起的负作用。

    张学良在皇古屯事件以后成为东北的领袖不是偶然的吧,虽然张学良在这以前没有在政

    界担任过重要职务,但东北军精锐部队的军权可是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张作相人很

    厚道,但似乎并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扶张学良上去,恐怕也是知道自己挡不住张

    学良(当然他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挡),也斗不过杨宇霆吧!

    东北军与我党关系密切,除了李杜等是因为在东北搞义勇军和苏联有了联系以外,自然

    与张学良在西北同中共的那段渊源是有关系的。

    至于你拿西北军和王铭章来比较,长城抗战东北军也是参与了的,并也不是没有表现,

    七七以后东北军也不是没有类似王铭章的表现。

    军队的风格本来就是有区别的,东北一向财源充足,军队的装备补给,官兵的待遇都

    是很好的,你也可以说是被惯坏了,这和一向是在艰苦环境中奋斗的西北军自然是不

    可同日而语的。918以后,东北根据地,包括沈阳兵工厂,空军,银行,一部分炮

    兵,储藏的装备,弹药什么的都失去了,一时适应不过来是正常的,就同装备精良,

    补给养充足的美国的军队,如果突然置身于志愿军那样的后勤支持环境中,也不会一

    下子能够适应过来的。

    张本人性格有些缺点可能也是事实,不过拿一些生活小事来说事,我是不敢苟同,北洋

    政府一向有开“夜衙门”的说法,老毛也是白天睡觉,晚上办公。

    中东路事件自然是一个错误,这同南京的反共反苏的政策有关,不过张学良自己也的确

    想收回中东路的权益,而当时南京中央和东北内部的“俄国通”都认为苏联没有能力顾

    及东方。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张的政权基础,(张当时在政治上是亲英美的),他

    反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事情闹到最后要开战的地步,同南京政府的处理是很有关系

    的,苏联把最后通谍送到中国,而中国断绝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居然没有事先通知东

    北方面。

    ------------------------------------

    文章来源: scorpiking 于 2003-4-1 7:31:00:

    非也,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东北是东北军的故乡,瞬间被日本占领,是东北军的耻辱,只有用胜利才能洗刷。这也

    是军人的首要任务。张自忠将军就这么作了,所以我们敬重他,称他为民族英雄。老兄

    文中列举了消弱东北军士气和战斗力的种种因素,但老蒋再虐待东北军,没不给他们打

    日本鬼子的机会吧?可他们的战绩呢?够得上洗刷他们的耻辱吗 ?

    原先被惯坏了可以理解,可跑到人家地盘当逃兵,还有什么资本当爷,东北男儿的血性哪去了?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7:44:00:

    所以后来才有西安事变嘛!

    转变总要有一个过程的,

    77事变以后的表现, 你认为还不够吗?

    表现也要有机会的, 老蒋一边把军队大大的缩编,

    把最亲共的主力部队拉到已经开始溃败的松沪战场给撤退的国军断后,

    部队被分散使用, 打了胜仗,人家也不说是东北军呀

    ------------------------------------

    文章来源: scorpiking 于 2003-4-1 8:18:00:

    和老兄讨论个问题小弟看到的抗战文章一般都不怎么介绍抗战部队的背景。所以小弟真不知道东北军或主要由原东北军组成的部队在抗战中的具体战绩。希望老兄发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帖子。

    还有小弟知道抗战中有名的29军主要是原西北军。这就有个问题,29军老蒋是当主力使的,她的战功不是靠当当掩护,炮灰什么的赚来的,而29军的抗日名将宋远哲,张自忠等人当初中原大战后宁可出走也不投靠蒋介石。按说老蒋更不容冯玉祥和西北军,怎么打仗时西北军都用,就不用报仇心切的东北军?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8:53:00:

    29路军最后不还是归附老蒋, 当然开始是归张学良节制的.

    国民党的军队今天反蒋, 明天归附蒋的多了去了, 杂牌军队哪支都反过蒋的,

    不过抓过蒋介石的可就只有东北军了, 何况又是一支受中共影响最大的军队,

    老蒋可以原谅几次三番造过它的反的冯, 阎, 李, 就是不能原谅张学良,

    还不说明问题吗?

    29路军最出名的当然是从长城抗战开始, 还有就是77前后,

    因为塘沽协定, 中央军和大部分东北军被迫离开华北,

    宋哲元主政华北, 和日本周旋的那段时间, 因此也染上了一些是是非非.

