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 wqnsihs

共:💬1801 🌺5377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我对中国特色的滞胀定义是:

    虽然就业市场上有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其薪酬太低,在整个生活环境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民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水平并约有结余。

    这种就业岗位实际是虚假的就业岗位,与真实的失业状况并无本质区别。而CPI在今后几个月的持续上涨已成定局。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滞胀。

    一、调查

    2月下旬几乎所有国内媒体都在报道民工荒,也有各种解释的理由。媒体普遍认为民工荒的成因有几种:农业免税导致务农收益增加;腾笼换鸟,工厂内迁,就近就有工打了;4万亿铁公基投资,吸收部分民工就业;90后、80后自我意识比较强,不大情愿外出打工吃苦等等。

    老顽童认为上述理由荒唐,民工荒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在家过节。中国的传统春节是十五天。闽南人讲:十五过,活计稳心做。其意是未过十五元宵节,干活都不安心。随着十五元宵节过后,民工荒也就自然慢慢缓解了。民工荒会让血汗工厂自然消亡。”

    见链接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744186

    而河蚌认为是“人口红利快完了,老一辈子基本上干不动了。八零后农民工开始重视生活质量了,反正家里有地有粮,不种也饿不死,种了还有补贴。免农业税的政策,对于农民的生活影响确实太大了。

    我那些表兄表妹们,每个人都有打工史,不过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回到家乡了,也不种地,基本是在县城里谋一个营生。县城房价也低(比如2005年,俺在北京租的一间三居室里面的一间小房间,750元/月,俺父母在老家的县城租的一个套房一室一厅,是800元一年,现在虽然房价也涨了很多,但这个比例还是差不多)。

    人力资源的素质已经提高了,而产业还是以前的产业,人力资源与产业之间的配套出问题。要知道,民工荒实际上是临时工荒,每年一签的合同,也就是初级蓝领工人。而过去劳力最富裕时代的农民工主力,现在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基本已经成为成熟的技工,他们在工厂都有固定工作,根本不会现过去现找活。而二十多岁的八零末出生的人,由于大学扩招,有一大部分都进入大学,而毕业后,其求职的意愿不再是去工厂打工。民工荒的同时,是大学生找工作困难。”

    见链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46459

    在西西河我也与大家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没有什么结论。

    最近几天,我利用出差的机会,进行了一些调查。

    调查地点有海口、广州、北京,调查对象有来自四川巴中的从事装修的泥瓦匠及其小工;来自海南乐东乡下的保姆;来自河北保定的超市收银员;来自湖南娄底的制药厂包装工;来自贵州安顺的餐厅服务员;来自江西九江的卡车司机等等。

    调查的问题基本都是:从那里来?多大岁数?打工几年?干什么活?工资多少?今年涨工资没有?涨了多少?一年能够存多少钱?还想再打几年工?如果工资涨得不如物价快怎么办?认识的人今年都出来打工了吗?去那里打工?等等。

    汇总回答,有以下观点:

    1、民工数量并未显著减少,大多数打工人员并未留在家里务农(实际上也无农可务)。这也就是说20多年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一个介于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夹心层:在城市无立足之地,在农村没有根基。这个过程基本不可逆,会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带来新的挑战。

    2、民工都涨工资了,少的一月100元,多的一月2000多元。但是民工普遍不满足,因为城市物价涨得更快。1000元的工资,在2005年以前每月还能存400元,现在1500元的工资,基本全部花完,而消费水平并未提升。

    3、基本上20多岁的年轻民工的观点是: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现在打一个月工,存不下200元,在老家现在也能找到月入1000多的工作,就不想再背井离乡了。

    4、基本上40来岁中年民工的观点是:本来出来打工,就是想在城市站住脚,让下一代有个好机会,有出息。现在的房子打八辈子工也买不起,又存不了多少钱,就不想再来卖命了,回家找碗安稳饭吃。想以后在街上找个门面,开个杂货店或小饭馆,再顺便修修电动车。

