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问题】美国会改变遏制和威慑战略直接对中国进攻吗 -- wqnsihs

共:💬1362 🌺5112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1
下页 末页
        • 家园 NO no, 才看见最后一页,有人早就提出问题了,忙

          总没有正面答复,但能推断出来是某些红色贵族。 算了,不提这个了,免得给河里添麻烦。

    • 家园 我想很多河友的结论是备战而不求战。但是

      备战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比如达雅就提出:建国前三十年是备战经济。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64690

      既然是备战,就必然会导致要素价格的扭曲,日常的经济生产会因此遭到损失。损失的大小将依据备战的规模以及时间的长短而定——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前三十年,过去的苏联以及现在的朝鲜。在温和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或是上升缓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和1949年的生活水准和人民心态,恐怕是大相径庭。也许各位河友具备了足够的热情和决心,但绝大多数的国人是否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如果在不具备共识的情况下进入备战状态,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进入,是否会激化国内矛盾,以致事不可为?

      所以,对我来说,希望了解的是以下三点:

      1.备战的规模;

      2.备战时期的长度;

      3.如何取得共识?

      • 家园 我们国家体制是一直在备战的,从未间断过。我在企业

        还当过预备役的预备干部。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每年都要参加演习(自带干粮,弹药也要掏钱买)。至于规模,涉及国家机密,谁也不敢说出来。至于时间也没人敢说。至于共识,不成问题,本来就是制度。

        • 家园 基层民兵组织依旧健全

          有不少军工部件委托民企加工,保密措施很完善。

          基层也经常有征调民用设备的演练。都是制度化。

          • 家园 我讲过例子,某年南疆动乱,动员当地建设兵团,结果去

            参加摘棉花的四川和河南民工积极响应,参加报名,基本标准是当过基干民兵。结果竟然有数万人符合报名标准。

        • 家园 中国经济就是“战时经济”

          西方喜欢拿他们的思考方式套中国的模式,很难理解。

          我觉得一个关键是。中国是“战时经济”,而西方是“和平经济”(除了美国忧患意识比较强,还有日本)。

          中国人搞经济,就是要把西方200年的工业化直到后工业化的道路,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中央的思路,就和打仗没有本质区别。每次开两会看政府工作报告,以及5年一度的党中央会议报告,“某某五”计划,简直就是作战指令,思想动员令,带领全国人民攻坚下一个堡垒。而政府的管理,也是战时的模式,包括对舆论的控制,对经济金融指令的下达。各种命令的执行力也是相当的强。平时也就罢了,08年金融危机一来,还有SARS,抗洪,地震,野战军的架势立刻显现。

          相比之下,和平多年的西方就“懒散”多了。

          • 家园 花野战军的架势

            非典我是身在此山中,体会不深

            洪水和地震时的感受就是,不到24小时之内,一个国家瞬间变身为编制10几亿的一支巨型军队。

          • 家园 中国经济是政府有作为搞上去的

            而民主政治国家认为政府不可干预经济,要让市场运作经济。

            印度人说,他们的经济都是晚上政府睡觉时才发展的。

          • 家园 战备

            哪里,美国在内战后把军队建设弄成一桶浆糊的时候欧洲的一战就已经是现代战争动员的面貌了,那时候的欧洲经济一样是市场经济。一到战时就个个长得像计划经济。

            现代大国的经济体系没有哪个不是不能用来做战时工业动员预案的,差别在于对可能面临的战争形式判断和对具体动员投入的资源,演习需要钱,为战争准备富裕生产能力和生产转换的准备也要钱,没钱就没动员。冷战过去才二十年,西方还没那么快忘记当年为冷战是如何备战的。

            • 战备
              家园 俺就是打个比方

              我只是想说,中国现在既有“赶超”的动力和意志力,又有能力。而西方这几年福利搞得太好,人懒了不少。

    • 家园 最终的结果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吧

      我们在米国有“人质”,米国其实在中国也有“利益相关”者,而且这些与中国利益相捆绑的人及其代表阶层在米国内部,应该是有权有势的,有他们在,中米两国就不会搞得太过分。

      其实反中最积极的米国人只不过是那些担心被抢了饭碗的产业工人而已,----所谓的“选民”,所以政客们才月经似的每年都喊一两嗓子,当年的克林顿不是骂老布什亲共吗,上台了以后,还不是曹随萧规,彻底批了贸易最惠国待遇,接着小布什大骂老克丧权辱国,发誓上台以后要给土共点颜色looklook,却是愣把“利益竞争方”改口成了“利益相关方”.......。所以说以后中米关系有什么变数的话,就是取决于后来的米国大统领能不能想点新鲜的说法出来而已。

      话说其实老米也不是一无所得,尼克松和基辛格打开通往中国大门的时候,其战略目的无非是让中国脱离苏俄,与米国渐行渐近,最后同质化,-----这个目标现在不是正在实现吗?所以从大战略的角度说,米国也有所得,我曾说过,西人的斗争思维就是“搞不过你,就加入你”,现在的情形是“搞不搞得过你另说,但还好你现在加入了我”!所以,其实暗喜的也许是基辛格以及杜勒斯们,而不是我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