    77 以后, 29军也谈不上什么主力, 除了张自忠又自成系统以外,

    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作为了,

    我前面一个关于东北军的帖子, 转了一段东北军抗战的史料

    这里我就给一个链接了

    外链出处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9:05:00:

    我的几点浅见,老蒋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有血性的。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时,一卫生教官,将一个土块比作中国,他说

    内有4万万微生物就如4万万中国人,老蒋(那时应是小蒋,)怒发冲冠,拿起一个小些的土块,说道,那这个就是日本了,因这里面有5000万微生物,就如5000万日本人。为此,教官险些将他开除。

    另一例子,是与南越南沙海战时,我军舰船直驶台军控制海峡,台军为我军用探照灯指引方向。在海军请示是否经过台军控制区时,毛就说,蒋先生民族大义还是把持的住的。我军一举收复南沙。

    近年来包括郑浪平的不朽的光荣有一3些文章书籍,指出蒋在9。18事变前已开始对日战战争准备。包括向西方拉援助,后来的德式师,及南京外围防线等,故法国作家说

    如抗战晚几年开始,中国独立就可战胜侵华日军。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9:22:00:

    我对老蒋其实还是很有好感的,

    就是对张学良, 77 以后, 蒋介石似乎也还是有过让他出来带兵的想法, 不过后来又后悔拉.

    这是历史学者最近查阅张学良在哥大的档案发现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三次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日 蒋曾表应允"

    外链出处

    不过, 我觉得我们过去都把政治人物过于理想化了,

    政治人物考虑自己的集团利益, 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换到谁的头上都一样.

    有些东西似乎是需要制度来保障的, 而不能光诉诸人的自觉.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9:46:00:

    没 错,统治阶级首要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只是有些人争权是为有所作为,有些人是为能为所欲为,或为名,或为利,或真的为天下苍生,无不以国家,民众为口号,为达到权力顶峰,又为维护手中权力,个中花招,龌鹾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8:10:00:

    《《抗战国民党将领阵亡录》》有2个版本,内容就较大差别

    超星图书馆内版本与我当初购买的就分属这两种,我所说宋哲元调不动东北军一说见即为褐色封皮,内戴安澜传中无其上缴薪水千块大洋字样,对同古守卫战介绍详细,有其给蒋电报与3倍之敌鏖战,毙敌5000云云。

    我记得说的很清楚,是长城抗战,即1933年,老兄说过宋哲元在77事变之前毫无作为,似乎老兄对喜峰口之战一无所知,<<民国高级将领列传>>3宋哲元,"万福麟部原在热河的凌源,平泉一带抗击日军,做战失利退至喜峰口,日军跟随而来,由于万部士气低落,不堪再战,3月2日宋哲元奉张学良命接替喜峰口防务....第二天,万福麟部便在日服部,铃木2个旅团的步骑炮联合部队打击下,从喜峰口溃逃,口上高地被日军占领。黄昏时29军37师赶到,经过苦战,宋部攻占喜峰口2侧高地,暂时稳定了局势。。。。。宋哲元经与37师长冯治安38师长张自忠商定,决定夜袭....董营大刀队杀伤日军百名,杨营毙伤日军百余,....此战后宋部坚守阵地,始终未被日军突破。

    4月日军突破商震32军阵地,使29军腹背受敌,接受指令后,撤退。日军直逼北平城下。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签订塘沽协定,长城抗战结束。"我有无夸大其辞,污人清白呢?

    你的上篇文章讲的是 “热河,长城抗战,东北军也是一触即溃,(37年又是如此)”,

    我自然就理解成为说77以后的东北军都“一触即溃”。我明明说的是77年及77年之前的事,老兄却硬要推至77年之后,老兄的理解能力,在下。。。。佩服。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8:31:00:

    回复:《《抗战国民党将领阵亡录》》有2个版本,内容就较大差别

    即便有之, 也很难就说是谁对谁错吧, 派系之间的纷争,

    你能说宋哲元当初不服从张学良的命令就是扯张的后腿麽?

    喜峰口抗战尽人皆知, 我当然也了解这段史实,

    我并没有说宋哲元在 77 以前 毫无作为呀,

    我说的是他在 77 前后 主政北平期间的一些行为有可以争议的地方,

    这也是张自忠被人骂为汉奸的原因.

    东北军77 后参与的很多战斗都发生在1937年, 那里都一触即溃了.