    5、所以元宵节过后,农民工都从家里出来找活干。但是不像以前直接就到珠三角和长三角,而是现在家乡附近找,找得到就不走了。找不到再往远处走。家乡的消费毕竟比沿海便宜得多。例如房租、食品、交通费等等便宜很多,即使是1000月工资,每月还是有3、400元结余。

    总结起来,民工荒的真相是:因为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物价增长,导致民工在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而实际收入大幅下降,以致打工净收入基本为零。

    如果我碰到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那就说明中国东部沿海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征的低附加值制造业(血汗工厂)已经走到尽头,可能马上会出现拐点。一旦拐点出现,任何政策都只能减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长下滑的速度,而不能根本改变其下滑的趋势。

    二、分析

    下面我从常识的角度进行一点简单分析(由于我不懂经济学,不可能做规范分析,大家可以进一步补充)。

    1、民工荒的表象是工资增幅大大小于物价涨幅,实际是滞胀抬头

    从常识我们知道,工资涨幅与企业盈利能力增长相关。

    而从政策观察,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为政府在今年开始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内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物价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督促和引导各地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加强对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

    但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一方面增加了劳动者收入,启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生产的成本,而这两方面因素又共同推升物价,物价的上升又将促使劳动者预期的货币收入以抵消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的影响。一旦劳动力成本和物价水平互相推高,通货膨胀将进入恶性循环。

    而目前实际上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盈利能力相比物价增长,是在下降的,因为物价上涨导致成本上升,而产品价格升有限。而一般制成品和一般服务业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导致投资不足,开工不足,工资涨幅不高。

    以上情况实际导致GDP增速放缓和CPI逐渐增高趋势,所以目前已经出现滞胀苗头。

    2、物价上涨是导致营商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物价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1)、房地产涨价:导致门面、厂房和出租屋的租金普遍上涨;

    (2)、能源涨价:导致物流企业普遍涨价,使整个产业链成本上升;

    (3)、部分原材料涨价,例如有色金属等等: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4)、食品涨价:粮、油、肉、蛋、奶、蔬菜。

    而且我认为食品涨价短期内难以逆转。

    因为目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肉制品需求增加导致用粮需求增加引起粮价上涨,动力是消费升级拉动,短期内无法逆转。另外耕地减少或弃耕导致种植面积不足,以及劳动力成本和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都导致农产品涨价。同时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就是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

    另外在CPI中所占权重最大的是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占CPI权重接近三分之一),工业品(产能过剩的产品)的价格对CPI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我国农业持续增产,但粮价上涨的压力始终存在。另外全球粮食储备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仍会上升,从而将拉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所以,即使产能过剩产品的价格下降,并不能改变CPI上涨趋势。

    3、产能过剩不能够阻止通胀

    我们的常识是物价下跌的因素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物价上涨因素是美元疲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国内的产品供应不足和货币信贷过多。

    有人从常识判断说产能过剩情况下不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例如在2007----2008年通胀中,我们可以观察发现刚开始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连续上涨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却没有相应上涨的情况,并不符合经济学教科书上说的PPI上涨必然导致CPI上涨的结论。

    但这个常识判断是错误的。据有的经济学家分析,这种传导过程受阻是产能过剩的原因所致。其过程基本是:由于我国下游行业产能严重供过于求,即使随着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大量套利资金和避险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投资需求增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下游行业的产品也无法通过提价来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这就导致下游行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引起以一些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倒闭。最先倒掉的是纺织业,然后是服装制鞋类(这两类行业因进入门槛较低,产能过剩最严重)。市场上开始逐步减少生产能力,随着供应能力下降,下游产品开始恢复性涨价,形成通胀。

    而物价上涨抑制消费,导致企业库存增加,流动资金枯竭,随后就是银行呆坏帐的增加,这就是最近一轮产能过剩背景下,通胀的形成到导致实体经济衰退的机理。

    4、供大于求情况下大宗商品涨价的机制

    通胀时商品是供不应求的,而滞胀时商品还仍然处于一种很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仅仅是流动性充裕推高了商品的价格。(例如当银根紧缩使,房地产企业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被迫低价销售房子;当银根放松,通过贷款有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将价位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继而,市场上多余的资金因为恐惧政府向市场注资会导致货币贬值,于是开始买入房产,参与炒作。)

