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问题】美国会改变遏制和威慑战略直接对中国进攻吗 -- wqnsihs

共:💬1362 🌺5112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觉得中医的问题是没有和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发展。

                  中医的东西都是古人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为了描述解释疾病的一些猜想,这些猜想源自经验和主观想象,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对。需要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再在此基础上发展。

                  • 家园 另外

                    另外对于身体内部疾病来说,西医很多名词显得冷冰冰的,尤其是百分比的表示,让人感觉西医治疗效果也就普普

                    中医的说法就很感性,安慰效果很好。

                    现实来说,古人寿命短,一些老年疾病或者身体隐患还没爆发就咯屁了;今人寿命长,后期保养费用就很高了。

                  • 家园 并非

                    并非没有结合,不过两者理论基础不同,强调结合也是不尴不尬的。

                    现代西医是基于现代科学

                    中医还是基于古典理论和经验医学。

                    中医理论不好说,中药的效果还是有的,比如头疼脑热,喉咙发炎,跌打损伤什么的,基于经验医学的治疗效果不差。

                    另外,从现实情况说,普通人治病,其实没打算要治本,就是治标。西医现在一上来给你一堆检查,说要深刻发掘你身上的毛病根源,耗费巨大,让人反感。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来说,普通人治病,大多就是抱着治本就行的做法。

                    • 并非
                      家园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结合的很差。

                      现代医学,中医针对都是人体,不管理论差异有多大,最后都要在人体上反映出来效果的。偶觉得应该做的工作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映证中医理论,保留正确的,抛弃错误的,然后再在正确的东西的基础上发展。不能抱着以前的东西不放,古人那么做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手段不得不,而现代人再要抱着古人错误的东西不放,那就是死板教条了。古人都没有那么死板教条。

                      • 家园 我是认为

                        我是认为,中药作为经验医学数千年的产物,很多配方是有效果的。

                        中医理论杂合太多,但是怎么看也没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

                        反中医的人不见得完全反对中药,但是中医理论确实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结合与否。

                        这点拿本中医大纲教材看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节选看看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 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 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 家园 写得好,纠正了我对伊核问题的根本看法

        伊斯兰文明是在太激进,而且不顾后果,有911的先例在,确实有些可怕。

      • 家园 奥黑懂围棋么?

        别看他送的是围棋,其实骨子里还是象棋的思维,布热津斯基还是奥黑的advisor之一吧。西方是无法明白东方哲学思维的,所以咱们以己度人也没啥太多意义。老美下的是象棋,TG下的是围棋,偏巧两家都在一个大棋盘上。

        • 家园 hehe, 西方是无法明白东方哲学思维的

          Henry Kissinger is expert on China's history of Warring States. So is 布热津斯基.

          You way underestimate the smartness of some top elites here.

          If you talk about PNAC people, then it is yes.

      • 家园 说的好,尤其是下面这段双方的心路:

        最近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对中国的指责,仔细体会还有一种埋怨的情绪在其中:你中国现在也是文明世界的一员了,怎么还是把自己当做是个光脚的来捣乱呢?

        从长期来讲,中国将和俄罗斯一样,与西方在怀疑中接近,在试探中合作,在舆论宣传对抗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贸易。我们往往把西方想象成一个怀着长达10年20 年巨大阴谋的恐怖力量整体,有趣的是,如果看看美国,英国的媒体和论坛,他们往往把中国也想象成巨大的阴谋体,在西方忙于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悄悄地展开他的阴谋,然后发出西方政府无能软弱短视的哀叹,这种和中国论坛的相似性可以让人哑然发笑。

      •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你说的很好

        我没怎么下过围棋,所以对这些就不太了解,你那个先守一两个点的看法很给我启发。所以说,只要中国没有内乱,大家估计就只好不断的下一盘永远下不完的围棋。那么真正的危机实际上在国内,因此可以为了国内牺牲掉国外的很多利益。

        不过,我还在考虑一个事情,围棋毕竟是中国的游戏,西方人喜爱的游戏一个是扑克,一个是国际象棋,这两个里头却都是要将对方置之于死地的,在前者中甚至于可以用showhand来强迫摊牌(但是,对方也可以不叫牌,因此showhand其实是个具有相当欺骗性的东西,弱方可以用精确计算之后的showhand压制强方的气势,强方可以用气势背后的showhand摧毁弱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我想,双方可能玩的是一种混合游戏。

        又想了一下,英国人的牌戏貌似没有美国牌戏那么激烈,更加偏向于计算,所以大概还是你说的比较合乎实际情况。

        • 家园 唔,桥牌是这样的

          双方通过叫牌过程中得到的有限信息来估测各方势力,然后制定一个恰当的打牌过程。据说桥牌真正的精华在于叫牌过程,其间双方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牌力展示给盟友,一方面又要从对手的叫牌中推测对手的牌力,而等到开始真正打牌时,几乎就完全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再走了,最后的成败全看叫牌之后的策略制定的对不对。我只是了解一点点皮毛,不知道对桥牌的这点了解对不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