    就是长城抗战期间, 表现差的也就是汤玉麟 和万福麟的部队,

    何柱国的部队在栾东还收复一部分失地了呢? 当然那有政治因素在.

    林子大了,当然什么鸟都有, 西北军出了张自忠这样的英雄,

    也有韩复局这样的逃跑将军, 和石友山这样的叛徒呀!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8:45:00:

    简单说几句万福麟

    万福麟在长城抗战时为第四集团军长,在热河失守后,万部(5个旅,3个炮兵团),因腹背受敌,再未得到张学良命令的情况下,将部队全部撤自喜峰口。....张学良令万反攻承德,否则提头来见,但各部为保存实力,纷纷后撤。战事以万部失利而告终。

    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万福麟一方面给南京政府去电,表示效忠国民党,会敦促张学良放蒋,一方面恐得罪张学良,又不敢明言,态度暧昧。

    77事变后,万福麟率53军驻守保定,参加平汉线北段对日做战,负责永定及大清河之防守。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万部损失很大?日军在张裕辞团(这是凭记忆输入的名字可能有误)与吕正超团结合部突破,

    张裕辞负伤,(即我在前文所说,77年之再次溃败)友军撤退后,吕团上太行山打游击。(吕团伤亡并不大,53军考虑以其一营断后,因该团中共党员较多,吕正超语)(大象经过苦战,临沂张自忠59军伤亡8,9000人,长官部都主动要求其撤下,张要求继续战斗一天一夜。)

    38年后,原东北军经过系列改编,(老蒋此时也很卖力,自己的家当也投入了淞沪,武汉,徐州,广西,缅甸,他自己也经常跑到前线去,数次遇险)万福麟重整

    53军后,参加一系列作战,武汉会战,任9战区,26军团长兼53军军长,实际上只能指挥53军。万部在武汉会战中损失殆尽,其只好跑道重庆去了。

    1948年,蒋看中万的东北军出身,任命其为东北剿总副司令,51年病逝台湾。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9:11:00:

    万福麟原来是黑龙江省督军, 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 据于学忠回忆说, 918 以后, 于曾经建议说应该要他们回驻地处理事物, 张后来回来同于说看来他们都不愿意回去, 只能看看再说. 而后来在华北, 日本归还了万在东北的家产, 他居然也接受了.

    张学良令万反攻承德, 不过张很快就下野了, 这些命令当然没有办法彻底贯彻实行. 华北无险可守, 其实整个都是没有经过激烈战斗就失守了, 似乎不能独责 53 军.

    在武汉期间, 张学良友一段时间整编军队, 对职务曾想做过一些调整, 万大发脾气, 说张真是想打回东北去想疯了, 我是"督军", 居然要我干 xx 云云.

    万还软禁张派去的副军长黄显声(这个名字熟悉吧), 排挤吕正操.看起来是个保守的军官.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9:37:00:

    中东路之战,有东北军内部人的短视,和挑拨,南京政府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很光彩,当时在蒋强行推行他的裁军方案,引起各路诸侯不满,张学良就是其中一个,(23年蒋对苏考察后,就对苏对共极端恐惧,已看出中共必然要与国民党争天下了)南京政府暗中鼓励张,大概,南京政府想的是,张苏交恶,可免得张向苏联靠拢,若胜,(赌苏军不愿将事态扩大化,)南京政府虽不能得到实际好处,但也是很有面子,如败,烂摊子就够少不经事的张少帅头痛的,很可能有转而求助于国民政府。还可引起国人对苏对共的反感,当时东北日本的势力也很大,日本也不会让苏联轻易染指东北。2个强盗斗一下不也是很好吗?(事实上,中东路之战时,我党口号,武装保卫苏联,引起一片大哗。)还是军阀割据的思维。

    而张学良则头脑一热,真的认为几个旅的步兵就可以将苏联打败,有套就往里钻。可悲可叹。

    以上小子浅见。请阿康等大侠指正

    ------------------------------------

    文章来源: 阿康1 于 2003-4-1 10:13:00:

    恩, 编谴好像东北是没有包括在内的吧!

    张学良原来的想法也是以为苏军不敢打, 再说日俄战争俄国人输给日本, 大概也是以为好欺侮吧.

    那时苏联不但支持中共,也支持冯玉祥的,东北军同苏联打仗的时候,老蒋正在同冯玉祥打仗。 

    老蒋也是短视, 没有想到日本才是最大的威胁.