    近期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在没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均出现了较大的涨幅,都是套利资金和避险资金的作用。

    当然套利资金和避险资金产生催高价格的作用,一般是在供应量较稳定或者有限或者处于垄断状态的,且具有刚性需求的商品。举个例子,钾肥在2008年最高达到6000元一吨,虽然钾肥受资源限制,供应有限,但是由于涨价后,种地比较收益下降,农民不买钾肥的应对策略,钾肥的价格在2009年秋季下跌到2300元一吨。这就属于缺乏刚性需求导致炒作无利可图。

    5、美国的滞胀和预期

    美国70年代初期经历的经济局面与我国目前的情况十分相识,当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商品通货膨胀,到7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使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涨价,“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自然灾害,也使农产品价格飞涨。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面对通货膨胀的来临,让美联储研究员将所谓的特殊现象从CPI中剥离,创造出“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概念(这有点象我们前任总经理搞国企三年脱困,只要脱困不合格的企业就从统计样本中删除),实施了一系列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整个70年代都深陷滞胀危机中。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才恢复经济增长,滞胀历时13 年。

    目前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采用宽松措施,向经济体内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例如美国联储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1.25万亿房屋抵押证券,和2000亿机构债券)。加之,2009年度财政赤字达1.84万亿美元,2009年美国政府国债规模达到3.25万亿美元。巨额的债务与宽松政策使美元必然走弱。

       在经济危机导致需求衰退的背景之下,石油价格2009年涨了近52%,既是通货膨胀预期,也是各国政府大规模刺激计划和美元贬值的结果。

       从历史来看,美联储很少会在失业率开始转为下降之前启动加息。而种种迹象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在短期之内不会见顶,所以今年秋季以前美国不大可能加息。  

    6、2010年经济基本形势判断和对政府调控政策目标猜测 

    (1)、2010年经济基本形势判断

    迫于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央行面临采用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而2009年天魔大法后,财政已经无力继续实行宽松政策,必将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抑制政府支出。(据东海证券分析,在经济高涨阶段,每增加1元的财政支出,大约可以拉动1.08元的经济增长。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美国GDP 增速下降1 个百分点,我国GDP 增速就将下降1 个百分点左右。我国进口价格每上升10%,将使我国的CPI上升0.8%)。

    这样经济增长的希望落到了占GDP比重近37%的居民消费上,但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不容乐观。在2010年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下降。去年为了扩内需保增长,使用天魔大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家电下乡给13%的优惠,今年怎么办?以后怎么办?由于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占整个GDP的比重接近50%,如果消费的增长下降的话,会直接对2010年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今年CPI将继续上涨。因为一般CPI的走势滞后于M1 6--8个月。M1最近仍然在继续上涨,CPI将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

    由于美国开始实施退出政策,热钱可能流出(具有的机构统计,最近热钱出逃情况大约是大摩出逃近80亿美元,美林近50亿美元,高盛超过100亿美元)。

    此外房地产市场能否稳定发展也是大问题。房地产占GDP的比重6%左右,房地产业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产业大概有60个。房地产投资增长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下一个阶段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发增长还是问题。

    中国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对资源的竞争将再度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最近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的总和,中石油经济研究院戴家权预计2010-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4.9%,2015年需求总量将达到5.3亿吨左右)其实即使是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玉米、铜、石油和锌等商品生产的开工率也都在90%以上。因此,在金融危机时,大宗商品价格也复苏得较早。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有可能使我国目前的通胀预期转变为现实的通胀。 

    (2)、政府调控政策目标猜测  

    今年宏观政策目标是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经济增长率保持8%-9%。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可能分别为6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这样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0.5%。

    基本思路仍然依赖投资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所以首要任务是要调整投资结构,也即以创造就业为投资第一要务。

    但由于2008年实施的投资计划大多投向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拉动就业的效果很小。而且,过度依靠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尤其是在主要靠铁公基投资来刺激,会产生挤出效应,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减少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增长。

    所以可能会改变策略?例如控制金融风险,调整分配结构和进行产业升级这三大战役可能就是政策套餐其中之一?