    当时吴铁成到东北有过一句话, “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后人看可能以为是指日本,其实当时是指苏联。

    29年由于日本内阁的政策,中日关系其实是有了缓和的,人们把苏联当成威胁

    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其实老蒋害东北,最终还不是害自己,要不是918 事变,,或者事变能够推迟几年,他不就有更多时间来从容的安内了。

    中东路事件南京的角色是有些暧昧, 但是不是那么明确, 真的是想搞小张一把,好像也没有确切地证据。

    此后张是有些对蒋不满,但似乎更多的是针对和苏联谋和时的分歧。

    中原大战阎锡山来拉张入伙的时候, 张开始时的态度也蛮暧昧的。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9:17:00:

    蝎子王阁下,其实你可以去看看《《东北军史》》

    原东北军在38年后还是有有些作为的,但被分割整编,故显得不是很突出。我只记得比较大的是齐鲁游击区司令于学忠部。比竟这本书我是8年前看的。

    但我最佩服的还是留在东北的近几十万将士,他们条件最差,比根据地还要差,(胶东我八路军根据地搞得很红火,甚至还开了金矿。)敌人最强,关东军,关东军一方面准备进攻会防守苏联,一方面就是在剿这些军队,和其它抗日武装,包括后来的杨靖宇,赵尚志等。

    对了,原东北军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追授空军少将,高志航大队长。

    8.14空战,不管是3:0还是6:0都很了不起。

    ------------------------------------

    文章来源: 朔雷 于 2003-4-1 10:40:00:

    读到张自忠将军就义时,那句"余对国家,长官良心平安"我的眼泪

    马上就下来了。只想到一句话,气壮山河。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包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老帅冯玉祥闻知张将军殉国,含泪写下屈原的这首国殇。

    子魂魄兮为鬼雄。我最喜欢,这类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真英雄。

    敬礼。

    ------------------------------------

    阿康1:

    张自忠等人,在 77 事变以前面对艰难的时局,打又不能打,和又不能和,

    一个个七尺男儿,常常相对饮泣。

    在北平被人骂成汉奸的时候,他曾同自己的弟兄说过,“今天报纸上用小子号刊登,

    骂我们是汉奸,但是总有一天,报纸上会用最大的字刊登,赞我们是民族英雄。”

    吉鸿昌没有死在日寇的枪下,却死在老蒋的手里,临终留下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参加过长城抗战和中东路之战的东北军师长何立中,没有死在同日寇,俄军的作战中,

    却死在与中 共红军的内战中。

    张学良热河战败,下野出洋以前,会见司徒雷登的秘书傅径波 (司徒雷登是在东北易帜前

    去劝说张学良,才开始介入中国政治的),张对傅说,现在为了时局,必须下野出洋,他日

    归国,一定血染沙场,以明心迹。

    1934年左右张学良在武汉剿共的时候,答复舆论界的质问说:“知罪之评,诉诸异日”

    可是由於内战,由於国内的不统一,他一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深仇不能报,奇耻不能雪,年复一年,隐痛日深,......”

    “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尽一分之前愆,为国家尽一分之天职。”

    正是这样的压力,使得他走上了联共,逼蒋的不归路。中国团结了,对日抗战了,

    而张学良自己反而失去了效命沙场的机会。

    自忠将军能够战死沙场,为所有的人所敬仰,何其幸也!

    ------------------------------------

    文章来源: 叶酸酸 于 2002-12-24 20:59:00:

    人民兄弟,蒋介石为什么一定要软禁张学良呢?只是恨他吗?还是有

    什么政治上的别的考虑?为什么不干彻杀了他?

    你说你是研究党国史的,所以我问你。

    ------------------------------------

    文章来源: 人民日的报 于 2002-12-24 21:06:00:

    不是研究党国史,只是刚好那个是我兴趣的范围,作了一。个人认为蒋个人能力是有欠缺,但有容人之量,并且有修养(推广新生活,教徒)像张这样的大敌,送掉江山,能够有此善终,不容易,另外将蒋对自己的政治对手如以前的更系军阀也不像毛那样残酷。张学良临终时都对蒋敬爱有加,不能不说是人格的魅力

    张个人也说,为了全领袖的威望,他愿意接受军事法庭裁处。好像判的是死刑(?)蒋赦免(?)