    但是如果不能推翻住房、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对居民消费的遏制,任何经济政策都终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取得长期效果,难以为继。

    如果说财政分灶吃饭是导致中央对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失控的诱因,为诸侯经济埋下隐患;那么推卸政府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导致的三座大山却是缩小了政府调控经济的空间和能力,并给社会动乱埋下隐患。

    看来一个政策的长期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才能看清楚。政治家绝对不能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拿子孙后代的利益来谋取自己短期的虚名。

    我认为滞胀最终会不会出现,并不单一取决于货币政策,而取决于如何在平衡适度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切手段来调控。

    目前的希望是下一任决策层对病因已经有了相对清醒的认识(不象现任还是蒙查查),也策划了突破口(我以前贴过的下任总经理施政大纲就是例子),准备发动三大战役:控制金融风险,例如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分配结构和产业升级(是从经济着手,政治落脚,控制金融风险,结果必然限制地方控制的资源恶性膨胀,必然会遏制其权力;分配制度调整会还富于民,降低地方政府对财富分配的控制能力,相对提升中央对财富的分配和控制,结果是削藩;产业升级实际上在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会加大国家队对关键产业控制的能力,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优势。总之尽管三个战役都是经济手段,但是会达到强干弱枝的效果。当然有人认为强化中央集权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中央失控带来的是可能的动乱或诸侯经济扩大化,区域间贫富差距更大,经济不平衡导致的危险,两害相权取其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 )。但是效果如何,还要观察。但至少我们下一届领导层现在是清醒冷静和务实自信的,不像美国希拉里在发飙骂格林斯潘,奥巴马在做布朗运动。

    这篇由于是在旅途中潦草写的,没有条件找参考资料,大家将就看看。

    元宝推荐:任爱杰,爱莲,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finalgod,闯江湖,goon,maomaoshen,坚持到底,大麦头,TSCHAN,好知明言,非真,白开水,zen,逐水而行,李根,桥上,双虎,吃土的蚯蚓,真不知道,真狼,初二,篱落呼灯,山远空寒,江湖夜雨,dongdream,玫瑰灰,小乌龙,pattern,季侯,山龙,nighter,密支那,玄铁重剑,飞过星空的流星,wxmang的书童甲,逍遥云,leqian,宁静致远,兰州人,谷品三斋,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讨论】请问,最大的飞地经济在安徽出现

      犹记得之前河里曾经闲聊长三角发展规划中没有安徽的一系列问题。目前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体现在:

      今年年初,安徽《皖江城市带曾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这个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并且是第一个“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发展规划。具体内容为在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等等九市59县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为长三角地区的省市构建产业转移模式。

      规划中这个地区去年GDP是接近6000亿,占安徽省的一半以上。当时小弟认为,还是通过高层的推动与苏浙沪等省市合作共建的模式。

      然后前两天,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建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共同建设,另外一部分搞“飞地经济”。让小弟我十分意外,据了解,安徽方面的初步设想是,在园区中划出一定区域,经合作双方约定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期限、权利义务等,由安徽将“净地”交给苏、浙、沪政府,由其组织开展建设与管理,独立经营,封闭运作。园区的经营期限将设定在10-15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经营方可在园区设立规划、税务、工商等派出机构,行使相关经济管理权限,享有园区开发经营收益。在享受安徽支持园区的各类扶持政策的同时,产生的地区GDP则可在苏浙沪统计。

      并且这种“飞地”的用地指标安徽方面承诺优先解决。

      小弟我觉得这种合作模式对安徽来说,首先是税收优惠;其次是政绩考核的统计数据全部归于对方计算;第三是税收方面归属于对方,属地征收年末结转。是否主要目标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但是有些疑惑在于:这种产业梯度转移,企业到安徽之后,考虑到经营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的发展难道不会造成障碍么?

      通宝推:本嘉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