    ------------------------------------

    文章来源: 残阳如血 于 2002-12-24 23:35:00:

    回复:不否认张学良对蒋介石有一定的感情和认同

    不否认张学良对蒋介石有一定的感情和认同,否则他不会在西安事变以后陪同蒋回南京。不过当时张学良虽有“赴死之心”,但他也有一种想法就是他是一心为了抗战,蒋可能会原谅他,在南京接受一定的纪律处分后仍然有可能“带罪立功”,参加抗战。法庭判的是十年徒刑,由蒋请求特赦。

    但要说张学良后来对蒋仍然爱戴有加就过分了。看他到哥伦比亚大学作的口述历史,“痛贬蒋介石”,虽然有报道者哗众取宠的嫌疑,但张学良对蒋的评价远远没有对周恩来的评价高则是不争的事实。就是在台湾他还口口声声崇敬蒋公的时候,也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说的就是张感激蒋在生活上的优遇,但在政治上并不认同他。

    蒋扣张,个人恩怨当然也是一部分,不过蒋对张应该是“爱恨交加”的吧!毕竟当初中原大战要不是张学良帮蒋一把,老蒋老早就当不成那个一把手了,而且西安事变,毕竟也是张学良力主放蒋,当时共,杨还没有同意呢?否则也就无法解释蒋为何杀从犯杨虎城,而留主犯张学良了。

    蒋,张之间,可能的确有惺惺相息的情形,但是,消灭地方实力派,以造就一支亲一色的嫡系军队一直是蒋介石孜孜以求的梦想。蒋扣张主要是想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消灭另一个“亲共”的地方实力派, 从而统一军令,政令。对冯,阎,李,白之所以没有下毒手,无非是“力所不能及”而已,并不是蒋有多么仁慈。蒋在必要下毒手的时候是决不会手软的,比如对它的黄埔同志,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就因为邓在黄埔学生中的威信与蒋不相上下,威胁到蒋介石的根本,因此被杀。实际上,李宗仁也多次遭蒋暗杀,只是没有得呈,白在台湾也是死在特务手上。还比如对杨虎城的妻子儿女。就算杨有罪该杀,杨妻有共党嫌疑也该杀,未成年的孩子总是无辜的吧,而且那时杀人,已经不是出于“斗争需要”,完全是泄愤而已。

    而抗战以后,乃至到台湾以后,蒋仍然不给张学良自由,那主要就是共产党的问题了,蒋自然担心张学良再次被共产党“利用”。其实,要是蒋的江山牢固,天下太平,说不定早就放了张了,甚至杨也不会死的那么惨。

    政治的利害是在个人恩怨和感情色彩以上的。张学良这个人就是太冲动,太感情用事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

    阿康1:

    另外

    我觉得西安事变使得全面抗战提前爆发的说法是扯谈,我下面贴的其他的文章,

    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这里转述一段:

    “不但学生会大闹,诸侯更会分裂,也许日本人不需要全面侵华,便可以对中国分而治

    之了,而这正是日本人的如意算盘。其实日本从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一下子吞并中国

    的,他的算盘就是吞并一部分,消化一部分,七七事变以后仍然是如此。这也表现在日

    本“全面侵华”的战略非常拙劣这一事实上,因为实际上日本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吞并

    中国的统一战略。

    而蒋委员长自己就说过,“中国不怕鲸吞,而怕蚕食”,日本蚕食了东北,西安事变以

    前蚕食了部分内蒙和部分华北。其实蒋委员长也知道,抗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从1936年他发给何应钦的电报来看,如果xx还不能剿灭的话,他的方法就是对共,对日

    “两线作战”。所以西安事变使得抗战提前爆发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 。

    而西安事变使得国共两党停战言和,国内暂时统一。这不但使得国军不必(至少在抗战

    初期不必)两线作战,而且,容共也使得中国更便利地获得了抗战初期唯一的外援,那

    就是苏联大量的军事援助。

    问题还在于,珍珠港事件并不是中国人等出来的,而是中国人打出来的。

    如果不是中国人拖着日本在中国大陆上大打出手,日本怎么会急着寻找石油,橡胶等战

    争资源,而进攻东南亚,以至于同美国发生利益冲突,引起美国制裁日本,进而引爆

    珍珠港事件。

    “其实,关于xxx的上台的原因,可追究的人事还很多很多。如果,蒋介石本人善与人

    谋,一九二七年不采取残酷的yy方针,民主主义者如陈独秀在xxx中的领导地位,就未

    必动摇;如果,日本不得寸进尺,放手让蒋介石先“安内”的话,未必会有大批青年投

    奔xxx;如果国民党在胜利后不搞“腐败”,接受美国调停,实行“多党制”,岂不也

    就没有这个后事了吗?然而,这些统统都只是假设或教训了。

    可追究的人事还有,如果孙中山不搞联俄容共,如果蒋中正在黄埔军校的初期不为了

    和国民党内的右派的权力斗争而利用xx的势力,哪里还会有这个后事?

    最后转述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评论:

    西安事变,这件历史事实,今后恐怕要被史家争辩一千年而终无定论。但是,

    事变中的若干史实也是无人能够否认的。

      第一,事变之发动是激于张学良对国难家仇的义愤。他反对内战,

    主张枪口向外,是绝少、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私人利害的。在学良看

    来,北伐之后,他为谋求国家统一,不惜自弃历史,毅然“易帜”,

    归顺中枢。如今外患急于燃眉,蒋公必欲置中共全军于死地,不灭不

    休,毋乃太过。学良口劝不动乃贸然实行兵谏,希望蒋公不为已甚,

    张氏这种心理基础,盖亦为史家所不容否认者。

      第二、西安事变之发生,建议为杨,主动为张。迫至骑虎难下之

    时,学良“问计无人”,致使精明而识大体的周恩来变成“谋主”。

    这点也是不争之论。

      不过话说回来,“西安事变”之受惠者,也不全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乃至蒋公本人也未尝不无实惠。盖西安无变,则蒋氏之剿

    共战争,以蒋之个性,势必坚持到底。然证诸世界各国近代史之各种

    实例,这一剿共战争,将伊于胡“底”,实无人可以臆测。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古人说,扬汤止沸,莫如去薪。共产党有群众有理

    论,不谋釜底抽薪,专求扬汤止沸,是消灭不了的。而专靠枪杆来剿

    共,就是扬汤止沸;何况外患紧迫,大敌当前,有谁能保证,一把野

    火就把共产党烧得死灰不燃?所以西安事变,未始不是国共之争的光

    荣收场。

      再者,西安事变之圆满解决,对当时南京政府也提供了“全国统

    一,一致对外”的抗日战争的必要条件,因而提早了全面抗战,根据

    当时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政策,没有西安事变,则国府对

    日还得继续“忍辱”,而忍辱又伊于胡“底”呢?以当年日本侵华的

    气焰来推测,南京之抉择在“抗战”、在“忍辱”,其结果并无轩轾。

    所不同的只是:抗战者“玉碎也”;忍辱者“瓦碎也”。欲求“瓦全”

    不可得也。如果没有个“西安事变”,而国民党一再忍辱而弄出瓦碎

    的结果,则蒋公与国民党在中国历史上,将奚止“身败名裂”而已哉!

    所以西安事变对蒋公对国民党,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总之,抗战八年,实是我国家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兄弟阋

    于墙而外出御其侮,这句古训,在抗战初期,真表现得刻骨铭心,为

    后世子孙,永留典范。

      (摘自《史学与文学》,(美)唐德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出版。)

    文章来源: flamer 于 2003-3-13 10:57:00:

    东北军的战斗力很差,虽然装备在中国军队中还算好的

    但军官的战术修养,士兵的士气战斗力都不强。2次直奉大战,中东路对苏之战可见一斑。直罗镇面对装备极差,急待休整的红军,被消灭8000多人,(红军伤亡6000余)还搭上个师长。长城抗战,53军一触即溃,37年又是如此,此战后,张学良8大少壮团长(既所谓讲武堂派)之一吕正超脱离国军。另外,9.18时东北军主力在关内,中原大战使张学良的势力括展到平津一带。关外军队零碎分布,击败有备而战的日军师团可能性不大。

    不过东北军中还是有好儿男。马占山,李杜等人率经30万(张学良为其筹款筹装备医药,这可以说是张学良除西安事变外对抗日所作得最大贡献,如西安事变也算贡献的话)与日军满军作战。李杜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司令,杨靖宇为其属下第5军军长,东北抗联一半共军,一半原东北军和山林队,地方武装。

    阿康曰:

    //但军官的战术修养,士兵的士气战斗力都不强。

    这一点我不太同意,尤其不同意以 2次直奉大战为例子,

    2次直奉大战是奉军打得最大的胜仗。 至於同苏军的战斗也不能说

    是士气差,只是装备,水平差得实在太远了。

    当然918 以后打内战,士气差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